明建麗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成為了當下討論最多的話題,新課程要求教師在遵循教學規(guī)律的前提下,以最少的時間和精力的投入,高質量地完成教育教學目標.那么,生本教育理念下,怎樣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構建高效課堂呢?本文結合高中物理的學科特點,聯(lián)系筆者多年的教學實踐,對高中物理教學中高效課堂的構建策略進行探討和分析.
1 結合學生實際,進行分層教學
高效課堂的基本理念要求我們的教學要關注每一個學生個體的成長,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學設計要貼近每個學生的知識基礎和認知特點,然而,班級授課制的背景下,每個學生的接受能力千差萬別,傳統(tǒng)經驗化教學模式下,經常出現(xiàn)學困生嚼不爛,優(yōu)等生吃不飽的情況.因此,要實現(xiàn)高效課堂的構建,就需要針對不同的對象,進行分層教學.所謂分層教學,就需要對不同水平的學生設計相應的教學目標,編制與之適合的教學內容,配以適當的教學方式,安排難度合適的課后作業(yè).使得基礎較差的學生也能學有所獲,感受到學習的快樂;使得優(yōu)等生在基礎知識的學習之外,能夠體驗高難度問題的探究過程,實現(xiàn)能力更大程度的提高.
例如,必修1《用牛頓定律解決問題》的教學,不僅需要學生很好的認識到牛頓運動定律的有關內涵,更要學生對運動學的基本概念和規(guī)律,三種基本作用力的認識以及受力分析的方法有很好的知識儲備.事實上,學困生之所以物理學習比較費力,就在于知識脈絡不夠清晰,受力分析等基本方法不夠熟練.對這類學生,教師要以講授法為主,引導他們進一步完善運動學、靜力學知識框架的搭建,結合牛頓定律有關問題的處理進一步熟悉受力分析的操作,以“滾雪球”的模式實現(xiàn)有關知識和能力的融會貫通,在教學目標上教師要降低要求,只要求此類學生能通過受力分析,結合正交分解,寫出方程來處理最基本的兩類問題即可.有關內容都切合學困生的接受能力,只要努力一下,還是可以掌握的.這樣,他們才會越學越有信心.對優(yōu)等生而言,他們對基礎知識理解得較為透徹,無論是運動過程的分析還是受力情況的分析都掌握得比較好.對于這部分同學,教師應該果斷放開手,讓他們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基本思路,一些有關臨界情形、連接體模型的問題情境都可以直接提供給他們,讓他們自由發(fā)揮,在成功實現(xiàn)自我挑戰(zhàn)的時候,他們會感到無比的充實和興奮.
分層教學的具體實施可以配合以翻轉課堂的有關模式,教師針對于不同層面的學生預先錄制好微課,借助網絡共享系統(tǒng),讓學生有選擇的預先學習.這其中包括大部分中檔生,他們可以根據自身實際,來選擇對應的微課素材,進行學習.課堂上,教師組織學生進行進一步的探究、討論和展示,從而達成教學目的.
2 創(chuàng)設物理情境,活化物理教學
贊可夫五條教學原則之一:使學生理解學習過程原則,就是要求我們的教學設計能讓學生了解知識的來源,從而吃透知識的本質.對高中物理教學的要求,就是通過有效地物理情境創(chuàng)設激起學生的認知沖突或是引起學生對知識的同化,推動他們在情境中思考和探究,最終實現(xiàn)物理知識的構建.生動的物理情境創(chuàng)設能有效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強化學生的思維靈活性,進而促進課堂效率的提高.在實際教學中,情境的創(chuàng)設方式是靈活多變的,基本原則是在物理知識的框架內,營造適合學生身心特點的真實情境.
2.1 利用演示實驗創(chuàng)設易于激發(fā)學生認知沖突的實驗情境
例如,在講解“自感現(xiàn)象”時,我們都會在課堂上演示一系列實驗.在介紹 “斷電自感”時,筆者這樣來改編了實驗,電路圖依然和教材相似(如圖1),實驗之初,筆者會將燈泡更換為一只壞燈泡,所以實驗進行中,學生未能看到預習中所得知的有關現(xiàn)象.這時,筆者將原因歸咎于燈泡的接觸不良,并有選擇地請一個同學(一般選活潑外向、膽大敏感的女孩)到講臺上幫忙用手按住燈泡兩端,并一再強調電池僅有1.5 V,實驗沒有任何危險.當筆者將原本閉合的開關斷開時,自感電動勢傳導到女孩的手上,引起一聲尖叫,整個教室為之驚訝,所有同學的思緒全都圍繞這一現(xiàn)象開始探究,從而更加透徹地理解自感現(xiàn)象的有關規(guī)律.
2.2 利用物理學史的相關素材進行物理情境的創(chuàng)設
物理學史中記載的是人類探索物理世界,構建物理認知的歷程.教師將有關內容放在教學過程中滲透進來,構建情境引起學生思想的穿越,讓他們見證規(guī)律的建立過程,他們的認識會更加深刻.
例如,《萬有引力定律》這一節(jié)的教學,筆者會引用牛頓的名言“我之所以成功,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來構建情境,引發(fā)學生思考那些巨人是誰?隨后,筆者會帶著學生一起回顧從托勒密的地心說到哥白尼的日心說,從第谷的行星觀測到開普勒的規(guī)律總結,直至牛頓萬有引力定律的建立.讓學生了解到一代代科學先賢曾為真理嘔心瀝血、不斷探索,從而樹立起他們熱愛科學、崇尚真理的信念.
3 鼓勵學生展示和討論,提升學生的參與度
課堂不是教師的私人領地,它更應該是學生探究知識的陣地,因此高效課堂的構建離不開學生的主動參與.教師的能力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只有將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fā)揮,讓他們積極參與到課堂構建的過程中,課堂的效率才能大幅提升.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上,教師應該給予時間和機會,讓學生將自己的探究成果展示出來,并引導他們進行相互評價和討論.實踐表明,學生在展示和討論中獲得的認識會更加深刻.
例如,在指導學生進行“描繪小燈泡的伏安特性曲線”這一實[HJ1.3mm]驗時,筆者會安排學生自己進行實驗電路的設計,學生往往會設計出這樣幾種電路圖(如圖2).
筆者讓學生將自己的電路設計放在一起,進行展示,并引導他們相互討論.學生在討論中辨明A、B兩圖與C、D兩圖的分歧在于滑動變阻器的限流式接法和分壓式接法后,會進一步分析兩種接法的優(yōu)劣,并針對該實驗進行合理的選擇;至于A、B之間的差別,學生會思考:電流表是內接還是外接?教師有必要引導學生回憶內接和外接的選擇依據是什么,進而選出合適的接法.學生在展示、對比和討論等過程中,充分激活了思維,加速了知識的理解和吸收.
4 設置多元化的作業(yè),提高學生的課外學習效率
課堂學習時間是有限的,作業(yè)設置是教學的重要一環(huán),筆者認為作業(yè)的形式應該是多元化地,不能僅僅是練習題.
例如,筆者在和學生一起學習了運動的合成與分解,課后設置了如下幾個作業(yè).
(1)思維延伸類作業(yè)
作業(yè)1:想一想兩個分運動是直線運動,合運動一定是直線運動嗎?
(2)應用鞏固類作業(yè)
作業(yè)2 如圖3所示,塔吊臂上有一可以沿水平方向運動的小車A,小車下裝有吊著物體B的吊鉤.在小車A與物體B以相同的水平速度4 m/s沿吊臂方向勻速運動的同時,吊鉤將物體由靜止開始以0.5 m/s2的加速度向上勻加速吊起,經過6秒后,求物體的位移和速度.
(3)合作交流類作業(yè)
課后以學習小組為單位,搜索“極光”相關知識,討論“極[JP3]光”哪些信息內容可以用“運動的合成與分解”的知識進行解釋.
設計意圖 課堂的學習是在老師幫扶下完成的活動,教是為了不教,因此課外的作業(yè)和思維拓展不可或缺,而作業(yè)的設置也應該多元化,借此進一步鞏固認知、激發(fā)學生探究欲望.
總之,如何在物理教學中踐行課改理念,提升課堂效率是一個長期而復雜的研究課堂,筆者在本文中,從個人的工作經驗出發(fā),總結出上述三條策略,有關內容是否具有普適性,還有待于廣大高中物理教師在以后的教育教學過程中進一步地探索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