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民勤連古城自然保護區(qū)2種鳥類新記錄
——石雞Alectoris chukar、白背磯鶇Monticola saxatilis
趙多明1,馬存世1,2,張杰1,賈斌斌1,胡生新1,高萬林1,李銳1
(1.甘肅民勤連古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管理局,甘肅 民勤 733300;2.甘肅省野生動植物管理局,甘肅 蘭州 730050)
報道了甘肅民勤連古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的首次發(fā)現(xiàn)的石雞Alectoris chukar和白背磯鶇Monticola saxatilis 2種鳥類新記錄,為進一步開展該保護區(qū)鳥類資源調(diào)查研究奠定了基礎(chǔ)。
石雞;白背磯鶇;新記錄;甘肅民勤連古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
2015年5~9月,筆者在甘肅民勤連古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以下簡稱保護區(qū))的勤鋒、三角城、花兒園等保護站進行野外野生動物資源調(diào)查研究時,分別在白家房子、鴨洞溝、李家井西、大窖等區(qū)域發(fā)現(xiàn)了石雞和白背磯鶇2種雀形目鳥類,這是保護區(qū)以往調(diào)查中未記錄的鳥種,因此在調(diào)查時用照相機對該2種鳥進行了拍攝和記錄,并用手持GPS對發(fā)現(xiàn)地點進行了地理坐標的定位。2種鳥類的形態(tài)特征分別見圖1~圖4。為了進一步對該2種鳥分類,我們對所拍圖片與鳥類相關(guān)圖鑒資料[1-10]進行了形態(tài)特征對比與分析。結(jié)果表明,石雞和白背磯鶇在保護區(qū)分布屬首次發(fā)現(xiàn)。為更好地開展保護區(qū)鳥類資源的調(diào)查研究,現(xiàn)對保護區(qū)內(nèi)分布的石雞和白背磯鶇2種鳥的有關(guān)資料進行報道。
石雞又叫美國鷓鴣、嘎嘎雞、紅腿雞等,是雞形目Galliformes雉雞科Phasianidae石雞屬Alectoris的鳥類。因在野外經(jīng)常發(fā)出音似“ka、ka”鳴叫得名為嘎嘎雞。其體長27~37 cm,是一種中型鳥。其上體呈紫棕褐色,胸部灰色,腹部棕黃色;嘴、眼周的裸出部以及腳、趾等,均呈珊瑚紅色;虹膜呈栗褐色;圍繞眼、頭側(cè)和喉部有一黑色項圈,兩脅棕黃色上各具10條黑色和栗色并列的橫斑;中央尾羽棕灰色,其余尾羽栗色。雌雄同色,但雌鳥稍淡。石雞主要以草本植物和灌木的嫩芽、嫩葉、漿果、種子和昆蟲等為食;在野外體形特征極明顯,容易識別。
石雞是屬留鳥,在連古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境內(nèi)棲息于干旱荒漠地帶的戈壁巖石坡和沙石坡上以及荒漠草地、白刺群落等區(qū)域。國外分布于歐洲、小亞細亞、中亞、蒙古、阿富汗、伊拉克、伊朗、克什米爾和印度,國內(nèi)分布于新疆、青海、寧夏、內(nèi)蒙、華北等地;甘肅分布于慶陽、平?jīng)?、祁連山等,在保護區(qū)首次發(fā)現(xiàn)分布于花兒園、勤鋒、三角城等保護站。保護區(qū)石雞發(fā)現(xiàn)地記錄見表1,野外形態(tài)特征見圖1、圖2。
表1 2015年連古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石雞發(fā)現(xiàn)地記錄
圖1 石雞在覓食(拍攝于花兒園保護站白家房子)
圖2 石雞在行走(拍攝于三角城保護站李家井西)
白背磯鶇屬雀形目Passeriformes鹟科Muscicapidae磯鶇屬Monticola的鳥類。夏季雄鳥的頭、頸呈藍色,背部呈白色,下體整體呈紅褐色,翼呈褐色,飛羽及上覆羽黑色;尾呈紅褐色,覆羽呈灰藍色,基部與其余均呈紅褐色;虹膜與喙呈深褐色;腳呈褐色。冬季雄鳥的體羽呈黑色,羽緣白色有扇貝形斑紋。其主要以鱗翅目幼蟲、蝗蟲等多種昆蟲和白刺等野生漿果及種子為食。
白背磯鶇是一種小型候鳥。國外分布于歐洲、北非至土耳其及俄羅斯的外貝加爾地區(qū),國內(nèi)分布于新疆西北部、青海、寧夏、內(nèi)蒙古及河北等地的適宜生態(tài)環(huán)境下,甘肅分布于環(huán)縣、蘭州、瑪曲、張掖等地,在保護區(qū)首次發(fā)現(xiàn)于勤鋒保護站萊菔山管護點的民西公路26 km區(qū)域的荒漠地帶。白背磯鶇發(fā)現(xiàn)地記錄見表2,野外形態(tài)特征見圖3、圖4。
表2 2015年連古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白背磯鶇發(fā)現(xiàn)地記錄
圖3 白背磯鶇在休憩(拍攝于勤鋒保護站)
圖4 白背磯鶇在觀察(拍攝于勤鋒保護站)
[1] 王香亭. 甘肅脊椎動物志[M]. 蘭州:甘肅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1991:388-390,720-722.
[2] 鄭作新. 中國動物志:鳥綱. 第四卷,雞形目[M]. 北京:科學出版社,1978.
[3] 李湘濤. 中國雉雞[M]. 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2004:54-57.
[4] 劉迺發(fā),黃族豪. 中國石雞生物學[M]. 北京:中國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2007.
[5] 唐小平,何承仁,宋朝樞. 甘肅民勤連古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科學考察集[M]. 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2001:55-56.
[6] 戴怡齡. 甘肅省肅南縣皇城區(qū)和民勤縣治沙站動物多樣性的比較研究[J]. 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27(1):88-97.
[7] 馬敬能,菲利普斯,何芬奇. 中國鳥類野外手冊[M]. 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
[8] 鄭作新. 中國動物志:鳥綱. 第十卷,雀形目 鹟科:1鶇亞科[M]. 北京:科學出版社,1995.
[9] 鳥類網(wǎng). 石雞[EB/OL]. (2014-06-16)[2016-09-08]. http://baike.niaolei.org.cn/%E7%9F%B3%E9%B8%A1.
[10]鳥類網(wǎng).白背磯鶇[EB/OL]. (2013-07-03)[2016-09-08]. http://baike.niaolei.org.cn/%E7%99%BD%E8%83%8C%E7 %9F%B6%E9%B8%AB.
Two New Records of Birds in Gansu Minqin Liangucheng National Nature Reserve——Alectoris chukar and Monticola saxatilis
ZHAO Duo-ming1, MA Cun-shi1,2, ZHANG Jie1, JIA Bin-bin1, HU Sheng-xin1, GAO Wan-lin1, LI Rui1
(1.Gansu Minqin Liangucheng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Adminstration Bureau, Gansu Minqin 733300, China; 2.Gansu Wildlife Administration Bureau, Lanzhou 730050, China)
Two new records of birds——Alectoris chukar and Monticola saxatilis were first discovered in Gansu Minqin Liangucheng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It was laid a foundation for investigating birds in Liangucheng Nature Reserve.
Alectoris chukar;Monticola saxatilis; new record; Gansu Minqin Liangucheng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Q959.7+08
A
10.3969/j.issn. 1006-0960.2016.04.001
1006-0960(2016)04-0001-03
2016-09-12
甘肅省科技支撐計劃項目(144NKCH057),(1304FKCH100),(1304FKCH121)。
趙多明(1964—),男,甘肅民勤人,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森林培育和自然保護區(qū)研究等工作。
賈斌斌(1982—),男,甘肅涇川人,工程師,主要從事自然保護區(qū)管理與研究等工作。Email: xfcy_52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