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朝陽,陸宏軍,榮光影,張 濤,孫法明
(佳木斯大學,黑龍江佳木斯154007)
?
移植NEP基因轉(zhuǎn)染的神經(jīng)干細胞對AD大鼠行為學的影響①
柳朝陽,陸宏軍,榮光影,張濤,孫法明
(佳木斯大學,黑龍江佳木斯154007)
關鍵詞:NEP基因;神經(jīng)干細胞; AD大鼠
阿爾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病理過程的關鍵問題是患者腦中β-淀粉樣多肽(Aβ)的異常增加和沉積[1]。中性內(nèi)肽酶(NEP)是腦內(nèi)最重要的Aβ降解酶,是影響腦內(nèi)Aβ分解代謝速率的限制因素[2]。神經(jīng)干細胞(neural stem cell,NSC)是具有向多種細胞系分化又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細胞[3]。NSCs治療AD是運用其特性修復和替代受損的神經(jīng)細胞,另外,NSCs是非常理想的基因載體,擁有許多其他載體所沒有的優(yōu)點。本實驗將NEP基因轉(zhuǎn)染的神經(jīng)干細胞移植到AD大鼠側(cè)腦室,觀察行為學的變化,為阿爾茨海默病的治療提供新的依據(jù)。
1.1實驗動物
清潔SD大鼠由佳木斯大學動物實驗中心提供。
1.2主要試劑
胎牛血清、Aβ1-40、神經(jīng)干細胞基礎培養(yǎng)基、神經(jīng)干細胞完全培養(yǎng)基、神經(jīng)小球分散試劑盒等均購于美國Sigma公司。
1.3方法
1.3.1動物模型的建立[4]
選左側(cè)海馬CAI區(qū)為注射區(qū):根據(jù)Pellegrino和Cusmhna的大鼠腦立體定位圖譜,確定本研究中的注射坐標為前囪后3.3mm,中線左側(cè)2.2mm,硬腦膜下2.8mm。用微量加樣器緩慢注射Aβ-40溶液1μL,之后緩慢撤針,充分消毒,縫合皮膚。術后常規(guī)飼養(yǎng),待兩周后做細胞移植。
1.3.2分組和細胞移植
30只AD大鼠在隨機分為3組,每組各10只: AD模型組、移植神經(jīng)干細胞組(NSCs組)和移植NEP基因轉(zhuǎn)染神經(jīng)干細胞組(NEP-NSCs組)。選左側(cè)海馬CAI區(qū)在3組AD大鼠分別微量植入6μL細胞培養(yǎng)液、NSC懸液及NEP-NSC懸液(濃度約為1×105個細胞/μL),注射完畢后,全層縫合頭皮,腹腔注射青霉素,術后放置于溫暖安靜處至清醒。每組大鼠術后第8周進行實驗。
1.3.3隱蔽平臺實驗[5]
實驗期限為6d。實驗前讓大鼠自由游泳1分。在水迷宮象限的中央固定隱蔽平臺的位置,將每只大鼠頭朝外壁在任何一個象限內(nèi)的隨機位置放入水中,大鼠爬到平臺上或到達60秒時,實驗立即停止。大鼠自己爬到平臺或操作人員引導使其爬上平臺后停留10秒。每天訓練4次,每次間隔30min。通過影像系統(tǒng)記錄大鼠尋找并爬上平臺所需時間即逃避潛伏期。此實驗用于測量動物在水迷宮中的學習和記憶能力。
1.3.4空間探索實驗
第7天在水迷宮中撤除平臺,將動物在任意一個入水點將放入水中,檢測60秒時間內(nèi),大鼠出現(xiàn)在目標象限(target quadrant,TQ)的百分比。此實驗用來檢測動物保持記憶能力。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1.3軟件分析,各組間統(tǒng)計分析應用t檢驗。實驗數(shù)據(jù)以珋±s表示。
2.1行為學測試
與AD模型組相比,NEP-NSCs組和NSCs組的AD大鼠在第4、5、6天的平均潛伏期均明顯縮短(P<0.05),以NEP-NSCs組尤為明顯,且NEPNSCs組的AD大鼠在第4、5、6天的平均潛伏期亦明顯比NSCs組縮短(P<0.05)。
表1 各組大鼠在移植術后第8周的隱蔽平臺實驗1~6d的平均潛伏期(珋±s,n =10)
表1 各組大鼠在移植術后第8周的隱蔽平臺實驗1~6d的平均潛伏期(珋±s,n =10)
注:與AD模型組比較a)P<0.05;與NSCs組比較b)P<0.05。
1d 2d 3d 4d 5d 6d AD模型組 32.43±15.72 28.22±20.71 28.29±13.91 26.03±8.91 22.76±11.75 17.64±6.02 NSCs組 30.51±13.82 26.61±17.91 24.67±10.94 21.46±5.19a) 17.43±5.69a) 14.15±2.04a)NEP-NSCs組 28.43±12.72 23.75±14.96 21.59±1.89 14.61±3.07a) b) 12.62±3.32a) b) 10.61±1.03a) b)
2.2空間探索實驗
與AD模型組相比,NSCs組和NEP-NSCs組AD大鼠在目標象限探索時間的百分比有所增加,以NEP-NSCs組明顯,但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表2 各組大鼠在探索實驗中在TQ象限中搜索時間所占百分比(x珋±s,n =8)
本實驗中Aβ海馬CAI區(qū)微量注射制備AD大鼠模型,將NEP基因轉(zhuǎn)染的神經(jīng)干細胞移植到AD模型大鼠側(cè)腦室區(qū),通過隱蔽平臺獲得實驗和空間搜索實驗評價NEP基因轉(zhuǎn)染對AD大鼠學習記憶的影響。實驗結果顯示:隱蔽平臺獲得實驗中,與AD模型組相比,NEP-NSCs組和NSCs組在第4、5、6天的平均潛伏期均明顯縮短(P<0.05) ;與NSCs組相比,NEP-NSCs組第4、5、6天的平均潛伏期亦明顯縮短(P<0.05)。這表明NEP-NSCs組和NSCs組均能顯著改善AD大鼠的學習和記憶功能。空間探索實驗中,與AD模型組相比,NEPNSCs組和NSCs組在TQ象限搜索時間的百分比有所增加,但無統(tǒng)計學意義。水迷宮實驗表明,海馬移植了轉(zhuǎn)染NEP基因的神經(jīng)干細胞后,可以明顯改善AD大鼠的學習和記憶功能,原因是由于海馬移植了轉(zhuǎn)染NEP基因的的神經(jīng)干細胞后,可以高表達NEP蛋白,NEP蛋白是Aβ降解酶,因此可以減少Aβ在皮層及海馬區(qū)的沉積,降低了Aβ對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毒性作用。從而改善和提高了AD大鼠的學習和記憶功能。
參考文獻:
[1]Debora D,Jean-Paul N.Proteomic analysis of cerebrospinal fluid from multiple sclerosis patients[J].Proteomics,2004,4: 2117-2124
[2]Wasinger V C,Cordwell S J,Cerpa-Poljak A,et al.Progresswith gene-product mapping of the Mollicutes: Mycoplasma gen-italium [J].Electrophoresis,1995,16(7) : 1090-1094
[3]張維燁,李艷君,陳立強.神經(jīng)干細胞分化研究進展[J].黑龍江醫(yī)藥科學,2005,28(3) : 89-90
[4]朱飛奇,馬英,錢采韻.大鼠海馬立體定向注射Aβ 1-40建立阿爾茨海默病動物模型[J].鄖陽醫(yī)學院學報,2008,28(2) :106-108
[5]李萍.阿爾茨海默氏病大鼠模型的建立及行為學評價[J].寧波大學學報,2011,24(2) : 103-106
(收稿日期:2016-02-02)
通訊作者:張濤(1971~)女,黑龍江佳木斯人,博士,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E-mail: ztlzy1971@163.com。
作者簡介:柳朝陽(1971~)男,黑龍江佳木斯人,碩士,副主任醫(yī)師。
基金項目:①1.黑龍江省衛(wèi)生廳科研項目,編號: 2009-336; 2.黑龍江省普通高等學校青年學術骨干支持計劃項目,編號: 1252G059 ; 3.黑龍江省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編號: H2015074; 4.佳木斯大學科技重點項目,編號: Sz2011-009。
中圖分類號:R285.5; R7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0104(2016) 02-013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