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宜、好看、抗摔,仿瓷餐具不僅備受“家有兒女”的爸爸媽媽歡迎,更是迷倒萬千餐飲店??墒?,最近一則“仿瓷碗致白血病”的消息瘋傳,嚇得小編心臟砰砰直跳。與此同時,編輯部還收到很多讀者來電和留言,紛紛問消息是否屬實。這么大的事兒,求真小分隊當然不會坐視不理,立即出發(fā)展開調查——
仿瓷餐具危險嗎
質監(jiān)部門的工作人員告訴本刊,仿瓷餐具也叫密胺餐具,主要由三聚氰胺與其他材料聚合而成。雖然三聚氰胺單體有輕微毒性,但在與其他材料一起進行聚合反應后,成品并不有毒。例外情況是以脲醛樹脂為原料制作的仿瓷餐具,這玩意兒在高溫、酸堿環(huán)境下容易分解,釋放毒物。這種材料制碗不符合國家規(guī)定,是不會通過質檢的。
另一方面是工藝。工藝過關,餐具安全;工藝不過關,則有可能導致甲醛含量超標,或者餐具脫色。這樣的餐具不能買。
仿瓷餐具購買指南
國際食品包裝協會做過實驗,過程如下:
分別拿兩個陶瓷碗、價格適中的仿瓷碗和價格便宜的低檔仿瓷碗,盛上熱水和熱油,用甲醛檢測儀檢測。
結果怎么樣呢?即便在熱水、熱油等極端條件下,陶瓷碗和中檔仿瓷碗得到的數據差別也不大。但是3元一個的低檔仿瓷碗,在倒入熱水時就已產生輕微甲醛,倒入熱油后連外觀都發(fā)生了變化——甲醛超標近8倍!且不合格餐具遇到醬油、醋等容易滲入,不易去除。
所以,“物美價廉”很多時候是個謊言,選購仿瓷餐具不能貪圖便宜,畢竟合格品成本在那兒擺著呢。
除此之外選購時還要注意:
◆查看類型標識、生產廠家等信息,以及是否有“禁止微波爐加熱”標示。餐具上標有“MF”,同時有“QS”標志,可以作為餐具使用;如果標有“UF”,則不能盛放直接入口的食品;若啥標志都沒有,則不買為好。
◆盡量選購淺顏色,特別是里側無印花的。外觀正常無變形。若有發(fā)白和黑點,堅決不選。
仿瓷餐具使用守則
質檢部門提醒,密胺餐具在酸性介質條件下最安全的使用溫度不超過60℃。所以——
◆ 盡量不要用仿瓷餐具長時間盛放酸性、油性、堿性食物。
◆ 不能超過安全溫度限值,絕對不能進行微波加熱。
◆ 買回家后用開水煮半小時,晾干后再煮半小時,反復四次。若有脫色、變色、出現黑點等,放棄使用。
◆ 用軟布清洗,勿使用磨粉和鋼絲球。用過洗滌劑后立即充分沖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