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敏,張映輝
(佛山市禪城中心醫(yī)院,廣東佛山528031)
新生兒臍血IgE與母血IgE及嬰兒過敏性疾病的關系
蘇敏,張映輝
(佛山市禪城中心醫(yī)院,廣東佛山528031)
目的 探討新生兒臍血IgE與母血IgE及嬰兒過敏性疾病的關系。方法 選擇孕婦200例,有過敏史者79例(觀察組)、無過敏史者121例(對照組)。兩組均于孕中期(孕13~27周)采集肘靜脈血,新生兒出生后臍帶結扎前采集臍帶靜脈血,檢測血清IgE。對嬰兒進行6個月隨訪,統(tǒng)計兩組嬰兒過敏性疾病的發(fā)生率,并分析新生兒臍血IgE水平與嬰兒過敏性疾病的關系。結果 觀察組母血、新生兒臍血血清IgE水平均高于對照組(P均<0.01)。新生兒臍血IgE水平與母血IgE水平呈正相關(r=0.517,P<0.05)。觀察組嬰兒過敏性疾病的發(fā)生率為68.35%(54/79),對照組為10.74%(13/121),兩組比較P<0.01。有過敏性疾病嬰兒IgE分級2、3級的構成比顯著高于無過敏性疾病嬰兒,而IgE分級0、1級的構成比明顯低于無過敏性疾病者(P均<0.05)。結論 有過敏史的孕婦血清IgE及其新生兒臍血IgE水平明顯升高,二者呈正相關關系;母血、新生兒臍血IgE水平增高可增加嬰兒發(fā)生過敏性疾病的風險。
過敏性疾??;孕產婦;新生兒;IgE
有過敏史孕婦分娩的新生兒可對某些特定的過敏原(如微生物或異體血清)呈高反應性,出現(xiàn)過敏性哮喘、過敏性皮膚病等[1,2]。近年研究發(fā)現(xiàn),血清IgE與過敏性疾病的發(fā)病有關,IgE可通過介導肥大細胞膜致敏,導致蛋白類抗原或蛋白多糖類抗原再次進入機體時,激活CD4+T淋巴細胞而引起過敏反應[3]。本研究探討新生兒臍血IgE與母血IgE及嬰兒過敏性疾病的關系。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10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分娩的孕婦200例。納入標準:①在本院建卡并分娩;②孕中期、分娩時完善本研究相關檢查;③孕檢時未發(fā)現(xiàn)先天性遺傳性疾??;④產后定期隨訪。排除標準:出現(xiàn)新生兒窒息、早產;先天性疾病患兒;低體質量出生兒、免疫缺陷綜合征、傳染性疾病患兒;未能隨訪的新生兒。200例孕婦中,有過敏史者79例(觀察組),無過敏史者121例(對照組)。觀察組年齡(27.3±6.5)歲;過敏史:過敏性鼻炎32例、支氣管哮喘10例、蕁麻疹15例、接觸性皮炎22例;過敏途徑:吸入性過敏43例、食入性過敏36例;新生兒男41例、女38例,出生體質量(3 109.6±228.9)g;孕周(38.7±2.0)周;分娩方式:剖宮產29例、自然分娩50例。對照組年齡(27.6±6.9)歲,新生兒男64例、女57例,出生體質量(3 188.3±237.5)g,孕周(38.5±2.1)周,分娩方式:剖宮產44例、自然分娩77例。兩組孕婦年齡及新生兒臨床資料具有可比性。
1.2 血清IgE檢測及結果判定 兩組孕婦孕中期(孕13~27周)采集肘靜脈血5 mL,新生兒出生后、臍帶結扎前采集臍帶靜脈血5 mL。所有血樣1 500 r/min離心5 min,取血清,4 ℃保存待測。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ELISA法檢測血清IgE。IgE<0.35 ng/L為0級,≥0.35~<0.70 ng/L為1級,≥0.70~<3.50 ng/L為2級,≥3.50 ng/L為3級。1~3級者判為IgE陽性。
1.3 嬰兒過敏性疾病隨訪 主要采用電話隨訪方式,每月隨訪1次,共隨訪6次。隨訪新生兒消化系統(tǒng)、皮膚、呼吸系統(tǒng)等過敏性疾病發(fā)生情況。
2.1 兩組母血及新生兒臍血血清IgE水平比較 見表1。
表1 兩組母血及新生兒臍血血清IgE水平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1。
2.2 新生兒臍血IgE與母血IgE的關系 Pearson線性相關分析顯示,新生兒臍血IgE水平與母血IgE水平呈正相關(r=0.517,P<0.05)。
2.3 兩組嬰兒過敏性疾病發(fā)生率比較 觀察組嬰兒過敏性疾病的發(fā)生率為68.35%(54/79),對照組為10.74%(13/121)。兩組嬰兒過敏性疾病的發(fā)生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67.64,P<0.01)。
2.4 新生兒臍血IgE分級與嬰兒過敏性疾病的關系 見表2。
表2 新生兒臍血IgE分級與嬰兒過敏性疾病的關系
注:與無過敏性疾病嬰兒比較,*P<0.01。
過敏體質者首次接觸致敏原,特別是蛋白類抗原暴露表位后,雖無明顯的過敏癥狀,但肥大細胞以及部分漿細胞膜表面的抗原致敏表位增加;當這種特異性抗體積累到一定數(shù)量時,一旦抗原再次進入人體,抗原與抗體結合,使機體介質細胞脫顆粒,釋放多種介質,促進血管的通透性增加,并加劇局部炎癥組織損傷[4]。
免疫球蛋白IgE主要存在于人體外周血中,是正常人血清中含量最少的免疫球蛋白,可以引起Ⅰ型變態(tài)反應。在外源性刺激原作用下,IgE與肥大細胞或嗜堿性粒細胞膜結合,通過促進IL-12、INF-γ的分泌,誘導機體細胞免疫應答及體液免疫應答[5,6]。正常孕婦體內血清IgE水平較低,但在CD4+T淋巴細胞以及肥大細胞介導的過敏反應中,IgE水平與致敏性肥大細胞的活性呈正相關關系。而罹患過敏性疾病新生兒血清IgE水平可上升3~4倍,并與病情程度有關。提示母血IgE水平可能與孕婦過敏反應及新生兒過敏性疾病的發(fā)生有關[7,8]。IgE的分子量相對較大,難以通過胎盤屏障,故檢測胎兒及母體血清IgE水平可反映機體變態(tài)反應發(fā)生情況及其程度[9~11]。
本研究觀察組母血、新生兒臍血血清IgE水平均高于對照組,提示血清IgE在過敏性疾病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新生兒臍血IgE水平與母血IgE水平呈正相關關系,提示新生兒過敏性哮喘、過敏性皮膚病等過敏性疾病與母體過敏反應程度及預后可能有關[12~14],但需要進一步研究。
本研究觀察組嬰兒過敏性疾病的發(fā)生率高于對照組,說明母血IgE水平升高可增加嬰兒發(fā)生過敏性疾病的風險。本研究還發(fā)現(xiàn),有過敏性疾病嬰兒IgE分級2、3級的構成比明顯高于無過敏性疾病者,而IgE分級0、1級的構成比明顯低于無過敏性疾病者。以上說明,臨床可通過檢測母血或新生兒臍血血清IgE水平,評估新生兒發(fā)生過敏性疾病的風險,并早期預防性治療[15]。
綜上所述,有過敏史孕婦血清IgE及其新生兒臍血IgE水平明顯升高,二者呈正相關關系;母血、臍血IgE水平升高可增加嬰兒發(fā)生過敏性疾病的風險。
[1] 王杰,何春峰,堵桂梅,等.蘭州地區(qū)急性期泛發(fā)型濕疹患者血清總IgE及sIgE篩查結果分析[J].臨床皮膚科雜志,2015,44(3):150-151.
[2] 宋國超,王雪艷,王崢,等.兒童血清過敏原與哮喘發(fā)生關系的探討[J].中國當代兒科雜志,2015,17(8):806-810.
[3] 曾德理,曾惠瓊,周文娟,等.酸放散、熱放散聯(lián)合檢測新生兒ABO溶血病結果分析[J].現(xiàn)代儀器與醫(yī)療,2013,19(3):59-61.
[4] 劉洋,巴爽,張稱,等.以類膿毒癥為首發(fā)癥狀的新生兒牛奶蛋白過敏[J].天津醫(yī)藥,2014,42(8):796-798.
[5] 劉晶,張捷,徐偉,等.母親過敏性哮喘病史對新生兒調節(jié)性T細胞的影響[J].中國免疫學雜志,2012,28(6):560-563.
[6] 黃惠君,余珍珠,楊慧,等.32例新生兒食物過敏性直腸炎臨床分析[J].重慶醫(yī)學,2014,43(26):3523-3525.
[7] 谷冬梅,李會強.由IgE介導的(速發(fā)型)芒果過敏及其過敏原的研究進展[J].中國免疫學雜志,2015,31(6):849-851.
[8] 陳戟,程穎.兒童濕疹872例血清過敏原特異性IgE檢測結果分析[J].臨床皮膚科雜志,2014,43(3):148-150.
[9] 曾三武,孟令賀,王得玲,等.產婦血清和新生兒臍帶血中總IgE與特應性皮炎的關系及過敏原檢測[J].天津醫(yī)藥,2015,43(7):781-783.
[10] Yang HJ, Park MJ, Youn SY, et al. Agreement between the skin prick test and specific serum IgE for egg white and cow′s milk allergens in young infant with atopic dermatitis[J]. Allergol Int, 2014,63(2):235-242.
[11] Batard T, Baron-Bodo V, Martelet A, et al. Patterns of IgE sensitization in house dust mite-allergic patients: implications for allergen immunotherapy[J]. Allergy, 2015,71(2):220-229.
[12] van Puffelen E, Vriesman AW, de Mol AC, et al. An acute vomiting infant with profuse diarrhoea: enterocolitis due to non-IgE-mediated cow′s milk allergy[J]. Ned Tijdschr Geneeskd, 2014(158):A7313.
[13] 陳碧樂,謝作聽,俞石芳.妊娠期IgG抗A(B)效價監(jiān)測對ABO新生兒溶血病患兒溶血嚴重程度預測的價值[J].中國婦幼保健,2014,29(31):5103-5104.
[14] 毛乃穎,劉建鋒,張紅,等.湖南和甘肅省2014年新生兒臍帶血麻疹抗體水平調查[J].中國疫苗和免疫,2015,22(3):255-259.
[15] 劉晶,張捷,徐偉,等.母親過敏性哮喘病史對新生兒調節(jié)性T細胞的影響[J].中國免疫學雜志,2012,28(6):560-563.
佛山市醫(yī)學類科技攻關項目(201108117)。
10.3969/j.issn.1002-266X.2016.20.016
R781.6
B
1002-266X(2016)20-0046-03
2015-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