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程 劉慧敏
摘 要:張?zhí)锶粝壬俏覈敶恼Z文專家、集中識字教學流派的集大成者,至今已從事語文教育和教科書編輯工作60余年。他的識字教學思想吸收傳統(tǒng)漢字集中識字經驗和建國初祁建華“速成識字法”的掃盲經驗,以遼寧省黑山縣集中識字經驗為主,形成“集中識字·大量閱讀·分步習作”的完整的語文教學體系,影響深遠;識字教學思想無疑是其教育思想中最有價值和生命力的思想,研究其語文教科書識字教學思想的精髓,以期對當下語文教科書編輯和識字教學工作有所啟示。
關鍵詞:張?zhí)锶?語文教科書 識字思想 集中識字
識字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基礎、關鍵,也是難點。[1](P5)根據漢語語文教學規(guī)律,識字是讀寫的基礎,學會識字才可以閱讀,寫作。“集中識字”就是指:先識字,后讀書。它是我國的傳統(tǒng)經驗,它在我國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據《周禮》記載,“八歲入小學,保氏教國學,先以六書”?!肚ё治摹贰栋偌倚铡贰度纸洝芬捕疾扇〖凶R字的方式。[2]清代著名文字學家王筠曾在其著作《教童子法》中寫道:“蒙養(yǎng)之時,識字為先,不必遽讀書……能識二千字,乃可讀書……”[3]自1958年遼寧省黑山縣集中識字經驗產生以來,集中識字教學實踐研究進入一個新階段。1953年以來至今,張?zhí)锶粝壬群笤谥醒霋叱拿すぷ魑瘑T會、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等單位擔任教科書編輯,編輯工農掃盲教材多套和小學語文課本五套,其主要的識字教學思想就是以建國后的遼寧黑山經驗為基礎的集中識字教學思想和“集中識字·大量閱讀·分步習作”的語文教學思想體系為主,這些識字教學思想在其編輯的小學語文教科書中得到了充分體現(xiàn)。
一、吸收建國初祁建華“速成識字法”的軍隊掃盲經驗,探索漢字構字規(guī)律,并應用到工農掃盲中去
新中國建立初期,解放軍部隊官兵急需“掃盲”,祁建華首創(chuàng)“速成識字法”在全國普遍推廣,成為工農兵群眾掃盲的好方法。[4]1952年,張?zhí)锶粼诩尤胫袊嗣窠夥跑姷诙皯?zhàn)軍政治部和西南文教部工作時期就接觸到祁建華“速成識字法”,它雖是為適應掃盲需要而創(chuàng)造的,但它以拼音符號作為輔助的識字工具、分散難點進行識字教學和集中識字、大量閱讀等經驗,具有漢字教學的普遍意義。[5]
1953年,張?zhí)锶粝壬S時任西南文教部部長楚圖南先生到中央掃除文盲工作委員會編審司任教研組長,主要負責工農掃盲教材的編輯與教學指導,開始認真研究祁建華“速成識字法”。1954年9月完成了《工農識字教育中怎樣吸取祁建華速成識字法的特點改進教學的初步研究》,由中央掃盲委員會編審司印發(fā)。文中對吸收祁建華“速成識字法”做了詳盡的分析,并將其兩個優(yōu)點“一是根據成人特點進行教學;二是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和一定的教學制度”應用到工農掃盲中去,在教學中提煉出了兩種可行的方法,一是單元識字教學法,二是逐課教學的方法。1954年,掃盲委員會副主任、著名語言學家林漢達先生指導張?zhí)锶粝壬庉嫷摹蹲R字基礎教材》中,已經初步運用了“基本字帶字”和“偏旁帶字”的識字方法,成為后來編輯工農掃盲教材的重要參考。
張?zhí)锶粝壬庉嬜R字課文前先統(tǒng)計了常用字的構字部件,找出其中的獨體字,并用常用部件組合成常用字,共選出220個字作為全書生字,穿插學習10種基本筆畫,插入3個練習,以擴充詞匯,并練習生字聽寫?!蹲R字基礎教材》第九課中“以二十個結合字為范例說明有些結合字的聲符部分就是它的字音”和第十課“以二十個結合字為范例說明有些結合字與它的聲符部分同韻”中,已經成熟地應用了以“同音字歸類”和“形聲字歸類”為特點的“基本字帶字”的識字方法。《識字基礎教材》還按照漢字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地排列出現(xiàn)順序,循序漸進地學習漢字。教材主要適用于純文盲,所以教材的結構設計從學習二千常用字中的“單純字”開始,第一個單元的目的是結合著教單純字,學會十種基本筆劃。第二單元的目的是結合著教單純字,懂得一些常用的偏旁部首和它們的用途。第三單元中學習一些有結構規(guī)律的漢字,作為了解漢字各種基本組成規(guī)律的范例,充分結合漢字學習的特點。在吸收祁建華軍隊掃盲“速成識字法”的基礎上,張?zhí)锶粝壬軐⑵浣涷炍詹迷诠まr掃盲的運動中,并編輯了具有集中識字思想的《識字基礎教材》《記工員識字課本》和《農民識字課本》;運用了“形聲字歸類”和“同音字歸類”識字的方法,在當時遼寧省黑山縣和北京景山等地集中識字經驗還未產生的情況下,是一個大膽的探索。
二、致力于黑山縣集中識字研究,從同音字歸類、形聲字歸類識字法到“基本字”歸類識字,探索多種識字編排方法
1958年,張?zhí)锶粝壬稳嗣窠逃霭嫔缧W語文編輯室低年級組組長,主要負責小學語文一、二年級的教科書編寫工作。“人民教育出版社領導派我去黑山調查,研究如何把(黑山)集中識字法運用到小學語文教材中來,那幾年,我?guī)缀趺扛粢粌赡昃鸵ズ谏蕉c,有時還不止一個人去”[6],張?zhí)锶襞c黑山北關學校校長賈桂枝都有軍隊掃盲經歷,他們對于集中識字的方法,在許多方面不謀而合?!敖涍^了數年時間考驗和改進,在經過我們的科學分析和研究(在中央掃盲委員會研究時,曾得到過著名語言學家林漢達和趙平生先生的指導)運用于本教材。”[6](P41)當時有葉圣陶、朱文叔、蔣仲仁等語文專家把關,1961年版《十年制學校小學課本(試用本)語文》在識字方法和實踐上有許多新的特點。
首先,該套教科書采取集中識字的方法編寫識字教材。該套教科書一至四冊,每冊分兩次先集中學習課文中的生字(每次二三百字),再閱讀課文;另外,認識一批生字后,又在課文、課后練習和單元練習里,不斷地跟這批生字接觸,或認讀,或運用、反復練習,逐步趨于鞏固。據統(tǒng)計,前四冊通過“識字教材”安排的生字占四冊課本生字總量的90%以上。[7](P86)四冊歸類識字總數達到2075字,占全套識字量(2197字)的94%。通過課文識字只有120字,大大減輕了學生閱讀課文的困難。學生通過集中識字,再在課文中復習字,兩次學字,識字得到了很好的鞏固。[6](P43)其次,吸收了黑山集中識字經驗的“基本字帶字”方法并采用多種編排方式。識字歸類有看圖識字、形聲字歸類識字、同音字歸類識字、形近字歸類識字、部首相同的字,還有少量反義詞、多音字歸類。1961年十年制小學課本語文前四冊識字量安排表[8]如下:
看圖識字 形聲字 同音字 形近字 部首相同的字 反義詞 多音字 讀課文識字 合計
第一冊 292 12 99 11 28 4 446
第二冊 216 87 246 4 35 9 1 598
第三冊 273 263 7 2 6 3 50 614
第四冊 218 231 4 9 6 67 539
“基本字帶字”的方法,從1960年以后,一直作為黑山縣北關學校集中識字的主要方法。實踐證明,這種方法,一則便于突出漢字的重點和難點,即字形;二則便于體現(xiàn)漢字構字結構規(guī)律,便于學生去獨立分析認識更多新的漢字;三則便于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分析、綜合、比較等能力;四則促進了大量閱讀、提早習作。[5](P510)1961年版小學語文教科書繼承了“先識字,后讀書”、多讀多練等優(yōu)良傳統(tǒng),貫徹低年級語文教學以識字為重點的方針,采用黑山經驗的集中識字教學法,以加速閱讀教學的進度。這套教科書是我國第一套以識字為重點,集中識字為特色的通用教材,雖然當時受到“左”的干擾,但編排質量還是上乘的。
三、從集中識字到“集中識字·大量閱讀·分步習作”,探索識字與閱讀、作文教學的新體系,識字編排更加科學化、系統(tǒng)化
1978年,張?zhí)锶粝壬{入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任教學法研究室的副研究員,從事小學語文教學研究;1979年,張?zhí)锶粝壬慌汕驳竭|寧省黑山縣北關實驗學校指導重編六年制《小學實驗課本·語文》,該套教科書由遼寧教育學院小學教研部編輯,供全國實驗班使用;1981年中央教科所教改實驗小組與黑山北關實驗學校合作,開始編輯新的集中識字語文課本《小學實驗課本·語文》,由張?zhí)锶粝壬骶?,教育科學出版社1981年3月出版發(fā)行,曾發(fā)行到10萬冊之多,用書單位遍及20余個省市。同年,中央教科所教改實驗小組制定了小學語文“集中識字·大量閱讀·分步習作”實驗教學大綱,成為《小學新實驗課本·語文》的編輯依據。[9]1988年,中央教科所在福建省廈門市召開集中識字年會,宣布成立集中識字教學研究會,張?zhí)锶羧螘L。1992年,在大綱教材實驗的基礎上,教育部制訂頒發(fā)了《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語文教學大綱(試用)》,主編張?zhí)锶粝壬鷳獣r修訂《小學新實驗課本·語文》,1999年再次修訂改名為《新世紀義務教育課本·語文》,共十冊。這是我國第五代全國通用的集中識字課本,經教育部審查批準,供全國各地使用,其識字教學思想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教科書低年級識字部分形成了以“四大基礎”為基本框架的編排體系
張?zhí)锶粝壬骶幍摹缎W實驗課本·語文》第一冊開始先是漢語拼音教材,拼音教材之后為“識字基礎”,采用看圖識字和學形近字,掌握一批簡單的字,然后通過學一些典型的合體字,學習一些常見的偏旁部首,接著復習漢字筆畫筆順。隨后學習一批基本字(這一階段可以識175個),讀一些句子,復習鞏固這些字,到此即完成了漢語拼音、筆畫筆順、偏旁部首、基本字——“四大基礎”的教學任務,它們是以后集中識字的基礎。第一冊集中識字,一共23課,其中以熟字帶生字2課;以熟字帶生字8課;以生字帶生字13課,一共學習281字,連同“識字基礎”中所學的175字,達到識字456個。初步完成了全書大部分的識字任務;集中識字教材分課編輯,每課都包括三個部分:生字、生詞;讀詞、讀句;寫字教材。在集中識字之后讀課文,共17課,通過讀課文復習鞏固集中識字中學到的456個字并進行閱讀教學,課文中出現(xiàn)了78個生字,這樣讀完第一冊,學生識字量可達534個。第二、三、四冊集中識字教科書的編寫體例與第一冊一次集中識字不同,每冊分兩次集中識字,集中識字方式有:看圖識字、形近字、會意字、基本字帶字等。該套教科書探索出來的以“四大基礎”為基本框架的編寫體例為以后的集中識字教科書的編撰打下了基礎,“四大基礎”的編排體例,理順了漢字和拼音的主從關系,并且循序漸進,按照漢字構字規(guī)律進行學習,分散了難點,成為集中識字教科書編排的一大特色,各種小學語文識字教材,也都或多或少地吸取了這項成功經驗。
(二)教科書更加系統(tǒng)科學地安排了“字量、字種、字序、字用”
從字量上來看,根據《2000年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語文教學大綱(試用修訂版)》規(guī)定,小學階段的學生要認識常用漢字3000個左右,學會其中2500個左右,其中低年級認識常用漢字1800個左右。[7](P255-256)張?zhí)锶粝壬骶幍摹缎率兰o義務教育課本·語文》的指導思想中明確提出“識字是小學語文的首要任務,小學一、二年級必須以識字教學為重點”。[10]該套教科書運用了科學定量的方法,在一、二年級的第1~4冊的生字數分別是:323、512、580、539,共1954字,略高于當時的《語文課程標準》,雖然略低于《小學新實驗課本·語文》的2005字,但是在選字上更加科學。
從字種上來看,即選哪兩千字的問題。以最常用字為先,但要照顧兒童特點、兒童實際,在編輯課本時作一些調整。[1](P171)張?zhí)锶粝壬庉嫷男W語文教科書的識字內容是采用“文從字”和“字從文”相結合的方法編排的。學完漢語拼音后,先采取“文從字”的方法,通過看圖識字,學習一部分象形字、指事字、會意字等,再結合這些漢字選取一些短小精悍的詩文閱讀;此后,采用“字從文”的方法,將一組課文中的漢字,提取出來依據漢字構字規(guī)律分類教學,先識字,再讀書,識字和閱讀相結合。集中識字階段所選的2000字,一般都符合以下條件:1.高頻字;2.易學字(如獨體字,筆畫簡單的字);3.構字、構詞力強的字(大部分是部首字,重現(xiàn)率高,易于記憶)4.兒童口語中的?,F(xiàn)字。[11]
從字序上來看,即常用字以怎樣的順序出現(xiàn)的問題。主要是為了便于兒童學習、記憶,應考慮三個方面:1.最常用字先學;2.有利于利用漢字構字規(guī)律記字;3.有利于調動學生的識字積極性。[1](P171)《新世紀義務教育課本·語文》第一冊以“日月水火,山石田土,馬牛羊,蟲魚鳥……”開頭,充分利用漢字規(guī)律,選擇了構字率高的字先學,有利于提高學生識字效率和識字興趣。第一冊,先在“識字基礎”模塊學習175基本字,大多為單體字,然后在第二個模塊“集中識字”,學習113個字,兩個模塊之間采用了單體字帶合體字的“基本字”帶字法,巧妙安排了字序問題。
從字用上來看,識字必須同時識詞,詞的量應為字的2~2.5倍,這樣才便于讀寫,也有利于生字的鞏固。[1](P171)《新世紀義務教育課本·語文》低年級編入了6000余詞,并有成語200余條,在字用的鞏固方面做得非常出色。識字的目的是為了閱讀和作文,學過的生字要在閱讀(包括課外閱讀)和寫作訓練中反復出現(xiàn),反復運用,使學用結合。[10](P9)《新世紀義務教育課本·語文》集中識字后的課文教學,集中較多精力于閱讀訓練,第一冊14課課文只有13個生字;第二冊25課課文,只有15個生字;第三冊25課課文,只有10個生字;第四冊26課課文,只有19個生字。通過集中識字模塊,學習了整本書近95%的生字,然后通過大量的課文閱讀,其中第一冊課文14課;第二冊課文25課;第三冊課文25課,課外自讀15課;第四冊課文26課,課外自讀20課,取得了很好的鞏固效果。
三、結語
張?zhí)锶粝壬鳛榻▏蠹凶R字教學流派的集大成者,60多年的小學語文編輯生涯,把集中識字理論和實踐研究作為畢生事業(yè),嚴謹治學,孜孜不倦。他編輯的五套以集中識字為特色的小學語文教科書,一脈相承,繼承了集中識字的基本思想,并能與時俱進,不斷吸收時代發(fā)展的新思想,逐漸形成了集中識字教科書編輯的共識經驗:先識字,后讀書;堅持低年級以識字為重點;先識500常用字;利用同音字歸類和形聲字歸類為特點的“基本字”帶字歸類識字法;教科書編輯從“四大基礎”開始,循序漸進;以“基本字”帶字法為主,充分利用多種識字編排方法;科學安排“字量,字種,字序,字用”等主要思想。他倡導低年級以識字為重點,并主導“集中識字·大量閱讀·分步習作”教學改革實驗,將集中識字發(fā)展成完整的語文教學體系,做出了許多有益探索。以集中識字為主線的教學經驗經過幾代人的辛勤探索,仍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研究價值,其第六代集中識字教科書——“誦讀識字”教科書的誕生,成為我國當前識字教學改革的一面亮麗旗幟。
(本文是寧波大學2015年SRIP科研創(chuàng)新項目“張?zhí)锶粜W語文教科書編輯思想研究”的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1]張?zhí)锶?集中識字·大量閱讀·分步習作——張?zhí)锶粽撔W語文
教學[M].北京:中國編譯出版社,2012.
[2]郭林,張?zhí)锶?集中識字教學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教育科學
出版社,1991.
[3]張志公.傳統(tǒng)語文教育初探[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62.
[4]高培華.祁建華與“速成識字法”[J].教育史研究,2002,
(4):44-48.
[5]張隆華.中國語文教育史綱[Z].長沙: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
1991.
[6]張?zhí)锶?,郭惜?論識字·閱讀·作文[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
社,2012:45.
[7]課程教材研究所編,20世紀中國中小學課程標準·教學大綱匯
編(語文卷)[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8]林治金.中國小學語文教學史[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
1997.
[9]張?zhí)锶?,陳良璜,李衛(wèi)民.中國當代漢字認讀與書寫[M].成都:
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290.
[10]新世紀義務教科書·語文教學指導用書(第一冊)[M].北京:
教育科學出版社,1991.
[11]田本娜.北京景山學校小學語文教材編寫50年述評[J].
課程·教材·教法,2010,(9):42-47.
[12]張?zhí)锶簦譂h達.識字基礎教材[M].中央掃除文盲工作委員會
編審司,1954.
[13]蔣仲仁,陸靜山,袁微子,何慧君,文以戰(zhàn),張?zhí)锶舻?初級
小學課本(試用本)·語文(1-4)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61.
[14]小學實驗課本·語文(1-4冊)[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1981.
[15]小學新實驗課本·語文(1-4冊)[M].北京:光明日報出版
社,1989.
[16]新世紀義務教育課本·語文(1-4冊)[M].北京:教育科學出
版社,1999.
(馮程 劉慧敏 浙江寧波 寧波大學教師教育學院 315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