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愛君
[摘 要]教學實踐中,學生經(jīng)常出現(xiàn)這樣的問題:活動熱情高,但習作興趣低;活動能力強,但習作水平低;活動時間長,但寫作時間短。教師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盡情釋放,與習作有機交融;強化口語,以我口表我心;搶奪時間,保障隨堂練筆,真正發(fā)揮活動的價值,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
[關鍵詞]盡情釋放 強化口語 搶奪時間 活動作文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6)10-079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很多教師已經(jīng)充分意識到開展活動對提升學生習作能力的重要意義。但在教學實踐中,卻出現(xiàn)了這樣的問題:學生活動熱情高,但習作興趣低;活動能力強,但習作水平低;活動時間長,但寫作時間短。該如何優(yōu)化學生活動,更好地為習作教學服務?
一、盡情釋放,與習作有機交融
很多教師都有這樣的體驗,實踐活動一公布,學生興趣高漲,一旦提出要認真觀察,要寫作文,學生就如同被澆了一頭冷水。如何藝術(shù)化地將實踐活動與學生的習作實際聯(lián)系起來呢?
1.巧妙記載,鞏固記憶
在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將自身的真情和意識融解到活動中,真正地釋放自我,展現(xiàn)自我,盡情地玩耍、實踐,淡化功利化色彩,避免學生背負著學習的壓力參與活動。而活動之后,教師可以迅速組織學生對活動的流程以及活動中的所見、所聞、所感進行回憶與梳理,為習作奠定基礎。
2.珍惜體驗,分享交流
在活動中,無論處于怎樣的角色,都會有自身與眾不同的感言,如果不能及時地交流分享,學生源自內(nèi)在的體驗就會隨著心潮的平靜而逐漸消失。如在“畫鼻子”的活動中,教師可以及時讓被蒙上雙眼的學生說說自己對黑暗的感受,也可以讓學生交流自己摸不著邊際的囧樣。
二、強化口語,以我口表我心
《語文課程標準》對習作教學提出了這樣的建議:“關注寫作與口語之間的平衡,將說與寫充分融合,彼此促進?!币虼耍處熞P注學生的口語,加以指導,夯實寫作訓練。
例如,在一次班級掰手腕PK賽后,學生依然興趣高漲,教師要求介紹自己印象最深的一組對決,很多學生卻捉襟見肘,只能粗線條地將比賽的順序說一遍,難以還原比賽的精彩。如何才能將學生滿腹的話語迅速整合、重組,轉(zhuǎn)變?yōu)橛行?、真切的口頭語言呢?
1.定本質(zhì),指明方向
掰手腕的整個過程,學生都笑聲不斷,不停地為自己小組的成員吶喊助威。顯然,趣味性和對抗性應該成為本次活動的主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緊扣這一活動的本質(zhì),引導學生從自己的所見、所聽、所感三個維度出發(fā),分別從觀眾、選手以及拉拉隊等不同的角色,將活動的過程表達清楚,尤其是要凸顯活動的趣味性和對抗性。
2.明動向,引導啟發(fā)
習作教學應該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內(nèi)在思考、語言表達以及創(chuàng)造能力。學生無法準確描述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變換呈現(xiàn)方式,借助肢體動作或者角色表演等方式,降低表達的難度;教師也可以在活動過程中及時抓拍鏡頭,在學生無法描述時及時呈現(xiàn),集全班學生的智慧,運用語言攻克難關,讓作文課中語言的芬芳彌散開來。
三、搶奪時間,保障隨堂練筆
很多活動習作課,教師都與學生一起忘情活動,活動時間過長而留給學生動筆的時間得不到保障。這一問題如果得不到解決,活動開展的價值就會大打折扣。
1.精心設計,悉心安排
教師必須明確活動的開展,不僅是為了讓學生放松身心,還是更好地為寫作服務,在活動開展之余,務必騰出更多有效的時間保障學生的練筆在課堂內(nèi)完成。如一位教師在執(zhí)教“吹泡泡”活動時,分配器具、拍攝就消耗了近30分鐘,在匆忙交流之后,留給學生的練筆時間就只剩下5分鐘。如何才能化解這一矛盾呢?這就要求教師精心籌劃活動,提前做好充分的準備,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了解活動的規(guī)則、流程,節(jié)約更多的時間讓學生練筆,實現(xiàn)活動與寫作的交融。
2.緊縮范圍,走向扎實
在一節(jié)課的時間內(nèi),既要開展活動,又要交流分享,還要動筆實踐,練筆內(nèi)容的切入點就不能太大。教師可以將練筆的著眼點縮小,以練寫片段為主,不求面面俱到,但求集中一個價值點,將其寫詳細,寫扎實。只有這樣,才能完整地再現(xiàn)活動的某一個具體的環(huán)節(jié)、某一個具體的人物。
(責編 莫彩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