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潔
選修課與必修課相輔相成,選修教材是對必修教材的延續(xù)和補充,《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是一本優(yōu)秀選修教材,這本教材由三單元的古代詩歌和三單元的古代散文組成,選材廣泛,內容豐富。選修此教材的目的是讓學生接受我國優(yōu)秀文化的熏陶,感受詩歌散文作品的藝術魅力,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遺憾的是,一些教師還是按照必修課的教學模式教選修課,利用選修課大搞高考強化訓練,當然過多過深的拓展,把選修課上成了大學專業(yè)課,同樣不可取。那么,如何才能上好選修課呢?
一、理清選修課與高考的關系,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
選修課程是在必修課程基礎上的拓展與提高,選修教材具有專屬性,教師要把握好必修教材和選修教材的關系,《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這本教材以鑒賞方法為主線將必修課古詩文內容零散的知識重新歸類、整合而成。必修教學的落實點在詩歌的內容理解和情感的把握,而選修教學的落實點則在詩歌的專題分析和技巧的鑒賞。除此之外,選修課將課堂與網絡鏈接,極大地拓展課堂內容。
教師也要把握好選修課程和高考之間的關系?!吨袊糯姼枭⑽男蕾p》與高考的關系十分密切,如果教師忽視教材的“賞析”性,借選修課之名大搞高考強化訓練,把選修課上成了高考知識點的復習課,那么,好好的一堂欣賞課終將俺沒在教師的串講和學生忙亂的筆記之中。當然,整節(jié)課充分放任學生交流探究,不注重必要文言知識的講解和積累,這種教學方式表面熱熱鬧鬧,結果同樣不敢恭維。但是不顧及高考,顯然也無益于學生,從中國目前的實際情況看,選修課程永遠不能與高考脫軌,高考探究題要求學生具有“鑒賞評價”“探究”等較高層次的閱讀能力,也對應了選修模課的模塊屬性。因此,在選修模塊的教學和復習備考過程中,教師可以嘗試將選修教學與高考專題復習交叉進行的方式,把訓練重點放在對學生發(fā)展性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上,注重對學生鑒賞和探究能力的訓練,這樣既培養(yǎng)學生的鑒賞能力,又增強一些必要的應試技巧。
二、要突出教材的“賞析”性
1.專題學習法。
《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選文多達50篇,選修課內容多,課時少,以專題帶動模塊學習,一定程度上能緩解課時不足的矛盾,以第一單元為例,這個單元有多篇自主鑒賞的詩歌,就需要老師在全面了解學生的基礎上恰當取舍,選擇典型有代表性的篇章作為示例,一首詩歌可以從多個角度探究,但教學只能選擇一點突破,其他自主賞析的作品可以讓學生自主探究,或者合作探究,推薦作品可以讓學生自主閱讀,并撰寫學習報告。當然也可以打亂次序,用其他方式重新整合,重組課程內容系統(tǒng)。
2.注重“賞析”性。
選修課教學的目的是增強學生關注歷史與現(xiàn)實的意識,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探究能力,切實提高學生的文化修養(yǎng)。詩歌和散文的閱讀過程不僅是一個接受過程,更是一個批判和再創(chuàng)造的過閱讀程。詩歌與散文具有模糊性、多義性、隱蔽性,留下不少藝術空白,留給讀者進行二度創(chuàng)作的想象空間,學生對同一首詩歌、同一篇散文,在理解上會有一致性,但在感悟上必然會有差異性。教師要引導學生緊扣文本,調動已有知識儲備對作品進行個性化解讀,達到在閱讀批判中對作品進行二次創(chuàng)作的目的,這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十分必要。
3.誦讀法和背誦法。
傳統(tǒng)詩歌教學強調因聲求氣、吟詠詩韻,要求誦讀者掌握詩歌節(jié)拍、用韻的特點,讀準節(jié)奏和停頓,讀出句子的輕重緩急,通過吟詠詩韻驗詩歌和散文的優(yōu)美韻律和深邃意境,培養(yǎng)語感,并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要加強誦讀指導,一方面教師可以親自范讀,或者通過多媒體播放名家朗讀,另一方面要求學生熟讀成誦,并對學生的誦讀進行反饋和評價。比如,指導李白的《將進酒》,從語境上分析,這首詩的感情基調是低沉的、郁悶的、慷慨悲涼的,詩歌開頭“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為全詩奠定了感情基調,第一句感嘆歲月無情,要讀得低沉而急切,“君不見”三字應有敘事風格。第二句“君不見”三字要有激憤的語氣。
4.注重課外閱讀,開展文學創(chuàng)作活動。
古詩文閱讀要充分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教師可以做一些諸如《李白》《納蘭心事幾人知》《李煜》等專題講座,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然后循序漸進地推薦相關篇目,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愛的作家作品,拉近學生與古詩文的距離,課外閱讀自然水到渠成。
《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是一門人文性極強的課程,為了能讓學生真正融入文本,最好能與寫作相結合,讓學生根據在思想感情、藝術技巧等方面的理解,嘗試寫鑒賞性的小短文。教師要鼓勵學生開展詩文創(chuàng)作,讓學生將積累的有關知識轉化為能力,獲得關于詩歌、散文的理性認識,同時讓學生體驗到創(chuàng)作的痛苦和成功的喜悅。
三、確定評價標準和評價方式
評價方式必修化必定會困擾選修課教學,很多選修課評價方式還是沿用進行必修課的評價方式,以高考為中心,用綜合試卷或古詩文鑒賞專題等閉卷考試檢驗教學效果,沒有研究相關能力測試和繁瑣的過程性評價??紪藢W生的詩歌散文鑒賞水平要把學生的審美能力、藝術趣味和欣賞個性作為評價重點,教師要從“閱讀”與“創(chuàng)作”讀寫兩個方面評斷,“閱讀”即看學生讀了多少古詩文,朗誦水平如何。“創(chuàng)作”方面可通過寫鑒賞心得等主觀性文章,考查學生的鑒賞作品水平。
參考文獻:
[1]李虎軍.編制理論的高中語文選修教材研究.
[2]蒙芳玉.高中生古詩詞鑒賞能力培養(yǎng)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