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春衛(wèi)
【摘要】地理復習課是常見的、重要的地理教學課堂,對學生知識補漏、能力的再次提高起著關鍵作用。卓越的地理復習課更能快速的提高后進生、創(chuàng)造尖子生,促進全體學生地理成績的大幅提升。
【關鍵字】地理 地理復習課 卓越的地理復習課
2016年3月7日到11日,參加了本校八年級的地理巡導課,傾聽了三位初中地理老師“地形圖的判讀”同課異構課,頗有感觸,并結合筆者的教學實踐,以“地形圖的判讀”為例初步探討卓越的地理復習課。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復習課
大多數的復習課沉悶、枯燥,教師講的興高采烈、滔滔不絕,學生聽得卻是入夢的睡曲,課堂效率不言而喻。所以復習課也要好的導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復習課需要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是非常需要。俗語說:磨刀不誤砍柴工。創(chuàng)設情境能激發(fā)興趣,而興趣是提高學生學習的內動力,當學生對地理內容產生了興趣,他們才會積極主動、心情愉悅地去學習。
例如:通過這樣導入“地形圖的判讀”復習課:八年級上冊,我們學習過五種地形類型,還記得嗎?展示一馬平川、廣袤無垠的內蒙古高原,油菜花香遍野的東南丘陵,孕育了天府之國的四川盆地,村莊與農田錯落相間的華北平原,聳入云端的喜馬拉雅山。說到這個喜馬拉雅山,我有一個問題,大家知道喜馬拉雅山的珠峰的高度嗎?與什么相比她那么高?
這樣復習用圖片導入,讓學生既欣賞了祖國美麗山河,又引起新的問題,會很好的激發(fā)學生興趣。
二、情景中先學后測找問題
先學,就是學生根據本節(jié)課學習目標,在教師指導下先自主學習。后測是在自主學習后做有針對性的知識點、考點測試題。再根據做的測試題,錯了多少,是怎樣的錯誤,找到學習中的問題,就是問題。找問題是關鍵,就是真正找出自主學習、測試題中存在的問題,不找出真正的問題,就別期望解決問題。
通過這一個環(huán)節(jié)三步,夯實了學生的基礎知識、提高了學生做題能力、找出了學生學習地理知識存在的要命點。要命點就是學生提高、進步找到的具體靶子,只要打好具體靶子,學生成績會自動極大的提高。
但先學后測找問題,不是簡單、直接的去做,而是要在情境中進行,為什么要在情境中進行哪?
是為了繼續(xù)調動課堂氣氛,讓學生有繼續(xù)學習的興趣,也是讓學生輕松的學,為即將出現的重點突破做好準備。
例如:主問題設計是導學設計的重心,它的核心是引發(fā)學生的認知沖突和思維沖突,目標是指向學習者思維品質的培育。通過設計好的導學案,利用導學案上的主問題,來先學后測找問題。
在設計測試題時可以這樣:有一老一少要爬山(出示圖片),請你為二人安排一下各自的登山路線,并說說原因。 提問:你能把你的原因用這座山的等高線圖加以解釋嗎?
三、多種方式慢慢的突破重點
復習課總是時間短、頭緒多、容量大、節(jié)奏快,但在復習課突破重點時一定要慢慢的,留給學生足夠的思考、理解的時間。因為,我們應遵循有效性原則,要講在關鍵處,練在薄弱和緊要處,這種慢就是使有效的時間內達到最佳效果。
并通過多種方式引導學理解。
例如:實體山轉為等高線地形圖表示,可以采用動畫演示、實體山與等高線地形圖的對比、可拆模型山與相應等高線地形圖驗證等多種方式,不厭其煩的慢慢讓學生看、想、動,達到理解,突破重點。
四、學生要多說多練
學生要多說,有助于交流智慧,激起一剎那的思維火花,啟發(fā)學生積極思考,因此,課堂上要學生多說。教師又可以了解學生的知識學習狀況、做題思路,有問題可以及時解決,又能使學生強化理解。
多練不是搞題海戰(zhàn)術,而是有針對的對存在的知識點進行練習,最后必須進行綜合檢測,再針對暴露的問題進行個性化補救復習,以消除教與學的盲點。但多練也要注意一些原則:要多樣化練習,多樣化的練能提高學生的興趣,加深理解,提高技能技巧的質量,也有利于發(fā)展學生智力;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根據教學要求,扎扎實實的練,不搞形式;要注意把帶有規(guī)律性的知識轉化為學生的技能;要啟發(fā)學生聯系已經學過的知識,新舊結合。
例如:給實例的幾座山的海拔與相對海拔圖,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海拔、相對海拔的概念,然后做一個小的練習,讓學生說結果、原因或者是怎樣做的,在給一個不同的題用氣溫或者河流的差值倒推海拔、相對海拔。
五、重視地圖,要圖與知識能融合
翻開地理課本、地理練習題、地理試卷等等,都在文字旁佐有圖片,可見地圖在地理中的重要性,不亞于文字。
地圖是地理學科的第二語言,在學生復習的過程中一定要求他們結合地圖去記憶,復習,將所有知識點落實到地圖上去。
特別強調讓學生結合地圖記憶,這樣他們記的知識不會是死的,而是在理解的基礎上去記憶。在運用地圖進行復習時,要注重對學生空間想象能力的培養(yǎng),對于一些比較重要的地圖,要多看、多讓學生聯想每個地理事物的位置,方位及成因等。
六、做好復習方法的指導
好的復習方法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復習過程中,應注重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比如將知識總結成口訣、學思結合,學用結合等。
例如:地形圖的判讀的口訣:地形圖,不難讀,看好顏色和標注;向低突出是山脊,向高突出是山谷;分布密集是陡坡,緩坡分布較稀疏;高原平原都平坦,高低要靠顏色辨;坡度陡緩和高低,山地丘陵來辨析;沿著剖線作剖面,高低陡緩特直觀。
總之,復習課教學是一個師生再學習、再提高的過程,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夯實基礎找到學生學習中問題,利用多種方式有足夠時間的突破重點,強化練習,不斷提高,圖文結合,給與學生正確的復習指導。我想,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復習課的效率,是卓越的地理復習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