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金紅
常言道:禍從口出,殊不知做個悶葫蘆也不一定安全。
宋徽宗時,解習是個郎官,寡言少語,當別人爭得面紅耳赤時,他一貫保持沉默,從不參與辯論,不論人是非,因此贏得好人緣。
靖康之際,金軍南下,劍指西北,國家危難。宋徽宗急得不行,希望能有一位勇敢之士站出來分憂。宋徽宗召開緊急軍事會議,討論統(tǒng)帥宋軍的最佳人選。宋徽宗搞的是自薦程序,希望大家能主動站出來擔責。但大家算盤打得精,他們心里都明白,這個官兒不好當,那些金人更不好惹,弄不好會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因此,沒有人愿意接這個苦差事。
皇帝氣急:“我都白養(yǎng)了你們一幫飯桶,關(guān)鍵時刻一個都用不上。”最后,無奈的皇帝把這個任務(wù)交給了宰相團,讓他們推薦人選。宰相們自己也不愿意去送死,就私下里開了個碰頭會。派誰去呢?幾個人一合計,還是解習。這同志不愛說話,叫他去,他也不會拒絕的。
建議遞到皇帝那兒?;实郯呀饬暯衼恚骸霸紫鄠兺扑]你當西北軍統(tǒng)帥,你有什么意見?”解習平時不愛說話,見了皇帝,更是一言不發(fā)。皇帝見解習沒有拒絕,就當他答應(yīng)了,當場封他為龍圖閣直學士、知河中府,即日奔赴前線。
按照以往的規(guī)矩,統(tǒng)帥出征,要在十里長亭搞一個送別儀式,朝廷的大小官員都得參加。在告別儀式上,一貫不愛說話的解習這次破天荒地說了幾句:“雖然我平時不愛說話,但并不是玩深沉,弄高深,我生來性格內(nèi)向,加上口才不好,才不敢在大家面前高談闊論,只怕措辭不當,詞不達意,引起大家的笑話。如今,朝廷委我以重任,我這一去,唯有以死報國,我死不足惜,只怕朝廷用這樣的標準來選人,會耽誤國家大事的?!苯饬暤倪@番即席演講,大家都當他是謙虛,誰也沒放在心上。
然而,解習的話果然應(yīng)驗。這位老兄到了西北之后,除了沉默,確實沒干別的事。對行軍打仗更是說不出子丑寅卯來。面對岌岌可危的戰(zhàn)局,解習一籌莫展。開會時,他不說話;部下請示時,他還是不說話。結(jié)果,金軍一到,解習白白搭上了性命。
《揮麈錄》作者王明清對此感嘆:“世人以饒舌掇禍者多,而習乃以箝口喪軀!”人人都知道沉默是金,話多惹禍。不過,凡事都有例外,有時沉默不一定是金,同樣能引來殺身之禍。
(摘自《新商報》 圖/王建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