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松林
(安徽建筑大學城市管理研究中心,安徽合肥 230601)
?
城市居民幸福感測評研究述評
陳松林
(安徽建筑大學城市管理研究中心,安徽合肥230601)
摘要:界定概念、指標選擇和測評方法是城市居民幸福感測評的關鍵問題。通過文獻研究法,發(fā)現心理學、社會學和經濟學對幸福感定義的側重點有明顯差異。確定城市居民幸福感測評指標的理論依據主要是需要層次論、幸福結構論和居民生活領域論。確定測評指標權重的方法有層次分析法、序數排列法和等權處理法。城市居民幸福感主觀指標的測評方法重點是編制問卷、抽樣調查和處理數據。
關鍵詞:幸福感;城市居民;測評
近幾年,由媒體、研究機構和學者推出的幸福城市評比活動層出不窮,形成一次次的新聞轟動。但是,評比結果的公信力經常遭到質疑。究其原因,不同研究對幸福感的概念界定、確定測評幸福感指標體系的理論基礎、確定幸福感指標的權重、收集幸福感指標數據的來源和方式、計算處理幸福感指標數據的方法存在很大差異。結果出現在不同的排行榜中,同一城市的幸福指數排名差異較大的現象,造成幸福城市評比活動的新聞意義較大,實際意義不大。因此,幸福城市評比活動要真正發(fā)揮指導城市建設和管理的作用,就必須對城市居民幸福感測評的關鍵問題進行深入研究,確保測評內容、測評方式、測評過程方面更加科學有效,獲得令人信服的測評結果。
一、幸福感概念界定
界定概念是測評幸福感的前提條件,以往對幸福感的研究主要有三個視角。
心理學研究者認為幸福感是個體的一種主觀感受和積極的心理狀態(tài),對自己是否幸福的評價主要依賴于個體內定的標準而不是他人或外界的準則。
(一)心理學視角
根據個體需要和價值觀的差異,一些研究者將幸福感具體細分為主觀幸福感、心理幸福感和社會幸福感三個方面[1-4]。主觀幸福感以快樂論為背景,強調個體的感受,是指個體根據一定的標準對其生活質量的綜合性評價,包括認知和情感兩種成分,是生活滿意度和情感平衡[5]。心理幸福感以實現論為背景,強調個人潛能的實現,是指個人全心全意投入生活時,自我潛能充分發(fā)揮,達成自我實現的愉悅體驗,幸福發(fā)生在個體從事與深層價值最匹配的活動中,努力表現完美的真實的潛力[6-7]。幸福的自我決定理論認為,自我決定不僅是個體的一種能力,它還是個體的一種需要,這種需要的滿足能夠促進個體的幸福[8]。社會幸福感是指個體對自己與他人相處的質量,以及自己與社會組織等社會機構的聯結程度的評估,是個體對社會生活的滿意感,是個體對自己與他人、集體、社會之間的關系質量以及對其生活環(huán)境和社會功能的自我評估[9-10]。
上述三種幸福感探究了幸福的不同來源,與人們的實際經驗基本吻合,但是忽略了意義的關鍵作用,沒有真善美意義的快樂追求只能是自私自利的低級趣味;不以造福社會為目的的潛能發(fā)揮只能是毫無意義的自我實現;缺少共同理想、共同價值觀的人際關系只能是利害之交。可見,幸福感是十分復雜的心理活動。首先,它是個體一種愉悅、快樂的心理狀態(tài);其次,它來源于個體不同層次的需要獲得一定程度的滿足;最后,它的基礎是個體正確的理想與價值觀,個體只有在追求“真善美”的過程和階段性結果中,才會體驗到真正的幸福感[11]。
(二)社會學視角
社會學研究者關注的“主觀生活質量”和幸福感概念接近,但是出發(fā)點和歸屬點存在著非常明顯的差別?!爸饔^生活質量”關注個人或群體認知層面的生活滿意度,其目標是在不斷改善人們物質生活的同時,努力促進人們的主觀感受和評價朝著積極的、滿意的方向發(fā)展。比較而言,幸福感除了關注認知層面外,還關注情感層面?,F有研究對于上述概念之間差異的認識還不是很清晰[12]。
(三)經濟學視角
經濟學研究者認為幸福感是一種資源,是促進幸福的客觀條件,體現在硬性的經濟指標和社會指標,比如人均GDP、失業(yè)率、平均壽命等。根據經濟學家薩繆爾森的觀點,幸福=效用/期望,幸福感類似于滿足感,是人們實際得到在期望獲得中的實現程度,通常實現程度越高越幸福[13]。1972 年,不丹國王提出了“國民幸福總值”,主張政府應該關注國民幸福,并應以實現國民幸福為政府的目標。受“不丹模式”影響,英國提出了“國民發(fā)展指數”,英國“新經濟基金”編制了“幸福星球指數”[14]。
綜上所述,不同學科對幸福感概念界定的側重點不同。心理學側重個體的主觀體驗,理論基礎是態(tài)度ABC結構理論和需要層次論;社會學側重群體的生活滿意度,是人們對生活狀態(tài)的認知狀況;經濟學側重人們擁有的幸福資源,即獲得幸福的外部條件。值得注意的是,現有研究對幸福感、幸福指數、生活質量、生活滿意度等概念沒有進行清晰的區(qū)分,存在等同處理和內涵交叉重疊的問題,需要后來的研究者進行科學區(qū)分和界定。
二、城市居民幸福感測評的指標選擇和權重確定
(一)構建城市居民幸福感測評指標的理論基礎
1.需要層次論
曾鴻、趙明龍根據需要層次論七個方面(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和愛的需要、自尊需要、認識和理解的欲望、審美需要、自我實現需要),提出了幸福感主觀性評價指標體系,包括生存狀況滿意度、生活質量滿意度、情感認知滿意度和人際及個人與城市的和諧四個方面[13]。韓康將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逐個細分為三個層次——基本需求、發(fā)展需求和享受需求,每一個需求層次又都有不同的內容[15]。鄒安全、楊威根據需要五層次論構建了城市居民幸福指數測評模型[16]。
2.幸福感結構論
陳志霞構建的城市幸福指數測評的五維綜合結構模型分為廣義和狹義兩個層次,廣義包括客觀(城市發(fā)展指數)和主觀(城市管理滿意度、生活滿意度和幸福感體驗)兩方面的指標;狹義包括主觀幸福感、心理幸福感和社會幸福感;最狹義包括生活滿意度和情緒體驗[14]。邢占軍將享有發(fā)展體驗和身心健康體驗兩個幸福感一級指標分解為10 個二級評價指標:知足充裕體驗指數、心理健康體驗指數、成長發(fā)展體驗指數、社會信心體驗指數、目標價值體驗指數、自我接受體驗指數、人際適應體驗指數、身體健康體驗指數、心態(tài)平衡體驗指數和家庭氛圍體驗指數[17]。劉建華等提出北京市女性市民幸福指數的八個一級指標:健康感、滿足感、成就感、向心感、愉悅感、富裕感、認同感和安全感,再細分為16 個二級指標、45個三級指標[18]。樂正調查深圳市民幸福感分為三個一級指標:認知范疇的生活滿意程度;情感范疇的心態(tài)和情緒愉悅程度;人際以及個體與社會的和諧程度[19]。
3.居民生活領域論
黃希庭等根據個體生活的不同領域,把幸福劃分為以下六個維度(子系統(tǒng)),包括經濟生活滿意度、政治生活滿意度、文化生活滿意度、人際關系滿意度、健康狀態(tài)滿意度、環(huán)境滿意度[11]。吳啟富從身心健康、物質條件、人際關系、個人價值實現、家庭生活五類生活領域考慮,構建了北京居民幸福感指標體系,每個領域又細分為二級指標,例如物質條件包括收入、住房、飲食、交通、生活環(huán)境、工作環(huán)境和公共安全[20]。
比較而言,以需要層次論為基礎的指標體系關注人們追求幸福的層次差異,以幸福感結構論為依據的指標體系重視人們體驗幸福的各種心理表現,以居民生活領域論為根據的指標體系突出人們在不同生活方面的幸福感,側重點各有不同。就具體測評指標而言,要么使用客觀指標,要么使用主觀指標,要么主客觀指標相結合??陀^指標是人們獲取幸福感的外部條件,便于直接采用社會經濟統(tǒng)計數據,例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鎮(zhèn)登記失業(yè)率、五大保險參保率等;主觀指標是人們體驗幸福感的內在態(tài)度,需要通過問卷調查獲得統(tǒng)計數據,例如通過問題“總的來說,我對現在的生活感到滿意”測量城市居民的總體生活滿意度。
(二)確定城市居民幸福感測評指標權重的方法
1.層次分析法
曾鴻、趙明龍通過層次分析法,結合專家評分與咨詢,構建兩兩相對重要性判斷矩陣,然后將其對應的特征向量經過歸一化處理,求得各個指標的權值[13]。
2.序數排列法
韓康按照三大類收入人群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的重要程度來設置序數,由高到低為 5、4、3、2、1, 把最重要的需求分值設定為 5, 然后按照重要度分別遞減為 4、3、2、1。在此基礎上,根據三個需求層次的社會人群分布比例,計算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的社會總合重要度。再經過簡略的歸一化處理, 就可以得出這五種需求的具體權重數值[15]。
3.等權處理法
鄭衛(wèi)星測量青島市居民主觀幸福感時,考慮到幸福感的個體性和主觀性特征非常明顯,采取等權處理的辦法,即每一級、每一項指標的權數全部相等[21]。
以上三種方法主要依據研究者或一些專家的主觀判斷,區(qū)別在于參與主觀判斷的人數多少和權威性大小。事實上,個人所處社會階層、占有資源狀況、幸福價值觀都會影響人們對不同幸福感指標的權重判斷,等權處理法或許是一種簡單易行的方法。
三、城市居民幸福感主觀指標測評的方法
(一)編制問卷的方法
大多數研究者采用了里克特五點量表法。萬樹構建了由6個目標層和16個具體指標構成的安徽幸福指數測度量表,各指標按照 5 分制法[22]。鄭衛(wèi)星設計的青島市居民主觀幸福感問卷包括7 個一級指標,21 個二級指標,42 個三級指標,每個問題設定5級選項“非常滿意、比較滿意 、一般 、不太滿意 、很不滿意”[21]。劉杰等編制的城市幸福指數問卷包括總體幸福指數4道題和領域幸福指數6個維度37個題目,采用5點記分,“完全不符合”記為1,“完全符合”記為5。得分越高,表示幸福感越高[23]。
(二)抽樣調查的方法
黃希庭等認為最好的一種方法是采用多階段、概率與規(guī)模成比例的方法進行抽樣。以重慶市為例,第一階段首先是從38個區(qū)縣中按照各個區(qū)縣人口規(guī)模比例抽取鄉(xiāng)鎮(zhèn)/街道;第二階段在抽中的各個鄉(xiāng)鎮(zhèn)/街道中抽取2個村委會/居委會;第三階段從每個居委會內抽取樣本戶中的個人作為最終的樣本單位[11]。但是,在實際操作時,受研究條件限制,運用關系網絡進行方便抽樣的研究較多。鄒安全、楊威在調查長沙市居民幸福感時,采用了三種收集數據的方式,一是電子問卷,讓研究組成員向熟人發(fā)送電子郵件;二是將問卷掛在主流網站首頁,請瀏覽網頁、咨詢辦事人員進行網絡填寫;三是打印紙質問卷,利用學生課程實習在校外期間,現場請被調查者當場填寫,問卷現場回收[16]。劉修通、馬仁鋒在調查浙江慈溪市居民幸福感時,采取面對面交流,受訪者在充分思慮后填寫問卷[24]。
(三)處理數據的方法
大多數研究者采用SPSS和AMOS對數據進行分析。劉杰等對獲得的894份有效問卷進行隨機拆分,其中的456份數據用作探索性因素分析,438份數據用作驗證性因素分析,通過內部一致性信度和內容效度檢驗后,獲得理想的城市幸福指數測量模型[23]。鄭衛(wèi)星在測評幸福感時,與指標級別對應,計算了幸福感的單項指數、類指數、綜合指數[21]。
綜上所述,不少研究者設計的幸福感問卷主要在測量城市居民的生活滿意度。人們的滿意度既受到個人擁有資源的影響,也受到個人對幸福感知能力的影響。因此問卷測量結果一方面反映被調查者對城市資源狀況的滿意程度,另一方面反映被調查者的價值觀和幸福標準,調查結果能否反映城市居民幸福感值得商榷。由于城市居民是個龐大復雜的群體,采用關系樣本、在線答卷等方式都存在代表性不夠的問題,但是受研究條件局限,進行大規(guī)模抽樣有難度,采用城市分區(qū)域隨機抽樣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樣本代表性。在獲取問卷數據后,運用統(tǒng)計軟件分析幸福感結構和維度,得出幸福感總分數和各維度分數,并對各城市幸福感總分及各維度得分進行排序,形成可信的測評結果。
[參考文獻]
[1]RYFF C D, SINGER B H.Know thyself and become what you are: A eudaimonic approach to psychological well-being[J].Journal of Happiness Studies,2008(9):13-39.
[2]KEYES L M.Social Well-being[J].Social Psychology Quarterly, 1998(61):121-140.
[3]苗元江.從幸福感到幸福指數:發(fā)展中的幸福感研究[J].南京社會科學,2009(11):103-108.
[4]嚴標賓,鄭雪,邱林.SWB和PWB:兩種幸福感研究取向的分野與整合[J].心理科學,2004(4) : 836-838.
[5]DIENER E, EMMONS R A, LARSEN R J, GRIFFIN S.The Satisfaction with Life Scale[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ssessment, 1985,49(1):71-75.
[6]WATERMAN A S.Two Conceptions of Happiness: Contrasts of Personal Expressiveness(Eudaimonia) and Hedonic Enjoyment[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93, 64(4):678-691.
[7]RYFF C D.Happiness is Everything, or is it? Explorations on the Meaning of Psychological Well-being[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89, 57(6):1069-1081.
[8]RYAN R M, DECI E L.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and the Facilitation of Intrinsic Motivation, Social Development, and Well-being[J].American Psychologist, 2000(1):68-78.
[9]LARSON J S.The Measurement of Social Well-being[J].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1993,28(3):285-296.
[10] WANN D L, PIERCE S.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port team Identification and Social Well-being: Additional Evidence Supporting the Team Identification-social Psychological Health Model[J].North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ology, 2005,7(1):117-124.
[11] 黃希庭,李繼波,劉杰.城市幸福指數之思考[J].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5:83-91.
[12] 方綱,風笑天.城鄉(xiāng)居民主觀幸福研究述評[J].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31(2):68-73.
[13] 曾鴻,趙明龍.城市居民幸福指數指標體系構建及綜合評價[J].商業(yè)時代,2012,14:19-21.
[14] 陳志霞.城市幸福指數及其測評指標體系[J].城市問題,2012,4:9-13.
[15] 韓康.構建“中國幸福城市評價體系”——2012“為大多數人幸福”的城市發(fā)展評價體系[J].國家行政學院學報, 2012,5:13-23.
[16] 鄒安全,楊威.基于民生視角的城市居民幸福指數提升策略——以長沙市為例[J].中國行政管理,2012,11:107-112.
[17] 邢占軍.幸福指數的指標體系構建與追蹤研究[J].數據,2006,8:10-12.
[18] 劉建華,王智慧,梁海源.后奧運時期北京市女性居民幸福指數及生活滿意度狀況研究[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9,10:12-15.
[19] 樂正.幸福指數的構成和影響因素[N].南方日報,2006-06-22.
[20] 吳啟富.北京居民幸福指數的編制方法及變動分析[J].現代商貿工業(yè),2008(12) :117-119.
[21] 鄭衛(wèi)星.居民主觀幸福感評價指標體系初探[J].中國統(tǒng)計,2011,12:28-30.
[22] 萬樹.安徽省幸福指數的構建與實證分析[J].華東經濟管理,2011,6:24-27.
[23] 劉杰,李繼波,黃希庭.城市幸福指數問卷的編制[J].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9:92-99.
[24] 劉修通,馬仁鋒.基于公眾參與的幸福指數指標體系實證研究——以浙江省慈溪市為例[J].浙江萬里學院學報,2012,9:6-10.
[責任編輯朱毅然]
A Research Review on the Evaluation of Urban Residents’ Happiness
CHENSong-lin
(UrbanManagementResearchCenter,AnhuiJianzhuUniversity,Hefei230601,China)
Abstract:The definition of the concept, index selection and evaluation methods are the key issues of urban residents’ happiness assessment.Through literature research, we found that psychology, sociology and economic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definitions focus on happiness; the theory to determine the evaluation index of urban residents happiness is hierarchy of needs, happiness structure and living field; the method to determine the evaluation index weight is AHP, ordinal arrangement method and equal right of treatment.The evaluation methods focus on subjective indicators of well-being of urban residents is preparing questionnaires, sample surveys and processing data.
Key words:happiness; urban residents; evaluation
中圖分類號:C9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770X(2016)03-0034-04
作者簡介:陳松林,男,安徽合肥人,安徽建筑大學城市管理研究中心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組織行為。
基金項目:安徽省社會科學規(guī)劃項目(AHSKY2014D16)
收稿日期:2015-10-26;修回日期:2015-11-30
PDF獲?。?http://sxxqsfxy.ijournal.cn/ch/index.aspxdoi: 10.11995/j.issn.2095-770X.2016.03.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