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北京·李天飛
從《西游記》看明代如何出警抓嫌犯
◎文/北京·李天飛
《西游記》銅臺府監(jiān)禁這一回,寫的是寇員外招待唐僧師徒四人,臨行時鼓樂歡送,結(jié)果露了富,招來了強盜。強盜把寇員外打死,劫走了家財??芗曳吹拐_告唐僧師徒,說他們是強盜。孫悟空顯法力,辨別冤屈,并從陰曹地府帶回了寇員外的靈魂,使他死而復生。這一回完全沒有妖魔鬼怪,倒是寫了很多明代的司法制度,不妨扒一扒。
寇洪被強盜打死后,寇家商量著要告狀,這第一步先得寫狀子,寇家兄弟說:“母親既然看得明白,必定是了。他四人在我家住了半月,將我家門戶墻垣、窗欞巷道,俱看熟了。財動人心,所以乘此雨夜復到我家,既劫去財物,又害了父親,此情何毒!待天明到府里遞失狀坐名告他?!?/p>
所謂的“失狀”,就是指告發(fā)偷盜、搶劫案件的狀紙,還得附上財物清單。明代有位大臣佘自強,曾任陜西巡撫,對司法這一套很熟,他有一部《治譜》,就是專門記載怎么辦案的,可以和《西游記》比照著讀一讀。例如“盜后立案”:
凡一村之內(nèi),有一家被盜,保正人等,星夜報官。失主即補失狀。
有的失主不敢告,怕強盜報復,這時就需要地方保正出面,督促失主寫失狀上報。失狀的內(nèi)容包括:
入門出門形狀,描述強盜進門后一直到出門都干了什么。
劫去贓物的清單。
金銀首飾,需要說明式樣。
衣服器皿,需要說明顏色、新舊。
銀子,要說明大錠還是散碎銀兩。
要說明是打劫的還是偷盜的。
所以這里寇家的失狀寫道:“唐僧點著火,八戒叫殺人。沙和尚劫出金銀去,孫行者打死我父親?!闭鞘钜蟮摹叭腴T出門形狀”。
也有編造失狀的,《治譜》里就記載,有人和別人斗毆,不小心把對方殺了,就寫了一張失狀,說死的這個是強盜,因為搶錢才把他打死的。這里的寇家失狀,也是編造的。所以,失狀雖然是一手的資料,但在審理時要格外注意。
《西游記》里寫刺史姜坤三坐堂問案:
當時坐了堂,發(fā)放了一應事務,即令抬出放告牌。這寇兄弟抱牌而入,跪倒高叫道:“爺爺,小的們是告強盜得財殺傷人命重情事!”
這里的“放告牌”,就是官府用于接受民眾告狀的牌子。元明雜劇中老爺坐堂,經(jīng)常有“抬出放告牌去”這樣的話。牌置于衙門外,告狀者抱牌而進,方可受理。
據(jù)明弘治年間《常熟縣志》記載,縣衙里的這種放告牌只有一面,有點像今天立案大廳取號機。只有抱著牌子上公堂,老爺才會問案。有人抱進去了,后面再來的人就不能再抱,只能等著這一起審完,放出來,放告牌才能重新使用。
《西游記》里的姜老爺,接到狀子就馬上下令抓人,抓來就一通打。其實根據(jù)《治譜》,凡告失狀后,還有一個查看現(xiàn)場的環(huán)節(jié)。要么自己去,要么委派捕盜官去被盜地方,先審街坊四鄰,問清楚,是明火執(zhí)仗,還是暗進暗出,鄰居們知不知道,是偷搶了一家還是多家。這些都得和原告的訴狀對得上才行。否則怎么判斷是不是編造的?當然《西游記》不是偵探小說,可以不在乎這一點,一些無傷大雅的刑偵環(huán)節(jié)省略過去也無所謂。
在明代久經(jīng)官場的人都知道,真正了解強盜底細的,其實是衙門里的捕頭。所謂“捕役,盜之窟穴也”。每個資深的捕頭,除了那點工資之外,每月都有一筆“月錢”,這錢是哪里來的?當然是慣盜們孝敬的。這種慣盜,捕頭們門清門清的,就是用來養(yǎng)著收孝敬錢的。所以《治譜》說了這樣一段話:
“凡屬真正慣盜。此輩(指捕頭)豈惟不拿,且從而庇護之。養(yǎng)為賺錢之資。甚至有泄機于彼,而使遠逃潛蹤。地方大盜生發(fā),失財果多,待失主遞失狀后,有司宜差著實人乘夜呼喚積年老捕。老捕家如有蹤跡可疑之人,一便擒來審問,甚至有隨身之贓一時并獲者?!?/p>
遭了盜搶,第一時間竟是去資深公安干警家里抓人,往往一抓一個準。說實話,貧道看到這兒,不得不給這位陜西巡撫點個贊,這就是工作經(jīng)驗??!
只是有意思的是,這些話是堂堂陜西巡撫作為工作經(jīng)驗,寫在自己的公開出版物里的。今天的某省長或某公安廳長出的書,能有或敢有這樣的內(nèi)容么?比如介紹工作經(jīng)驗來一句“出了盜案,到某大隊長家抓人”?
但是,如果在這種老捕頭家抓不到人,就每三天一催。只要人贓俱獲,就拿贓款一半賞捕頭,這就是所謂:
“每三日一比(催逼),如拿獲真盜,起獲真贓,即將失主獲贓分半給賞,吩咐諄切,著實力行?!?/p>
原來明代干警的獎金是不用動國家財政的。所以《西游記》里“那刺史端坐堂上,賞了民快,檢看了賊贓,當叫寇家領去”,這打的賞難道是用的寇家的錢?
老爺審了案,不管有沒有結(jié)案,嫌犯要收監(jiān)?!段饔斡洝愤@段寫得極真實:
可憐把四眾捉將進去,一個個都推入轄床,扣拽了滾肚、敵腦、攀胸,禁子們又來亂打。三藏苦痛難禁,只叫:“悟空!怎的好?怎的好?”行者道:“他打是要錢哩。常言道:‘好處安身,苦處用錢。’如今與他些錢便罷了?!比氐溃骸拔业腻X自何來?”行者道:“若沒錢,衣物也是,把那袈裟與了他罷。”三藏聽說,就如刀刺其心。一時間見他打不過,又要得緊,無奈只得開言道:“悟空,隨你罷?!?/p>
這里的轄床、滾肚、敵腦、攀胸,都是古代束縛囚犯的刑具。轄床,又名柙床、押床、匣床,床形刑具,將囚犯全身固定于內(nèi),不能移動。頭頂頭發(fā)系在環(huán)里,脖子有鎖,胸前有攔胸鐵索,肚子上有壓腹木梁,兩手、腿腳,都牢牢鎖住。然后蓋上蓋子。這片蓋子叫“號天板”,上面密密麻麻全是朝下的釘子。蓋上后,釘子尖離人不到二寸。值班的獄卒就在這“號天板”上睡覺。(明呂坤《新吾呂先生實政錄》)
這號天板上也未必有那么多釘子,有時候只是兩根,然而這兩根正好在眼睛前面。只要身子一抬,眼睛就瞎了。(清李修行《夢中緣》)
《西游記》里還有很多涉及到法律的情節(jié)。因為這是一部明代的小說,其中說的當然是明法而不是唐法。很多內(nèi)容,都能在《大明律》里找到原型。比如我們常說的“不知者不怪”,其實就是一句古代法律的常用語“不知者不坐”。在平頂山,銀角大王念遣山的咒語,把幾座大山搬來壓孫悟空。山神擔心孫悟空報復,揭諦就安慰他說:“你且休怕,律上有云‘不知者不坐’?!?/p>
唐僧師徒里,以豬八戒最精通法律,他引的幾次《大明律》,都頭頭是道,比如孫悟空帶豬八戒進入烏雞國御花園,孫悟空叫嚷起來,豬八戒急忙制止道:
“哥呀,害殺我也!那見做賊的亂嚷,似這般吆喝!驚醒了人,把我們拿住,送入官司,就不該死罪,也要解回原籍充軍?!?/p>
足見八戒是個知法懂法的人?!洞竺髀伞肪硎恕缎搪伞べ\盜》“盜內(nèi)府財物”一條及其后《條例》:凡盜內(nèi)府(即皇室的倉庫)財物,除車馬衣服要判死罪外,銀六十兩以上者,發(fā)往邊疆永遠充軍。這里豬八戒把兩種可能都說到了。
豬八戒甚至很知道援引法律保護自己。
(豬八戒)只得拖著耙,抖擻精神,跑將出去,厲聲罵道:“你這個弼馬溫,著實憊懶!與你有甚相干,你把我大門打破?你且去看看律條,打進大門而入,該個雜犯死罪哩!”行者笑道:“這個呆子!我就打了大門,還有個辨處。像你強占人家女子,又沒個三媒六證,該問個真犯斬罪哩!”
首先解釋下“雜犯死罪”和“真犯斬罪”,都是明代的法律術語。通俗理解,“雜犯死罪”就是一般的罪過,是可以赦免的。也可以減刑、緩刑、用錢贖?!罢娣杆雷铩笔潜容^重大的罪過,是不能赦免的,明代弘治之后,有真犯死罪決不待時斬罪三十七條,真犯死罪秋后處決斬一百條,這應該就是孫悟空所說的“真犯死罪”中的“斬罪”。
另外《大明律》中沒有找到“打入大門而入”這樣細的條款,但是卷十八《刑律·賊盜》有一條:“夜無故入人家”,若被主家殺死者勿論。《大明律》卷六《戶律·婚姻》“強占良家妻女”條規(guī)定,凡豪勢之人強奪良家妻女,奸占為妻妾者,判絞刑。所以孫悟空打破豬八戒大門闖進去,豬八戒完全可以格殺勿論的,當然是在打得過的前提下。
其實這個“夜無故入人家”,放在哪個國家、哪個時代,都是一個重大話題,因為這涉及到私人財產(chǎn)保護和隱私權(quán)的不容侵犯。很多朋友一說外國人“風能進,雨能進,國王不能進”,就津津樂道,以為人家就是先進。其實我國歷史上對這一條一點都不遜色,比如:
無故入人室宅廬舍……其時格殺之,無罪。(《漢律》)
諸夜無故入人家,笞四十。主人登時殺者,勿論。若知非侵犯而殺傷者,減斗殺傷二等。其已就拘執(zhí)而殺傷者,各以斗殺傷論,至死者加役流。(《唐律疏議》,宋律同唐律)
諸夤夜?jié)撊肴思冶粴獋勒呶鹫摗#ā对贰罚?/p>
凡夜無故入人家,杖八十。主家登時殺死者,勿論。其已就拘執(zhí)而擅殺傷者,減斗殺傷罪二等。至死者,杖一百,徒三年。(《大明律》)
從漢代到明代,歷朝歷代,只要夜里“無故”進入人家,不管是偷搶奸淫,就算夢游走進去了,全都可以當場格殺勿論!因為這種行為對主家構(gòu)成了極度的威脅!就算是“知非侵犯而殺傷”,罪過也比一般的輕。民間還有這樣的俗語“深夜入宅,非奸即盜”。
如今,經(jīng)常聽說有小偷入室盜竊,被主家打死,主家反倒判刑的事,司法解釋說必須是小偷對主家正在實施人身侵犯,主家把他打死才算正當防衛(wèi),這種判決其實是助長歹徒氣焰的,對保護私有財產(chǎn)沒有什么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