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兒
三四月間的風是慌亂的,我路過城市廣場的時候,看見許多人在放風箏,風向時左時右,放風箏的人追在后面,手中的線一陣松,一陣緊,風箏最終還是歪歪斜斜地跌倒在不遠處??匆魂嚕瑖@息一陣,心里漸漸起了惆悵。
我快步穿過廣場,向一片住宅區(qū)走去,那里有一個孩子正等著我。那是朋友的孩子,五六歲,正是會做夢的年齡。她看著滿天飛舞的風箏,哭著嚷著要一個,讓我和朋友想起兒時的自己。于是,兩個大人開始忙著買風箏紙、竹篾條、線轱轆,為給孩子一個夢想成真的童年,也為重溫自己童年里的夢。
我童年里的風箏是爺爺做的。每年春天,我和爺爺躲開奶奶的嘮叨,藏在院落里一間堆放雜物的小木屋中,顧不上早春的寒冷,一邊呵著熱氣,一邊搓手跺腳,扎起一只只色彩斑斕的風箏,等待陽光最明媚、春風最有力的那幾天。
朋友的孩子趴在桌上,托著腮,滿臉的好奇和興奮,一雙黑溜溜的眼睛盯著我的手,一眨不眨。我努力回憶著爺爺當年做風箏時的每一個步驟和細節(jié)。
一張小小的破舊八仙桌成了我們的工作臺,做風箏的材料堆滿了一桌。爺爺用一把小刀,認真地削著竹篾條,木屑在刀尖綻放成一朵朵小花。風箏紙在爺爺的剪刀下彎彎曲曲、來來回回跑幾趟,就有了一只風箏的雛形,我在一旁忙著剪些諸如眼睛、嘴、翅毛之類的小配件。
做個什么樣的風箏呢?童年里的我也總是發(fā)揮了所有想象,一會央求爺爺做個燕子,一會要爺爺做個蜈蚣,阿貓阿狗地點了許多。
“爺爺,我們做個什么風箏呢?”我晃著爺爺的胳膊,奶聲奶氣地問道?!白鰝€月亮風箏吧!”爺爺說。“月亮風箏?”我歪著腦袋思考著月亮風箏的樣子?!霸铝炼嗪茫瑘F團圓圓,永遠照著我的小囡囡!”爺爺摸著我的頭說。
爺爺做的月亮風箏很漂亮,黃色的皺紋紙,灑滿金色的亮片,做了眼睛、鼻子和嘴,浮出一張笑盈盈的臉。兩只藍色的眼睛連著活動輪軸,升在藍天白云間,隨著風向,骨碌碌地上下轉動,一眨又一眨。嘴里含著一只竹哨,在風中發(fā)出悠揚的哨音。爺爺給月亮貼上兩團紅臉蛋,我給月亮畫上眉毛、胡子和額上的皺紋?!盃敔敚铝溜L箏像你。”我指著爺爺笑。
記得那時,我和爺爺總是避開人群,在寬闊的山崗放飛風箏。“風箏和人一樣,需要自由,只有自由的風,才能讓風箏飛得更高更遠?!睜敔斦f。山崗上有一大片平坦的草地,偶爾有些白色石頭從草叢里探出頭來。山上的風很大,吹起我的頭發(fā)和衣角,我呼呼地放著風箏線,感覺自己也隨時要被風吹上天空,可爺爺牽著我的手,把我留在了地上,留在了他的身邊。
就這樣,我拽著風箏,爺爺拽著我,風箏是我的牽掛,我成了爺爺的牽掛。我們奔著跑著,越過山間流淌的小溪,越過山腰上成片的梯田,望著一座又一座連綿的山巒,我總盼望著有一天能像風箏一樣,飛到山的那一邊,去看看外面的精彩世界。
我在對風箏的無限仰望中,一天天長大。但不記得從什么時候起,我開始無暇顧及風箏,那些燕子、蜈蚣、月亮臉的風箏,被遺忘在角落,隨著時間的流逝,竟也不知了去向。而整天黏在爺爺身后的小女孩,也真的像風箏一樣,越飛越高,漸漸飛遠了爺爺的手,飛向了陌生的城市。
異鄉(xiāng)的城市沒有山,沒有風箏,只有陌生的繁華和深深的孤寂。許多年后,在風中雨中漂泊累了的風箏,終于停下追風的腳步。驀然回首,才發(fā)現牽著我的繩子的那一端,一直有一個人,默默地抓住手中的線,守在風箏起飛的地方,盼望著風箏有一天能隨風再次回到身邊。然而,當我終于累了,回到起航的地方,那個放風箏的人卻不得不選擇離開……
朋友的孩子跑著,跳著,笑著,叫著,拉著母親,拽著風箏。我坐在花壇邊,看拉著手的母女倆,無憂無慮地嬉戲。不知長大后的孩子,是否還記得,母親曾經陪著她放風箏的這一天。
可我記得,我記得每一個放過風箏的春天。聽啊,風仍在耳邊喃喃:“月亮多好,團團圓圓,永遠照著我的小囡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