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黃蓉
摘 要:余華是中國當代文學界比較受關注的作家之一,《活著》作為余華90年代創(chuàng)作轉型的代表之作,延續(xù)了作者一貫的對苦難主題的描繪,并在苦難的描述中展現(xiàn)出人對苦難的超常忍受能力。本文試圖通過對小說的重讀解構,揭示為了活著而活著這樣一種苦難背后的樸實的生存哲學。
關鍵詞:生存;苦難;忍耐;活著
《活著》是余華90年代創(chuàng)作轉型期的代表之作,這是一部個人苦難的濃縮史,也是一部人類生存境遇的再現(xiàn)史。小說通過對苦難主題的描繪,揭示了為了活著而活著這樣一種苦難背后的樸實的生存哲學,認為活著就是人生最基本的要求和信念,個人存在的最終目標并不在生命以外的任何物件,而恰恰存在于生命過程本身,這不僅使讀者感受到了活著本身所獨有的力量,顯示了存在的寶貴價值,同時也續(xù)寫了作者本人對于人的生命與生存本真的終極關懷。
一、生存境遇——無盡的苦難夢魘
苦難一直是余華小說反復渲染的主題,盡管處于特殊的創(chuàng)作時期,對血腥和暴力的描述有所減弱,但他對苦難這一主題的描述卻依然如故,作為余華創(chuàng)作轉型期代表之作的《活著》同樣沒有逃脫苦難的深淵。小說將苦難視作人類的生存本質,讓人物在飽受物質上的困苦的同時承受著生命永逝的精神摧殘,揭示了人的存在是一種永無止境的苦難歷程。
《活著》中的每個人物都在極度困頓的生活中掙扎,這種困頓的生活,既是敘事主體所特設的背景要素,又是時代發(fā)展內在規(guī)律的外在體現(xiàn)。作為小說主人公的福貴一家的艱難處境,正是當時中國鄉(xiāng)村歷史生活的一個真實的縮影。外部的大環(huán)境促成了生存的殘酷性,戰(zhàn)爭造成民生凋敝,解放后饑荒接踵而來,福貴一家的艱難生活正是在這種特殊的生存境遇中展開帷幕。在作品中,盡管福貴家人的接踵死亡充滿了各種巧合與偶然,但細究其因,終也逃不過貧困二字。生活的困窘直接把福貴一家慢慢推向苦難的深淵,讓他們在窮困潦倒的生活中飽嘗饑餓、疾病的深度折磨。小說《活著》恰是用一種平靜的語氣講述了動亂時代中人們在超載的勞苦中生活,在極度的饑餓中掙扎,在痛苦的疾病中煎熬這樣一種無奈的生存困境。
物質生活的貧乏固然給福貴帶來肉體上無盡的苦難,但咬牙就能對付過去,唯有精神的摧殘是致命的打擊。《活著》的主人公福貴過往的經歷就是一系列死亡的編排史,雖然說死亡是每個人的最終歸宿,但親人的頻繁離世卻給福貴的精神帶來了無法彌補的傷痛,這種源自血肉親情,發(fā)自人類心靈最深處的傷痛時刻都在侵蝕著他的意志,讓他在活著中煎熬。對于福貴來說,世間已無留戀,死亡成了他結束苦難,走向極樂世界的唯一方式。然而命運卻始終不能讓他如愿,他活著,在苦難中活了下來。無所不在的死亡之殤把福貴逼上了精神絕谷,生命轉瞬即逝,死亡的無所預期給福貴帶來了無盡的苦難和痛徹的折磨。余華在這里把生命之苦渲染得無以復加,讓人悲及骨髓,福貴正是在這樣一輪輪的直指生命終極的死亡體驗中感受著生命的悲愴,體驗著生的艱難。
二、生存方式——超常的忍耐毅力
作者余華曾在自序中這樣傳達他對“活著”的態(tài)度:“這部作品的題目叫《活著》,作為一個詞語,‘活著在我們中國的語言里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于喊叫,也不是來自于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子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xiàn)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作者所想表達的在主人公福貴身上體現(xiàn)地淋漓盡致,福貴的一生承受了太多的苦難,但無論是生活上的窘迫還是精神上不斷的打擊,他都一一承擔了下來。對于福貴而言,忍耐是他賴以生存的有效方式,在忍耐中他學會了承受,在忍耐中他堅強地活著。
作為普通百姓的代表,主人公福貴在現(xiàn)實生活中就表現(xiàn)出了超乎尋常的苦難承受力,無論是國家時局的動蕩飄搖,還是政府政策的朝令夕改,所有的悲劇都由無辜之人一力承受。一開始福貴種地,用自己的努力維持著一家人的生計,到最后只有一人一牛犁地。即使活著對于福貴來說是那樣的艱難,生命自始至終都在無盡的死亡陰影中徘徊,但萬惡的命運終究沒有讓他倒下,忍耐讓他找到了出路,他用無盡苦難磨礪出來的超乎尋常的耐受力來包容所有,并以此來抵制苦難世界對他的威脅,來面對現(xiàn)實生活給予的悲愴。
福貴的忍耐毅力不僅僅表現(xiàn)在他對現(xiàn)實世界困窘生活的承受上,更讓我們?yōu)橹畡尤莸膽撌撬麑ι呦蚪K極時的那種承擔。他用自己的雙手埋葬了所有至親的人,這種精神上的苦痛是常人所無法想象的。但接連的喪親之痛卻并沒有讓他屈服,相反,正是這種殘酷的精神摧殘使他磨練出忍耐,他用這忍耐包容了一切加之于他身上的命運之苦,沒有血淚的控訴,沒有撕心裂肺的尖叫,甚至都沒有憤怒,他用超常的漠然隱忍,平靜地接受這命運的不公。對他而言,親人一個個走完了“活著”的路,每個人都找到了最終的歸宿,他不用再為任何人擔憂,可以安心地隨時等待死亡這個節(jié)日的降臨了。正是因為這超常的忍耐毅力,讓福貴在經歷了無數的苦難之后仍能堅強地活著,在活著中去承擔生命賦予的所有責任和重擔。
三、生存哲學——樸素的唯活主義
活著,是生命賦予我們的一種姿態(tài),而活著到底是為了什么,這是人在直面生命、直面生存時無法逃避的一個終極命題。小說的題名叫“活著”,但通篇閱讀,我們看到的卻只有無止息的苦難和接連的死亡陰影?!痘钪で把浴分姓f:“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边@可能就是對福貴“活著”的最準確概括。唯活而已的生命形式是“崇高”的,這種沒有英雄、沒有反叛的“活著”其本身就已經顯示出了深厚的張力。
活著本身的存在從形式層面來講就是一種對現(xiàn)實苦難的超越。小說的主人公福貴并沒有因為人生的凄慘而拒絕活著,他沒有從苦難走向更深的苦難深淵,而是從苦難中超脫出來。福貴正因為經歷得多了,苦難已成為一種常態(tài),外部被死亡氣息時刻包圍,他的內心卻因超脫而獲得了平靜,即使他對于苦難、貧窮和死亡的內在規(guī)律毫無意識,也沒有能力去力挽狂瀾,親手改寫自己的命運,但卻因為對一切苦難的釋然而到達了新的生存之境。福貴深諳命由天定,包括幸福和苦難,只要活著就是一切,這種對生命的正視反倒讓他沒有在厄運的沖擊中沉淪下去,而是依靠自身內部迸則出的靈魂力量存活著,以堅韌的姿態(tài)活出生命的價值和意義。
為了活著而活著在精神層面上則是對絕望的否定?!痘钪房偸菍λ劳鲚p描淡寫,生命脆弱易逝,活著成了最大的悲哀,精神上的無助和絕望時刻都在侵蝕著福貴的心智??藸杽P郭爾認為,“絕望是一種普遍的精神疾病,靠死亡從這種疾病中獲救是不可能的,這疾病和它的折磨恰恰在于不能死去?!边@句話很好地闡釋了福貴的生存狀態(tài),他在塵世了無牽掛,死是如此的容易,他的絕望恰恰是不能先于其他親人而死去,活著成了最大的不幸。然而對于生命的超然使他活了下來,讓他能坦然地面對這種絕望的生存境遇,以一種超越絕望的平靜來接受命運無常的安排。這種樸素而無畏的生存姿態(tài)在向我們展示了生命的堅韌的同時,也指明了絕望的不存在,它帶給我們的是一種升華了的對于生命的感動。
無論以何種方式呈現(xiàn),苦難背后為了活著而活著這樣一種樸素的生存哲學都顯示了一種活著的力量。這種來自生命最深處綿延不絕的力量,讓我們懂得如何去面對生命,承受苦難。而活著究竟是為了什么,答案仍是活著。
四、結語
《活著》就是這樣一部簡單而又復雜的作品,對生命之苦的執(zhí)著描述,對生命忍耐力的高度肯定,對超越苦難,否定絕望的活著的意義展現(xiàn)都讓小說煥發(fā)出了生命的光彩,從而讓我們感受到這部作品厚重的份量。小說向我們道出了苦難的真實,道出了存在的意義,讓我們在小說世界感受特殊的生存之境?;钪?,別無其他,樸素而深奧的生存之道仍有待深究。
參考文獻:
[1]洪治綱.余華評傳[M].鄭州大學出版社,2005.
[2]吳義勤主編.余華研究資料[M].山東文藝出版社,2006.
[3]余華.活著﹒韓文版自序[M].南海出版公司,1998.
[4]余華.我能否相信自己[M].人民日報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