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港通 “通車”后能帶來多少投資機會?投資者需要做足功課,才能平穩(wěn)安全地搭乘這列投資“快車”。
深港通是今年資本市場的“大事件”。近日,深交所發(fā)布《深港通業(yè)務實施辦法》等規(guī)則,標志著深港通業(yè)務規(guī)則基本齊備,基礎制度已成體系。
“通車”倒計時
10月13日下午,深港通全球路演在香港正式啟動,深交所攜手中國結算、港交所等機構向約600名海外機構代表介紹了深港通機制設計、結算制度,并推介深圳市場。
“兩年前滬港通的開通被視為兩地市場互聯(lián)互通的重大突破,現(xiàn)在回顧起來,滬港通只是互聯(lián)互通試點的開始,而深港通的誕生意味著二級市場互聯(lián)互通戰(zhàn)略基本完成。未來,這種互聯(lián)互通將會延伸到一級市場、債券、商品等其他領域。”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說。
深港通的開通,相當于在深圳和香港兩個相對獨立的市場之間搭起一個管道,資金可以更暢順地流動。那么,互聯(lián)互通后,資金流動會呈現(xiàn)什么樣的格局?投資者一直很關注。
自今年8月深港通獲批的消息公布以來,香港股市走勢較強,A股則顯得相對波瀾不驚。有人認為,與A股相比,香港股市估值更低,對資金的吸引力大,深港通開通后,資金“南下”熱情會更高。更有人擔心,目前創(chuàng)業(yè)板市盈率仍在高位,深港通覆蓋了香港市場的小盤股,開通后會對創(chuàng)業(yè)板形成很大壓力。
對此,光大證券首席分析師滕印認為,資金如何流動,關鍵受市場中投資機會和回報的影響。投資回報一方面來自紅利,另一方面也包括市場波動帶來的資本利得。因此,僅從兩個市場的估值角度判斷資金流向,并不全面。
滬港通運行兩年來的資金格局,可以作為預判深港通未來資金流動的參考。
滬港通開通初期,“北上”總額度及每日額度使用率總體高于“南下”,至2015年3月底,滬股通凈買入1054億元,港股通凈買入334億元,資金凈流入大幅高于凈流出,被市場稱為“北熱南冷”。
2015年10月,資金流動逐漸形成大體平衡態(tài)勢。滬股通凈買入1088.72億元,港股通凈買入913.47億元,北上及南下資金規(guī)模大致相當。
對于滬港通的這些變化,滕印說,資金總是要追求回報最大化,深港通開通后,資金出現(xiàn)單向流動的可能性不大,而是會如滬港通那樣出現(xiàn)階段性變化。除了估值差異外,更要看兩個市場的相對表現(xiàn)。
藍籌股推動最大
對于未來布局方向,基金看法則集中在內地藍籌和新興產業(yè)股票兩大方向。
眼下A股的機構投資者普遍比較謹慎,以購買藍籌股為代表價值投資在最近幾個月逐漸成為主流。
而藍籌股又是深港通開通后被認為的投資機會。前海開源基金執(zhí)行總經理楊德龍認為,“深港通開通有一些板塊會受益,比如說白酒、醫(yī)藥、券商、軍工。這些板塊直接受益于深港通。像白酒、軍工和醫(yī)藥也是香港稀缺的板塊?!?/p>
港資歷來偏好業(yè)績好、市值大、估值合理的行業(yè)龍頭股。2016年以來,貴州茅臺幾乎每天都位列滬股通前十大活躍股。華泰證券分析師戴康根據(jù)A股上市公司2016年一季報,也發(fā)現(xiàn)外資偏好“三高一低”,即高市值、高盈利、高股息和低估值。
廣發(fā)證券指出,深港通開通后,港資流入概率較大的個股有五糧液、洋河股份、雙匯發(fā)展、云南白藥、東阿阿膠、碧水源、深圳機場、美的集團、格力電器、??低?、歌爾股份、東方雨虹等。
然而,港資的流入也并不意味著股價上漲。廣發(fā)證券分析師陳杰指出,資金流動只是影響股價的眾多因素之一。大部分標的股票的滬股通交易額占該股票交易額的比例不高。香港資金體量有限,對絕大部份標的股票價格的提振作用并不明顯。
A股賺錢效應是否會降低
兩個市場的價差縮小是大勢所趨,但短期內消除市場價差的可能性較小。
很多A股投資者也許并不會親身參與深港通,他們更關心的是:深港通開了之后,會給自己在A股的投資帶來什么變化?
長期以來,A股和H股之間一直存在市場價差。同一家公司的股票,在A股市場會比在港股市場貴很多。滬港通開通時,曾有人預期這種價差會迅速縮小甚至消失。然而,兩年來的情況顯示,兩市價差依然存在。從滬港通運行經驗看,2014年4月10日,A/H股折溢價指數(shù)僅為95,但滬港通開通后,A/H股價差幅度未因滬港通的開通而收窄,由2014年11月17日的102.14上升至2015年12月31日的139.75,目前仍在130左右。
深交所有關負責人認為,A股和H股存在市場價差的根本原因在于,內地與香港市場相對獨立,股份不能相互轉換,套利機制不暢。目前沒有出現(xiàn)市場所預期的股價趨同現(xiàn)象,兩地投資者在對方市場的參與度也較為有限,說明兩地市場仍然相對獨立。因此,短期內深港通消除市場價差的可能性較小。但從長遠來看,隨著兩地互聯(lián)互通機制的開展和深入,兩地市場在投資者結構、投資理念、資金流動等方面將相互影響,聯(lián)系日趨緊密,有助于逐步縮小市場價差。
滕印分析,雖然A股比港股估值更高,但不能就此簡單說A股市場不理性,主要還是兩個市場各自供求關系不同,市場化程度也不同。歷史上,曾有過部分公司H股貴過A股,這要結合當時的市場情況綜合看。但可以預期的是,未來A股市場會迎來更多制度性變革,伴隨市場化程度提高,A股的估值也將更合理,兩個市場的價差縮小是大勢所趨。
他認為,在我國經濟和國際經濟相對穩(wěn)定的前提下,深港通短期內不會對A股產生太大影響。長期看,有助于減少A/H價差,增強價值投資理念,提高對于藍籌和高增長型板塊的關注度。實際上,深港通有助于提升深圳上市公司的國際化影響力,有利于增強企業(yè)發(fā)展和盈利能力,特別是中小板企業(yè)。而且,深港通為內地投資者提供又一個海外投資渠道,有利于投資者的資產配置和風險分散,是人民幣國際化的新步伐。
此外,A股公司數(shù)量眾多、行業(yè)覆蓋相對全面,對中國經濟的代表性更強。中金公司分析員王漢鋒認為,A股市場仍對海外投資者有吸引力。海外機構投資者占比的逐步上升,有望在邊際上改變A股市場以散戶為主的投資環(huán)境,改變成交頻繁、換手率高的投資風格,使A股市場更為理性、成熟。
而從中長期看,隨著深港通不設總額度的互通機制誕生,對A股市場的很多深遠影響將會逐步顯現(xiàn),比如交易策略和產品會更加多樣化,監(jiān)管理念和制度朝著更成熟、更國際化的趨勢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