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課堂教學中, 提問是一種常用的教學方法。對于教師來說,提問可以引導教學,突出學習的重點;同時可以診斷教學,了解教學效果。對于學生來說,提問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注意力,引起學習動機,喚起舊知,從而使學生更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互動之中。
有效的課堂提問是教師在認真研讀教學目標和教學內(nèi)容、分析學情的基礎(chǔ)上,精心預設(shè)課堂提問,通過創(chuàng)設(shè)巧妙的問題情境,在教學中生成適當?shù)膯栴},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促進其思維能力的發(fā)展,最終促進教學目標實現(xiàn)的過程。
如何提高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培養(yǎng)學生獨立的思考能力,下面我將從五個方面來談?wù)勛约旱目捶ā?/p>
一、在導入時巧提問——激發(fā)學生思維的興趣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睂氕h(huán)節(jié)是否恰當,導入方法是否有效,是決定課堂成功與否的關(guān)鍵因素。如果教師在導入時能巧妙設(shè)問,往往會激發(fā)學生學習新課的欲望,提高其深入探究的興趣。
如Book 8 Lesson 6 “A Famous Football Player ”中,在觀看完足球世界杯視頻后,我提出了以下幾個問題“What sport is it ? Who is your favourite football player? Why?”這些問題可以說是環(huán)環(huán)相扣,由易到難。由足球世界杯的視頻學生們很容易回答“Football.” 接下來的問題比較開放,說說自己喜歡的足球明星以及你喜歡他(她)的原因,可以發(fā)散學生的思維,同時為本課的學習內(nèi)容——貝利成長為 “一代球王” 的故事埋下伏筆。
二、創(chuàng)設(shè)情境——鼓勵學生提問
課堂通常是教師傳授知識、學生接受知識的場所,但民主、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也深受學生的喜愛。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學生更為放松,能夠更自由的表達疑問和參與互動。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結(jié)合書本創(chuàng)造輕松的、生活化的情景,鼓勵學生多提出問題。
例如Book 4 Lesson 19 My Favourite Colours一課中,一位教師給學生們創(chuàng)設(shè)了 “Let’s go on a trip.” 這樣的情境,學生們一聽到trip這個詞時,興趣頓時就上來了。首先第一站來到了植物園Plant Garden, 該教師出示植物園中各種花的圖片,鼓勵學生提問問題。學生們會問到 “What colour is it?” 在這種氛圍下,學生們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得到了充分的表達,同時也鍛煉了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的英語應用能力。
三、適時追問——讓英語課堂綻放異彩
“追問”顧名思義是追根究底地問。它是指在學生解答了教師預設(shè)的問題后,教師再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有針對性地“二度提問”,再次激活學生思維,啟發(fā)主動質(zhì)疑,促進深入探究,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因此,把握好課堂教學的目標和節(jié)奏,及時有效地進行追問,往往會使小學英語課堂綻放異彩,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如在學完一般過去式后,一位教師提問學生 “What did you do last Sunday?” 在學生回答I went to the supermarket.后,該教師并沒有立刻讓學生坐下,而是進行了追問 “Who did you go with? How did you go there? What did you buy?”這樣的對話真實而自然,學生在教師巧妙地追問下,激活了英語思維,在復習一般過去時的同時拓展了語言知識的運用,表達了自己真實的情感體驗,從而發(fā)展了語言綜合運用能力。
四、不能把自己的喜好強加給學生
很多時候,教師在課堂上進行實物展示時會不自覺地問 “Is it beautiful?” 學完故事后會問 “Do you like this story?” 然后很期盼地看著下面的學生,學生見狀不管這個物體是否真漂亮還是假漂亮,為了“討好”老師都異口同聲地回答“Yes”。同理不管自己是否喜歡這個故事,都會回答 “Yes.”這在無形中剝奪了學生自由客觀地回答自己喜好的權(quán)利,在不知不覺中降低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所以類似這樣的問題我們最好不問,或者換一種問法,如Can you say something about it? Do you like this story or not? Why?”
五、要給學生等待的時間
所謂等待時間,就是教師提出問題以后,留給學生對問題進行思考的時間。等待時間過短,學生的思維活動還沒有被充分調(diào)動,教師就找人回答,那么學生就會答不出來或者答得不理想。如果等待時間過長,學生已經(jīng)完成了對該問題的思考,教師仍然不找人回答,學生的注意力就會轉(zhuǎn)移??梢姡岢鰡栴}后,等待時間的長短對于課堂教學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
有一項研究結(jié)果表明,相對于提出問題后立即要求學生回答來說,如果教師能夠留給學生大約三到五秒的思考時間,就會得到更好的課堂教學效果。
如Book 7 Lesson 7 Baby Becky Helps Her Mother一課中,在讀前環(huán)節(jié)我提問了這樣一個問題 “What do you know about Baby Becky?” 學生們已經(jīng)學過有關(guān)Baby Becky的故事,對Baby Becky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時間長了有可能會遺忘,所以在這個環(huán)節(jié)我沒有讓學生馬上回答,而是給學生留了一定的時間來思考。最后學生們回答的很不錯。如Baby Becky is a baby. She is a girl. She can say goo. She can say blub. She can say waaaa. She likes to eat ice cream. 達到了我的預期效果。
六、結(jié)語
在英語教學中,課堂提問是培養(yǎng)學生交際能力的一種重要手段。有效的課堂提問,符合新的教學模式,它可以使學生更加牢固地掌握學習重點,啟迪學生的思維,開闊學生的視野,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學英語的興趣,養(yǎng)成善于思考的習慣。同時可以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及時調(diào)控教學,使英語教學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