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幼兒教育的實質就是根據(jù)兒童的年齡,結合實際完成啟蒙教育的任務,本文主要闡述的是幼兒教育中如何養(yǎng)成幼兒良好的習慣,以及好的習慣對幼兒發(fā)展的重要性。
【關鍵詞】幼兒教育 形成不良習慣的原因 良好習慣的重要性以及方法
一、習慣包含的內容
對于幼兒說,這些習慣廣義上都離不開學習習慣的范疇。對于培養(yǎng)和提高幼兒的身心和身體發(fā)展水平,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宜從生活習慣入手,始終、貫穿“學習”的精神。
二、幼兒中存在的不良習慣
對于幼兒做事情混亂,東西隨意擺放,沒用的東西亂堆,一不順心就脾氣大發(fā)哭鬧,飯前便后不洗手等不良的生活習慣同時還有性格上存在的一些惰性和不良的負面情緒等總的來說,就是缺少生活自理能力,衛(wèi)生習慣差,學習習慣差。如何養(yǎng)成孩子良好的習慣是個不容忽視的現(xiàn)實課題。
三、導致幼兒沒有養(yǎng)成良好習慣的原因
除了教師以外對幼兒良好的習慣培養(yǎng)和對不良習慣的改正家長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不少家長只注意孩子的成績的好壞,把注點全放在了孩子的智力和知識面的培養(yǎng),而把根本的品德教育,素質教育,行為教育等給忽略了,造成了孩子短板的情況。有的父母,在不知不覺中吧自身沒有注意到的一些不良習慣帶給了孩子。有個小孩被打了,父母去找打人家的孩子讓自己家的小孩打那家的小孩吧自己被打的那一下給還回來,實際上給了孩子有仇必報的心里影響,不利于厚德載物,寬容禮貌的行為性格的養(yǎng)成。
四、幼兒期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首先,全面素質的組成部分之一便有良好的生活習慣,并且是屬于級別很高的行為素質習慣是一種動力定型,一旦養(yǎng)成了好的行為習慣,就可以對人的一些行為起到制約的作用。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習成功的秘訣。一個人知識的學習、技能的訓練、智力與品德的發(fā)展,乃至主觀能動性的發(fā)揮,都與其習慣直接相關。比如說,如果一個孩子養(yǎng)成了做事有條理并且講效率的好習慣,要是把這種習慣用到生活和學習中去,就會有理有條的去完成自己的作業(yè)惡意做到今天的事情今天做完的好習慣??梢?,良好的習慣調節(jié)和支配著一個人的行動方式,直接關系到其成功、成才。培養(yǎng)孩子良好習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第一雖然孩子就在身邊,和你一起生活,隨時都可以進行教育但是看似簡單實際上堅持下來非常的不容易,必須持之以恒,不能間斷,畢竟幼兒由于年齡還小,需要不斷的提醒和言傳身教才能使幼兒記得并且鞏固其行為動作習慣,這是一種作為父母必須完成且是一種能夠使幼兒感受得到的親情的力量,這樣幼兒的良好行為習慣才能形成
五、養(yǎng)成幼兒良好行為的策略
對于幼兒教育而言,養(yǎng)成教育是形成良好習慣的關鍵之一。教師自己通過制定計劃培養(yǎng)幼兒的社會道德標準和行為習慣即可認為是養(yǎng)成教育計劃,根據(jù)我的幼兒教學經驗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有效結合教學活動對幼兒進行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教育
對于低幼的幼兒來講,他們基本沒有自控力,想怎樣做就怎樣做,但并不清楚自己為什么要這樣做,因此出現(xiàn)了一些不良行為。單純的說教并沒有太好的效果。教師可以通過一些活動有針對性的對幼兒的這種行為進行教育,如:如果我們班幼兒太過自私,不管其他同學感受,欺負同班同學。我利用課間活動,通過幼兒自己有感情的朗讀文章,幫助幼兒理解文章的意思,來讓幼兒形成良好的素質。同時,我結合社會教學《我的同學》、《我的優(yōu)秀行為》等活動對幼兒進行教育。在語文課,我讓幼兒自己講故事。等一系列有利于習慣養(yǎng)成的活動。人們對孩子的行為能夠有一定應對措施,無論是不良的還是良好的行為習慣,但這一者不一定讓孩子懂得其所以然,二者沒能堅持不懈地鞏固。這種教育措施,只是產生了暫時有效的效果,并沒有真正地從根本讓幼兒了解到大人為什么指指自己這種行為。如果大人沒有堅持不懈地制止類似行為,幫助孩子正確認識“為什么不行”,當類似刺激再次出現(xiàn)時,難免又會重犯。這同習慣形成的長期反復性產生矛盾
2.教師言傳身教,以人格魅力感染幼兒
教師是可以說是幼兒的第二父母。幼兒通過教師的耳濡目染,在教師的影響下,幼兒慢慢形成接近于老師的道德標準,行為習慣等。兒童常常說的一句話是“老師都是這樣的”。教師要求幼兒做到的,教師自己首先要做到,不能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對幼兒進行文明禮貌教育時,教師要以身作則,以禮還禮,幼兒對教師問好,教師同樣要對幼兒問好,這樣幼兒才能學到正確的行為禮貌習慣。
3.家長密切合作,是幼兒良好行為習慣養(yǎng)成教育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
目前,對幼兒的養(yǎng)成教育家庭大多數(shù)的選擇忽略。隨著經濟的增加,吃穿的變好,家長對幼兒營養(yǎng)健康方面關注較多,但缺少對幼兒行為習慣和心理健康建設的關注,我們可以召開家長會通過和家長的溝通教育、創(chuàng)辦幼兒社團等一系列的措施,糾正家長們錯誤的觀念。不能一味的嬌慣孩子,讓幼兒養(yǎng)成不做事,好吃懶做的不良行為習慣,這樣才有利于讓幼兒們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總而言之,幼兒形成良好的養(yǎng)成教育,是一個困難不易的事情,必須遵循從實際出發(fā),結合幼兒自身生理心理條件,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入手,看著能夠形成良好習慣的各個節(jié)點。實施各種手段開展一系列措施,教師要敬崗敬業(yè),盡心盡責,和家長一起共同合作。只有這樣,才能使幼兒全面健康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國家教育部頒發(fā).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2001
[2](美)約翰·杜威.民主主義與教育.王承緒,譯.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加)馬克斯·范梅南.生活體驗研究—人文科學視野中的教育學.宋廣文,等,譯.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
[4](美)艾里克·J·馬施,大衛(wèi)·A·沃爾夫.兒童異常心理學.孟憲章,等,譯.暨南大學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