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任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教授】
他是一位功成名就的經濟學家,更是一名教育改革的實踐者。在教育被各種功利主義浸染的環(huán)境中,他以一己之力堅持著“人重于才”的價值訴求?!凹訌娡ㄗR教育以提升學生素質,培育健康土壤以造就杰出人才”,這是他對教育改革開出的兩劑藥方。
負笈海外心系改革
錢穎一出生于北京,小學和高中時光都在北京度過?!板X穎一是一個酷愛讀書的人,放學回家從不休息,總是在念書寫作業(yè),每天早晨堅持聽英語教學廣播。高中畢業(yè)后,他到京郊密云插隊當了知青,讀書熱情依舊不減?!笔煜ゅX穎一的朋友回憶。
1977年,中國恢復高考,錢穎一考上清華大學數學系?!拔覀儼嗌嫌幸话胪瑢W,包括我在內,上大學前在農村插隊,或在工廠工作。我后來之所以關注經濟改革,跟這段經歷很有關系。”錢穎一說。
1980年夏天,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陳省身在北京大學開了一門微分幾何課程,對象主要是研究生。經由在清華授課的中科院數學所研究員戴新生聯系,清華大學數學系的幾位三年級本科生也來聽課,其中就有錢穎一。一年后,錢穎一拿下哥倫比亞大學統(tǒng)計學碩士學位。兩年后,他又獲得耶魯大學運籌學和管理科學碩士學位。
1983年,錢穎一在課堂上遇到了正在耶魯做高級訪問學者的吳敬璉。從吳敬璉那里,錢穎一聽到了計劃經濟體制的弊病,也第一次知道了匈牙利經濟學家科爾奈的《短缺經濟學》一書。錢穎一回憶,這段經歷對他影響非常大,他的興趣開始從應用數學轉向經濟學。
錢穎一系統(tǒng)地接受經濟學教育是在哈佛,他的博士論文是運用現代經濟學的分析方法和分析工具研究計劃經濟體制及其改革的問題,導師之一是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博弈論大師馬斯金教授。后來,馬斯金在一篇文章中寫道:“我與科爾奈共同指導了錢穎一這位天賦非比尋常的博士生,他后來成為我的合作者……”
當時,哈佛大學經濟系有一批中國學生,他們活躍于剛剛成立的中國留美經濟學會,其中包括許成鋼、王一江、李稻葵、白重恩等,1986- 1987年錢穎一擔任該學會的會長。他們經常聚在一起展開討論,話題總是離不開中國的改革。
1980年代后期,錢穎一經?;氐絿鴥?,參加政府機構的各種會議和調研。1990年,錢穎一獲得了哈佛經濟學博士學位,隨后在斯坦福大學經濟系任助理教授,從此開始了長達10多年的海外教學生涯。
每年夏天,錢穎一都要回國講學,把海外經濟學研究的前沿介紹到國內。在北大、人大、中國社科院等院校,錢穎一講授博弈論、信息經濟學等當時非常領先的課程。他也是最早把公司治理理論引進國內的學者之一。
教育改革行勝于言
2002年秋天,錢穎一開始為清華的本科生講授“經濟學原理”?!板X老師講課邏輯性非常強,善于引導學生提問,引發(fā)爭論與思考。”學生們都這么認為。因此,在錢穎一的課上,教室人數總是爆滿。2012年,他被清華大學學生會評為“我最喜愛的教師”。
2006年9月,錢穎一出任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此時,距離該院第一任院長朱镕基辭去這一職位,已經過去了5年,但他留給該院的“遺產”仍堪豐厚。他不僅一手打造了一支讓世界注目的顧問團隊,并擔任顧問委員會名譽主席至今,還留下了“人重于才”的教育理念———基于此,錢穎一將此后自己所推動的改革,歸因為繼承該院的傳統(tǒng)。
長期在海外留學、執(zhí)教的錢穎一,發(fā)現國內在教育理念上存在一些問題。比如,重視“有用”的知識,輕視“無用”的知識;重視“學好”,輕視“好學”;重視“育才”,輕視“育人”。在錢穎一看來,培養(yǎng)學生好奇心、善質疑、會提問,才是好的教育方式。錢穎一帶領學院探索本科通識教育,通過價值塑造、能力培養(yǎng)、知識獲取“三位一體”的教育,推動學生全面和個性化發(fā)展。
“今天,你CTMR了嗎?”這是清華經管學院同學的口頭禪。
“CTMR”是經管學院開設的“批判性思維和道德推理”課程的英文縮寫。這門課程很特殊,沒有現成教材,沒有標準答案。每周一堂大課由教授主講,再由助教帶領分成十幾個小班上課,討論一些非常犀利的問題,有時還組織學生辯論,以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
錢穎一花了很長時間研究并落實通識教育的核心課程,包括“中國文明”、“西方文明”、“中文寫作”、“心理學概論”、“批判性思維與道德推理”等,覆蓋了人文、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等基礎學科,一半以上專業(yè)課程是英文教學。當錢穎一將這份課表放在一位耶魯校長和一位哈佛院長的辦公桌上時,他們認為這張課表一點都不輸給這兩所大學,而且還具有中國特色。
早在1994年,首任院長朱镕基就明確提出要“辦成世界第一流的經管學院”。但由于受以往學術型碩士模式的影響,中國的MBA(工商管理碩士)教育形成一些弊端,比如,過于偏重理論學習和分析性工具研究,忽視品格、軟技能、整合性學習和通過實踐學習等重要方面。
2008年9月,清華經管學院推出“新版清華MBA”,其定位是培養(yǎng)“未來領導者”。新版清華MBA強調“領導力”、“企業(yè)家精神”和“體驗式學習”三個要素,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2012年,錢穎一領導學院推出“清華EMBA(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碩士)全新課程體系”,包括四大模塊,分別命名為“天”、“地”、“人”、“通”。
2015年10月19日,英國《金融時報》公布了全球EMBA百強排名,清華EMBA國際項目排名全球第一。這是中國大陸商學院教學項目首次排名全球第一。
參政議政建言改革
2013年,錢穎一成為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作為一名經濟學家,他關注的重點自然是中國的經濟改革和發(fā)展問題。而這一領域也是錢穎一最感興趣的研究領域。
錢穎一的中國經濟研究,有兩個突出的特點:一是使用前沿的經濟學研究方法,來研究中國改革中出現的制度轉型問題。二是從國際比較的視角,來研究中國的經濟問題。這兩者的結合,使他的研究成果往往能在經濟學界和決策層產生廣泛的影響。
2014年,中國經濟增長面臨下行壓力,希望政府出臺刺激政策的聲音也不斷出現。如何理性看待經濟增速下降的現象,進而提出合理的政策措施?
這一年7月,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舉行上半年經濟形勢分析會,錢穎一在這個會議的發(fā)言中提出分析經濟增長,要區(qū)分短期與長期問題,分清周期性因素和趨勢性因素。他認為,長期以來,人們習慣于用投資、消費、出口,即俗稱“三駕馬車”的理論框架,來分析經濟增長問題。從中推導出的政策結論是顯然的:由于出口很難控制,消費一時又上不去,所以只有增加投資。
“但是,這個分析框架完全是基于凱恩斯的理論,是用來分析周期性經濟波動帶來的短期有效需求不足的理論框架?,F在的問題不是周期性、短期的,而是趨勢性、結構性的。不能用調控短期周期性經濟波動的政策工具,來解決長期經濟增長的問題?!卞X穎一提出,當前應主要靠供給方面的制度和政策,通過改革、開放、結構調整,以及鼓勵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促進長期的經濟增長。這與2015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精神和“供給側改革”的提出,可謂“不謀而合”。
2015年全國兩會期間,錢穎一在政協全體會議上作大會發(fā)言,題目是《中國經濟增速下行:如何看,如何辦?》。發(fā)言受到委員們廣泛好評,被認為既有學者的嚴謹,又不回避現實問題。在發(fā)言中他建議,在經濟增速下行的情況下,政府應避免出臺大幅度的刺激需求的政策,也不應過度依賴央行的貨幣政策。相反,要留給市場和企業(yè)自我調整的空間,發(fā)揮政府在供給政策上的作用,并建立新型政商關系。
經濟進入新常態(tài)后,如何培育發(fā)展新動力?創(chuàng)新驅動無疑已成為廣泛共識。當談到創(chuàng)新時,人們自然會聯想到美國的硅谷?!暗韫炔皇怯媱澰斐鰜淼??!卞X穎一說。1990年,錢穎一到斯坦福大學任教,居住在硅谷,親眼目睹了硅谷的騰飛。錢穎一認為,未來深圳、北京、上海、杭州最有潛力成為全球性的創(chuàng)新聚集地區(qū),大眾創(chuàng)業(yè)、萬眾創(chuàng)新使我們看到中國創(chuàng)新城市崛起的希望。那么,政府如何在其中發(fā)揮作用?
針對這個問題,錢穎一在2015年兩會期間提交了題為《關于在大眾創(chuàng)業(yè)、萬眾創(chuàng)新中更好發(fā)揮政府作用的建議》的提案。他指出,大眾創(chuàng)業(yè)、萬眾創(chuàng)新本質上是草根活動,應該依靠民間力量,依靠市場機制。政府要避免過去推動創(chuàng)新時的習慣性做法,特別是要避免直接做風險投資、搞貸款。但是另一方面,政府要有所作為,要創(chuàng)造法治環(huán)境,改善監(jiān)管環(huán)境,搭建競爭平臺,掃除政策性障礙,要自身革命并且自身創(chuàng)新。
(摘自《人民政協報》2016年1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