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何占豪與陳鋼于1959年創(chuàng)作的小提琴協(xié)奏曲《梁?!?,是借用西方樂器來表達中國古典樂曲的一次有益嘗試,是中西方音樂藝術交流的典范?!读鹤!帆@得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20世紀以來西方弦樂器在中國的民族化探索,為《梁?!诽峁┝丝陀^的外部環(huán)境;題材選擇的民族性,是《梁?!烦蔀橹形鞣揭魳匪囆g交流典范的現(xiàn)實基礎;演奏技法的中西結合,是《梁祝》成為中西方音樂藝術交流典范的主要原因;一大批音樂人的辛勤努力,是《梁?!帆@得成功的主觀因素。
[關鍵詞]《梁?!?;民族性;中西結合
中圖分類號:J6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2233(2016)10-0082-03
小提琴協(xié)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是根據(jù)我國古代愛情故事“梁山伯與祝英臺”而創(chuàng)作的帶有濃厚民族情感的交響作品。以此為題材而創(chuàng)作出的小提琴協(xié)奏曲《梁?!?,將中華文化同西方音樂完美地結合在了一起,既發(fā)揮了歐美樂曲的優(yōu)勢,又注入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越劇)的營養(yǎng),是借用西方樂器來表達中國古典樂曲的一次有益嘗試,是中西音樂相融合的一次成功范例。本文將對小提琴協(xié)奏曲《梁祝》之所以能夠獲得成功的幾個原因進行分析。
一、20世紀以來西方弦樂器在中國的民族化探索,為《梁?!诽峁┝丝陀^的外部環(huán)境
小提琴協(xié)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之所以能以鮮明的民族風格與西方藝術特點,成為“洋為中用”的代表,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喜愛,是西方弦樂器與中國民族音樂相結合的產物,是近代以來西方弦樂器在中國民族化探索的必然結果。
近代以來,作為一種不同于傳統(tǒng)民族音樂的新型音樂形式,西方弦樂藝術被西方人帶到中國,逐漸與中華五千年文明的積淀相融合,成為中國近現(xiàn)代新音樂發(fā)展的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
早在17世紀,小提琴、大提琴等西方弦樂器就已傳入中國。來華的傳教士利瑪竇等人在帶來了西方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的同時,也帶來了西方的弦樂器和音樂文化。這時,西方弦樂藝術剛剛傳入中國,還未對中國社會產生影響。近代以后,伴隨著西方列強對中國的軍事侵略,各種教會組織開始廣泛地向中國社會傳播西方文化,其中就包括西方弦樂藝術。這一時期,西方弦樂藝術開始了在中國真正意義上的傳播,產生著更為廣泛的社會影響;1849年,中國民間第一支西洋管弦樂隊在上海徐匯公學由法國天主教耶穌會創(chuàng)辦成立。
20世紀上半葉,由于兩次世界大戰(zhàn),許多西方音樂家流亡來到中國,他們在中國的劇院和交響樂團擔任首席,并教授中國學生學習演奏西洋樂器。從1920年開始,世界著名小提琴大師先后到中國演出,許多熱愛音樂的青年受到鼓舞,開始學習小提琴;許多高水平的小提琴家來華工作,同時也培養(yǎng)了眾多中國自己的教師和演奏家,如:馬思聰、劉天華、冼星海和黎國荃等[1]。相對于中國傳統(tǒng)的弦樂器,西方弦樂藝術無論是拉弦樂器還是彈撥樂器,都給中國帶來了全新的前所未有的音樂形態(tài)和音樂思維。它在樂器形態(tài)、音樂形式、音樂表現(xiàn)、音樂功能、音樂觀念等各方面,打破了我國在長期的封建社會中形成并占據(jù)主導地位的“重道輕器”“重意輕技”音樂觀念的統(tǒng)治局面,對中國傳統(tǒng)音樂文化產生著深遠的影響,加速了中國傳統(tǒng)音樂文化的現(xiàn)代化進程。中國的音樂先驅們也開始主動學習西方弦樂藝術,并創(chuàng)作出大量膾炙人口的小提琴、大提琴及室內樂音樂作品。
新中國的成立,為我國文化藝術的繁榮、發(fā)展提供了新的歷史機遇,黨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文藝方針,也為廣大藝術家們創(chuàng)造了更為廣闊的舞臺。為順應這種歷史潮流,中央音樂學院(天津)及上海分院開始招收西方弦樂器專業(yè)的學生,這一時期涌現(xiàn)出了一批我國西方弦樂教育的先驅,如譚抒真、楊秉蓀、司徒華城、馬思宏、章國靈、李德倫、馬思琚、錢挹珊、李元慶、黃源澧等;中外藝術交流活動也日益頻繁,國際著名的西方弦樂演奏家們紛紛來華訪問演出,以小提琴為例,有大衛(wèi)·奧依斯特拉赫、列昂尼德·柯崗、揚·沃依庫等。他們帶來了最新的音樂動向,開闊了中國音樂界的視野。中國也派出青年演奏家到國外訪問演出、參加國際比賽,與西方大師直面交流,增進文化交流,這些學子歸國后都成為了新中國西方弦樂事業(yè)的主要開拓者,并且在探索西方弦樂器民族化的創(chuàng)作與演奏方面,邁出了十分重要的一步。20世紀50至60年代,西方弦樂器在中國實行民族化探索實驗曾經掀起高潮,中國民族音樂因素在弦樂創(chuàng)作中日漸增長,在此期間產生了一批優(yōu)秀的弦樂作品[2]。何占豪、陳鋼創(chuàng)作的小提琴協(xié)奏曲《梁祝》,就是在這種形勢下誕生的。
二、題材選擇的民族性,是《梁祝》成為中西方音樂藝術交流典范的現(xiàn)實基礎
從題材背景上看,小提琴協(xié)奏曲《梁祝》,是根據(jù)我國古代一個凄美的愛情故事“梁山伯與祝英臺”而創(chuàng)作的帶有濃厚民族情感的交響作品。作為中國古代民間四大愛情故事之一,“梁祝愛情故事”是中國最具魅力的口頭傳承藝術及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是唯一在世界上產生廣泛影響的中國民間傳說,被稱為東方的“羅密歐與朱麗葉”。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發(fā)生在我國晉代。兩人同窗共讀,志趣相投,演繹出了一曲流芳千古的愛情絕唱,留下了“草橋結拜”“十八里相送”“樓臺相會”“英臺抗婚”“化蝶雙飛”的千古傳奇。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在我國古代民間廣泛傳說,并在文學作品里也多有記載。1954年,周恩來總理參加日內瓦會議,把剛剛拍攝完成的戲劇電影《梁山伯與祝英臺》帶到會上,引起了轟動,被稱為“東方的羅密歐與朱麗葉”。雖然在1957年以后,中國政治上出現(xiàn)了“反右”斗爭擴大化和“大躍進”運動,但小提琴協(xié)奏曲《梁?!芬詡鹘y(tǒng)民間故事為題材,淡化了特定時代的政治色彩,這是這部作品能夠獲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小提琴協(xié)奏曲《梁?!芬晕覈矣鲬魰缘牧鹤9适聻轭}材,以越劇中的曲調為素材,把我國傳統(tǒng)音樂文化與西方音樂表現(xiàn)形式有機結合起來,創(chuàng)造性地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風格和民族色彩的音樂創(chuàng)作之路,不僅開闊了中國小提琴藝術界的視野,豐富了人民群眾的音樂文化生活,也極大地促進了我國小提琴藝術的快速發(fā)展。50多年來,《梁?!芳仁艿絿鴥让癖姷臒崃覛g迎,也在國外引起強烈的共鳴?!爸挥忻褡宓?,才是世界的。”小提琴協(xié)奏曲《梁?!氛橇⒆阌诿褡鍌鹘y(tǒng)文化,才成為中西方音樂藝術交流的典范。
三、演奏技法的中西結合,是《梁?!烦蔀橹形鞣揭魳匪囆g交流典范的主要原因
從配器上看,《梁?!肥怯芍形鞣綐菲飨嗷ヅ浜涎葑喽傻?。該樂曲是管弦樂隊編制,主奏樂器小提琴是典型的西洋樂器,是大型管弦樂隊中不可缺少的主要樂器,在器樂中占非常重要的地位,是現(xiàn)代交響樂隊的支柱。除小提琴外,還配以我國傳統(tǒng)樂器古箏、琵琶、二胡等。這些中外樂器的完美配合,既充分展現(xiàn)出了歐美音樂的悠揚華麗,又充分體現(xiàn)出了中國傳統(tǒng)音樂的細膩含蓄。此外,還使用伴奏樂器大提琴、長笛、雙簧管、豎琴、銅管等,這些樂器在烘托氣氛、刻畫人物形象、描寫內心情感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同時,“為了充分發(fā)揮出交響樂效果與民族化特征,《梁?!烦浞治樟藨蚯懈璩缘膶υ捫问健⒕﹦≈械牡拱搴驮絼≈械膰贪宓缺憩F(xiàn)手法。還借鑒了中國傳統(tǒng)樂器中的某些特殊技法以豐富小提琴的演奏藝術,使得該曲成為“中國現(xiàn)代民族化協(xié)奏曲形式中得到國際公認的影響深遠的名作”[3]。
從表現(xiàn)形式上看,小提琴協(xié)奏曲《梁?!肪哂袧庥舻拿褡逄厣?。在音調把握上,作品以越劇唱腔作為主題和核心音調;在和聲運用上,作品把傳統(tǒng)音樂的多種和聲用法運用到作品中,如為表現(xiàn)抗婚主題,作品運用了五聲徵調式音樂,使得旋律更為激烈,表現(xiàn)了梁山伯與祝英臺對愛情的執(zhí)著和堅定;為描繪祝英臺撲倒在山伯的新墳前泣訴的情景,作品運用了京劇倒板和越劇緊拉慢唱的手法,入木三分地刻畫了祝英臺肝裂腸斷的心情。在樂器使用上,作品把獨奏小提琴與我國古箏、琵琶、二胡等傳統(tǒng)樂器的表現(xiàn)手法有機結合起來,使得小提琴音樂既具有西洋樂器的韻味又具有濃郁的民族風格[4]。
從演奏技巧上,《梁祝》也體現(xiàn)出了中西方文化的融合之美?!读鹤!分饕捎梦餮笞帏Q曲的方式完成,在演奏技巧上,作者充分把西洋樂器小提琴與我國民族樂器的演奏技法有機地結合起來?!叭缭趷矍橹黝}中就運用了二胡的滑指來表現(xiàn)其優(yōu)美的旋律;又如在表現(xiàn)二人三載同窗、兩小無猜的青春友誼時,獨奏小提琴用E徵調模仿古箏,而弦樂則以撥弦模仿琵琶進行彈奏。此外,《梁祝》還運用了加花、‘緊拉慢唱’、帶散板特點的短句和悲憤的歌腔等中國傳統(tǒng)民間音樂的演奏技巧”[5]。這種中西方融合的旋律之美,給人一種強烈的藝術感染力與震撼力。“土洋結合”,“中西并用”,在《梁祝》這樣的一個音樂故事中體現(xiàn)得如此完美,把具有中國特色的民族音樂用西方的演奏形式表現(xiàn)得如此渾然一體。這在中西方音樂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因此,很多西方音樂評論家將其稱為“美麗的蝴蝶的愛情故事”。
四、一大批音樂人的辛勤努力,是《梁?!帆@得成功的主觀因素
小提琴協(xié)奏曲《梁?!分匀〉贸晒Γ桥c以何占豪、陳鋼、俞麗拿等為代表的一大批音樂人的辛勤努力分不開的。1957年,何占豪考進上海音樂學院管弦系主修小提琴。那時,他們經常下鄉(xiāng)演出,每次都拉外國曲目。何占豪慢慢發(fā)現(xiàn),聽他們拉琴的人越來越少。他開始思考,能不能用小提琴演奏出中國人喜聞樂見的音樂呢?于是,何占豪和丁芷諾、俞麗拿等6名同學成立了“小提琴民族化實驗小組”。小組成立后,先后創(chuàng)作了一批小作品。那時候越劇最紅的就是《梁?!贰栋咨邆鳌返?。何占豪用越劇音調創(chuàng)作出了弦樂四重奏“小梁?!?,第一次嘗試用西洋樂器演奏中國戲曲音樂。1959年,何占豪與陳鋼開始合作。陳鋼當時已是作曲系四年級的高才生,有著比較系統(tǒng)的作曲知識。他們用西歐傳統(tǒng)的奏鳴曲曲式進一步規(guī)范了原來的構思,并根據(jù)構思由何占豪寫樂曲,寫完用小提琴拉給陳鋼聽,定下來后,再由陳鋼寫伴奏(鋼琴),然后到院長課上聽取指導。當時正值國慶十周年,學校便讓他們創(chuàng)作作品向十周年獻禮。小組通過討論,決定一個寫“大煉鋼鐵”,一個寫“女民兵”,這兩個題材都是當時的主旋律。后來臨到要交時,他們又加了個古典題材,準備將小《梁?!犯木幊纱蟆读鹤!?。沒想到,學校黨委書記、作曲家孟波毫不猶豫地選中了《梁?!贰?959年5月底,《梁?!吩谏虾Lm心大戲院正式首演,由俞麗拿傾情演奏,樂曲一出就猶如天籟之音,獲得空前成功。
《梁?!纺艹蔀橐魳方浀?,不是某一個人的功勞,而是中國戲曲界、音樂界幾代人的勞動成果,是集體智慧的結晶。特別是上海音樂學院的老師和專家們,在《梁祝》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給予了指導和幫助?!岸∩频陆淌谠诮邮苤笇?chuàng)作《梁?!返娜蝿蘸?,對陳鋼‘單個教練’, 逐一講解各種奏鳴曲的曲式結構,一次次地審讀兩位學生的創(chuàng)作,并提出修改意見;民樂系主任、著名國樂家衛(wèi)仲樂教授開設講座講解民族樂器的各種演奏技巧,幫助他們實現(xiàn)小提琴演奏的‘洋為中用’;小提琴演奏家趙志華向何占豪介紹各種小提琴演奏技法,為他提供各種藝術示范。”[6]正是由于他們的共同努力, 才使《梁?!啡〉萌绱顺晒?。
《梁?!返某晒?,還離不開演奏家們的努力。他們通過《梁?!返膬?yōu)美琴聲,把中國傳統(tǒng)愛情故事,把這首中西融合的優(yōu)美音樂傳遍中國,走向世界。中國著名小提琴家俞麗拿,1959 年在上海首演時,年僅18歲。她參與了《梁?!窐非膭?chuàng)作,其間多次向曲作者何占豪、陳鋼提出寶貴意見。在《梁?!窐非籽輹r,她擔任小提琴獨奏,一舉成名。數(shù)十年來,她演奏了無數(shù)次《梁祝》,其演奏技藝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此外,還有笫一位把《梁?!穾У绞澜缥枧_的演奏家呂思清、英國皇家音樂學院首位特聘中國教授薛偉、中國交響樂團國家級演奏家盛中國等,他們先后把《梁祝》帶到許多國家和地區(qū),為《梁?!纷呦蚴澜缱龀隽酥匾暙I。
除了中國藝術家以外,因演奏《梁?!范懵曋型獾倪€有國際友人。日本著名小提琴家西崎崇子,是第一位演奏《梁?!返耐鈬囆g家,至今已在世界各地演出《梁?!方賵觥J澜缰撉偌依聿榈隆た巳R德曼,在世界 3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演奏《梁祝》100多場?!坝捎谑窒矏壑袊魳?,他是第一位把包括《梁祝》在內的很多中國歌曲改編成鋼琴曲的外國音樂家,也是目前世界上改編并演奏中國音樂作品最多的外國藝術家?!盵7]中西方音樂的交流與融合,使《梁?!樊a生了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和不朽的藝術生命力??梢哉f,《梁?!肥悄壳把葑嗟米疃嗟囊徊恐袊豁懸魳纷髌?,被譽為“中華民族的交響樂”。它代表了中國音樂的一座歷史巔峰,已成為中國文化的一個符號。它是中國音樂的驕傲,是中國也是全世界的人民寶貴的音樂文化遺產。
[參 考 文 獻]
[1]張 萍.淺談小提琴在中國的民族化發(fā)展理路[J].青年文學家,2010(16).
[2]韓小鷹,張志英.西方弦樂藝術與中國音樂文化的融合[J].陜西教育,2012(10).
[3][5]彭一雯.淺議小提琴協(xié)奏曲《梁祝》的中西方文化融合[J].教師,2014(25).
[4]宋維佳.小提琴協(xié)奏曲《梁?!焚p析[J].大舞臺,2012(09).
[6]李 焱.《梁?!贰形饕魳肺幕诤系牡浞禰J].中國校外教育,2009(07).
[7]巴魯?shù)隆っ窢?,丁彥華.從小提琴協(xié)奏曲“梁?!钡娜蚧暯强粗形魑幕涣鱗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08(09).
(責任編輯:章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