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可可的藝術風格在18世紀的歐洲一直獨領風騷,中國的傳統(tǒng)藝術風格與之有著不可忽視的聯(lián)系,他們之間的交流在青花瓷領域有著不可分割的聯(lián)系。本文主要介紹了洛可可在陶瓷中的藝術,以及洛可可風格陶瓷中的中國情結,表現(xiàn)出了他們之間的完美契合。
前言
中國的瓷器是世界上最先被發(fā)明家所發(fā)明的,漢朝時的絲綢之路溝通了國內外之間的交流,成為全世界溝通的渠道,一直到中世紀,中國又被譽為“瓷國”。
隨著中國的瓷器逐漸的銷往歐洲國家,中國的瓷器以它獨特的魅力影響著歐洲的藝術,尤其是青花瓷藝術,與18世紀法國的洛可可藝術相媲美。下面我們介紹一下洛可可風格陶瓷中的中國情結。
洛可可藝術的發(fā)展和特點
歐洲的藝術中心在18世紀初從意大利轉移到了巴黎,當時,整個歐洲藝術的主流要數(shù)法國宮廷藝術的審美,法國的巖石又名洛可可,原是指各種奇異的裝飾物,它擁有華麗纖巧輕薄的特點,在造型上,它喜歡用彎曲和渾圓的外形,顏色上柔和清淡,在色調上蒼白淡雅,側重于浪漫的神話以及幻想的境界。它起源于法國上層社會的需要,藝術的理想是雄偉的,然而,它卻又慢慢的轉向喜悅,以雅致和細致入微的感官享受漫延到世界各處,洛可可藝術風格具有內斂、微妙、細膩和高貴的特征,同時與中國的陶瓷藝術所具有的質樸、幻想、奔放和超然有更多的相似之處。
很多專家都認為洛可可藝術的發(fā)展受到了中國文化的影響,但是,更確切的說,洛可可的藝術風格是受中國陶瓷文化的影響,發(fā)生在十八世紀的陶瓷熱浪在無形之中加大外銷瓷器的進出口量的同時,也給予了洛可可藝術以靈感,使其擁有十八世紀整個歐洲的盛行。
青花瓷的藝術特點
中國的陶瓷以青花瓷為主要代表 ,“青花”是一種獨特的裝飾形式,它在陶瓷藝術中屬于釉下彩繪的一種,它的著色劑是一種含鈷礦物較高的一種珠明料,利用1200-1300攝氏度的高溫煅燒而成。
青花藝術使用單色來對自己進行描繪和表現(xiàn),這是它的基本特征之一,它是一種表現(xiàn)力非常豐富的典型的黑白體系,就好似中國的水墨畫一般,這種黑白體系凝聚了中華民族的中國情結,是中華民族的藝術瑰寶,擁有一種非凡的表現(xiàn)力。
青花藝術講究簡練和夸張,他們演繹的特征表現(xiàn)在類似、形似、貌似、神似等,以這種“似”來傳遞精神和文化,給人們以感官的刺激和愉悅,比如:竹子以其文靜、高雅以及高風亮節(jié)來正是中華民族這種審美情結深深的吸引了西洋人,贊揚它無私奉獻的精神;而梅花以其笑迎風霜雨雪的態(tài)度來贊美它不畏嚴寒、不怕吃苦的精神,這種具有民族性的東西很快便傳遍了整個歐洲,它詮釋了中華民族的人民對于中華文化的獨特的理解與追求。
洛可可藝術風格與青花瓷的淵源
中國的瓷器對于洛可可的藝術風格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它們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下面我們著重來介紹一下它們之間的淵源,以此來表現(xiàn)出洛可可風格陶瓷中的中國情結。
歐洲多是通過中國的藝術品來對于中國進行認識的,中國的瓷器大量的涌入歐洲世界,比如:茶壺、碗、杯具,以及一些人物與鳥獸的瓷像,最為受歐洲國家歡迎的要數(shù)觀音瓷像了,觀音的形象在他們眼中像是他們的圣母,因此,非常的喜愛。而一些人與鳥獸的繪畫技巧和方式也讓歐洲人感到驚奇和更加欣賞。
由于瓷器高雅、樸素和通俗的特性,使得它對于歐洲的藝術時尚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們把瓷器陳列在博物館中,把它們安置在大雅之堂,這種氣質和通俗的瓷器在人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瓷器中所蘊含的藝術魅力和中國情結使世界的許多其他的藝術望塵莫及,這也是瓷器在全世界能夠久盛不衰的最主要的原因,中國的瓷器藝術對于洛可可藝術風格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下面我們來對于洛可可風格陶瓷中的中國情結來進行具體的介紹。
1.中國瓷器對于蓬芭杜夫人的影響
蓬芭杜夫人是洛可可之母,同時也是洛可可風格的倡導者,在路易十五時期,深得他額歡心,因此成為當時洛可可藝術的主宰,一切都以蓬芭杜夫人的喜愛為主要的依據,她居住的小亞特儂宮正是洛可可建筑的范本,她對中國的瓷器特別喜愛,并建立了瓷器廠親自進行生產的關注和督導,并且精心挑選紋樣,法國的宮廷藝術家也根據夫人的需要來設計圖案,這些圖案大多數(shù)都借鑒了中國瓷器的圖案,并且逐漸的發(fā)展演變成蓬芭杜夫人自己的設計,后人稱他們?yōu)椤芭畎哦叛b飾”,這些圖案主要是在瓷器的蓋子和瓷器上部來進行裝飾的,圖案為五彩的鮮艷花朵,下部為法國的花卉或金色的圖案,圖案非常的新穎活潑,也從側面反映出了貴婦人的性格。
2.中國瓷器與洛可可風格繪畫的淵源
洛可可風格的藝術作品,從繪畫這個層面上來講,確實是受到中國陶瓷的影響,中國的陶瓷在選色上淡雅的白色和閃爍的金色,以及一些像崇尚藍一樣的溫和的顏色,而洛可可風格的藝術繪畫汲取了中國陶瓷的靈感,使其藝術的繪畫氛圍非常的輕淡柔和。其中,1717年,華托為學院創(chuàng)作的油畫《發(fā)舟西苔島》,采用了流暢并且經稀釋的原料,這樣的透明色讓觀者不由的想起中國陶瓷那種晶瑩剔透的感覺,雷文是當時著名的評論家,它指出,這幅油畫的風格與中國的山水畫非常的相似。
3.洛可可藝術深受青花瓷的影響
青花瓷在中國的璀璨制作瓷器的歷程當中占據著首要的位置,它是由中國人發(fā)明、中國人生產的,因此,倍受中國人民的喜愛,而中國瓷器對于洛可可藝術的影響最為顯著的要數(shù)青花瓷器了。
在以下四個方面中,中國的瓷器與洛可可藝術有著相似之處a.明代景德鎮(zhèn)的青花瓷那種自由和超然的氛圍;b.洛可可藝術遵循線條的不規(guī)則性與青花瓷的隨意性非常相仿;c.器型和圖案都進行了花邊和邊腳的裝飾,顯然,這也是中國陶瓷裝飾的特點;d.洛可可藝術對于寫意性線條的運用是歐洲歷史上的創(chuàng)新同時也與明末時期景德鎮(zhèn)的青花瓷有很大的聯(lián)系。歐洲的美術最顯著的特點就是以寫實為主,更注重的是它的形象美,在洛可可的建筑,以及日常用品和家具的制作方面,它們都采用曲線和弧線,而這種優(yōu)美的曲線正是洛可可裝飾的一個大主題,這種風格與傳統(tǒng)的歐洲風格發(fā)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
洛可可藝術的發(fā)展促進了東西方思想文化之間的交流,它與中國的文化相契合,而中華民族的藝術瑰寶-青花瓷,激起了歐洲藝術家們對于遠東情調的豐富想象力,從而創(chuàng)造出了大量的洛可可風格的藝術作品,中國的瓷器對于洛可可藝術的影響主要涉及到以上幾個方面,由以上這些方面的表現(xiàn),我們可以看出,中國的青花瓷裝飾藝術在洛可可藝術上得以充分的體現(xiàn),它們之間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聯(lián)系,中國陶瓷的青花藝術,對于洛可可藝術的形成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它的藝術早已融入到了洛可可的藝術當中。
結語
中國的瓷器遠銷往歐洲,以它神秘獨特的魅力吸引了歐洲人的興趣,他們在不斷的研究中國的瓷器藝術的同時又借鑒中國的藝術來補充自己的不足,經過蓬芭杜夫人對于中國瓷器的欣賞以及創(chuàng)作,形成了洛可可藝術風格,洛可可藝術與中國的文化不謀而合,它們的特點迎合了當時整個歐洲時代的需要,以其纖美、輕盈和雅致的特點華麗麗的站在了歐洲時尚界的頂峰。
洛可可藝術接受了中國的藝術和工藝,中國瓷器以它優(yōu)雅精致的情調從根本上改變了歐洲人曾經對于中國人蔑視的看法,它給了歐洲人一個認識新鮮事物的新看法,給他們以靈感,主動的來融合東方的各種風格特點來創(chuàng)造屬于他們整個國家的特色,歐洲國家對于東方藝術的追求不是盲目的模仿和緊隨,而是在借鑒東方優(yōu)秀文化的同時設計出一個全新的理念來超越東方的設計文化,他們從實踐中摸索出屬于自己的藝術風格的道路,再從不斷的創(chuàng)造中進行發(fā)展,這種情結也是我們應該要借鑒和學習的地方。
洛可可風格陶瓷中的中國情結,表現(xiàn)了他們對于中華民族文化的尊重與推崇,也表現(xiàn)了他們對于博大精深的文化知識的渴求和謙卑。由此,我們可以看出,中國的陶瓷藝術,歷經千年,也將會一直這樣傳承下去。
(作者單位:蘇州工藝美術職業(yè)技術學院)
作者簡介:顧曉蘭(1982-),女,漢族,籍貫:蘇州市,研究生,所在院校:蘇州工藝美術職業(yè)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公共藝術,陶瓷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