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在Facebook的中文圈子中進行了一場“大戰(zhàn)”,這就是“周子瑜事件”持續(xù)發(fā)酵引起的兩岸“表情包大戰(zhàn)”。
在“周子瑜事件”和蔡英文當選臺灣地區(qū)領導人之后,島內(nèi)輿論沸騰。媒體與部分網(wǎng)民紛紛發(fā)布對大陸的激烈言論,而不少大陸網(wǎng)民也開始組織“反擊”,他們的武器之一,就是在微博和微信上紅極一時的表情包。
與一般的“爆吧”和“網(wǎng)絡撕逼”不同,此次行動一個非常明顯的特征,是以說理教化的姿態(tài)表達觀點和訴求,大部分的評論留言集中在歌頌祖國博大精深的文化、宣揚社會主義價值觀、回溯兩岸關系的歷史淵源上。
年輕人的行動向來與爭議同行,但從來沒見過這樣一場,既有齊整的“八榮八恥”,又有雜亂的“爾康韜韜”,甚至還演化出兩岸青年男女互相“種草”。
僅僅三天,看似簡單的“帝吧遠征FB”,如同伸入東海的金箍棒,攪得無數(shù)人搜腸刮肚絞盡腦汁,想理解、想描述、想定性、想判斷。
其實,與其說此次“大戰(zhàn)”是一場網(wǎng)絡“茬架”,不如說更像是單方面的“盤道”,雙方自說自話。但這也是兩岸青年進行交流的一種方式,是一個積極的方向——先不談政治,不談藍綠,談談美食,談談流行音樂。
以輕松詼諧的表情包作為載體,翻越技術的墻,試圖去打開彼此心里的結,也在潛移默化中架起了一座溝通的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