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有一份“人生愿望”清單,其中包括你認為必須要做的事,需要做的事,可能要做的事(需要些努力和運氣才能完成)。在我的清單上,我的最大愿望是:在布魯克林區(qū)有個名叫福斯特公園的地方,在一塊瀝青路面上,為曾經(jīng)的知名街球手“飛人”威廉姆斯立一座雕像。
在那片長達半個街區(qū),有著籃球場,棒球場和手球場的瀝青路面,在紐約的官方名字是“諾斯特蘭德運動場”,但在我們那個年代,任何去那里打籃球的人都會把那里稱作福斯特公園。
我們這么叫是因為你可以從福斯特大道直接進入那片區(qū)域——不論是走正面,還是穿過圍墻上的大洞,你都可以無視看到的一切。曾經(jīng)造訪過這片場地的紐約及附近地區(qū)的知名球員多得數(shù)不過來:比利·康寧漢姆,“微波爐”文尼·約翰遜,西德尼·格林,菲爾·塞勒斯,邁克·鄧利維,阿爾伯特·金,當然,還有永遠充滿活力的布魯克林炸彈——“飛人”詹姆斯·威廉姆斯。他是身高1.96米的后衛(wèi),他的球風融合了運動能力與席卷籃球這項運動的文化變革,即“街球化”運球風格。他擺脫了1960年代末達到巔峰的呆板,告別了地板流的“白人籃球”桎梏,讓籃球成為了撕裂籃筐的“高空運動”。
威廉姆斯本人的經(jīng)歷——貧困,槍支暴力,強烈的競爭意識,自傲,短暫的大學及職業(yè)生涯,陷入失敗困境,最終完成救贖(威廉姆斯本人曾三次遭到槍擊,現(xiàn)在他是青年教練)——就是街球的縮影,是真正的美國股市,是一個近乎神話般,對籃球這項全球性運動產(chǎn)生巨大影響,卻從未得到真正認可的故事。
紐約城應當宣傳,推廣并珍視自己的街球傳統(tǒng),而不是把街球當作毫不相關的東西拋棄——紐約似乎就是在拋棄自己的傳統(tǒng)。我相信,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都愿意看到,那些優(yōu)秀籃球運動員們最初成長的地方。很多年前我在撰寫《天堂就是運動場》時,我在福斯特公園見到了很多天才球員。我在紐約市的各個角落見過很多天才,比如哈林區(qū),格林尼治村,布朗克斯,皇后區(qū),法洛克威,一路延續(xù)到新澤西和波科諾斯??扇魏蔚胤蕉急炔簧细K固毓珗@,誰也比不上了不起的“飛人”威廉姆斯。
布魯克林,動手吧!這個國家里已有了太多腐敗,墮落,愚蠢的政客雕像,布魯克林就有很多。土生土長的布魯克林人,擁有超越時代意義的“飛人”威廉姆斯,自然配得上一尊銅色雕像。不,換成金色的吧。 ——Rick Tela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