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媛媛 閆群 許鑫
逯家?guī)X,位于齊長城旁海拔800米左右的山嶺上。這里是萊蕪、章丘、博山三地交界處,齊長城從村北山嶺上蜿蜒延伸,有著名的齊長城遺址“風門道關(guān)”。村子依山勢而建,最南端的房子幾乎就是建在懸崖之上,所以人們常把逯家?guī)X稱為“崖山人家”。
古槐 古人 古村謠
“崖山人家風光美,青石古樹逯家?guī)X啊……”歌謠在山谷中回響,伴隨著質(zhì)樸的歌謠,我們走進了逯家?guī)X。一進村子,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村口的一棵老槐樹。這棵老槐樹粗達三圍,相傳古槐是立村時所栽,已有400多年的歷史。村民說,原來村中有四棵古槐,現(xiàn)在僅存的這棵當時排行“老三”。如今的老槐樹依舊枝繁葉茂,是村子古老的守望者。過去村子老街兩旁廟宇眾多,古槐所在的地方村民稱之為“廟子”。
踏著明永樂末年的腳印,逯家?guī)X已走過了500多年的清寂。山村依山而居,遠近高低,錯落有致。古樸、簡約、靜美是它的主旋律。山村位于絕壁之上,壁立千仞,地勢險要。從古至今這里就流傳著這樣一則諺語:“沖了泰山頂,沖不了逯家?guī)X。”聽當?shù)氐拇迕裰v,每當下過雨后,站在逯家?guī)X頂就能望到泰山山脈,雖然相隔有百里遠,但卻猶如近在咫尺。雨后逯家?guī)X的壯美景象不是時時都能見到,但只要站在懸崖邊上看著遠處的崇山峻嶺,望著層層梯田,一幅別具特色的逯家?guī)X山野風景盡展眼前。
逯家?guī)X村有三百多口人,多數(shù)人在外打工,現(xiàn)在村里僅居住著大約有一百多口人,逯姓居多。留下來的逯家?guī)X人繼承著古老的習俗和傳統(tǒng),現(xiàn)在還會使用很原始的農(nóng)具,石桌、石凳、石槽、土灶……
石屋 石階 石頭巷
村頭一潭池水,一棵老槐樹,石板路,石頭橋,村舍大部分均以石頭壘砌,且多為兩層,依山勢而建,高低錯落,宛如一座石頭城堡。由于地處偏遠,交通不便,磚瓦很難運進來,而石頭可以就地取材,所以這里的民居大多用石頭建造。他們不用混凝土,不用石灰漿抹縫,只把大大小小的石頭有序地擠在一塊兒,即便是懸在空中的石頭也掉不下來,而且歷經(jīng)幾百年依舊堅固。這些因石而成的建筑,看似堅硬的外表下,卻有一種立體的安靜之美。
老街兩旁都是些石頭壘砌的房屋,街北高南低,逯家?guī)X人過去曾將街北和街南稱為上院和下院。古槐不遠處有一座四合院,建造規(guī)整。四合院位于古街南側(cè),大門在四合院東北。進入大門后,兩側(cè)各有第二道門,向西進入四合院,向東還有一個小院子,過去曾用來養(yǎng)殖家畜。逯家?guī)X四合院的修建很講究輩分和長幼排行,父母住正房,三個兒子按照長幼分住其他三個廂房,每座房子的樣式差不多,但是卻等級分明,這個等級的區(qū)分就在臺階上。父母住的正房最高,門前有五級臺階,老大門前四級臺階,老二老三分別是三級和兩級。由于社會變革和家業(yè)衰敗,建國后這座四合院曾被用作生產(chǎn)隊的食堂。現(xiàn)如今,雖然保存完好,但多了份落寞。
走在逯家?guī)X窄窄的石板路上,石階、石屋、石巷,似乎訴說著沉寂多年的歷史。除了它們,現(xiàn)今還留存的古寨門,也是村子故事的見證者。古寨門修建于清朝咸豐年間,當時此地為淄博通往萊蕪的交通要道,因逯家?guī)X村史上較為富裕,時常引得土匪出沒。這個古寨門就是當時為防止土匪襲擊村子修建的,如今依然屹立在那里,見證著村子的更迭變遷。
泉水 香椿 槐花香
水,對于逯家?guī)X人來說至關(guān)重要。距離村子一公里遠,有一眼“響泉”。“響泉”滋潤了村中的祖祖輩輩,賦予了這個山村純樸和靈性。村民用泉水制成的豆腐是餐桌上不可缺少的美味,有了活水豆腐才有了靈魂。泉水浸泡過的豆子磨成了豆?jié){,點上鹵水后蛋白質(zhì)凝結(jié),用大塊紗布包裹起來,豆腐便慢慢成形了。一口泉水,一塊豆腐,在這里留存的是齊魯鄉(xiāng)村的樸實與安寧。
香椿芽,是逯家?guī)X人最喜歡的食材之一。清香的香椿配上醇香的豆腐,一清二白,純樸自然。兩種食材的奇妙相遇,成就了一盤挑動味蕾的鄉(xiāng)村美食。每年三、四月的逯家?guī)X,香椿掛滿樹枝,既讓鄉(xiāng)村的美景多了一抹色彩,又是大自然給予勤勞的村民們最好的饋贈。除了香椿芽,逯家?guī)X還有另一種時令性食材——槐花。每年初夏時節(jié),槐花就會盛開。村民們爬上槐樹,采摘最新鮮的槐花。他們把槐花跟雞蛋、面粉攪拌成糊糊,放到油鍋里炸熟,就變成了一盤美味佳肴,透著淡淡的槐花香,全是大自然的味道。
逯家?guī)X作物的成長期比平原地區(qū)要長一些,作物經(jīng)歷了充足的日照,格外成熟飽滿。顆粒飽滿的玉米,是做煎餅的好原料。石碾子下磨出來的玉米粉,在鏊子上攤成了美味的煎餅。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這里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養(yǎng)育了一代又一代逯家?guī)X人。
時代變遷,社會發(fā)展,但逯家?guī)X的質(zhì)樸依舊不變。逯家?guī)X人在他們的石頭城堡里幸福地生活著。
高宜生(山東建筑大學副教授,鄉(xiāng)土文化遺產(chǎn)保護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秘書長,山東建筑大學建筑文化遺產(chǎn)保護研究所所長):
逯家?guī)X村是一個以姓氏命名的村子,明永年間村落形成,有著五百多年的歷史,這在山東是非常少見的。村子蘊含著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在山東的山區(qū)鄉(xiāng)村中,這是鄉(xiāng)村的歷史文化與自然契合的一個“活化石”,整個村莊就是一個博物館。
“沖了泰山頂,沖不了逯家?guī)X”,逯家?guī)X在當時條件受限制的情況下,根據(jù)當?shù)氐淖匀粭l件選址,現(xiàn)在我們保留下來的村落是當時人們智慧的結(jié)晶。人們就地取材,民居全部用石頭建成,這讓逯家?guī)X村更加有特點。逯家?guī)X村的單體建筑墻面非常洗練,少了粗糲,雕塑感強,這體現(xiàn)了當?shù)厝藢ι钇焚|(zhì)的要求。
古樹、古井、老石板路,村子整體的風貌把幾百年的滄桑歷史一一展現(xiàn)在我們眼前?,F(xiàn)在,村子的民風依然淳樸如故,恪守著一份獨有的寧靜,這與當下快節(jié)奏的生活狀態(tài),形成一個強烈對比,讓村落顯得更加獨特。村子宜居的自然風光尤其吸引人,這里的人們享受著大自然的饋贈,山谷中的云海向你發(fā)出邀請,邀請你來逯家?guī)X村分享大自然賜予的這片美好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