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明廣
精細化管理是起源于上個世紀初的一個重要現代企業(yè)管理理念,意味著對目標市場、組織職能和企業(yè)戰(zhàn)略的細分。由此引申出的精細化培訓,則意味著對培訓對象、內容和目標的細分。如今,這個概念被廣西貴港市委組織部引入到遠程教育培訓中來,這種“拿來主義”為貴港市遠程教育工作增添了新的活力,成為貴港遠程教育參與精準扶貧的戰(zhàn)略前鋒。
把準脈搏 精準施教
貴港市針對以往遠程教育培訓一刀切、效果不彰等問題,以精準對接為原則,從需求、內容和形式三方面著手,創(chuàng)新遠程教育培訓方法和流程。
以需求為導向,培訓對象精細化。自2015年以來,貴港市遠程辦通過日常調查走訪、組織人員家訪和駐村干部夜訪等多種形式,對全市農村進行了近百次調查,回收調查問卷2000余份,征集學習培訓需求40余類,從而完成了對當前農村學習需求的全面摸底。隨即,貴港市本著對象具體化、培訓個性化的原則,按不同學習需求將農村黨員群眾劃分為8大類57小類,為開展精細化培訓夯實了基礎。貴港市遠程辦副主任吳小兵介紹說:“我們在分類時,每一個培訓對象的具體需求和情況都要登記在案,務求精細。”
以精準為目標,培訓內容精細化。在需求調查的基礎上,貴港市把培訓的普遍要求與不同類別、不同層次、不同崗位培訓對象的個性需求結合起來,有針對性地開班教學。平南縣安懷鎮(zhèn)旺官村是個種養(yǎng)殖專業(yè)村,村里有五十多戶從事種養(yǎng)殖業(yè),這使該村黨員群眾的學習需求一定程度上呈同一化。旺官村遠程教育培訓的重點因此圈定為種養(yǎng)殖專業(yè)技術培訓。不過,凡事無絕對,也有農戶不想學這方面知識,或普通培訓內容已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所以遠程辦也因人而異,針對小部分人的個性化需求準備了“升級版”培訓,其中產品粗加工和網絡營銷培訓深受歡迎。
線上線下聯動,培訓形式精細化。線上線下結合的培訓方式既靈活又容易操作,成為貴港市創(chuàng)新培訓形式的捷徑。針對理論性強和知識普及類的課程,貴港市一般采取上大課的形式在線培訓;對于操作性較強的實用技術培訓,則盡量做好培訓對接工作,進行實地實踐教學。桂平市石咀鎮(zhèn)小汶村種植示范基地是貴港市遠程辦指定的遠教實踐基地之一。這個基地因種植“中華仙草”石斛而名聲在外?;刎撠熑私榻B說:“遠程辦每個月都會組織人來我們這里觀摩學習,我們也積極配合,這兩年帶動不少人加入了石斛種植行列?!弊?015年以來,貴港市共組織專家技術人員到田間地頭開展了153場實踐課,有2000多人與各類種養(yǎng)殖基地成功對接。
綜合服務 精準扶貧
精細化培訓旨在培訓內容與對象精準對位,需要充足的資源保駕護航。為此,貴港市遠程辦抓導向、定路子,將自身定位為“勤務兵”,采用多種方法保障培訓機制運轉。
整合課件資源,他山之石可攻玉。貴港市采取“三個一批”的方法(整合現有資源搜集一批,發(fā)揮部門優(yōu)勢制作一批,市場化運作引進一批),充實精細化培訓課件資源庫。2015年,貴港市共整合課件64部,制作30部,購買17部,初步夯實了精細化培訓的軟件基礎。桂平市南木鎮(zhèn)金龍村有個礦泉水廠,村支部書記駱國信想為村民搞一個生產技術培訓,卻找不到相關課件。桂平市遠程辦得知這一情況后,主動聯系引進適用課件,并添加至遠程教育平臺,解決了駱國信的煩惱。
整合培訓資源,借船出海好揚帆。貴港市積極尋求合作共贏之路,與各涉農部門、專業(yè)院校達成戰(zhàn)略合作,將一大批涉農企業(yè)、種養(yǎng)殖基地、產業(yè)協(xié)會確定為遠教實踐基地,為精細化培訓備足師資力量和實踐課堂。今年1月29日,天上還下著寒冷的毛毛細雨,桂平市南木鎮(zhèn)天天農機合作社里卻熱火朝天,市農機局正在這里舉辦農機操作和維修培訓班,為春耕打響前哨戰(zhàn)。電視機里播放著農機知識課件,農機局專家還在現場進行講解,參加培訓的一百多位農民群眾聽得津津有味。自從遠程教育精細化培訓開展以來,遠程辦加強了與各部門的合作,使這類既實用又應景的培訓多了起來。農機局的副局長盧漢志表示,遠程教育是個好平臺,使他們能更加便捷地和基層群眾對接,所以他們也樂于配合精細化培訓工作。
發(fā)動基層互助,以人人服務人人。2015年,港北區(qū)委組織部將精細化培訓的重點放在精準扶貧上,要求各基層遠教站點熟悉每一個貧困戶的實際困難和幫扶要求,幫助更多的貧困戶找到“上線”,結成幫扶對子。港北區(qū)的養(yǎng)殖龍頭企業(yè)港豐公司在組織號召下成為精準扶貧工作的先進單位,與港北區(qū)8個貧困村結成了幫扶對子,并低價為900戶貧困戶提供了18萬只羽瑤山雞種苗。“找好窮根,找出富路。”這是港北區(qū)的新口號,并為此多方發(fā)動,為貧困戶脫貧致富找靠山、找?guī)褪帧?/p>
多方協(xié)力 精準運行
精細化培訓要做深做透并長期持續(xù)運行下去,必須要有機制保障。為此,貴港市建立了一套完善有效的運行管理機制。
評估結果精細化,在實踐中不斷改進。培訓不能“一訓了之”,必須要有后續(xù)的評估和跟蹤服務,以確保培訓出成績、有效果。貴港市專門開發(fā)了“分類分級精細化培訓統(tǒng)計”軟件,做到統(tǒng)計數據精細化。同時,對各類培訓班,在培訓結束后發(fā)放調查問卷,摸清培訓對象對知識要點的掌握情況。最后,責成各基層站點跟蹤調查每一個參訓對象的實踐應用情況,并填寫效果評估表。一系列效果評估機制的實施,使各級遠程辦能更好地把握培訓情況 ,并根據反饋意見調整培訓內容和計劃。而且,對具體對象,針對其知識掌握情況,也可以制定進一步學習計劃和幫扶方案。
服務管理精細化,各級齊抓共管。貴港市將精細化培訓作為遠程教育的重要內容,納入組織工作考核范圍,明確鄉(xiāng)鎮(zhèn)黨委書記作為遠程教育的第一責任人,把遠程教育工作真正打造成“書記抓,抓書記”工程。同時,采取“雙定雙評三掛鉤”機制,設崗定責,將精細化培訓與村(社區(qū))干部、“美麗廣西”鄉(xiāng)村建設工作隊隊員、大學生村官的績效掛鉤,將“軟任務”變成“硬指標”。港北區(qū)縣東社區(qū)支書助理麥宇是遠程教育的“明白人”,遠教工作抓得極其出色。他開玩笑地說:“精細化培訓工作是硬指標。這個做不好,年終考核評價要扣不少分。為了加分,也得好好干?!?/p>
執(zhí)行過程精細化,發(fā)動基層干部。精細化培訓工作涉及層面和人員眾多,其累計工作量十分龐大。為了讓“精細化”這三個字落到實處,貴港市充分調動村干部、基層站點管理員和駐村干部的積極性,落實培訓的每一個細節(jié)。2015年年初,在調查摸底期間,貴港市就發(fā)動了全市各縣區(qū)近千名各類村干部,挨家逐戶調查,記錄反饋意見。貴港市委組織部部務委員周活健說:“基層干部才是遠程教育工作的執(zhí)行者,只有他們動起來,精細化培訓才能火起來?!?/p>
精細化培訓在貴港方興未艾,遠程教育也由此走在了精準扶貧隊伍的前排。也許,這只能說是遠教跨出的精準扶貧的第一步,卻是至關重要的一步——一步邁過了模糊培訓與精準培訓的天塹,一步跨過了一刀切培訓與個性化培訓的鴻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