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
筆者參加過很多次展會,其中不乏看到這樣的場景:展品擺放無序、展位混亂、違規(guī)零售、隨意張貼小廣告、以及無視飲食時間等。其實,這些早已是展會現場屢見不鮮的現象。
前不久,筆者應邀前去參加一展會,開幕當天現場人頭攢動,熱鬧非凡,給人一種商機無限的即視感。然而,走進現場,有些展商兩極分化的表現著實讓人覺得訝異。
其中某一展臺,展品雜亂無章地擺放著,工作人員自顧自的玩著手機,對來往的觀眾更是視而不見,似乎對此次參展并沒有多大的興趣,甚至看起來有些無精打采的樣子,展臺前可謂是“門可羅雀”。反觀另一展臺,卻聚集了很多人,工作人員正在熱心地為廣大參展觀眾進行產品質量的展示和講解,賣力地表演,積極地號召,展臺前一時之間“門庭若市”。仔細觀看兩個展臺的產品,筆者反倒覺得第一個展臺上的展品更有新意,它結合了時下最具潮流的智能設備,應該是符合當下人們的審美需求的;而第二個展臺的展品不過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用品,僅是加了一些新的元素,經過工作人員的解說,便取得了不一樣的效果。
僅僅是兩個很小的例子,也可以看出展商在參展時的表現對參展的效果影響有多大。
筆者分析,展商在展會現場的不良表現除了讓企業(yè)參展效果不佳外,還將對企業(yè)形象產生不良影響。
個人素質與公司形象息息相關;展商不顧現場環(huán)境,無視時間規(guī)律,穿著隨意,或者手機不離手,更甚者將自己食用過的飯盒等垃圾隨意亂扔等種種表現亦在某種程度上折射出了企業(yè)的文化素養(yǎng),針對下屬員工的表現,即使公司產品深得人心,筆者也竊以為很難有買家愿意與其合作吧。
或許有人會認為對于這些素質低下的展商大多出現在一些不知名的展會上,然而事實非也。筆者所參加的展會是舉辦了三十多屆的老字號,也是行業(yè)內頗為知名的展會了,展商現場的不作為確實放過了很多良機。
前段時間,網上瘋狂的流傳著“主要看氣質”的流行用語,在此,筆者也想借著“氣質”兩個字呼吁各大展商在參展時注重自身的職業(yè)素養(yǎng)。參展目的就是要不斷地去發(fā)現機遇,創(chuàng)造機遇,但是請別忘了機遇只垂青于有準備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