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李叔同與《送別》李叔同與《送別》——兼談李叔同出家的“治標(biāo)”與“治本”說

      2016-04-20 00:40:30大橋茂大橋志華
      美育學(xué)刊 2016年2期
      關(guān)鍵詞:李叔同

      [日]大橋茂,大橋志華

      (三菱電機(jī)美泰斯株式會社)

      ?

      李叔同與《送別》李叔同與《送別》
      ——兼談李叔同出家的“治標(biāo)”與“治本”說

      [日]大橋茂,大橋志華

      (三菱電機(jī)美泰斯株式會社)

      摘要:一百年前誕生的一首懷舊抒情歌曲《送別》,在中國廣受傳唱?!端蛣e》的原作Dreaming of Home and Mother由美國人約翰·龐德·奧德威創(chuàng)作于1851年。后來流傳到日本,犬童球溪為它重新譜曲,取名《旅愁》。李叔同東渡日本留學(xué)期間接觸到犬童球溪的《旅愁》,后填上了中文歌詞,取名《送別》。三位作者均具有超人的音樂天賦,但最大的共同點在于他們都具有改革創(chuàng)新的志向和憂國憂民的善良之心。而有關(guān)李叔同出家的原因和動機(jī),曾有過各種各樣的假說,但至今尚未有定說。現(xiàn)提出一個“治標(biāo)”“治本”說,來推斷當(dāng)時李叔同皈依佛門的原因和動機(jī)。

      關(guān)鍵詞:李叔同;《送別》;出家;治標(biāo)說;治本說

      引言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一首懷舊抒情的歌曲,在中國唱了整整100年。它曾作為插曲和主題歌出現(xiàn)在《早春二月》和《城南舊事》等知名影片和電視劇中,但知道原作出自何人之手的人并不多,它的來龍去脈更鮮為人知?,F(xiàn)發(fā)表一些從各方面收集到的資料,以便了解這首歌曲的來龍去脈和在中國問世前后各方面的背景,進(jìn)而探索至今尚未有定論的李叔同皈依佛門的原因和動機(jī)。

      一、原作

      《送別》的原作出自美國人約翰·奧德威(1824—1880),一個集醫(yī)師、作曲家、音樂事業(yè)家和政治家于一身的奇才。他和OldBlackJoe(《老黑喬》)的作者斯蒂芬·福斯特、Grandfather’sClock(《爺爺?shù)墓爬洗箸姟?的作者亨利·葛雷華克同屬19世紀(jì)美國歌壇具有代表性的詞曲作家。

      原作DreamingofHomeandMother(《夢見家和母親》)的詞曲由約翰·奧德威(圖1)創(chuàng)作于1851年。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能搜索到一些舊譜[1](圖2),并能通過YouTube欣賞原汁原味的英文版演唱[2]。曲調(diào)優(yōu)雅動人,充滿著濃濃的思鄉(xiāng)情調(diào)。

      圖1

      圖2

      Dreaming of home, dear old home!

      Home of my childhood and mother;

      Oft when I wake ’tis sweet to find,

      I’ve been dreaming of home and mother;

      Home, Dear home, childhood’s happy home,

      When I played with sister and with brother,

      ’Twas the sweetest joy when we did roam,

      Over hill and through dale with mother.

      (Chorus)

      Dreaming of home, dear old home,

      Home of my childhood and mother;

      I’ve been dreaming of home and mother.

      二、翻版《旅愁》

      后來,DreamingofHomeandMother流傳到了日本。1907年在新潟縣一所女子學(xué)校任音樂教師的犬童球溪(1879—1943)(圖3),基本沿用原作的曲調(diào),填入了日文歌詞,取名《旅愁》,同年8月發(fā)表在音樂教科書《中等教育唱歌集》[3]上(圖4),2007年被選為《日本歌曲百首》之一。

      圖3

      更け行く秋の夜旅の空のわびしき思いにひとりなやむ

      戀しやふるさとなつかし父母夢路にたどるは故郷の家路

      更け行く秋の夜旅の空のわびしき思いにひとりなやむ

      窓うつ嵐に夢もやぶれ遙けき彼方にこころ迷う

      戀しやふるさとなつかし父母思いに浮かぶは杜のこずえ

      窓うつ嵐に夢もやぶれ遙けき彼方にこころ迷う

      馬衛(wèi)民表示,此次的簽約儀式必將為企業(yè)發(fā)展帶來更大的機(jī)遇,也必將為中國農(nóng)業(yè)向高科技領(lǐng)域邁進(jìn)帶來強(qiáng)勁動力。遠(yuǎn)道而來的賽土豐將會與經(jīng)銷商一道共同筑底中國農(nóng)業(yè)。此次營銷啟動儀式將初步搭建合作架構(gòu),與各地經(jīng)銷商一道攜手并進(jìn),為我國農(nóng)業(yè)發(fā)展帶來新增長極。

      圖4

      《旅愁》的歌詞和原作DreamingofHomeandMother在感情色彩上有相似之處,但不是原作歌詞的翻譯。在此我們權(quán)且把它叫作“翻版”。有人評價說,日文的翻版在詩歌的境界上大大超過了原作。通過YouTube,我們可欣賞到優(yōu)雅動聽的日文版女聲四重唱。[4]

      三、李叔同的《送別》

      圖5

      李叔同(1880—1942,圖5)于1905年至1910年東渡日本留學(xué),學(xué)習(xí)油畫兼修音樂戲劇。此間他接觸到了犬童球溪的《旅愁》,曾將歌詞作了這樣的翻譯:

      西風(fēng)起,秋漸深,秋容動客心。獨身惆悵嘆飄零,寒光照孤影。

      憶故土,思故人,高堂會雙親。鄉(xiāng)路迢迢何處尋,覺來夢斷心。

      李叔同對西方音樂頗有造詣,肯定知道這首歌的原作DreamingofHomeandMother,但從以上歌詞中使用的詞匯來判斷,更多的是取材于犬童球溪的《旅愁》。“夢”“故土”“親人”這些單詞在DreamingofHomeandMother和《旅愁》中均有出現(xiàn),但“西風(fēng)”“深秋”“鄉(xiāng)路”等只出現(xiàn)于后者。

      1915年,李叔同在上海送別摯友許幻園時,對原曲作了少量的修改,又配上新的歌詞,取名《送別》。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fēng)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濁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

      圖6

      1927年,他的弟子豐子愷親自抄錄歌詞,并繪畫插圖,將它收錄在《中文名歌五十曲》(開明書店),1958年又把它編入《李叔同歌曲集》(音樂出版社)中。[5](圖6)請聆聽中國交響樂團(tuán)少年合唱團(tuán)的演唱。[6]前面提到過“翻譯”和“翻版”,犬童球溪的《旅愁》是英文版原作的翻版。同樣,李叔同的《送別》也是翻版。相對而言,翻譯忠實原作;翻版則不受原作的束縛,可即興發(fā)揮,還可重新填詞。日本歌曲《北國之春》(井田博詞,遠(yuǎn)藤實曲)的中文翻版《謝謝你》經(jīng)鄧麗君演唱曾在中國廣為流行,但不少中國人不知道它的原作是日本歌曲。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翻版更具有高于原作的創(chuàng)作空間。如今,DreamingofHomeandMother在美國幾乎完全為人們所忘,但《旅愁》和《送別》在日本和中國傳唱百年,經(jīng)久不衰,這和犬童球溪、李叔同不拘泥原作,力求歌詞符合本國語言的約定俗成是不無關(guān)系的??赡芤驗椤端蛣e》的歌詞比較短小,歌曲流行后有人續(xù)填歌詞,又出現(xiàn)了一些另外的版本。比較著名的有林海音和陳哲甫的版本。[7]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問君此去幾時來,來時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難得是歡聚,惟有別離多。(林版)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孤云一片雁聲酸,日暮塞煙寒。

      伯勞東,飛燕西,與君常別離。把袂牽衣淚如雨,此情誰與語。(陳版)

      最近,我們又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找到了未署名作者的、相對忠實原作DreamingofHomeandMother的中文歌詞翻譯。與翻版相比,相對忠實原作的翻譯歌詞字?jǐn)?shù)較多,稍顯累贅,所以在曲調(diào)上不得不再作一些相應(yīng)的修改。比如有幾處原作為一個四分音符的,被分割成兩個八分音符等。(圖7)

      圖7

      四、三位詞作者和他們的共同點

      奧德威,1824年出生在美國馬薩諸塞州北部的塞勒姆市,是一位醫(yī)生。他在從醫(yī)的同時還從事歌曲創(chuàng)作,經(jīng)營音樂出版業(yè)。

      DreamingofHomeandMother是一首“藝人歌曲”,這種歌曲19世紀(jì)后期盛行于美國,由涂黑了臉扮演成黑人的白人演員領(lǐng)唱,音樂也仿照黑人歌曲的格調(diào)創(chuàng)作而成。奧德威是“奧德威藝人團(tuán)”的領(lǐng)導(dǎo)人,曾寫過不少藝人歌曲。DreamingofHomeandMother不僅曲調(diào)優(yōu)美抒情,歌詞富有濃厚的鄉(xiāng)情,還成為南北戰(zhàn)爭及戰(zhàn)后一段時期的流行歌曲。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首歌順應(yīng)當(dāng)時的政治氣候,起到推動社會發(fā)展的積極作用。

      他1859年畢業(yè)于哈佛醫(yī)學(xué)院,是參加南北戰(zhàn)爭的第一位外科醫(yī)生志愿者。他還曾經(jīng)是波士頓教育委員會的成員,當(dāng)選過馬薩諸塞州議會議員,反對學(xué)校體罰學(xué)生。1880年卒于波士頓。

      犬童是日本的一位詩人、詞作家、教育家,1879年出生于熊本縣人吉市。一生中作詞、作曲的作品多達(dá)360余首,其中譯自西洋歌曲的多達(dá)250首。他翻譯的歌詞有個特點,就是超越直譯境界,力求符合日語的約定俗成。他大半生從事教育工作,《旅愁》是他的代表作。

      創(chuàng)作《旅愁》時,犬童正在兵庫縣的一所中學(xué)任教。他曾抱著極大的熱情,力圖推進(jìn)西洋音樂的教育,原本以為會受到學(xué)生的擁戴,但適得其反。社會上掀起了一股以“軟弱”為由抵制歐美音樂的風(fēng)潮,最后甚至發(fā)展到了排斥犬童本人的運(yùn)動。“西風(fēng)起,覺來夢斷心”(原歌詞:“窓打つ嵐に夢も破れ”直譯為“風(fēng)雨擊窗夢破滅”)唱出了他當(dāng)時的心境。傷透了心的犬童調(diào)動工作來到新潟縣,但他一輩子都沒有走出這個陰影,最終他選擇在生命的起點人吉市以自盡的方式結(jié)束生命,也許和這件事有關(guān)。

      《旅愁》的通篇歌詞中凝聚了“獨身惆悵嘆飄零”(原歌詞:ひとりなやむ)的惆悵情感,“憶故土,思故人,高堂會雙親”(原歌詞:“戀しや故郷、懐かし父母”)表達(dá)了人生最后能夠寄托的只有“故土”和“雙親”的情懷。

      犬童對原作的曲調(diào)也作了微妙的改動,去掉了每四小結(jié)末尾出現(xiàn)的切分倚音。有人說,僅此細(xì)小改動使曲調(diào)的氣氛大為不同,變得富有東方韻味了。后來,李叔同也沿用了這一改動。

      李叔同,祖籍山西省洪洞,1880年出生于天津一官宦富商之家。1905年秋赴日本留學(xué),1906年加入中國同盟會。李叔同是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藝術(shù)家、教育家、思想家、革新家,精通繪畫、音樂、戲劇、書法、篆刻、詩詞等。1918年在杭州虎跑剃度出家,法號弘一,世稱弘一法師。他專研戒律,振興南山律宗,成為一代高僧??箲?zhàn)期間提出“念佛不忘愛國,愛國必須念佛”。當(dāng)有人邀請他循當(dāng)年鑒真之例東渡弘揚(yáng)佛法時,他對來人說“當(dāng)年鑒真法師去日本,海水是藍(lán)的,現(xiàn)在被你們?nèi)炯t了,日本,我是萬萬不會去的!”1942年,弘一法師圓寂于泉州。

      我們認(rèn)為,三位詞作者除均具有超人的音樂、詩歌天賦之外,最大的共同點就是都具有改革創(chuàng)新的志向和憂國憂民的善良之心。唯物主義不信輪回轉(zhuǎn)世,但天才人物數(shù)十年乃至數(shù)百年出現(xiàn)一個卻是個不爭的事實。約翰·奧德威離開人世的1880年,正逢李叔同出生。但這也許純屬巧合。

      五、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北宋大文豪蘇軾的《水調(diào)歌頭》,讓后人傳頌傳唱了幾百年。歌詞后半提出了一個現(xiàn)實的問題,“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這是一個需要彌補(bǔ)的缺陷,或者說是一件遺憾的事情。要彌補(bǔ)這個缺陷,即要打通空間的阻隔,蘇軾接下來提出了一個解決的方法,“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340年前的蘇格蘭誕生了一首民謠,叫作TheWaterisWide[8](《一條大河》)。描述了一個男孩對愛情的追求,歌詞的第一段是這樣的:

      The water is wide, I can’t cross over,

      And Neither have I wings to fly.

      Give me a boat, that can carry two,

      And both shall row, my love and I.

      前兩句提出了一個現(xiàn)實的問題,“寬闊的大河我無法渡過,我又無翱翔天空的翅膀”。接下來,一個解決問題的方法被提了出來,“給我一條可坐兩人的船,讓我和我愛人一起渡過”。

      李叔同的《送別》,通篇歌詞始終貫穿著敘景抒情和“知交半零落”“今宵別夢寒”的憂傷,也可以說是件遺憾的事情,但歌詞中沒有解決問題的答案。當(dāng)然,懷舊抒情的歌詞并非一定都要有答案,這一傾向在相近時期創(chuàng)作的其他作品,如《憶兒時》《早秋》《山色》《采蓮》《晚鐘》《夢》《西湖》中也可看到。但若干年后李叔同用他的人生實踐向世人拿出了一個圓滿答案——皈依佛門,念佛修行。

      六、治標(biāo)與治本

      有關(guān)李叔同的出家原因和動機(jī),曾有過各種各樣的假說,比如破產(chǎn)說、遁世說、幻滅說、政界失意說,等等,但至今尚未有定說。本文擬提出一個“治標(biāo)”“治本”說,來推斷當(dāng)時李叔同皈依佛門的原因和動機(jī)。

      當(dāng)然,我們也注意到豐子愷1948年11月28日在廈門佛學(xué)會作《我與弘一法師》的講演中提出的“三層樓說”。他說人的生活可以分為三層,“一是物質(zhì)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靈魂生活”。他還說,“還有一種人,人生欲很強(qiáng),腳力大,對二層樓還不滿足,就再走樓梯,爬上三層樓去,這就是宗教徒了?!?/p>

      近70年過去了,我們無法去向豐老進(jìn)一步請教,也無法去向弘一法師探尋真意。但通過他出家前后的時代背景和所見所聞,還是能夠這樣加以推斷的。

      我們先來看一下,當(dāng)年的李叔同究竟看到了什么。

      清末民初的中國,甲午戰(zhàn)敗,八國聯(lián)軍進(jìn)京,庚子賠款,辛亥革命,袁世凱稱帝,二十一條喪權(quán)辱國,連年戰(zhàn)亂,滿目瘡痍。

      唐宋前后600年,元朝近100年,明清各270年,每個朝代都不可謂歷時不長。但從人類起源的歷史觀和“我欲乘風(fēng)歸去,又恐瓊樓玉宇”的宇宙觀高度來看,三五百年也只是一個短暫渺小的瞬間。改了一朝又一朝,換了一代又一代,類似文官愛錢,武官惜死,以暴制暴,以怨報怨,炫富仇富的劣性陋習(xí)未見絲毫改變,民不聊生的社會狀況也未因改朝換代而徹底好轉(zhuǎn)。

      我們再來分析一下,處于這一歷史時期的李叔同自身。他早年崇拜康有為,贊同變法,留學(xué)日本期間加入同盟會,但他并未追隨國民黨從政,三民主義救國。他留學(xué)回國后曾力圖發(fā)揮他的藝術(shù)才華,通過教育來啟迪民眾,用教育手段來改變世界。他培養(yǎng)出豐子愷、劉質(zhì)平等一代卓有成就的文化名人,但教育救國的理想最終未能如愿以償。他引進(jìn)西方的美術(shù)教育,1914年在浙江省立第一師范學(xué)校任圖畫教員時開設(shè)人體寫生課,試用人體模特,卻被前來視察教育的督學(xué)指責(zé)為“有傷風(fēng)化”。雖然這和中國鎖國多年,閉關(guān)自守造成的陳舊觀念不無關(guān)系,但李叔同皈依佛門的原因和動機(jī)也許就在于他看到了教書育人、教育救國的局限性。俗世間的改朝換代只能治標(biāo);皈依佛門念佛修行,啟發(fā)民眾方能治本。要真正達(dá)到治本的目的,必須從心靈上感化民眾,啟發(fā)民眾,勸人為善,喚醒“人之初性本善”的良知。

      李叔同為探索人生的究竟,選擇了佛教中持戒最嚴(yán)的律宗。他走遍許多中國的名寺古剎,弘揚(yáng)佛法,并將失傳多年的南山律宗拾起,清苦修行,繼承了下來。趙樸初評價李叔同的一生,“無盡奇珍供世眼,一輪圓月耀天心”。

      晚年的李叔同還和他的弟子豐子愷合作編纂了《護(hù)生畫集》,從心靈上感化民眾,喚醒民眾愛惜生命,修心養(yǎng)性,改造劣習(xí)。也許他認(rèn)為只有這樣才能治本,這才是一個永恒不滅的真理。

      七、從己做起,完全徹底

      出家之前的李叔同是一位教育工作者,教書育人是他的本職。從客觀的角度來看,他如繼續(xù)從事教育工作教育學(xué)生啟迪民眾,也不失為一種選擇。但就當(dāng)年李叔同的主觀意志而言,皈依佛門是他的必然選擇,念佛修行是能夠達(dá)到治本目的的唯一途徑。

      在李叔同看來,要教育啟迪民眾改變陋習(xí),就要從小事做起,更要從己做起,而且還要完全徹底。有的學(xué)生隨地吐痰,關(guān)門動作過重,上課時看與授課內(nèi)容無關(guān)的圖書??此菩∈乱粯?,充其量叫作“不文明”或“不尊重老師”。但李叔同絕不姑息,而且教育方法非常獨特,身傳言教從己做起。[9]他不當(dāng)場責(zé)備,而是等下課后,先把學(xué)生單獨留下,用輕而嚴(yán)肅的聲音鄭重地對學(xué)生說,“下次不要把痰吐在地上”,或是說,“下次上課時不要看別的書”,“下次走出教室,輕輕關(guān)門”,然后自己微微鞠躬,把學(xué)生送出教室。

      出家后的李叔同更是嚴(yán)于律己,布衣草履,過午不食,寒不逾三衣;看淡浮名,不為人師,不開歡迎會,不登報吹名;嚴(yán)持戒律,一條舊席子,一床陳被褥,一塊破面布,草根當(dāng)牙刷;一生南來北去,一把黑色雨傘一直用至褪成暗灰色,補(bǔ)丁摞補(bǔ)丁。為弘揚(yáng)律宗,勤學(xué)苦修,名符其實地從己做起。

      再來看看,他是如何完全徹底的。

      浙一師時期,時為舍監(jiān)的夏丏尊為學(xué)生宿舍失竊,苦于無計求教李叔同。李叔同建議夏丏尊出一個自殺的布告,以誠信感化學(xué)生。

      李叔同出家的兩年前,即1916年,他從日本雜志上看到一篇關(guān)于“斷食”的文章,說斷食為身心更新的修養(yǎng)方法,遂生入山斷食之念,來到虎跑進(jìn)行為時三周的斷食。據(jù)《斷食日志》(圖8)[10-11]記載,斷食后自感脫胎換骨。李叔同“為示新生之意,還根據(jù)老子‘能嬰兒乎’之意,改名為‘李嬰’。”實際上我們可將這次斷食視為李叔同皈依佛門的一個周密而重要的準(zhǔn)備步驟,或者說是對出家前人生的一次大盤點,同時也是一個徹底否定自身過去的毅然決斷。須知勇于否定自身的過去,并非常人所能。

      圖8

      豐子愷評價李叔同一生最大的特點是“凡事認(rèn)真。不做則已,要做就非做得徹底不可”。我們認(rèn)為,這種近似極端的完全徹底均出自于他認(rèn)真做人的性格,當(dāng)然皈依佛門和他的這種性格有著必然的因果聯(lián)系。

      有關(guān)本文提出的,用來推斷當(dāng)年李叔同皈依佛門原因和動機(jī)的“治標(biāo)”“治本”說,最近筆者還找到一個支持這一推斷的根據(jù)。弘一法師的《佛法十疑略釋》之四“佛法非違背于科學(xué)”中,有如下一段論述:

      如人患目病,不良于視,科學(xué)只知多方移置其物,以求一辨;佛法則努力醫(yī)治其眼,以求復(fù)明。兩者雖同為實驗,但在治標(biāo)治本上有不同耳。

      這段話是從出家20年后的1938年11月27日弘一法師在福建安海金墩宗祠的講談記錄[12]中找到的,通過這段話我們可以進(jìn)一步證實李叔同出家并非偶然,他凡事認(rèn)真、完全徹底的性格和佛法的真髓早就是一脈相承的了。

      八、結(jié)語

      前面曾提到340年前在蘇格蘭誕生的民謠TheWaterisWide,廣為全世界的人們所愛,傳唱至今,在日本還被用作電視劇的背景音樂。近年,有一位名叫八木倫明的音樂家將歌詞翻譯成了日文,歌名為《広い河の岸辺》(中文直譯:大河岸邊)。(圖9)

      圖9

      八木倫明(圖10),現(xiàn)年57歲,是一位洞簫演奏家,日本音樂家聯(lián)合會成員。他作為詞作家的處女作,就是這首TheWaterisWide的日文版。這首歌的日文版在日本各地,以及在慰問地震災(zāi)區(qū)時演唱,起到了鼓舞災(zāi)民重建家園的作用,在社會上受到廣泛的好評。

      圖10

      假如有人像當(dāng)年李叔同翻譯DreamingofHomeandMother時那樣,用超俗的境界和感人的歌詞把TheWaterisWide譯成中文,或重新填詞推出中文的翻版,也不失為一件有意義的事情,也許還會重現(xiàn)傳唱百年經(jīng)久不衰的奇跡呢!

      參考文獻(xiàn):

      [1]慈母與故園之夢——送別[EB/OL]. (2013-11-16)[2015-11-05].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a23b530102exwc.html.

      [2]Dreaming of home and mother[EB/OL]. (2013-04-04)[2015-11-05].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z2lPM8FC1E.

      [3]中等教育唱歌集[EB/OL]. [2015-11-05].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855557.

      [4]旅愁(日文)[EB/OL]. (2014-03-06)[2015-11-05].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zdAKCWuKo4.

      [5]《東方人蔬坊》有聲系列——李叔同[EB/OL]. (2008-09-21)[2015-11-05]. http://blog.udn.com/roselai38/2230027.

      [6]李叔同《送別》中國交響樂團(tuán)少年合唱團(tuán)[EB/OL]. (2013-10-16)[2015-11-05].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LDxcSLRAy8.

      [7]《送別》電影《城南舊事》插曲[EB/OL]. (2008-10-31)[2015-11-06]. http://pu.sinbam.com/score/2008/1031103.html.

      [8]Water Is Wide[EB/OL]. [2015-11-06]. http://video.search.yahoo.co.jp/search?p=The+Water+is+Wide&tid=24caef6ecad522fe1ee173bd2b9a48f6&

      ei=UTF-8&rkf=2.

      [9]豐子愷. 為青年說弘一法師[M]//豐子愷藝術(shù)隨筆. 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9:116.

      [10]《斷食日志》影印本首發(fā)[EB/OL]. (2012-10-10)[2015-11-06].http://zjnews.zjol.com.cn/05zjnews/system/2012/10/10/018860919.shtml.

      [11]李叔同《斷食日志》手稿回歸虎跑寺[EB/OL]. (2011-08-29)[2015-11-06]. http://www.wenming.gd.cn/Baike/ShowArticle.asp?ArticleID=6989.

      [12]李叔同. 送別·我在西湖出家的經(jīng)過[M]. 上海:復(fù)旦大學(xué)出版社,2006:194.

      Li Shutong and His SongFarewell:Li Shutong′s Becoming a

      (責(zé)任編輯:劉晨)

      Monk as a "Temporary Solution" and as a "Final Solution"

      Ohashi Shigeru, Ohashi Shika

      (MITSUBISHI Electric Metecs Co., Ltd., Japan)

      Abstract:Farewell, a nostalgic song that came into being one hundred years ago, is widely popular in China. It is derived from Dreaming of Home and Mother, an American song written by J. P. Ordway in 1851. Later, it spread to Japan, where Kyūkei Indōre-wrote its lyrics and re-named it Ryoshū. It was during his study in Japan that Li Shutong came into contact with Ryoshū, wrote the Chinese lyrics for the same melody and named it Farewell. The three song writers were all exceptionally talented and shared a penchant for innovation and a concern for their country and their people. However, there have been myriad speculations about the causes for Li Shutong′s becoming a monk and no final word has been said in this regard. This paper proposes an explanation of it as a "temporary solution" and as a "final solution".

      Key words:Li Shutong; Farewell; a temporary solution; a final solution

      中圖分類號:J642.5

      文獻(xiàn)標(biāo)志碼:A

      文章編號:2095-0012(2016)02-0063-07

      作者簡介:大橋茂(1953—),男,原上海外國語大學(xué)日語系教師,后任職于三菱電機(jī)美泰斯株式會社,主要從事現(xiàn)代日本語學(xué)、語言學(xué)、日本語教育學(xué)等研究;大橋志華(1951—),女,原上海醫(yī)藥工業(yè)研究院日語教師、翻譯,主要從事日本現(xiàn)代文學(xué)、語言學(xué)、中日語法對照等研究。

      收稿日期:2015-11-06

      猜你喜歡
      李叔同
      崴腳之后的選擇
      崴腳之后的選擇
      李叔同研究史上的新坐標(biāo)
      ——《李叔同—弘一大師年譜長編》評介
      弘一法師的賬單
      李叔同談?wù)摗跋獭迸c“淡”
      李叔同談“咸與淡”
      影像中的燦爛人生
      ——《李叔同——弘一大師影像》簡評
      弘一法師李叔同(上)
      聽李叔同送別(外一首)
      岷峨詩稿(2017年4期)2017-04-20 06:26:40
      李叔同的刁難
      做人與處世(2017年6期)2017-04-19 04:21:57
      大港区| 荆门市| 霍林郭勒市| 凌云县| 九寨沟县| 咸宁市| 武定县| 浙江省| 郓城县| 双柏县| 红原县| 东光县| 保德县| 宜兴市| 金寨县| 衡阳市| 巴南区| 碌曲县| 始兴县| 永州市| 广汉市| 钦州市| 象州县| 万盛区| 玉山县| 来安县| 黑龙江省| 锡林郭勒盟| 东港市| 台北县| 大足县| 海南省| 嘉禾县| 巴彦淖尔市| 中卫市| 德阳市| 尚义县| 凤阳县| 平陆县| 呈贡县| 汶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