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春光
【摘要】新課程改革實施以來,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采取學案導學模式呈現(xiàn)出流行的趨勢。學案導學教學模式旨在通過“學案”這一載體,催化學生的課堂活動,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理念。學案導學教學模式力求做到在“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下實現(xiàn)知識、能力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三維的教學目標。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開展以及新課標的實施,把導學案運用到高中思想政治課課堂教學中,改變了學生的學習習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會了學生如何去學習。同時,導學案的運用真正實現(xiàn)了學生為主體,真正體現(xiàn)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精神,真正做到了低負高效,切實的減輕了教師的教學負擔。
【關鍵詞】學案導學 存在的問題 對策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5-0064-01
“學案導學”教學模式堅持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這一教學理念,以教學案作為載體,通過教師引導、學生自學,充分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對思想政治課教學工作提供了極大的幫助。那么,“學案導學”在高中政治課運用中存在一些什么樣的問題?如何使導學案設計更為優(yōu)質高效?無疑成為廣大高中思想政治教師關注的重要話題。
一、“學案導學”在高中思想政治課運用中存在的問題
1.教師在“導學”方面的表現(xiàn)參差不齊
導學案是各備課組教師集體智慧的結晶,是用于學生自學、教師導學的現(xiàn)實依據(jù),然而在教師依托導學案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群體中出現(xiàn)了一系列的問題,一方面有些教師們看到了教學案的教學方便之處,放松了對自身的要求,不再認真單獨備課,而是滿足于現(xiàn)成的導學案,把導學案當成了“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教學工具,無視各個班級、教育對象、學生個體的差異,不加任何思考的以導學案作為課堂教學的唯一抓手,無法真正落實“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另一方面,有些教師由于受自身教育方法、教師素質的局限,不會利用現(xiàn)成的條件引導學生,更妄論創(chuàng)設條件啟發(fā)學生,這樣對學生積極思維的培養(yǎng)事倍功半,不能認真客觀的完成“導學”任務。此外有一些教師認為“導學案”中安排的讓學生自我探究、獨立思考、相互討論、提出問題等太耽誤時間,總不如自己講效果好,放棄了對學生自主性的培養(yǎng)與引導。其實“導學案”最大的優(yōu)勢就是相信學生的潛力,不光要讓學生相信他們自己能行,更需要教師想方設法把學生從被動的觀眾席推向積極主動表演的舞臺,給學生們展翅飛翔的機會。
2.關注短期效應
在分數(shù)決定成敗的大前提下,更多的師生關注的依然是短期教學成效,對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各種能力的培養(yǎng)則逐步讓道于分數(shù),這是包括思想品德在內的導學案推進中最大的困惑。正是由于分數(shù)這一“指揮棒”的存在,加上原先滿堂灌的模式根深蒂固,導致教育改革初期兩種模式必將長期并存,很多教師不愿改變或害怕承擔風險,加上教師自身精力、素質水平有限,無法全身心投入導學案的研究,常常是借導學案之名,行滿堂灌之實。教師們的“三心二意”必然會帶來學習負擔的增加。很多學生既要做導學案還要完成一大堆的作業(yè),學生很不樂意。對教師而言自然而然增加了作業(yè)批改量,這類自找麻煩,又收不到效益的事情,自然很少有師生欣賞并樂于推行,這樣勢必會影響新的教學模式推廣的速度和質量。
二、解決的對策和措施
1.教師群體的再發(fā)展與教育的個性化并行
導學案的運用離不開教師群體的導學與學生的自學,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對自身角色的定位與把握至關重要。尤其對于政治教師來說,課程的理論性、實踐性較強,對知識的準確性、時效性要求較高,教師只有透過頻繁的自我反思,與時俱進地拓寬自己的知識面、深化自己對知識的理解與感悟,才能長久保持教育組織者的生命力。同時要明確的是,盡管導學案具有相對固定的教學程序,但這并不意味著限制了教師的思維與教學自由或者教師可以不再備課,相反導學案主張教師教育的個性化,提倡教師在教學中要有自己的特色。一些優(yōu)秀的政治教師,他們憑借自身人格魅力和個性特征的感召力轉變了學生們對政治課枯燥無趣的傳統(tǒng)定義,重建了高中政治課塑人、塑心、塑行的博大胸懷。
2.教育環(huán)境的和諧性與教學效果的長遠性并進
導學案的運用,不光有教師與學生的直接參與,更有學校、教育專家同教育主管部門熱切關注,建立、健全導學案運用的保障機制是導學案運用健康有序的基礎與保證,學校領導怎么管理同導學案相關人員、資金,組織符合校情的教師校本培訓,聯(lián)系教育專家與兄弟校開展相關的教學研討、經(jīng)驗交流、案例分析與優(yōu)質課觀摩,都是學校在教育環(huán)境方面需要為導學案運用做出的努力與投入。此外,為保障教育效果的長遠性,協(xié)調教師與學生、學校與教育主管部門共同為導學案的運用發(fā)展自己、完善自己勢在必行,其中學??梢酝髮W、教育科研部門合作,利用課題指導、定期研討等形式幫助實現(xiàn)導學運用的“理論補充”和“技術重構”,教育主管部門可以通過嚴格管理組織教育評價體系的優(yōu)化與升級,依據(jù)導學案對教師、學校的要求,發(fā)展多項評價指標,給予教師與學校多元化選擇與長遠發(fā)展的制度與空間支持,改革教師培訓模式,注重將優(yōu)秀教師的示范、帶動作用擴大化,讓各學校、老師間的的競爭與交流見于細處、長于己身成為可能。
總之,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開展以及新課標的實施,把導學案運用到高中思想政治課課堂教學中,改變了學生的學習習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會了學生如何去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