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琴
摘 要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迅猛發(fā)展,多媒體輔助教學也正逐步融入我們的課堂,成為課堂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運用與良好教學效果的產生并不是同步相生的。在教 學中要巧妙運用媒體,激發(fā)興趣,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想象,孕育情感,教學才會呈現別樣精彩。
關鍵詞 巧用媒體 興趣 情境 想象 情感
中圖分類號:G623.5;G434 文獻標識碼:A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迅猛發(fā)展,多媒體輔助教學也正逐步融入我們的課堂,成為課堂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運用與良好教學效果的產生并不是同步相生的。那么,學我們在課堂教學中如何充分發(fā)揮多媒體的優(yōu)勢,合理把握使用時機,從而獲得最理想的教學效果,生成教學精彩呢?
1巧用媒體,激發(fā)興趣
現代心理學告訴我們:“新奇、多變的事物能增強大腦皮層的刺激強度。采用了新穎的方法,能使學生集中注意力,提高興趣?!?而多媒體課件集文字、圖像、聲音、動畫于一體,具有形象、生動、真實的特點,在語文教學中恰當運用課件,往往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成為學習的主人。
如歸類識字課,內容單調枯燥,教師普遍認為不好講。為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可以制作一個“摘蘋果的課件”,把生字寫在鮮紅誘人的蘋果上,并做了動畫設計,誰讀對了蘋果自動摘下。生動、形象、逼真的畫面,把學生帶入一個愉悅和諧的情境之中。根據識字教學需求還制作了“猜謎語”、“尋寶”、“奧特曼大營救”等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課件輔助教學,學生特別喜歡,因此都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2巧用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
人的認知規(guī)律告訴我們如果對事物本身產生濃厚的興趣,進而會激發(fā)起強烈的問題意識。而強烈的問題意識,作為思維的動力,則會促進人們去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直至進行新的發(fā)現創(chuàng)新。因此培養(yǎng)學生對事物的好奇心,產生強烈的問題意識,就成為了教學中實現學生自主性學習探究性學習的前提。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情境的創(chuàng)設,就會引起學生興趣和注意,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欲望,使學生在情境中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如在教學西師版二年級下冊口語交際《辦年貨》中,上課伊始便向學生展示過春節(jié)的圖片、音樂。豐富多彩的圖片,熱鬧富有感召力的音樂為學生營造過春節(jié)的氛圍,調動學生參與熱情,使學生人人想說。當交流到辦年貨的具體場景時,由于學生生活經驗有限,導致學生在角色扮演上街買年貨的場景時不知怎樣對話。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生活即教育。教育離不開生活,尤其是兒童的教育更要適應兒童的生活。”這時展示一段小朋友跟著家長買年貨時和賣家具體溝通的情景,再現生活畫面,創(chuàng)設現實生活情境,使學生能身臨其境,學生在交流時就知道怎樣進行基本對話,學生參與的熱情一下子就調動起來了,并在此基礎上進行了對話創(chuàng)新。
3巧用媒體,引導想象
多媒體技術引進小語課堂教學,對豐富學生表象,發(fā)展學生的想象力,幫助學生理解語言文字,理解文章意境,理解人物性格以及創(chuàng)作生動形象的場景有著重要的作用。如一位老師在教《驚弓之鳥》一課時,讓學生觀看“更羸‘射鳥”的投影片后思考:“圖上畫的是更羸拉弦前,還是拉弦后?”學生據圖聯想,靜中思動,進行了合理的想象;有的說:“我看到更羸的手放到背后,大雁落下來了,就說明已拉過弦了?!庇械恼f:“大王在摸摸胡須,好象感到驚奇,衛(wèi)兵的臉上露出了贊嘆的神情,從這里可以看出更羸已拉過弦了?!崩蠋熡謫枺骸澳闳羰菆D中的一個衛(wèi)兵,看到更羸只拉弓不射箭而把大雁射下來,你當時會怎樣?”接著又讓幾個同學進行表演。表演后,學生發(fā)表意見:“演更羸的同學很自信,很老練,有點射箭能力的樣子,但‘更羸的神情不太好,太驕傲了點,課文中的更羸比較謙虛,書上有這樣幾句話:‘我可以試試。更羸笑笑說:‘不是我的本事大。說明更羸有了本領不得意,不驕傲?!边@里借助電教媒體為學生提供了想象的材料,架起一座表象與思維的橋梁,加速進入文章的情境之中,使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層層深入,對情感的體驗步步加深,學生在趣中探索,在樂中求知。
4巧用媒體,孕育情感
小語教材中有許多要求學生體會人物內心活動的片斷。如何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確定鮮明的形象,關鍵在于如何縮小學生與教材的心理距離。教學時,單憑詞句的分析是不夠的。運用多媒體光聲的有感模象,調動學生的情感因素,讓學生得到血肉豐滿、情感充沛、形神兼?zhèn)涞挠∠?,以便準確引導學生體會人物內心世界,發(fā)揮多媒體的獨特功能,誘發(fā)學生的“樂學”情緒十分重要。如在教學《軍神》一課時,學生理解“你是一個真正的男子漢,一塊會說話的鋼板”時通過“拒絕麻醉”、“一聲不吭”、“說出刀數”等相關句子的勾畫、交流,在與文本的對話中初步感受到了劉伯承的鋼鐵意志。但由于學生缺乏生活感受,理解起來就較膚淺,不能夠深切感受到劉伯承的疼痛,對他鋼鐵般的意志感觸不深。這時,在教學中引入電影《青年劉伯承》中的劉伯承動手術的畫面,引導學生觀看,并將畫面定格在抓破白墊單的青筋暴起的手上,這就變抽象的語言文字為具體的視覺畫面,學生在直觀的電影畫面中形象地感受到了劉伯承鋼鐵般的意志,無需教師多費口舌,學生對劉伯承的欽佩之情便油然而生。
多媒體為我們的語文教學插上了騰飛的翅膀,巧用媒體教學,我們的語文教學定會精彩紛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