淑婷
貼心的設(shè)備、溫暖的人心、閑適的生活,波蘭把愛的教育變成全社會的功課。
“媽媽不怕半夜起來八百次擠奶喂奶,不怕身上背一個十幾公斤的孩子買菜煮飯,不怕孩子發(fā)脾氣生病,不怕吃飯永遠在趕時間,不怕沒有朋友沒有自己的生活,不怕變丑變肥變黃臉婆……但是媽媽怕不理解、不體諒、不設(shè)身處地冷眼旁觀?!边@段話流傳于“臉書”,道出了許多母親的心聲。
但在波蘭,所有上述帶孩子的擔憂,都被證明是多余的。
這里沒有“快點媽媽”
誕生了肖邦、居里夫人、哥白尼等名人的波蘭,其文化氣質(zhì)絲毫不遜于歐洲其他國家。而它的另一個特質(zhì)則是“慢”。
在國內(nèi)帶孩子,只有一個節(jié)奏:快。尤其帶小孩出門,像打仗一樣手忙腳亂,從出門前的準備到出門后的全過程,不停上演著“你追我趕”的戲。而媽媽們越著急、越想快點處理好所有的不愉快,孩子感受到的壓力就越大。我的一個朋友告訴我:即便我能察覺到他的壓抑和驚慌,卻無法第一時間調(diào)整自己的狀態(tài)。
習(xí)慣了那樣快節(jié)奏的生活,初到波蘭我竟然無法適應(yīng)他們的生活方式。以吃飯為例,波蘭人的“早餐”分兩次吃。第一次早餐是在早上八九點,等待他們的還有中午十二點前的上午飯;下午四五點鐘吃下午飯,至于晚飯,起碼得到晚上八點去了。
很自然的,母親帶孩子出門也是再悠閑不過的事。我觀察到,波蘭的媽媽帶孩子出門,幾乎不會去購物場所,多是去公園或是風景較好的空曠地,選擇的交通方式也是速度較慢的公交,因為她們覺得平時照看孩子很累,出門一趟就必須去一個風景優(yōu)美的地方放松身心。而當媽媽放松了,孩子與媽媽的關(guān)系也在平淡中透露出和諧、溫存。
有愛的環(huán)境設(shè)計
漸漸適應(yīng)了波蘭緩慢的生活節(jié)奏,我很快就被它極具人性化的公共設(shè)施吸引。
有年冬天,我?guī)е粷M四歲的孩子坐火車去波蘭的首都華沙玩,當我們踏上旅程后,乘務(wù)員輕聲細語地對我說:“讓孩子去兒童車廂玩兒吧!”
我?guī)鹤幼哌M兒童車廂,里面別有洞天。這個只屬于兒童的游戲空間,地上鋪有干凈的卡通軟墊,擺放著有趣的積木玩具,火車上的服務(wù)人員還會貼心地根據(jù)孩子身高降低座椅高度,便于孩子舒適就座。
此外,車廂的設(shè)計者還考慮到了孩子玩耍時的安全問題。這些兒童專用車廂在游戲空間之外,按車廂長度比例裝有防護欄桿,防止孩子摔落。車廂內(nèi)再配上一些輕柔恬淡的音樂,不只孩子,就連父母都會第一眼愛上這里。當我把孩子留在那里、獨自返回乘客車廂時,我又有了一個發(fā)現(xiàn):關(guān)上車廂門,我聽不到兒童車廂里的嬉戲聲。
原來在保護孩子的同時,設(shè)計者也考慮到了成人們的感受,特地在兒童車廂與乘客車廂的連接區(qū)間安置了隔音設(shè)備。
這不由讓我想起了在國內(nèi)的遭遇。我曾在長途客運車上看到一位媽媽背著一歲女兒、抱著熟睡的三歲兒子坐了兩個座位,但司機算錯人頭,最后一位上車的乘客沒有位置。于是包括司機在內(nèi),眾人開始發(fā)難要這位媽媽不要占位置,沒有人提出額外的解決方案?!翱墒浅扇酥恍枰粡堒嚻?,可以帶兩個孩子啊?!蹦俏荒赣H可憐巴巴地為自己辯解。
我不知道客運規(guī)定到底是怎樣,但當時真為人們的冷漠感到了透心涼。
所以當我在波蘭看到火車上的專屬兒童車廂、看到隔音裝置,看到公交車上有專門的嬰兒推車放置空間、地鐵站專門為孩子播放等車時看的動畫,我想,這其實就是無聲的愛的教育。它告訴孩子:我們很重視你的感受。
設(shè)施美,人更美
不只是硬件設(shè)施體現(xiàn)出友善,當?shù)厝藢⒆佑袠O大的包容心。我在波蘭幾乎沒有遇過因為孩子哭鬧而被旁人指責的情況。反倒是當我面對哭鬧的孩子手足無措時,好幾次都是陌生人出手救了我。
一次,我和兒子坐出租車,他很想睡所以一直哭,我怕孩子的哭鬧會惹到司機,所以一直在哄他希望他安靜下來,沒想到司機似乎看出了我的擔憂,立馬從他的車內(nèi)儲物箱中拿出一個布偶,然后對我說:“給孩子玩這個!”孩子手上有了布偶,不但瞬間停止了哭鬧,還一直開心地玩到我們下車。
后來我?guī)鹤尤タ瘁t(yī)生,他不肯把嘴巴張開。除了哄他張嘴,我沒有別的招了。這時醫(yī)生對他說:那我不用壓舌片,壓舌片給你玩,你自己把嘴巴打開好嗎?令我驚訝的是,他真的張嘴了。
如何讓孩子感受到愛?來自同輩的善意是最直接的。一次我?guī)鹤幼卉?,由于車太擠,兒子鬧情緒大哭,旁邊比他大幾歲的小孩不但主動過來和他說話,還把自己的玩具讓給他玩,逗他開心。
我?guī)Ш⒆舆M入一家咖啡館,時值門庭若市的擁擠時段,所有座位早已坐滿,沒有位置坐又腿酸的孩子露出焦急的神情,進而哭鬧不止。我正準備帶他離開,旁邊的一位小女孩突然上前拉住我:“您帶著您的孩子坐我的位置吧?!彪S后她牽著兒子的手走到她的位置坐下。
呼吁兒童權(quán)意識,給小孩“友善的空間”
為何幾歲的孩子也能對同齡人表達出最大程度的耐心與善意?這與波蘭的政策有關(guān)。波蘭是最早加入聯(lián)合國兒童權(quán)利公約、并執(zhí)行得最好的國家之一。它以兒童公約為藍圖,在公眾“兒童權(quán)”意識方面做出了許多努力,并不斷完善對孩子的教育與保護方針。
最著名的是由兒童權(quán)衍生出的“對小孩友善空間計劃”,這是由民間機構(gòu)、當?shù)孛襟w和政府機構(gòu)共同舉辦的長期活動,旨在保障兒童在公眾場合的利益不受無禮侵害,保證孩子們能盡情享受陌生人帶來的關(guān)懷和愛。類似的計劃還有很多。
兒童權(quán)在波蘭的實施,上及政府,下達民眾,深入人心,所有人都把孩子當作未來可以擔起建設(shè)國家重任的勇敢者,通常都會考慮到兒童在公眾場合的利益維護問題,學(xué)校也無一例外地向家長們傳遞“兒童即是未來新生力量,兒童即是未來新生希望”的觀念。孩子的人文教育也關(guān)于互幫互助、和諧共處,比如去社區(qū)做義工、收留流浪小動物,幫助殘疾人等。
社區(qū)會不時召集居民捐助,如果這戶人家有小孩,那么小孩將會得到更多的福利,洋娃娃、模型車、玩具積木一類的玩意比比皆是。一個叫南希的小女孩說:我有洋娃娃,把洋娃娃給其他小朋友,他們會得到更多樂趣。
波蘭在法律上對兒童的保護也是最嚴厲的。波蘭鄰居賽琳娜家的五歲孩子在外玩耍,被附近的一只大狗咬傷手臂。警方不但專門出動警力查出狗主人,還判處對方一個月監(jiān)禁、支付全額醫(yī)藥費。
我對波蘭的了解并不多,但陌生人會如何對待他人的孩子,最大程度體現(xiàn)了這個國家關(guān)于“愛”的教育程度。在波蘭,每次當我得到周圍人的幫助時,總會產(chǎn)生這樣的錯覺:我不是一個人在帶孩子,你瞧,全國人民都在幫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