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華
?
重視人際弱連接
□李華
美國著名政治家本杰明·富蘭克林在自傳中,不惜筆墨詳細描述了這樣一段鮮為人知的小事——
彼時我還只是賓夕法尼亞州的一名州級議員,想爭取到另一名國會議員的認同與支持。然而卑躬屈膝不是我的風格,于是我換了一種迂回戰(zhàn)術。聽說他收藏了一本非常罕見稀奇的書,于是我寫了張字條給他,說我特別想拜讀一下,而且很客氣地詢問是否可以借我?guī)滋臁K挷徽f便把書送了過來,而我則在一周之后歸還,并附上了一張字條,表達了我深深的感激之情。
結(jié)果,當下一次我們在國會碰面時,他竟然主動找我談話,而且非??蜌?,這是之前從未發(fā)生過的事。隨后,他在各種場合都表現(xiàn)出對我的認同。于是我們成了好朋友,這種友誼一直持續(xù)到他去世。這件事再次印證了一則我聽過的古老格言:“曾經(jīng)善意渡你的人,極有可能再幫你第二次、第三次,就算你不開口,他也會主動幫忙。”
這種關鍵時刻非親密朋友出手相助效應被后世稱之為“富蘭克林效應”,隨后的經(jīng)驗主義研究也證明,在需要幫助時,我們往往依靠的,不是那些喜歡我們的和我們聯(lián)系緊密的人,而是那些并非很熟的聯(lián)系淡淡的人。
在社會心理學中,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從溝通互動的頻率來看,可以簡單劃分為強連接和弱連接。強連接就是那些來往密切的關系,諸如目前工作的搭檔、事業(yè)的伙伴、合作的客戶、青梅竹馬的朋友,彼此在生活、工作上互動的機會很多。因為相似性產(chǎn)生關聯(lián)性,我們會物以類聚,并本能地喜歡和與自己相似的人在一起。所以在強連接里,我們感覺很舒服,有“與君初相見,有似故人歸”的親切感。
但是除了彼此聊得來之外,在關鍵節(jié)點上,強連接卻很少能給予我們實質(zhì)性的幫助——我們彼此太相似了,甚至連困境都相似。我們習慣用相同的俚語,基本上三觀雷同,抱著對事業(yè)、愛情一樣的態(tài)度,甚至看同一個類型的電視節(jié)目……我們?nèi)绱讼嗨疲砸仓荒芡∠鄳z。社會學家羅莎·柯澤爾將其稱為“強連接的弱處”,或者說是“親密朋友對我們的束縛”。常和強連接的人混在一起,會局限我們認識的人脈、知道的事情、講話的方式,并最終禁錮我們的思想。
讓人意外的是弱連接。人際交往中,由于個人經(jīng)歷的不同和溝通機會的不濟,彼此溝通、互動的機會較少,更像是泛泛之交,這種關系便是弱連接。他們可能是某個鮮少交談的同事,或是僅限于見面打聲招呼的鄰居,或是多年未曾見面的舊相識,已離職的前任老板,大學里教你的教授,一直保持君子之交淡如水卻未曾進一步發(fā)展成密友的朋友……我們偶爾聯(lián)系,但卻不算太熟。
但弱連接給我們的感覺卻很不同。它不在我們的封閉交友圈里,有著不一樣的三觀和很少重疊的人脈,反而能夠引領我們接觸新事物。透過弱連接,咨詢和機會的傳送遠比透過密友圈更遠更快。一旦弱連接幫上了我們,他們中的一些人就會開始喜歡我們,有些甚至會變成我們生命中的貴人,尤其是年紀更大或更成功的人。因為沒有負擔的利他行為,可以為他們帶來“被需要,被認可”的身心愉悅。
所以富蘭克林說:“想取得一個人的支持,尤其是圈子外的人支持,那就先找他幫個忙,事情會出現(xiàn)意想不到的轉(zhuǎn)機。”小圈子文化雖然能在失意時為我們療傷,會在我們生病時一碗熱湯慰寂寥,然而真正能使我們?nèi)松焖俣挥袘騽⌒愿淖兊模悄切┡c我們萍水相逢,永遠不可能成為死黨的路人。
編輯鐘健 1249768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