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 雪
(吉林大學外國語學院 吉林 長春 130000)
夸張修辭的英漢對比
畢 雪
(吉林大學外國語學院 吉林 長春 130000)
英語和漢語是兩種截然不同的語言,分屬兩種語系;英語屬于印歐語系中的日耳曼語系,而漢語屬于漢藏語系。但兩種語言在修辭手法上極其相似,有著相似的作用。本文將對夸張的修辭手法進行細致的研究,分析英漢夸張修辭格的共同之處及不同之處。
夸張;修辭;英漢對比研究
英語和漢語雖是兩種迥然不同的語言,但卻有著一種相同的修辭方式——夸張??鋸堊鳛橐环N常見的修辭手法,常用來表達作者對作品中人和事物強烈的情感態(tài)度,或褒或貶,或肯定或否定,從而引起讀者的共鳴,讓人印象深刻。正如高爾基所說:“夸大好的東西,使它顯得更好;夸大有害于人類的東西,令人望而生厭?!笨鋸堖@種修辭手法常常會引人深思,更容易揭示事物的本質,夸張不僅限于文學作品中,也常見于日常生活以及廣告語中。長久以來,許多人都將“夸張”與“Hyperbole”視為完全對等的修辭格,但實際上“夸張”與“Hyperbole”并不完全對等。本文對英漢夸張的共同之處與不同之處進行了細致的研究。
索緒爾的能指與所指是夸張的語言學理據。能指指示所指??鋸堅谡Z言學上表現為能指與所指之間的一種游戲。首先是能指自身的游戲,具有相同物理屬性的單一語音可以指向用于表達概念I的能指I,也可以指向用于表達概念II的所指II,從而夸張手段得以成形。從語用學的角度來看,“夸張”也如“ 隱喻”一樣, 它違反了格賴斯“合作原則”中的“質的準則”?!百|的準則”要求講話人要說實話, 而不說假話,然而一切夸張都言過其實, 必須運用語用推理才能獲取真正的會話含義。夸張常用于感情飽滿的場合來表達說話人的一種情感。從哲學的角度看,夸張意味著超越真理或命題的標準,但其目的并不是為了歪曲事實。夸張是基于事物本身的形象、特點進行夸大或縮小來達到作者感情宣泄或是其他的目的;而欺騙則是無依據的亂說。由此可見,夸張與欺騙還是有區(qū)別的。所以有的辭書在給 Hyperbole 下定義時特意指出:使用夸張的詞項并非為了欺騙, 而是為了強調某事物的重要性或程度。我國南朝著名文學理論家和修辭家劉勰稱“夸張”為“夸飾”,他關于“夸飾”的論述十分辨證, 一方面, 他認為夸張要大膽, 要讓人感到新奇驚訝;另一方面,他又強調夸張必須有理有據,令人信服。夸張是以事實為基礎的,只是在描述時沒有拘泥于具體的事實,“夸而不誣”是夸張的本質(胡金,2006:2)。
英漢夸張在特征、作用上相同,在表達方式上契合,在表現形式上大同小異、語言作用上完全相同。
(一)英漢夸張的定義對比
首先看一些英漢詞典對夸張修辭格下的定義。例如:American Heritage Dictionary對Hyperbole的定義“hyperbole is an exaggerated or extravagant statement used as a figure of speech.”夸張作為一種修辭格,夸張其辭。
漢語《辭?!穼鋸埖亩x:“修辭格上詞格之一 , 運用豐富的想象, 擴大事物的特征 ,把話說得張皇鋪飾 , 以增強表達效果?!标愅老壬凇缎揶o學發(fā)凡》中把夸張定義為 :“說話上張皇夸大過于客觀的事實處 ,名叫夸張辭?!标愅览^續(xù)解釋說:“說話上所以有這種夸張辭 ,大抵由于說者當時 ,重在主觀情意的暢發(fā) ,不重在客觀事實的記錄。由以上定義可以看出,夸張是將客觀事實夸大或縮小以達到某種情感宣泄或是表達效果。無論是英語里面的hyperbole還是漢語中的夸張都不能僅理解表面意思,要挖掘深層的意義。
(二)英漢夸張的分類對比
英漢夸張從性質、作用上均可分為擴大夸張以及縮小夸張兩大類。擴大夸張,即故意擴大事物的形象特征。如:“燕山雪花大如席”,燕山的雪花像宴席一樣大,這句話在一定程度上是忠于客觀事實的,燕山是有雪的,這里運用夸張的修辭只是夸大了燕山的雪景,給人一種白雪皚皚的既視感。但若例句是“海南雪花大如席”便不算是夸張,無雪的海南“雪花大如席”只能算是上文所說的欺騙;縮小夸張,即故意縮小事物的形象特征。如:“你只有谷城縣彈丸之地。池塘小,難養(yǎng)魚”,將“谷城縣”說成了“彈丸之地”,夸張其小。
從表達方式上,英漢夸張也可以分成直接夸張與間接夸張兩類。直接夸張,即在事物原有的基礎上從速度、程度、力度、量、時空等方面擴大和縮小,不借助其他修辭方法直接采用擴大或縮小的詞項進行夸張,修辭效果單純。英語常用實詞、短語、固定搭配或整個句子等形式直接夸張。
例1:The noise was loud enough to wake up the dead.
那聲音大得足可將死人吵醒。
例2:He made a thousand and one excuses.
他的借口多極了。
例3:It was raining cats and dogs.
下著傾盆大雨。
例1是形容詞短語表夸張,形容聲音極大;例2是數詞表直接夸張,極言借口之多;例3是名詞性短語表夸張,形容雨下的很大。
用固定的介詞短語表夸張是英語直接夸張的另一個特點。
例如:Julia is steeped in money to the throat and talks and thinks of nothing else.(Dickens)
茱莉婭說的想的沒有別的,一心就是錢。
漢語的直接夸張多用于詞組和句子的表達,介詞詞組表夸張的情況并不常見。
例如:“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
間接夸張也稱為融合夸張,就是借用其它的修辭格夸張。在文學創(chuàng)作中,英語和漢語都常用兩種或多種修辭結合于一體的藝術手法,夸張也常與其他修辭格粘連在一起來增加語言的藝術感染力。
① 借用明喻進行夸張。明喻就是打比方。漢語常用“像,如同,好比,猶如”等詞來間接本體與喻體;英語常用“l(fā)ike, as...;as...” 等連詞或介詞連接。
例如:
“一個渾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像兩把刀,刺得老栓小了一半。”
“My brain was as powerful as a dynamo, as precise as a Chemist's scales, as penetrating as a scalpel.”
“我的腦子像發(fā)電機一樣發(fā)達,像化學家的天平一樣精確,像手術刀一樣鋒利?!?/p>
將腦子比喻像發(fā)電機發(fā)達,像化學家的天平精確,像手術刀鋒利,明喻含夸張,夸張寓于明喻之中,兩者交織融合顯得更形象,更生動。
有些英語明喻夸張句漢譯時,根據習慣,譯成暗喻夸張句,而漢語的暗喻夸張句譯成英語時又成了明喻夸張句。
例如:He smokes like a chimney. 他是個大煙囪(大煙鬼)。
②借用暗喻進行夸張。暗喻,暗中打比方。暗喻含夸張語言簡潔明快,形象惟妙惟肖。
漢語中常用“是、變成、成為”等一類詞聯系本體和喻體,英語常用“be, become”。
例1:剎那間,長安街成了歡騰的海洋。
例2:“Polly, I love you. You are the world to me and the moon and the stars and the constellation of outer space.”
“波利,我愛你,你是我的世界,我的月亮,我的星星以及天外的星座?!?/p>
把“人”說成是“世界、月亮、星星”等,這是擴大形象的暗喻夸張。
英語中,有時一些暗喻夸張漢譯時往往成了明喻夸張,也是為了力求符合漢語習慣表達。
例1:With the buoyancy of a feather the boat skipped over the threatening whirlpool and was out of danger.
小舟像羽毛般輕盈,一下子越過那可怖的漩渦,脫離了險境。
語境,即語言環(huán)境。夸張作為一種文學修辭手段,在實際運用中常常層見疊出,交織在整個語境中,給人一種珠聯璧合、渾然一體的美感,這是英漢語言中的共存現象。
“蜀道難,難于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飛湍瀑流爭喧豗,冰崖轉石萬壑雷。”
李白寓直接夸張與間接夸張于《蜀道難》整首詩中,一句句,一層層的渲染了蜀道之難,描繪了一副驚險奇麗的山川畫面。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這句將數量夸張、借代夸張融為一體,極言楊貴妃傾國之容貌。
盡管英漢夸張習語有一定的文化重合現象,比如出于人類對外部客觀世界觀察的共同結果,可以將“earthshaking”翻譯為“地動山搖”.還有出于人類自身共同的身體機制將“to split one's sides翻譯為“笑破肚皮”。另外,中西方都以“ ??菔癄€”來夸張真正愛情的永恒不變,因為“大海不會干枯,巖石不會腐爛”是人類關于大自然的共識,“??菔癄€”早已凝固成一個漢語成語。中西方都習慣以“死”來夸張“極度”,“to bore to death”翻譯為:“煩死了”。
但是,大多數英漢夸張習語則表現出各自的物質或精神文化特征,這主要是因為兩種語言受其地域、價值觀念、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影響。
(一)地域的影響
每個民族都在一定的地域環(huán)境中生存繁衍,因此習語的產生便和該民族生存的自然環(huán)境、山川物產緊密相關。例如,漢語常用泰山來表夸張,因為泰山挺拔高大的形象自古在中國人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被譽為“五岳之尊”,常用來比喻倍加敬仰的人物或重大的有價值的事物,所以漢語中有許多與泰山有關的夸張習語,例如:人心齊,泰山移;泰山壓頂不彎腰;輕如鴻毛,重于泰山;泰山好移,本性難改,等等。而英語中的許多夸張習語則相應地帶有鮮明的英國地域特征。
例如:
①set the Thames on fire(放火焚燒泰晤士河)。
其喻意為“妄想做出驚世駭俗之舉”。
②London streets are paved with gold(倫敦街上,遍地是錢)。
由此可見,地域特征的差異對英漢夸張習語的形成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二)價值觀念的影響
價值觀念涉及到人們行為的準則、認知的準繩、處世的哲學、道德的標準。中西方在價值觀念上有很大的差異。比如,在中國人的價值觀念中,漢民族的“官本位”觀念表現得極為突出,這是因為在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歷史過程中,漢民族長期受到儒家正統(tǒng)思想等主流文化的制約??鬃印皩W而優(yōu)則仕”,孟子“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的觀點均反映了為官至上的思想,對中國人的價值觀念造成了極大的影響。因此,在漢語言中,反映出“官本位”觀念的夸張習語可謂比比皆是。例如:官氣十足;有官萬事足,無官一身輕;官大一級壓死人;千里做官,為了吃穿,等等,都從數字夸張的角度說明了做官的重要性。
在西方文化中,“官本位”觀念雖不如漢文化這么突出,但個人主義(individualism)卻是西方人特別是美國人心目中社會價值取向的突出特點。美國人有著很強的個人奮斗意識,其社會環(huán)境使得很多人接受這樣的生活信條:“Every man for himself and God for us all”人人為自己,上帝為大家。在這則習語中,everyone是具有夸張含義的,但它們突出了美國社會環(huán)境中絕大多數人的個人主義思想,這與大多數中國人的群體觀念截然不同。
(三)文化習慣的影響
在中國古代,天子為尊,稱之為“真龍?zhí)熳印?;清國的氣數更是稱之為“龍脈”。龍,作為我們中國人獨特的一種文化的凝聚與積淀,已經扎根與深藏于我們每個人的潛意識里,不但人們的日常生活、生老病死幾乎都有打上龍文化的烙印,并且龍文化的視角,龍文化的審美意識已滲透入了我國社會文化的各個領域、各個方面。
龍,象征著一種精神,是一個民族的圖騰。意義非凡,可以說是個民族的統(tǒng)稱,地域的統(tǒng)稱,擁有經久不息的傳承意識夾雜其中。即使在現代,龍也是一種好的象征物。無數的電視劇以及動畫片將龍作為一種神圣之物歌。從象征意義上說,“中國龍”是吉祥的象征,是風調雨順的保證,是民族和諧的標志。而西方的龍在《圣經》里是“魔鬼”和“撒旦”,“迷惑普天下”,是邪惡和暴力的象征。同樣一種生物在中西方具有不用的代表意義。中國人常用“人中之龍”來夸張一個人的杰出才干,而在英語中如果用龍來形容一個人,是夸張這個人的邪惡與暴力。
(四)宗教文化的影響
宗教作為人類文化的一種特殊形態(tài),幾乎與各種文化形態(tài)同步產生和發(fā)展。宗教文化不僅影響到社會的經濟、政治、科學、文學、藝術,而且積淀在人們的深層文化心理結構中,潛在而長久地影響著人的思想和行為。當然,作為各民族語言精華的習語必然會反映出各民族宗教文化的特征。中國是一個多種宗教并存的國家,其中對中國文化發(fā)展產生過重要影響的是道教和佛教。漢語中有許多來源于佛教的夸張習語。例如:五體投地;大千世界;一塵不染;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也有的來自道教,例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在英語文化中,宗教文化特別是基督教文化影響到了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多數英美人信奉基督教,因而《圣經》成為了英美人必讀的經典著作。英語習語中很多帶有夸張色彩的習語是源于《圣經》或與宗教有關的。例如:①as poor as the church mouse(一貧如洗)。這個成語的特點是比喻式夸張。②Seventy times seven(直譯:七十乘七)。此語典出《馬太福音》第 18 條 22 節(jié),現作為成語用來表示很大的數目或天文數字。③Men strain at gnats and swallow camels.(濾出蠓蟲,吞下駱駝)。此諺語出自《馬太福音》,源于耶酥對猶太法利賽教派的教徒(在《圣經》中他們被看作偽善者)所說的話,現被用來諷刺那些偽善的人。
夸張是英語與漢語比較常用的一種修辭格。英漢夸張雖然在表現形式上各異,但作用卻是一樣的,即夸大其詞,能夠表達出說話人強烈的情感,增強語言的感染力。無論是什么形式的夸張,無論在什么語言中,其本質都是夸大事實,在事實的基礎上進行夸張。所以說英漢夸張在本質上也是為了增強語言的感染力,增加語言的藝術效果。本文對英漢夸張進行了細致的分類對比,對中西方文化差異也進行了細致的對比,有助于加深對夸張這種修辭格的進一步理解,對更加了解英語語言有積極的推進作用。
[1]陳望道.(1976).修辭學發(fā)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何善芬.(2002).英漢語言對比研究[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畢雪(1994-),女,漢族,黑龍江密山市人,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碩士,吉林大學外國語學院,研究方向: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