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怡
本·阿弗萊克用了十年時間來證明自己的實力。像許多年少成名的人一樣,他曾因此得到大把機會,但也不免兜兜轉(zhuǎn)轉(zhuǎn),一度無法突破自我。在發(fā)小兼合作伙伴馬特·達蒙眼中,他的才華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達蒙甚至曾說如果可以自己甘愿為本專門量身定做一部戲。2013年,《逃離德黑蘭》橫掃奧斯卡,并最終拿下最佳影片,小本用一部夯實的作品終結(jié)了曾經(jīng)只能被小報記者寫寫八卦的命運。在全好萊塢為超級英雄瘋狂的今天,43歲的他一面繼續(xù)有條不紊地創(chuàng)作自己的電影,一面瘋狂訓練體能,走在成為“最好蝙蝠俠”的路上。
布魯斯·韋恩才是真正難演的部分
在整個好萊塢都不思進取、力圖減少風險的氛圍下,好像只有超級英雄能夠拯救世界,或者說票房。蝙蝠俠和超人的世紀對決,光想一想就能DC宇宙的漫畫粉們起一身雞皮疙瘩。
強壯、勇敢、行俠仗義,美國人的超級英雄世界與我們的武林江湖頗有點異曲同工。穿上自己的特制戰(zhàn)衣去拯救世界的超級英雄幾乎就是一副行走的雄性荷爾蒙。從邁克爾·基頓、喬治·克魯尼到克里斯蒂安·貝爾,這樣一個經(jīng)典角色已經(jīng)有過無數(shù)珠玉在先,早前也有不少聲音反對本出演蝙蝠俠,認為他的氣質(zhì)與之不符。事實上人高馬大的本·阿弗萊克被選中出演蝙蝠俠似乎不難理解,按照導演扎克·施耐德的說法,本擁有著幾乎與漫畫中一模一樣的性感下巴,他的蝙蝠俠扮相相當驚人。
在開機8周以前,本的角色才最終確定。只是不走肌肉男路線的本這幾年常常以胡子拉碴的導演范兒示人,體形也越發(fā)有了中年男人的味道。他要在兩個月的時間里,執(zhí)行嚴格的健身計劃,由于角色的原因要求演員的體形變化似乎是這一行當?shù)募页1泔?,小本早前也曾因出演《超膽俠》而有過短期健身增肌的體驗。盡管如此,43歲的本還是因此感嘆這種瘋狂運動、半夜都要被抓起來喝蛋白粉增肌的魔鬼訓練對于自己的“高齡”來說不那么容易了。
所幸功夫沒有白費,本·阿弗萊克最終為蝙蝠俠成功增重近30斤肌肉。在曝光的劇照上,本這一版的蝙蝠俠似乎顯得尤為壯碩。
對于漫畫改編的電影,粉絲的認可與否常常掌握著生殺予奪的大權。曾執(zhí)導喜劇《瘋狂店員》成名的凱文·史密斯是本的老朋友,他同時也是一名蝙蝠俠漫畫的死忠粉,甚至連自家閨女都以DC漫畫中的反派Harley Quinn命名。而他在看到了新蝙蝠俠的戰(zhàn)衣和造型之后連連驚嘆,這似乎不光是因為本的蝙蝠俠扮相簡直跟漫畫書里走出來的一模一樣,更重要的是當他脫下蝙蝠俠的衣服的表現(xiàn)更加精彩。
“演蝙蝠俠不是難事,難搞定的是布魯斯·韋恩,因為那才是你作為一個人類的狀態(tài),沒有面具或特制服裝啥的,”頓了一下,他又說,“不過那哥們(本·阿弗萊克)本來就是布魯斯·韋恩,所以他生來就是要扮演這個角色的?!?/p>
有趣的是,2003年在接演了《超膽俠》之后,本曾經(jīng)開玩笑地對凱文·史密斯說自己再也不想演出這種需要穿特制服裝的角色了。這大概由于這部戲除了讓本認識了后來成為自己老婆的美國甜心珍妮弗·加納以外別無他長,故事講得亂糟糟,一度被批為大爛片。
正如凱文·史密斯所說,每一次有一位新的演員接下蝙蝠俠的角色,大家對他審視的目光主要在于如何區(qū)分表現(xiàn)上天入地無所不能的蝙蝠俠和憂郁深沉的布魯斯·韋恩,這也是蝙蝠俠在眾多超級英雄中一直被認為是比較難駕馭的原因。從戲劇的角度上說,扮演一個擁有神秘強大力量的超強生物確實往往極大地易于扮演一個實實在在的人。有人說,本·阿弗萊克演的蝙蝠俠打斗和行動起來簡直是弗蘭克·米勒教科書式的原著版本,另一大批死忠粉期待不已。這似乎也是唯一能夠?qū)⒉煌姹镜尿饌b放在一起比較的標準。但其實人們是在把畫在紙上的靜態(tài)畫面與動態(tài)的影像進行對比,這當中的標準又更加微妙。而只有當一切最終都落回到“人”上—當蝙蝠俠是個“人“的時候,觀眾的感官才更加直接,而那里似乎才是本·阿弗萊克在角色里閃耀的部分。
幾乎所有跟他一起工作過的電影人嘴里都說他聰明過人,這個大塊頭確實有大智慧,從少年時期起,他的興趣和激情就都集中在創(chuàng)作自己腦中斑斕的戲劇世界,這似乎也是為什么在以往一些口碑不佳的片子當中,影評人都或多或少地覺出了他的一絲心不在焉。
少年成名的雙刃劍
本·阿弗萊克應該是那種注定要做電影的人,他與馬特·達蒙幾乎被傳為佳話的兄弟情誼根本上也建立在兩顆熱愛表演與創(chuàng)作的心上。
出生在加州的小本,從小受到藝術世家的熏陶,母親是上東區(qū)名媛,外祖母曾任紐約當代藝術博物館的公關總監(jiān);父親則是60年代中期波士頓劇團的演員和舞臺經(jīng)理,與達斯汀·霍夫曼、羅伯特·杜瓦爾或是布萊斯·丹納這樣的大咖同臺演出。兩歲時,本·阿弗萊克舉家搬至馬塞諸塞州,在那里,他和弟弟卡西·阿弗萊克(后者也成為演員)被母親鼓勵在家里拍攝家庭電影,兩兄弟也開始在當?shù)氐囊恍┥虡I(yè)廣告或是電影項目試鏡,那也算是本職業(yè)生涯的最早期。
雖然起步很早,但是本·阿弗萊克與典型的童星又有些不同。事實上,家里后來還是希望他能到大學里謀個職位,過上安穩(wěn)的日子。但是,“天生就是這塊料”的本·阿弗萊克注定不會去過朝九晚五的普通人生活。八歲時,他遇到了一生中最親密的朋友和最重要的合作伙伴——十歲的馬特·達蒙。兩家不僅是近鄰,媽媽們還是交情頗深的同事,兩人自然而然地開始結(jié)伴玩耍。只是兩位媽媽不會想到,日后這兩個家伙會成為影壇上舉足輕重的人物,蜚聲世界。
本跟自己的好兄弟、好基友馬特達蒙一起長大,一起讀書,一起愛上表演,甚至開了聯(lián)合戶頭為去紐約試鏡攢路費。在那些炎炎的夏日,兩個男孩一起打過各種各樣的零工,有工地上的體力活,也有電影院的領座員。從中學開始,他們就沒有停止過各種各樣的試鏡,也漸漸得到許多表演的機會,有了一定的積累。
而讓兩人真正一炮而紅的,就是1997年的這部神作《心靈捕手》。兩個青澀的小子鼓搗出了一個令好萊塢側(cè)目的故事,并得到導演格斯·范·桑特的賞識,當年已是如日中天的大明星羅賓·威廉姆斯也對二人十分欣賞,他們的合作令本與馬特受益匪淺。
許多年過去,影迷依舊對《心靈捕手》津津樂道。這個“問題少年成長記”以一個看似簡單的故事外殼包容了許多人生中最重要的議題。有人說,在這部電影里,可以看到什么是朋友、什么是天才,以及什么是人。而在銀幕之外,時年25歲的本與27歲的馬特似乎也是天才和友情的范本,人們驚異于這兩個波士頓小子這么年輕就對人性如此深刻的體察。事實上,這次天才式的成功也算不上黑馬逆襲,畢竟此前二人已經(jīng)在這行打拼了多年。領獎臺上,兩個嫩得能掐出水來的小男生激動得幾乎精神錯亂,有著令老江湖最羨慕的那種漫卷詩書喜欲狂的熱烈,在簡短的感謝詞之后竟然像兩個小孩一樣在臺上亂蹦起來。
多年之后,馬特對媒體回憶,那天他深夜未眠,亦感慨良多:我坐在夜色里,想象著另一個我,那個我可能打拼了很多年也沒有結(jié)果,也不會登上奧斯卡的領獎臺——在這一行這是完全可能且非常常見的情況。我在想我們有多么幸運,還有這份幸運可以意味著什么。
無疑,一夜成名給他倆都帶來了職業(yè)上的新契機,各種以前不敢想的機會開始找上門來。同時,像許多老套的故事一樣,這把雙刃劍帶來的絕不僅僅是榮光那么簡單,尤其是對于后來頗為聲名所累的本·阿弗萊克而言。
十年磨一劍
從年輕時候起,本·阿弗萊克的私人生活一直暴露在眾目睽睽之下。雖然這對于明星來說就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但本的確是過度曝光的受害者。因為選擇的伴侶一直都是炙手可熱的當紅女星,他的感情和家庭生活因此從來就沒消停過。聲名的代價令其不堪所累。
狗仔隊一刻不停地追逐他的私人生活,早年與女星格溫妮斯·帕特洛、詹妮弗·洛佩茲一度成為關注度極高的娛樂八卦。不過他因此也比別人在這方面多了很多抵抗能力。早期跟珍妮佛·洛佩茲的戀情鋪滿了八卦小報的頭版頭條,人們甚至造出“本妮佛”(Bennifer)這樣一個組合了二人名字的外號來稱呼這對情侶。這段戀情伴隨著二人主演的被評為史上最爛片的《鴛鴦綁匪》,給本·阿弗萊克的職業(yè)生涯帶來了不小的沖擊。
雖然少年成名,但事實上,在相當一段時間內(nèi),本·阿弗萊克的演藝之路并不順暢。 他被框制在一些四肢發(fā)達、頭腦簡單的“惡霸”角色里難以突破。在一次采訪中,馬特說起本的這段往事,表示他曾為此十分沮喪:“我們倆一起外出,看到遍地都是登著有關他新聞的雜志,本特別不開心地對我說:‘馬特我現(xiàn)在賣的是雜志而不是電影票了,這不對!我知道他是一個特別好的演員,他希望有更多好的導演給他機會?!?/p>
2014年,當本出演《消失的女孩》中丈夫一角時,導演大衛(wèi)·芬奇說,沒有人比本更知道身處輿論旋渦的感受,而他本人又是如此聰明細膩,才氣過人,所以稱為不二人選。
的確,在相當長的時間里,小本對自己都充滿了懷疑。他搞不懂25歲的自己在和馬特一起憑《心靈捕手》拿下奧斯卡的無限風光之后,是怎么就走到了這一刻:私人生活分分鐘被拿出來消費,職業(yè)上一片灰暗不被認可。事實上,少年成名之后,本的星途確實經(jīng)歷過一段快速上升期,這個高大英俊的男人在《世界末日》《莎翁情史》和《珍珠港》里都表現(xiàn)不俗,即便不是主角依然可圈可點。但此間,伴隨著“本妮佛”之戀,本也出演了洛佩茲俗氣的音樂劇,以及《鴛鴦綁匪》這樣有點“臭名昭著”的爛片?!缎撵`捕手》之后,本再與奧斯卡無緣,此間卻收獲了7次金酸莓獎的提名,且兩次成為酸莓影帝。
與洛佩茲分手后,職業(yè)上也跌跌撞撞,阿弗萊克下決心要重燃斗志,證明那座多年前的奧斯卡獎杯絕不僅僅是幸運的偶然事件。
從2006年開始,本試圖轉(zhuǎn)型導演。如果回過頭比對當年寫《心靈捕手》的年輕男孩,或者是更早以前放學后跟好基友一起聊著自己喜愛故事的波士頓小子,本的創(chuàng)作看起來絕對是一種必然。如果一個人有一顆總是想要創(chuàng)作的癢癢的心,那么他大概遲早得成為導演。
2007年,本執(zhí)導了自己的第一部作品《失蹤寶貝》,他與好友合寫了劇本,并讓弟弟卡西來做男主角。這部犯罪片出手不俗,許多影評人說看到了一部久違的“混雜著道德的復雜性的美國電影”,對于一位導演的處女作來講,影評界似乎已經(jīng)看到了“非常光明的未來”。
2010年,本再次交上一份不錯的答卷,第二部電影《城中大盜》讓業(yè)界對他做導演的信心大增。雖然從商業(yè)的角度上講兩部影片都算不得大獲成功,但是其導演潛質(zhì)與技法卻得到廣泛認可。連好友馬特也說,本與演員緊密地一起工作,他具備導演的所有素質(zhì),我希望有一天我們可以合作,他來導演我。
從《鴛鴦綁匪》到2013年的《逃離德黑蘭》,整整十年的時間。第三部影片就橫掃奧斯卡的本·阿弗萊克好像終于輕松下來了。他不需要再用力去證明什么,他只需要做他自己。
摘得最佳影片的時候,距離阿弗萊克與馬特·達蒙憑借《心靈捕手》拿到最佳編劇時已經(jīng)過去了十六年。當年的稚嫩小子現(xiàn)在成了一個留著絡腮胡子的大塊頭,比之當年那種跳起來的喜悅,這次他激動得有點不知所措 。一起登臺的制片人格蘭特·赫斯洛夫搶先說,我之所以要先說就是因為本執(zhí)導并制作了這部影片,所以如果他謝謝自己的話會有點奇怪,而我來說就不奇怪,他導了一部超牛的片子!
本接過話筒,一度語無倫次,連感謝的名字也講不清。他說:“當年我跟馬特真是啥都不懂的小孩,我們拿獎的時候也不怎么明白它的意義,我以為我再也不會有得獎的一天了… …” 這位42歲的硬漢忽然啞了嗓子,哽咽起來。
今天的本·阿弗萊克依然曝光度很高,與珍妮弗·加納走到頭的十年婚姻也足夠令人噓唏??墒侨藗儾粫僖源伺袛嗨鳛殡娪叭说膬r值,因為,“生活中你怎么被絆倒真的無所謂,重要的是你怎么爬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