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娜
摘要:對教務處教學研究工作團隊而言,其職業(yè)定位較為復雜,具有多面向、多角度的特點。教學研究面對著重要而繁雜的工作,需要一支強有力的工作團隊的支撐。本文對高校教務處教學研究工作進行了概述,從職業(yè)定位、工作性質、工作具體內容闡述之;同時,又對優(yōu)秀教學研究工作團隊所應具備的特征進行了詳細介紹,以期提高學校管理工作水平。
關鍵詞:教學研究;工作團隊;特征
中圖分類號:G42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120X(2016)08-0119-02收稿日期:2015-12-31
一、高校教務處教學研究工作概述
1高校教務處教學研究工作的職業(yè)定位
教務處教學研究工作團隊的職業(yè)定位較為復雜,具有多面向、多角度的特點。對于教學研究的任務而言,教學研究工作團隊首先定位在教育工作者這個職能上;而對于行政管理而言,教學研究團隊又扮演著高校行政管理人員的角色。同時,這份工作又難以有一個準確的定位,因為其既不同于教學活動的直接實踐者,又不同于政府及其相應的職能部門。
2高校教務處教學研究工作的性質
教學研究的工作性質更像一座橋梁,承載著調節(jié)高校、學院、教師、學生四者之間的關系的職責;同時也肩負著傳達、實施國家教育政策和制定、修改、調整學校制度的責任。這要求教學研究工作團隊雖然不能參與教學活動,但必須對教學實踐有深入一線的了解,同時對教師和學生的教學活動肩負著監(jiān)督、管理和協調的責任。另外,在教學管理方面,又必須具備制定、傳達、解讀相關教育政策和制度的能力。
3高校教務處教學研究工作的具體內容
在具體工作內容的層面上,教務處教學研究工作承載著學校的頂層設計,如培養(yǎng)方案的制訂和修訂工作;涉及學校規(guī)劃的特色專業(yè)建設、新專業(yè)申報、專業(yè)建設工作;涉及辦學水平和教師切身利益的課程建設、教學改革、教材建設、教學成果、專業(yè)經費的申報與使用等工作;涉及人才質量提高的本科生科研項目建設、校外人才培養(yǎng)基地的建設等工作。
二、優(yōu)秀教學研究工作團隊應具備的特征
1具備服務理念
作為高校教學研究工作的職能部門,教務處教學研究工作也是建立在科室體制的基礎上的。目前這種管理體制正在經歷轉型,即從控制型的管理形態(tài)轉變?yōu)槿吮拘偷姆招螒B(tài)。在此轉型的基礎上,工作的重心也從直接管理轉移到宏觀調控、引領指導、監(jiān)督和協調服務上來。因此,打造服務型團隊,每位團隊中的工作人員都應樹立人本服務的意識,為學院中的專業(yè)建設、課程建設、教材建設、師資隊伍建設、教學改革、培養(yǎng)方案制訂、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實踐等各項工作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制度保證,以便更好地服務學校和師生。形成“一切以教學為中心,以學院專業(yè)發(fā)展為中心,以教師發(fā)展為中心”的人本服務意識[1],打造“服務教學、服務師生”的服務理念。
但從管理型向服務型轉變的過程中,并不意味著工作中管理職責的減輕,相反是對管理模式和管理職能的轉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種要求體現在教務工作中的過程管理不再是重中之重,取而代之的是對目標的管理。同時還要形成有效的管理和監(jiān)控機制,制訂管理文件,保障教研工作的有效進行,同時給予二級學院良好的發(fā)展和管理空間。
2貫徹學習理念
隨著社會對高校辦學水平期待的不斷提高,高校不僅承載著教書育人和科研攻關的重任,還扮演著與時俱進、引領文化的風向標。對于教務處負責教學研究的工作人員來說,在教學成果日新月異、互聯網技術飛速發(fā)展的今天,如何不斷學習、提升自身專業(yè)能力;如何有效推動學校教學工作的創(chuàng)新和改進;如何提高信息化管理的水平;如何更好地適應教育資源的硬件提升;如何制訂及調適學校的教育制度和培養(yǎng)方案等都是教學研究團隊需要思考和踐行的問題。
正如加爾文對學習型組織的定義:“學習型組織是指善于獲取、創(chuàng)造、轉移知識,并以新知識、新見解為指導,用于修正自己行為的一種組織?!盵2]因此可以認為,打造教學研究工作的學習型團隊就應該注重開闊成員的視野,激發(fā)成員的主動性,增強團隊的凝聚力,讓團隊更好地服務學校和全體師生。
為了更好地指導教育教學,教學研究工作團隊只有不斷地進行學習。思想認識上應注重培養(yǎng)自身具有前瞻性的思考方式,讓自己的學識和精神都豐富起來。不僅要逐漸形成理性和前瞻性的教育理論和教學主張,同時還要腳踏實地,努力踐行自身的教育理想,才能全力實現共同的目標。
3具備聯動意識
教務工作系統性極強,可謂“牽一發(fā)而動全局”。在教學研究方面很多內容的規(guī)劃和設計,都影響著整個教務系統和全校教學體系的正常運行。從職能部門的角度來看,打造聯動性的團隊首先是從內部開始的。因此,在教學研究工作的推進中,首先要求個人工作內容成熟化,避免隨意化和簡單化;其次要注重將各部門都納入整個體系中,宏觀掌握處理工作內容的走向。
在面臨如培養(yǎng)方案的修改、教學管理文件的制訂等工作時,作為教學研究單獨一個科室顯然很難全面掌握制訂制度與實際運行之間是否存在以及存在哪些運行不暢和脫節(jié)的問題。因此在類似的工作中,應借助聯動的力量,號召每個科室均進行全方位的思考,多方面調研,對其他科室工作任務主動接觸甚至是熟悉,各科室交叉工作內容不回避、不推諉,關鍵信息互相知會、切磋,或者抽調人員共同解決,在共同解決的基礎上,發(fā)掘工作性質,理順工作流程,明晰職責范圍,為日后相關工作內容留下可供參考的解決方案,根據各科室對工作完成的貢獻比例,確定今后類似工作如何應對。在與其他部科室的交流中,注重營造團結合作的氣氛,打造相互激勵、相互支撐的研究氛圍,利用集體的經驗和智慧開展教務工作,不斷解決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
聯動的團隊不僅在教務處內部產生,還應該深入一線師生中,形成范圍和對象更加廣泛的聯動。從教學管理的角度來說,與師生的聯動有助于建立更加平等的管理機制。聯動的形式可以借助師生座談、教研室調研、定期走訪乃至信息平臺的交流等。在制定制度、修改培養(yǎng)方案、改進教學研究工作的職能方面,均應合理借鑒師生的意見。
4肩負承上啟下的職責
教務處教學研究工作扮演著教學政策和學院之間的紐帶角色,具有承上啟下的中樞功能。教學研究工作的開始和結束,都在上行和下行的溝通協作中完成。對上承接市教委通知,領會精神,制訂符合校情的管理制度和相關文件,校內要跟隨學校的步調,聽取校領導的工作指示。因此,這部分上行工作主要呈現出一種政治性和行政化的特點。
對下向各學院準確且迅速傳達精神,并進一步號召動員部門單位積極參與,有效有序地組織各類項目的開展與實施,掌握進度及時間截點。在對院系的工作中,由于教學秘書作為教學工作的一線管理者,因此要注意突出教學秘書的溝通和協調職能,使其能更好地承接教務處相關工作安排,同時敦促其準確有效率地向學院各教研室傳達。同時,工作人員更應該深入教學的第一線,在與在校師生溝通和交流的過程中,了解第一線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深入師生的思想層面,掌握教育對象和管理對象的真實情況,遇到問題要迅速積極地尋找解決的方案。
5不失人情味的工作態(tài)度
教學研究工作是一項嚴謹而重要的工作,是嚴密而理性的;同時由于師生作為工作對象的一部分,又使得這項工作充滿了感性和人情味。工作程序的有效和嚴謹是各項工作展開的前提條件,而充滿人情味的工作態(tài)度更能使工作順利進行并錦上添花。高校的團隊、名師、教材、課程、教改等優(yōu)秀成果的推出離不開學校的栽培和孕育,保證一定數量的成果出現離不開教師及科研工作者的辛勤鉆研,也離不開學校的政策保證。但政策的推廣和如何讓教師和科研人員更加貼近政策甚至合理利用政策,是教學研究的行政人員需要不斷揣摩和研究的。這將為教師和科研人員提供平臺、解讀政策、制訂有效的驗收監(jiān)管方式、制訂符合校情的資金使用及管理方式等,為教師和科研人員在創(chuàng)造成果的道路上給予力所能及的支持,使教師和科研人員的精力能夠更加專注地放在研究成果上,而不會對苛刻的申報條件和晦澀的相關制度望而生畏。
工作中應積極主動加強與教師及院校教務管理人員的交流,對教研室乃至專職教學研究人員應有一定的了解,同時對其研究方向和成果應有大致的掌握。因此,在工作中,肩負教學研究的工作人員僅僅作為文件的傳達者和制度的執(zhí)行者是遠遠不夠的,在同院校教務管理人員溝通和接洽時,要積極爭取對方的理解和支持,既要和諧相處又要有效推進工作的進行。
在和教師、研究人員的交流中,注重提醒教師承擔著雙重職能,即教師既是教育者又是研究者,因此既有教的職能又有研的職能,鼓勵其切實做到教研結合、教研一體。同時要對年輕教師和骨干教師進行鼓勵,提高其主觀能動性,保證一定基數的成果出現,從而推出更多高質量、高水平的教學成果。
三、總述
馬克思主義認為,整體與部分互相影響,部分制約著整體,有時關鍵部分的功能會對整體功能狀態(tài)起決定作用。當部分以合理的結構形成整體時,整體的功能就會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3]工作團隊和工作人員也同樣符合整體和部分之間的辯證關系。對于教學研究面對的重要而繁雜的工作來說,更需要一支強有力的工作團隊的支撐。因此,打造一個具有服務、學習、聯動、承上啟下功能同時又具有人情味的團隊,能更好地發(fā)揮教學研究崗位引領指導、保駕護航的作用,使教學研究團隊切實有效地支撐教務處各項業(yè)務運行,成為高校實施教育教學和管理工作的堅實力量。
參考文獻:
武丹教務處的人本管理分析科技展望,2015,(19).
邱昭良學習型組織新實踐:持續(xù)創(chuàng)新的策略與方法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10.
王志文高校學習型教務處團隊建設路徑探析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