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簡
我們的命與運
◎張簡
媽已經(jīng)很老了,由于擔(dān)心她的獨立生活能力,所以在她執(zhí)意回老家村莊獨自生活的日子,我們不時回家,輪流探視。每次回到老家,有一個人我必會見到,有時她看到我回來,自己到我家院子里,有時我到她家去請她過來。她就是我稱呼為大嬸的、一個72歲的鄰居。
大嬸姓啥不知道,只知她名字叫慧珍,是她那個年代具有明顯特征的名字:賢淑、勤快、漂亮、還具有民間智慧。她確實就是這樣一個鄉(xiāng)間女人。但是命運曲折,并不因為她有那么多優(yōu)點而厚待她,她甚至比一般的農(nóng)村的同齡人吃了更多的苦,受了更多的罪。大兒子7歲時,她丈夫因病去世,小兒子剛3歲,她咬牙守寡,熬過種種苦難之后,老境不錯,也算是苦盡甘來。如今的慧珍大嬸兩個兒子各自蓋起了樓房居住,各自有了外地的生意門戶,日子早奔了小康。
和她更親近,不只是因為鄰居的關(guān)系,還有一個原因:我和他大兒子是同一天出生的,即陰歷的二月二十七,春陽正暖。我出生在早晨,她兒子敏娃出生在夜里十點。同一天出生兩個小孩,兩家都把生日記得特別牢。
從小到大,只要大嬸看見我,她總會說:命都是假的。你和敏娃一天出生的,應(yīng)該是一樣的命,咋我娃恁受苦哩?看來命是假的。對于這樣的推理,我自然無從搭話。
大嬸家的苦,都看得清清楚楚。因為貧困,兩個孩子初中沒畢業(yè)就輟了學(xué),小小年紀(jì)跟著鄰居學(xué)手藝。那時我老家流行手工做沙發(fā),尚未成年的敏娃就跟著大人一起到陜甘寧川貴等山區(qū)做沙發(fā)掙錢。后來,敏娃長成了大人,繼承了母親的好長相,18歲時被陜西的一個城郊漂亮姑娘相中,也是18歲,竟偷偷跟著他私奔到了我村。正應(yīng)了那句老話:貧賤夫妻百事哀!大嬸的日子捉襟見肘,住房只有兩間低矮的舊瓦房,如果敏娃守著老婆在家,一家人就沒有進錢的門路,只好借錢。敏娃只好大部分時間出門在外掙錢。為了不虧待兒媳,大嬸起早貪黑干活,給別人做紅白喜事的廚子幫工,勉強維持一家人的生活。一年后,19歲的媳婦生下了一個大胖孫子,孫子不到一歲,媳婦實在忍受不了這樣的生活,拋下兒子,悄悄走了。
大嬸就把孫子一手拖大。
還記得是一個星期天,早飯后從她家屋子前走過,聽見從透風(fēng)的灶屋里傳出哭泣聲。我趕緊停住進屋,一問,才知原來不知誰家的羊頂開門進了灶屋,打翻灶臺上的鹽罐,鹽被撒進了水缸。大嬸因為心疼生氣才哭泣。我聽了趕緊安慰大嬸,快速回家拿了半碗自家的鹽送來。誰知惹得大嬸哭得更厲害了:一定是上天不公平啊,我不偷不搶不奸不毒,拼死拼活地干活,為啥還是這樣啊!大嬸傷心地哭著,我也忍不住流了淚。
哭過之后的大嬸洗過臉,就恢復(fù)了愛笑愛說的常態(tài)。而我眼里的淚還未干,那時候我以為她沒心沒肺,現(xiàn)在才理解了那個準(zhǔn)確的詞匯——堅韌。她是家庭的大樹,兒子孫子的依靠,再痛苦的生活,需要她一個個面對,一天天去熬。哭著要過去一天,笑著還是過去一天。更多的時候別人看見的是她的笑臉,而非眼淚。眼淚留給自己的人,內(nèi)心必然有一團火,由內(nèi)而外燃燒,蒸發(fā)掉眼淚中的水汽,卻把咸味和苦澀留給了自己。
敏娃的媳婦走掉之后,二十年無音訊。內(nèi)向的敏娃更加沉默了。日子在一天天變好,敏娃跟著別人學(xué)會了“校油泵”,一種相當(dāng)掙錢的技術(shù),在外地開了自己的店,也算是做了老板。但他一年中的大半時間留在外地,不愿回家面對。這個內(nèi)向的男子被情所傷,一口回絕了上門不斷的媒人。二十年,最好的青春在孤獨中度過。沒有人敢去問他的心事,只是揣測到他的傷害之大。
大嬸也為自己的大兒子傷透腦筋。
前年,在家的大嬸收到從上海輾轉(zhuǎn)發(fā)來的一封信,原來就是那個走掉的大媳婦,讓兒子郁悶糾結(jié)了二十年的漂亮媳婦。那是個夏天,大嬸坐在我家堂屋里,拿出那封信讓我仔細看。正是盛夏,頭頂?shù)碾娚炔煌5睾艉艮D(zhuǎn),大嬸是識字的,因為怕看不清,專門請我讀給她。信中,媳婦對二十年前的不辭而別道了歉,又簡單告知了自己現(xiàn)在的生活狀態(tài)。這個媳婦不簡單,回家后因為家庭條件特別好,現(xiàn)在竟然是一家公司的老板,特有實力。只是年齡漸大,回想起年輕時拋棄的兒子,愧疚和思念與日俱增。最后寫道:求求你,讓我見見兒子行不行?大嬸聽到最后,果斷地決定:兒子憑啥不讓媽見!世界上就沒有這個理兒。你幫我寫回信:你啥時候想見,啥時候來,我保證!
成人之美是我的專長。我當(dāng)然遵從大嬸的吩咐快速地回信并郵寄出去,直截了當(dāng)表達了歡迎之意,不過全部是以大嬸的口氣。
傳奇!堪稱新農(nóng)村的傳奇。故事的情節(jié)居然可以這么曲折,村里人都紛紛議論。大嬸只是笑著對我說:媳婦有信兒了,我家老大的事兒也該有個說法了。只有見面把話說清了,我兒才能放得下,該成家就成家。
得到消息的敏娃從外地趕回。媳婦也從上海趕來了。見面并不愉快,倔強的敏娃冷漠異常,媳婦當(dāng)著一屋子的鄉(xiāng)鄰鄭重道了歉,最后,還是大嬸勸說了自己的兒子后,態(tài)度才有所緩和。
媳婦第二天就走了,從開著的車?yán)锬贸?0萬現(xiàn)金送給了兒子。
此后,大家才又看到敏娃的笑臉。半年后,敏娃接受了媒人安排的相親,又成眷屬。在家里蓋了一座小樓后,又在昆明市買了房。
大嬸心態(tài)很好:我兒的心病去了,他也該到轉(zhuǎn)命的時候了。在大嬸看來,人的命是能轉(zhuǎn)的,有時向好轉(zhuǎn),有時向壞轉(zhuǎn),至于啥時候轉(zhuǎn),她說那得看天!
大嬸現(xiàn)在衣食無憂,兩個兒子的兩座小樓閑置在家,由她一個人留守,和衰老而孤獨的我媽密切往來,見面時相互陪伴,離開后相互想念。
按照大嬸的說法,認(rèn)為我的命挺好的。其實自己感覺只是平平常常的一介平民,沒什么大富大貴。從農(nóng)村進入城市,緣于考學(xué)的契機,從此能留在城市生存生活。如果說命運的厚待,也只能想到的是:社會的快速發(fā)展,我們都是搭乘在這個高速的列車的乘客,從懵懂無知的孩子到獨立思考的青年,一路成長中,有幸參與了解了關(guān)于國家發(fā)展的接連到來的宏大主題。從最初的改革開放,到一帶一路的經(jīng)濟飛躍;從泥濘小路到村村相通的平直水泥路;從缺衣少食的鄉(xiāng)村到衣食無憂的新農(nóng)村;從稀少珍貴的自行車到造成擁堵的小轎車……
我們都是這國家快速發(fā)展的受益者。我們的命運與國家的命運緊緊相連。
臨近春節(jié),一年的時間飛速而過,甚至來不及感慨。特殊的工作職責(zé)使我有幸參加了宏大的國家主題活動:比如“9·3”安保、上合安保。雖然在人群中,個人如蟻如塵般渺小,但套用一句詩:“我活過,我來過?!弊阋?!
(責(zé)任編輯 武原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