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 吳 勇 劉立棟
揭秘高考命題 劍指三類陷阱
山東 吳 勇 劉立棟
高考是一種選拔性考試,這要求高考地理命題的設計既能體現(xiàn)學科特點,又有較好的區(qū)分度。由于考生的知識和能力水平各不相同,因此,高考地理命題者會根據(jù)不同考生的弱點來設計各種試題陷阱。如果我們能夠熟悉這些陷阱并有針對性復習和強化訓練,對考生來說,就將搶得先機,最終決勝高考??v觀2015年高考試題,主要有三類陷阱。
針對考生地理基礎知識不完整、不準確、不成體系的弱點而設置的陷阱。
【例1】(2015年全國新課標Ⅰ卷)雨水花園是一種模仿自然界雨水匯集、滲漏而建設的淺凹綠地,主要用于匯聚并吸收來自屋頂或地面的雨水,并通過植物及各填充層的綜合作用使?jié)B漏的雨水得到凈化。凈化后的雨水不僅可以補給地下水,也可以作為城市景觀用水、廁所用水等。下圖示意雨水花園結構。據(jù)此完成1,2題。
1.鋪設樹皮覆蓋層的主要目的是( )
A.為植物提供養(yǎng)分B.控制雨水滲漏速度
C.吸附雨水污染物D.保持土壤水分
【解析】樹皮覆蓋物能減少地表水分的蒸發(fā),從而保持土壤的水分。樹皮覆蓋層沒有形成腐殖質,不能為植物提供養(yǎng)分,吸附污染物的能力也較低,A、C錯誤;樹皮覆蓋能提高雨水的下滲速度,B錯誤。故選D。
2.對下滲雨水凈化起主要作用的填充層是( )
A.樹皮覆蓋層和種植土層
B.種植土層和砂層
C.砂層和礫石層
D.樹皮覆蓋層和礫石層
【解析】由于礫石層顆粒較大,樹皮覆蓋物的間隙大,它們對雨水凈化作用很小,因此A、C、D錯誤。故選B。
【誤區(qū)警示】本題組雖設置“雨水花園”這一新情境,但考查的是“水循環(huán)及其地理意義”這一核心基礎知識??忌季S陷阱多樣,如有的考生混淆樹皮覆蓋物和腐殖質層,把生物對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程度想當然,有的考生不熟悉影響區(qū)域水環(huán)境的因素,不理解污水處理的物理原理,對水循環(huán)原理理解不深刻。鑒于此,我們對核心基礎知識的要求是準確牢固,系統(tǒng)化、深入化、可擴展化。
【方法對策】用思維導圖復習是一個有效的解決方法。地理思維導圖可以理順知識的來龍去脈,既可以落腳到“人地關系”這一方向性主線,又可以突出章節(jié)知識點原理并進行展開。用思維導圖來鞏固基礎知識,要做好三步:首先,勾勒知識骨干,填充知識具體內容,這是初級階段;其次,繪圖展示,驗證原理內涵或過程,這是深化階段;最后,拓展遷移,這是提高階段。以復習“水循環(huán)及其地理意義”為例:
第一步,勾勒出如下圖的知識骨干。
第二步,繪圖展示,驗證原理內涵或過程。在三級標題(甚至四級標題)之后,繪邏輯示意圖,或過程圖。如分別繪出海陸間水循環(huán)示意圖、海上內循環(huán)示意圖、陸地內循環(huán)示意圖,注意圖上要素含義,如水循環(huán)的各個環(huán)節(jié)。
第三步,拓展遷移。
1.先用正向思維發(fā)散拓展。如思考各類水循環(huán)的例子有哪些?這類知識點常在哪些區(qū)域考?影響水循環(huán)的各個環(huán)節(jié)的因素有哪些?自然因素有哪些?是怎樣影響的?人類活動有哪些?是怎樣影響的?舉例說明,如修水庫塘壩、跨流域調水、灌溉、“旱改水”、植樹造林、鋪鵝卵石、地膜覆蓋、硬化路面、人工降水、圍湖造田等都對水循環(huán)的一個或多個環(huán)節(jié)起作用,哪些是有利的影響?哪些是不利的?人類該怎么辦?
2.再用逆向思維拓展。哪些不是水循環(huán)?哪些水循環(huán)沒有這些環(huán)節(jié)?哪個地區(qū)的哪條河流和一般水循環(huán)不一樣?通過質疑解惑,深化對基礎知識的理解。
針對考生審題武斷大意、思維定式的弱點而設置的陷阱。
【例2】(2015年全國新課標Ⅱ卷)圣勞倫斯河(圖a)是一條著名的“冰凍之河”。圖b示意蒙特利爾年內各月氣溫和降水量。據(jù)此完成3,4題。
3.據(jù)圖示信息推測,冬季可能不結冰的河段位于( )
A.安大略湖至普雷斯科特河段
B.普雷斯科特至康沃爾河段
C.蒙特利爾至魁北克河段
D.魁北克以下河口段
【解析】安大略湖至雷斯科特河段落差小、河水流動性差,易結冰;普雷斯科特至康沃爾河段有水庫、水電站(注意判讀圖例),說明此段河水有落差,流動性強,可能不結冰;后面兩段處于河流中下游,流動性差,緯度高,不結冰的可能性小。故選B。
4.減少該河凌汛危害的可行措施是( )
①加深河道②綠化河堤
③分段攔冰④拓寬河道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解析】河流凌汛現(xiàn)象是指河流由緯度較低區(qū)流向緯度較高區(qū),下游冰凌堵塞河道,上游不斷有水流來,使河水漫過兩岸形成汛期的現(xiàn)象。加深河道不能改變河流封凍形成的堵塞河道現(xiàn)象;綠化河堤在封凍季節(jié)對河流凌汛也不能起到減少危害的作用;分段攔冰能減少河中冰凌,減少堵塞現(xiàn)象;拓寬河道也能減少堵塞現(xiàn)象,③④正確。故選C。
【誤區(qū)警示】考生審題不仔細,張冠李戴,不按要求選擇,如有的考生把該河當成一般的河流,把題干設問當成“如何提高貨輪通行能力”而選擇“加深河道”,有的考生把設問當成“如何加固河堤”而選擇“綠化河堤”。題目要求的是“減少”“該河”“凌汛危害的”“可行”“措施”,對選項進行了多項限定,答題分析時一定按要求,切不可想當然,南轅北轍,不著邊際。
【方法對策】在地理高考中,做選擇題和綜合題,都可能會出現(xiàn)審題問題,要減少審題造成的損失,就應按部就班,審材料、審圖表、審題干、審設問,同時要對常見審題陷阱了如指掌,這樣就可以領會命題者意圖,減少失誤,提高得分率。審題時應著重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審題型。是等值線題型?還是景觀圖題型?或者是關聯(lián)圖題型?或者是其他什么題型?每種題型都有一定的審題重點和方法。如例2是屬于區(qū)域地理題型和統(tǒng)計圖圖形,屬于區(qū)域地理題型審題,重點是要定區(qū)域范圍,明確分析對象,把握區(qū)域特征;屬于統(tǒng)計圖題型,要注意圖名、圖例、縱橫坐標含義、圖中點線含義及邏輯關系。
2.審關鍵詞。關鍵詞通常分為三種:①條件詞;②中心詞;③某些關鍵的修飾詞。審清關鍵詞,避免回答問題的重點淡化。如例2中條件詞是“可行”,中心詞是“措施”,限定詞、修飾詞是“減少”“該河”“凌汛危害的”,這些對思考和分析問題的答案起限定指向作用。
3.審時間。注意正確理解材料的時代背景,避免回答問題不周全。
4.審空間。地理學科的突出特點之一是區(qū)域性,只有準確確定其空間位置才能進行有效地回答。
5.審圖名。審清圖名,有助于回答問題時切中要害。
6.審坐標數(shù)值。解讀坐標圖不能忽視圖上的定量信息。
7.審圖中的隱含條件。景觀圖中隱含的時間、空間、特征條件。
8.審題目內容與已有知識關系。新場景找老相識,舊場景找新不同。試題中的求答內容無論以何種形式出現(xiàn),都必然是教材的顯性反映或隱形折射。即使材料新穎而隱晦,甚至游離于考綱顯性知識點之外,但在教材中仍能找到它相應的位置。
9.審分值大小。綜合題中每一設問注明分值,實際上也就為考生確定了答題的重點和詳略程度。一般分值高的設問詳答,分值低的則相反。
結合地理學科特點,針對考生讀圖習慣及能力的弱點而設置的陷阱。
【例3】(2015年天津卷)某礦物形成于上地幔軟流層,后隨巖漿活動到達地表。人們在下圖所示古火山的巖漿巖及河灘泥沙中均發(fā)現(xiàn)了該礦物。讀圖文材料,回答第5題。
5.剖面圖中繪制的火山坡度,與實際的火山坡度相比( )
A.變陡了B.變緩了
C.無變化D.無法判斷
【解析】解答本題需注意橫縱比例尺的大小關系。由圖可知,垂直比例尺大于水平比例尺,這會導致剖面圖中量出的垂直距離比垂直與水平比例尺相同時大,所以圖示的火山坡度變陡了。故選A。
【誤區(qū)警示】考生不能從圖中快速準確地找出縱橫比例尺的大小關系。圖名中顯示是“示意圖”,不是“景觀圖”,并非實際情況。一般情況下,為了突出地勢起伏,垂直比例尺會大于水平比例尺。
【方法對策】地圖是地理特有的語言,對考生分析運用地圖的能力考查是歷年高考考查的重點。在備考訓練和考試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1.學會分類。常見的地圖包括日照圖、統(tǒng)計圖表、地形剖面圖、地質圖、景觀圖、原理示意圖、漫畫圖、數(shù)據(jù)圖、結構圖、等值線圖等。在備考中要加強讀圖分析能力培養(yǎng),堅持圖文結合的原則,熟練掌握各類地理圖像的判讀方法,掌握一些地理圖像的繪制技巧,加大圖文轉換、圖圖轉換的訓練力度,提高對地理圖像信息的獲取、綜合和處理能力。
2.遵循讀圖原則。仔細、完整,要做到“窮盡一切圖文信息”,不丟掉任何一個信息點,包括容易被忽略的圖例、注記、標題說明等。切忌馬馬虎虎,“讀不準、看不清”。
3.廣泛聯(lián)系。地理圖像可廣泛聯(lián)系多項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分析區(qū)域特征、比較區(qū)域差異、驗證地理原理和說明地理問題。對地圖、圖表、數(shù)據(jù)等地理圖像的判讀和所提供信息的運用,是學習地理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一項技能。
(作者單位:山東省寧陽縣第四中學山東省寧陽教科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