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澤華
有效地進行英語詞匯教學
? 陳澤華
詞匯是構成語言的三要素之一,任何一門語言都不可能離開詞匯,英語詞匯教學在英語教學中起著關鍵性的作用,因為它直接影響學生能否正確理解句義,并對學生口頭和書面表達的準確性產(chǎn)生深遠的影響。
有效;詞匯;教學;運用
詞匯是構成語言的三要素之一,任何一門語言都不可能離開詞匯,英語教學離開了詞匯,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從某種意義上講,詞匯教學在英語教學中起著關鍵性的作用,因為它直接影響學生能否正確理解句義,并對學生口頭和書面表達的準確性產(chǎn)生深遠的影響。在詞匯教學中,應始終把聽、說、讀、寫的語言實踐作為詞匯教學的原則和目標。在近年來的實踐中,我在中學英語語境實踐教學理論的指導下,對各種流派的主張采取了兼收并蓄,辯證地組合和優(yōu)化,在英語詞匯教學中強化學生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做了以下探索:
為了避免學生脫離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而機械記憶單詞,在進行生詞教學時,注意應用多種方法來創(chuàng)設語境,呈現(xiàn)詞義,強化感知。許多名詞、動詞、形容詞、副詞、數(shù)詞都可以采用簡筆畫、圖片、手勢、動作、表情或電化教學等直觀的方式呈現(xiàn)詞義,在學生頭腦中建立起語言同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事物的直接聯(lián)系。當然,即使在利用直觀方式呈現(xiàn)詞義時,也應把生詞放在恰當?shù)木渥又羞M行介紹。因為句子是實現(xiàn)交際的手段,而詞匯只是構成句子的最小單位,不同的詞要在不同的句子中發(fā)揮其作用。因此,應把詞匯放在句子中辨別,學生才能準確的領會,掌握它的音、行、義,學生的聽、說能力才能不斷得到培養(yǎng)。
而對于一些比較復雜或抽象的詞匯,則可以通過描述性的語言給學生營造語境,或采用下定義的方法來講解詞義。例如:對于get ready for, animal, popualar這三個詞的介紹,我們可以分別用下面的方法進行介紹:
(1)It’s 7:00 m evening, Kate is hungry, she is cooking something in the kitchen, she is busy getting ready for supper.(描述法)
(2)A dog is a kind of animal, a cat is a kind of animal, and a monkey is a kind of animal, too.(歸納法)
(3)Popular means many people like it.(定義法)
特別是因為很多單詞有其義、轉義和寓義,還有復雜的搭配關系,分別體現(xiàn)于不同的語境中,更應當讓學生在一定的語境中(如句子、段落等)進行領悟和感知。例如:leave下列句子中語義就不同:
(1)With these words, he left the classroom,(離開)
(2)He left for Boston this morning.(出發(fā))
(3)I can’t leave my child by herself.(把……留下)
創(chuàng)設情景或語境來學習詞匯,其優(yōu)越性是所有詞匯均可采用此方法,不受客觀條件限制,學生也可以在創(chuàng)設的語境中學習詞的運用。
所謂溫故知新,就是把要學的新知識和已掌握的舊知識聯(lián)系起來,運用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經(jīng)過同化和順化的作用,形成對事物的新認識,以加強記憶。
在詞匯教學中,我們可以抓住新、舊詞之間的聯(lián)系,使用已學過的同義、反義詞或詞組來解釋新的詞或詞組。例如:cold—not warm, finally--at last,這樣,通過同義詞和反義詞對比,不僅提高了已學單詞的復現(xiàn)率,也提高了學生的聽力,并鍛煉了他們用英語思維的能力。這確實是學習英語行之有效的常用方法。
此外,采取分散學習、適時小結、集中總結構詞的知識,也是提高學生理解能力的重要方面。只要教師留意加以指導,就會逐步內(nèi)化為學生的理解能力。例如:
1、合成法:
(1)He sells books ,he is a bookseller.
(2)Most satellites 0f each are made by man ,they are man-made satellites.
2、派生法:happy-unhappy happiness-unhappiness
3、轉化法:He is carrying water to water the youngtrees.
總之,在詞匯教學中,只要我們經(jīng)常注意生詞在音、形、義或用法等方面的特點,從某方面和已學舊知識聯(lián)系起來,就能逐步培養(yǎng)學生理解一些深難詞,排除交際過程中的生詞障礙的能力,并能拓寬他們的交際語言面,對加強其聽、說能力也能起到促進作用。
教單詞時應按聽、說、讀、寫的順序進行,應首先通過一定的情境或語境,讓學生聽懂詞義和聽清詞的發(fā)音,然后按要求進行復說、認讀和拼寫,而不要過早出現(xiàn)詞的拼寫,從而養(yǎng)成對書面感知的依賴。這樣做有利于加強對單詞的聽覺感知、理解和記憶,防止“啞巴英語”。當然,一旦聽音會意完成,認讀和拼寫應立即跟上,達到對音、形、義的完整掌握。
詞匯教學的目的在于應用。在教學中應把它同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有機地柔和起來。在閱讀中學習詞匯,利用詞匯知識反過來又促進閱讀的順利進行及閱讀能力的提高。閱讀中的猜詞能力最能體現(xiàn)這兩者相互的促進關系。猜測能力的培養(yǎng)是詞匯教學的一個方面,教師應在閱讀教學中,對學生就這方面的能力進行培養(yǎng),凡是學生可以猜出的詞就不要包辦代替。這樣,才能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
總之,只要教師針對不同詞語的特點,設計好關于感知、理解和運用的三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就可以避免單一的、機械的簡單重復。而且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詞匯都應放在有思想和文化滲透的語言中去學習,從而使學生的詞匯學習過程成為語言知識、言語技能、語言運用并舉的進程。這種詞匯教學法,符合學習語言的漸進性原則,強化性原則,同時學生的閱讀能力,運用語言的能力,應試能力均可以增強。
[1]孫建華.2013.7.英語語法巧學新思路.甘肅教育出版社
[2]趙多山.2014.4.高效課堂思與行.光明教育出版社
甘肅省蘭州新區(qū)舟曲中學 730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