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柳英
?
護理干預對老年高血壓病人餐后和體位性低血壓的影響
馬柳英
Influence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postprandial and postural hypotension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Ma Liuying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Guilin City,Guangxi 541000 China)
摘要:[目的]研究護理干預對老年高血壓病人餐后和體位性低血壓的影響。[方法]選擇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我院門診收治的老年高血壓病人1 000例, 按照年齡將其分為≤75歲組455例和>75歲組545例。對兩組病人體位性低血壓、餐后低血壓發(fā)生率以及影響因素進行調查分析,實施針對性的護理干預,降低低血壓的發(fā)生。[結果]≤75歲組老年高血壓病人的體位性低血壓、直立后即刻體位性低血壓、直立后2 min體位性低血壓、餐后低血壓的發(fā)生率均低于>75歲組(P<0.05)。實施護理干預后兩組病人的低血壓發(fā)生次數(shù)明顯減少(P<0.05)。老年高血壓病人餐后低血壓危險因素有進餐時間、進餐體位、進餐內容、藥物使用、合并疾病等。[結論]老年高血壓病人容易發(fā)生餐后和體位性低血壓,對其實施有效的護理干預,可以有效控制血壓,降低危險因素。
關鍵詞:高血壓;體位性低血壓;餐后低血壓;老年人;護理干預
在臨床治療中,體位性低血壓主要是病人從臥位轉變?yōu)橹绷⑽粫r,發(fā)生的血壓迅速下降,而引起頭暈、視力模糊、暈厥等癥狀,體位性低血壓多在老年人中發(fā)生[1-2]。餐后低血壓是臨床治療中容易被忽視的一種老年疾病,主要是進餐前后,病人出現(xiàn)明顯的血壓下降,出現(xiàn)頭暈、暈厥、視力模糊等癥狀,甚至更為嚴重的心血管事件[3]。老年高血壓脈壓增寬的病人,餐后和體位性低血壓發(fā)生率較高,對其實施有效的護理干預,可以有效控制血壓值。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選擇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我院門診收治的老年高血壓病人1 000例,均無心腦血管疾病、精神障礙疾病等,且自愿參與本次研究,簽訂知情同意書。按照年齡將其分為≤75歲組455例和>75歲組545例。≤75歲組:男244例,女211例;>75歲組:男312例,女233例。
1.2方法
1.2.1血壓測量方法對病人進行坐位、臥位血壓測量,測量時保持平靜狀態(tài),坐位、臥位血壓各測定3次,取平均值。同時對餐前、餐后血壓進行測定,測定時病人保持坐位,餐前、餐后各測定3次,取平均值。根據病人測定的血壓值,對其實施有效的護理干預,并針對餐后低血壓發(fā)生的影響因素進行統(tǒng)計分析。其中護理干預的內容包括基礎治療、健康教育、目標護理、藥物干預、生活護理、飲食干預、心理護理等,干預時間為15 d。
1.2.2觀察指標包括兩組病人餐后低血壓發(fā)生率、體位性低血壓發(fā)生率、護理后低血壓發(fā)生情況、餐后低血壓的影響因素。體位性低血壓的診斷標準:臥位轉站位3 min內收縮壓下降≥20 mmHg(1 mmHg=0.133 kPa)或者舒張壓下降≥10 mmHg;直立后即刻體位性低血壓為收縮壓下降≥40 mmHg,或者舒張壓下降≥20 mmHg;直立后2 min體位性低血壓為收縮壓下降≥20 mmHg,或者舒張壓下降≥10 mmHg。餐后低血壓:收縮壓下降≥20 mmHg或者是餐前收縮壓≥100 mmHg,餐后收縮壓<90 mmHg。
1.2.3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 17.5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處理分析,計數(shù)資料使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使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餐后和體位性低血壓發(fā)生情況(見表1)
表1 兩組餐后和體位性低血壓發(fā)生情況比較 例(%)
2.2兩組病人護理前后低血壓發(fā)生次數(shù)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病人護理前后低血壓發(fā)生次數(shù)比較 次
2.3老年高血壓病人餐后低血壓的影響因素老年高血壓病人的餐后低血壓危險因素有進餐時間、進餐體位、進餐內容、藥物使用、合并疾病等。 見表3。
表3 老年高血壓病人餐后低血壓的影響因素
3討論
隨著年齡的增加,高血壓的發(fā)病率不斷上升,每年由高血壓引發(fā)的心血管事件不斷升高[4]。在老年高血壓病人中餐后和體位性低血壓是造成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的主要因素。老年高血壓病人的脈壓增寬,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發(fā)生的風險[5]。餐后和體位性低血壓是老年人中常見的一種現(xiàn)象,據調查65歲以上的老年人中,有20%在平臥轉直立體位時,會出現(xiàn)血壓下降,而75歲以上的老年中,達到了30%[6]。本研究結果顯示,≤75歲組老年高血壓病人的體位性低血壓、直立后即刻體位性低血壓、直立后2 min體位性低血壓的發(fā)生率均低于>75歲組(P<0.05);且≤75歲組餐后低血壓的發(fā)生率(29.89%)明顯低于>75歲組(45.14%)(P<0.05)。對病人實施護理干預之后,餐后和體位性低血壓的發(fā)生頻率得到控制,而影響餐后低血壓的因素有進餐時間、進餐體位、進餐內容、藥物使用、合并疾病等。老年高血壓病人脈壓增寬,會增加餐后和體位性低血壓的發(fā)生,為了有效降低餐后低血壓和體位性低血壓發(fā)生率,需要加強老年高血壓病人的護理干預[7-8]。對病人進行心理護理,使其放松心情,保持愉悅的心情,避免過度緊張;對病人進行飲食和生活護理干預,避免食用刺激性、油膩的食物,為病人制訂合理的膳食方案,以高蛋白、低脂肪、低鹽為主[9-10];指導病人做一些有氧運動,減少酒精攝入量,針對有吸煙和酗酒史的病人,要指導和幫助病人戒煙、戒酒。在病人進行治療過程中,對其進行藥物干預,根據病人使用的藥物情況,合理控制使用劑量和藥物聯(lián)合使用等。
影響餐后低血壓發(fā)生的因素有很多,應針對這些影響因素進行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有效控制餐后低血壓的發(fā)生[11]。針對體位性低血壓病人,指導病人體位轉變要緩慢、動作要穩(wěn),不要用力過猛的進行體位轉換等[12]。老年高血壓病人脈壓增寬,餐后和體位性低血壓發(fā)生率較高,對其實施有效的護理干預,可以降低低血壓的發(fā)生次數(shù),有效控制低血壓發(fā)生的危險因素,提高老年高血壓病人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繆京莉,劉穎萍,劉波,等.老年高血壓患者降壓治療中的低血壓原因分析及對策[J].醫(yī)學與哲學,2013,34(10):23-25.
[2]劉乾惠,刁曉蘭,周錫平,等.老年高血壓患者體位性低血壓與體位性高血壓的臨床研究與護理風險防范[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3,29(6):26-28.
[3]鳳云.老年體位性低血壓37例臨床分析與防治[J].臨床薈萃,2012,27(7):628-629.
[4]Villavicencio-Chávez C,Miralles Basseda R,González Matín P.Orthostatic and postprandial hypotension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diseases and disability:prevalence and related factors[J].Revista Espanola De Geriatria Y Gerontologia,2009(1):12-18.
[5]林仲秋,張金霞,馮國飛,等.老年高血壓患者體位性低血壓與降壓治療的關系[J].中華老年醫(yī)學雜志,2014,33(1):14-17.
[6]蔚華,林仲秋,謝志泉,等.老年體位性低血壓患者的現(xiàn)狀調查及護理對策[J].中華護理雜志,2013,48(2):150-152.
[7]Hiitola P,Enlund H,Kettunen R.Postural changes in blood pressure and the prevalence of orthostatic hypotension among home-dwelling elderly aged 75 yeas or older[J].Journal of Human Hypertension,2009(1):33-39.
[8]楊文軍.老年患者體位性低血壓的原因分析與護理應對[J].中國保健營養(yǎng)(下旬刊),2013,23(12):7603-7604.
[9]田秋月.老年住院患者體位性低血壓護理干預[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醫(yī)學專業(yè)),2011,13(8):220.
[10]王健.老年體位性低血壓護理預防措施[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3,20(26):148-149.
[11]徐曉穎,方寧遠,金賢,等.老年人體位性低血壓的研究進展[J].老年醫(yī)學與保健,2010,16(6):385-387.
[12]袁慧,黎蔚華.健康教育對高齡老年高血壓合并體位性低血壓患者的作用[J].廣東醫(yī)學,2014,35(2):313-314.
(本文編輯蘇琳)
(收稿日期:2015-05-07;修回日期:2015-12-22)
中圖分類號:R472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9-6493.2016.09.039
文章編號:1009-6493(2016)03C-1137-03
作者簡介馬柳英,主管護師,本科,單位:541000,桂林市第二人民醫(yī)院。
基金項目桂林市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fā)計劃項目,編號:201402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