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樓、地面墊層采用水泥砂漿或混凝土的做法,已經(jīng)適用很長時間。以某工程車庫地面為例,就地面采用混凝土的做法在工程中存在起砂、麻面、裂縫等質量問題及成因,提出幾項預防與治理措施。主要引起質量問題的因素:原材料不適導致的地面強度不足起砂;施工方法不當導致的地面起砂;養(yǎng)護不當或不到位、水灰比過大對地面強度的影響;施工過程中不良因素導致地面起砂和麻面等情況,針對這些成因進行分析,采取一些特定的措施,進行有效的治理,經(jīng)過實踐證明,在控制樓地面麻面、起砂質量問題時,有著顯著的防控效果。
【關鍵詞】地面;起砂;麻面;分析;防治
人們對地面的使用要求愈來愈高,一般要求能耐磨、美觀、清潔。地面是建筑室內六面體中使用頻率最高的一面,因而在地面做法選用過程中應全面考慮地面的用途。在建筑裝飾裝修工程中,樓地面采用水泥砂漿或細石混凝土,是建筑行業(yè)廣泛應用的樓地面裝飾裝修做法。但是樓層地面出現(xiàn)麻面或裂縫以及樓層地面起砂等問題是普遍存在于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的常見問題,這些問題嚴重影響到樓房建筑的使用。所以如何解決及防治這些樓層地面的質量問題是未來建筑施工人員需要長期實踐及研究的重要課題。
現(xiàn)以某建筑工程地下車庫地面為例,介紹一下該工程的車庫地面起砂、麻面的情況。該工程車庫地下一層,車庫地面采用C25細石混凝土地面,混凝土選用商品混凝土,局部采用現(xiàn)場攪拌C25細石混凝土;設備用房采用水泥砂漿地面。該車庫在地面完工兩個月后,發(fā)現(xiàn)地面存在不同程度的起砂和麻面情況,影響美觀和正常使用。下面就該工程細石混凝土地面發(fā)生起砂、麻面的質量問題情況進行分析。
1、砂漿及混凝土地面起砂產(chǎn)生的原因分析
1.1水泥、砂等原材料不合格或不適用與地面工程。
1.1.1攪拌細石混凝土或拌制砂漿時若使用強度標號低或者已經(jīng)因受潮過期而結果的水泥以及倉庫中散落的混合水泥,因為這些水泥的水泥或許查因而水泥的膠結性能隨之變差,這樣就會降低其強度,導致施工后的地面強度不足,地面面層耐磨強度過低,產(chǎn)生地面起砂、麻面、裂縫。
1.1.2使用含有粉煤灰或礦粉的水泥。水泥生產(chǎn)廠家為減小成本,在水泥中摻加粉煤灰或礦粉。粉煤灰或礦粉在水泥中屬于輕質細摻合料,在混凝土地面施工中粉煤灰或礦粉會隨著水泥漿逐漸漂浮到面層。在混凝土地面強度形成后,混凝土地面面層由于粉煤灰或礦粉含量較多,面層混凝土強度會降低50%以上,并且粉煤灰或礦粉屬于細集料,在后期使用中面層強度低、耐磨性差,逐漸會返粉起砂、麻面。因此通常在結構施工時需要清除接茬部位的浮漿層,也就是這個道理。
1.1.3使用細砂。使用粒徑過細的砂礫拌合時會使水和灰的比例增大,從而降低水泥的強度。而且細砂中的含泥量通常較大,一般會大于3%。采用含泥量超標的細砂攪拌混凝土,直接會減小水泥水化過程中粘結力,使得水泥水化晶體在強度形成過程中粘結出現(xiàn)阻隔現(xiàn)象,最終導致地面強度降低、面層疏松,產(chǎn)生起砂、麻面及收縮裂縫。使用含泥量過大的碎石也和使用細砂相同,也會導致地面起砂、麻面。
1.2細石或者砂漿混凝土的水灰配制比率不當。若水灰比例過大水泥的使用量過少,就會使細石混凝土或者砂漿的強度隨之降低,所以樓層表面容易出現(xiàn)沁水現(xiàn)象,從而使得細石混凝土或者砂漿樓層層面的強度不夠,出現(xiàn)耐磨度低,容易起砂等現(xiàn)象。
1.3使用放置時間較長的混凝土。細石混凝土拌合后放置時間較長,導致混凝土塌落度損失和離析;另外再次使用時未拌合均勻,混凝混凝土跑漿;在施工過程中,由于控制不到位,放置較長時間的混凝土繼續(xù)用于地面施工。放置較長時間的混凝土,重新攪拌后使用,強度的重新形成就大大降低,一般情況下,該混凝土繼續(xù)形成強度已下降20%~40%。另外面層漿料不足,面層強度降低。將會由于水泥凝結力的減小,導致地面從內部至面層整體疏松,避免不了面層的起砂情況的發(fā)生。
1.4細石或者砂漿混凝土樓層層面的表面壓光時間掌握不確切。如果混凝土的樓層表面壓光的時間過早,會有一層游離水浮于細石或者砂漿混凝土表面,從而導致表面孔隙和氣泡消除困難等問題,并且容易是樓層表面出現(xiàn)擾動,不利于細石或者砂漿混凝土的強度增長;而混凝土的樓層表面壓光的時間過晚,則會出現(xiàn)混凝土表面過干等水泥膠凝體結構硬化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壓光極易損傷細石或者砂漿混凝土表面的強度和抗磨性能。
1.5在地面施工時,由于面層泌水層過多,灑干拌1:2-1:2.5體積比的水泥砂去除多余泌水時,未灑均勻或是水泥砂未拌和均勻。鋪撒的水泥與商混水泥可能不是同一批號、同一廠家,容易產(chǎn)生不良反應;在強度形成過程中龜裂脫皮,從而在使用過程中逐漸引起起砂。
1.6地面養(yǎng)護時間掌握不到位。
1.6.1細石或者砂漿混凝土在拌合后,經(jīng)過從初凝到終凝再到硬化的過程并經(jīng)過潮濕環(huán)境中水光作用的推動繼續(xù)深入到水泥顆粒的內部,從而使細石或者砂漿混凝土在水光作用下繼續(xù)增強混凝土的強度。如果過早的進行混凝土表面的養(yǎng)護,因為混凝土中水分太多,容易出現(xiàn)樓層表面出現(xiàn)脫皮及起砂等現(xiàn)象;而若是間隔較長時間進行養(yǎng)護,則會因為水化熱而導致水分迅速蒸發(fā),使硬化的深層作用出現(xiàn)脫水狀態(tài)以及硬化速度減緩等情況,從而使得細石或者砂漿混凝土的強度和耐磨能力下降。
1.6.2在混凝土還沒有完全硬化前就灑水養(yǎng)護,造成混凝土表面水灰比增大,強度降低。另外灑水養(yǎng)護不及時、太陽暴曬或養(yǎng)護溫度過高(如冬季過度烘烤)導致混凝土表面大量失水,得不到充分水化,地面面層強度降低。
1.7成品保護不到位。
1.7.1砂漿或混凝土表面尚未達到一定的強度就上人作業(yè),在剛施工完畢的地面上走動、推車以及在上面進行其他操作。混凝土強度在形成過程中受到擾動、污染,破壞強度和抗磨性。導致起砂、露砂和脫皮。
1.7.2在已完工的地面上拌制砂漿或其他物料,裝修過程中將物料隨意傾倒在地面上,使原本光潔的地面粘接雜物,清理不到位從而導致混凝土地面出現(xiàn)麻面及起砂等問題。
1.8混凝土冬期施工,強度非常容易減小,特別是面層混凝土。冬期施工的混凝土地面,如果沒有及時保暖,早期受凍,混凝土強度形成過程中需求的水分凝結為固態(tài)冰,降低了水泥水化程度,導致混凝土強度降低,特別是面層部分強度下降至20%~50%。另外,如果砂漿或混凝土受凍,會導致砂漿或細石混凝土體積膨脹,而這種現(xiàn)象在地面解凍后并不能恢復,這就使得砂漿或混凝土的空隙率增大在混凝土表面則會形成大量松散的顆粒,這就嚴重降低了混凝土表面的強度,這種地面經(jīng)過人或車的走動及碾壓就會出現(xiàn)起砂的現(xiàn)象。比如上述例舉的工程中部分車庫因在冬季低溫條件下施工,并且沒有及時采取保溫措施從而使得部分地面受凍,在解凍后地面表面出現(xiàn)大量松散顆粒,經(jīng)人及車的走動或碾壓致使起砂范圍逐漸增大。
1.8.1混凝土地面抹面壓光后,氣溫下降至0℃以下,將門窗關閉,用臨時煤爐生活保暖,當二氧化碳氣體和水泥中游離物質其氧化鈣、硅酸鹽、鋁酸鹽互相作用,引起表面呈白色酥松的薄層,是表面起砂和起粉。
2、砂漿或混凝土地面起砂的預防措施
針對上述混凝土地面起砂、麻面質量問題產(chǎn)生的情況進行分析,敘述針對性的防治方法及處理措施。通過正確的防治辦法控制混凝土地面質量,降低或避免混凝土地面起砂、麻面質量問題發(fā)生的可能性。力求尋找出最合理的施工方法和工藝。
2.1對所使用原材料的控制
2.1.1對施工過程中所使用的原材料要嚴格進行控制,禁止使用存放三個月以上的過期水泥或者因受潮而導致結塊的水泥,另外,進入工地的水泥都必須經(jīng)過查明水泥名稱,生產(chǎn)廠家,出廠資質及實驗報告水泥出廠合格證和現(xiàn)場抽檢水泥安定性等嚴格的檢查,確認水泥符合使用標準才能投入使用。施工過程中應該優(yōu)先選擇采用425號水泥等普通硅酸鹽水泥,這種水泥的優(yōu)勢在于水化熱高抗凍性好并且施工早期水泥強度增長比較快,水泥安全性比水泥與礦渣水泥、火山灰質水泥要好。冬季施工過程中,能有效防止早期受凍,對確保水泥漿或混凝土強度,防止樓地面表面起砂是必備的條件。
2.1.2對于場地存放的水泥定期進行抽樣復檢,一般三個月一復檢。若是濕熱氣候條件或臨海地區(qū),潮濕氣候嚴重,應縮短復檢周期。防止過期或變質的水泥用于混凝土拌制。再者水泥應存放在干燥有遮擋的物料堆放庫房或工棚內,防止雨水浸泡或潮濕環(huán)境下水泥結塊變質,從而降低強度。另外庫房內由于長期堆放水泥,重復搬運或使用過程中的散落水泥長時間堆積,堆積的水泥可能存在不同批號、不同時期、內摻雜物的情況,在使用過程中應避免其用于施工物料的加工。
2.1.3要求水泥原料有資質及業(yè)績較好的廠家供料,并且明確不采用含有粉煤灰及礦粉的水泥。若采用商品混凝土,提前給商混供應站提出上述材料要求及交底,特別明確不采用含礦粉或粉煤灰的水泥。避免水泥中輕細集料的含量,避免地面面層漿料中因含輕集料過多而降低面層強度。
2.2盡可能避免在冬期施工。
2.3合理控制樓地面面層的施工工藝。
2.3.1壓光時間把握好。在進行地面處理時,首先需要控制并掌握好壓光的時間,其壓光次數(shù)為三次。第一次壓光時間:在水泥砂漿鋪設到地面開始,使用木質抹子按照水泥砂漿緊密結合,涂抹均勻為抹壓標準,達到水泥砂漿不出現(xiàn)水層完成第一遍壓光程序;第二次壓光時間:水泥砂漿初凝后開始(判斷基準:以踩踏后無明顯下陷腳印為準),使用光滑的鐵質抹泥板按照無砂眼,無腳印,表面光滑完成第二遍壓光程序;第三次壓光時間:水泥砂漿終凝前(判斷基準:踩踏后無任何痕跡并水泥砂漿未干透為準),此道程序是壓光過程中的關鍵,在涂抹過程中,要求用力均勻,以保證地面整體水平光滑。
2.3.2養(yǎng)護工作維護好。養(yǎng)護開始時間在壓光后24小時開始進行灑水,其過程與周期為1-2周,灑水強度以保證細石混凝土強度增長的需要,養(yǎng)護期間,做好人為踩踏破壞。
2.3.3地面冬季施工要點。冬季施工要有明確的冬季施工管理方案,在室外溫度低于5℃以下,樓層地面施工不能進行,同時已完成工程要做好保溫防凍措施。
3、樓地面起砂的治理方法
在施工過程中,難免會有混凝土或水泥砂漿起砂現(xiàn)象,處理和治理起砂情況可以分為以下三種:
3.1樓地面起砂面積不大且不嚴重
對于起砂情況不嚴重,總體面積不大的情況,(1)可以用磨石進行水磨處理,以漏出堅硬地層表面為準;(2)可以用純水泥漿覆蓋到起砂表面,其整個操作程序為:起砂層清理干凈;用水沖涮砂礫;沖涮處保持濕潤;覆蓋純水泥漿;壓光;養(yǎng)護。
3.2樓地面起砂面積大
對于起砂情況總體面積大的情況,可以用建筑膠水泥漿修補處理,其整個操作程序為:起砂層清理干凈;用水沖涮砂礫;對于大的凹陷處先用膩子補平(膩子為水泥和少量建筑膠混合而成);建筑膠均勻涂抹于以清理干凈的大面積起砂處;分層涂抹3~4遍(注意室溫保持在10℃以上);養(yǎng)護(2-3天);砂輪打磨上蠟。
3.3樓地面起砂面積大且情況嚴重
鑒于樓地面起砂面積大且情況嚴重的地面處理如下:將整體起砂處全部剔除,其整個操作程序為:整體剔除并將起砂層清理干凈;處理保持毛糙面與濕潤;素水泥漿均勻涂抹一遍,以增加其粘結度;水泥砂漿(水和砂漿比例為:1:2)鋪設清理面;壓光、養(yǎng)護。
結語:
長期以來,各建筑施工單位和施工研究機構為了解決樓層地面起砂這一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通病研究出許多的處理方法,已經(jīng)起到一定作用,文章中介紹的是最普遍常用的治理方法。然而最有效的治理方法是在施工過程中嚴格控制原材料,合理規(guī)劃施工工序并且合理安排施工時間段。做好施工過程中的每一步,事后處理只是一種補救,亡羊補牢雖然為時未晚但這期間所浪費的人力物力財力也是一大損失。所以,只有在原材料上嚴格把關,合理規(guī)劃施工工序并且合理安排施工時間段,嚴格按照國家制度及規(guī)范施工完全可以杜絕樓地面起砂的質量問題。
參考文獻:
[1]汪緋等建筑工程質量事故的分析與處理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5.10.
[2]孫氰萍等小型空心砌塊建筑設計技術規(guī)程(JGJ/T14-2004)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4
[3]楊紹林.混凝土表面起砂原因與防治方法[J].商品混凝土,2011,09:1-6.
[4]李長勝,劉衛(wèi)平.水泥混凝土地面的質量問題及防治措施[J].山西建筑,2007,26:257-258.
[5]辛厚建.混凝土地面起砂起塵的預防和治理[J].中國新技術新產(chǎn)品,2012,2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