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永玲
(西安理工大學 陜西 西安 710048)
?
淺談高校涉外禮儀課程的實踐與教學
鄭永玲
(西安理工大學陜西西安710048)
摘要:在世界多極化,經(jīng)濟全球化以及教育國際化的當今社會,不同國籍與文化背景的人員交流日益頻繁,人員交流的前提是以尊重彼此間的傳統(tǒng)文化及生活習慣為基礎,恰到好處的涉外禮儀為外事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基礎保障,為高校國際交流合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文章結(jié)合在涉外禮儀課程的教學實際,將實踐教學,運用到課堂教學中,獲得良好的效果,為培養(yǎng)高素養(yǎng)的人才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關鍵詞:涉外禮儀;教學;實踐
中國歷來就以禮儀之邦而聞名于世,自古就有“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的好客民風,也是一個具有“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的多民族國家。上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以來,隨著世界經(jīng)濟全球化的快速進程,中國與世界在科技、文化與人文交流、經(jīng)貿(mào)往來等方面的活動日益頻繁,而高等院校作為對外開放的前沿,培養(yǎng)既具有較高人文素養(yǎng)及專業(yè)知識,又具有較好的涉外交流與交涉禮儀,能面對不同國家、地區(qū)和千差萬別的民族風俗習慣應對自如地開展涉外交流與交涉人才對提升我國國家形象及軟實力具有重要的意義及迫切性。在外事活動中,外事工作者的言談舉止,往往代表的不是個人,而是代表一個國家或者一個民族,所以了解并熟悉涉外禮儀知識,熟練運用涉外禮儀,可以反映外事工作者自身的文化素質(zhì)和修養(yǎng),為外事工作的順利進展提供基礎保障。本文將從作者自身從事的外事活動中常遇到的涉外交際禮節(jié)、涉外禮儀活動的種類安排、接待工作中應把握的度等方面做一概述,并運用到涉外禮儀的課堂教學中,不僅為高校外事工作者提供涉外禮儀規(guī)范,并為涉外禮儀教育者以及高素養(yǎng)人才的培養(yǎng)提供學習和參考的規(guī)范。
一、涉外交際禮節(jié)
需要注意的交際禮節(jié)主要包括見面和告別時的禮節(jié)、介紹禮節(jié)、談話禮節(jié)等等六個方面。在選修課堂的教學中,除了引入大量典型的案例與動畫展示,深入剖析禮節(jié)規(guī)范中的細節(jié)問題,并積極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直接參與到禮節(jié)規(guī)范的實踐中,體會與學習并掌握相關的禮節(jié)規(guī)范。
(一)見面和告別時的禮節(jié)
1.握手禮儀:無論在室內(nèi)還是室外,見面和告別時,均可行握手禮。握手時,應距離受禮者約一步伸出右手,四指并攏,虎口張開,以誠懇自信的態(tài)度與對方握手。握手時上下微搖,不可左右亂擺。握手時間不宜太長,約一秒即可;握手力量也不宜過大,最好讓對方感受到您的果敢與自信。比較熟悉朋友長時間握,年輕的應該等年長伸出手再握手,男士應等女士先伸手再握。
2.雙手合十:主要用于東南亞信奉佛教的國家。行禮時,雙手手掌在胸前合并頭微前傾。當對方致此禮時,我們也應合十還禮,注意合十的同時不要點頭。
3.鞠躬禮儀:主要適用于日本與韓國。鞠躬時目光向下行30°見面禮,還禮時行15°禮,告別時行45°禮。行禮時雙目注視對方,不要與第三方說話。
4.擁抱、貼面禮儀:擁抱是歐美、中東及南美洲國家熟人和朋友間常見的一種親密禮節(jié)。擁抱的方法是右手扶住對方左后肩,左手扶住對方右后腰,彼此頭部及上身向一側(cè)相互擁抱,先左后右,最后再一次各向?qū)Ψ阶髠?cè)擁抱,一共三個回合。比較熟悉才用,否則第一次見面握手。
(二)介紹的禮節(jié)
1.他人介紹:在外事接待中,介紹賓主雙方的標準順序是“先主后賓”,即應當先介紹主人后介紹客人。這種做法,也被稱作“客人優(yōu)先了解情況”。介紹人往往由主方或賓主雙方在場人員中身份最高者擔任。被介紹方要點頭微笑。
2.自我介紹:由本人擔任介紹人。首先遞上名片隨后再做自我介紹,介紹自己時,務必言簡意賅,直奔主題,力求節(jié)省時間。一般三言兩語,半分鐘之內(nèi)即應結(jié)束。介紹的內(nèi)容應當包括本人所在單位、供職部門、現(xiàn)任職務、完整的姓名等四個要素。自我介紹時要起立。
(三)稱呼
在外事活動中,我方人員對外方人士所使用的稱呼,往往備受對方重視。因此選擇一種稱呼,不僅反映著自身的教養(yǎng)和對對方尊重的程度。稱呼不當會鬧誤會, 稱呼要照顧習慣,使用尊稱,如稱其行政職務、稱其技術職稱、稱其學術學位、稱其行業(yè)稱呼。不同對象不同稱呼,如稱男士為先生,部長以上稱閣下,稱已婚為女士,未婚稱小姐;不知婚否一律稱女士。
(四)談話的禮節(jié)
不對自己國家、民族或政府橫加非議,維護自己國家、民族或政府聲譽是外事人員義不容辭的責任。與外方人員交談時,沒有必要隨意對其內(nèi)部事務予以評論、說三道四、指手畫腳。談話時要注意姿態(tài),不要蹺二郎腿,可以做手勢,但動作不要太大,不要抖腿。有三個人以上時不要講兩個人的事情,冷落他人。不要詢問對方的履歷、年齡等隱私。不要意氣用事或惡語傷人。比如:這是我專門為你點的菜,專門為你準備的禮品等等。要了解自己的國家,他國的歷史、地理、文學、音樂、繪畫、時事及風俗習慣,這樣談起話來才能做到娓娓道來,不至于捉襟見忖。
(五)儀容、服裝、服飾
男士的正式服裝最好是深藍色、灰色的西裝套裝或中山裝,內(nèi)穿白色襯衣,腳穿深色襪子、黑色皮鞋。穿西裝時,務必打領帶。服裝與服飾最好出自一個品牌,這樣的搭配才能體現(xiàn)風格的和諧。白天可穿淺色,晚上要穿深色;室內(nèi)要脫帽、墨鏡;女士的服裝在對外交往中需分不同的場合,如:會談和參會的最佳衣著是著單一色彩的西服套裙,內(nèi)穿白色襯衫,腳穿肉色長筒絲襪和黑色高跟皮鞋。身著純色的連衣裙亦可,盡量不要選擇以長褲為下裝的套裝。
(六)宴請活動的禮節(jié)
出席時間要提前或準時到,進餐中談話時要停下來注意傾聽。赴家宴可給女主人送鮮花,禁送菊花和杜鵑花,不能送假花、絹花。吃東西時不要發(fā)出聲音,食物燙不要吹,等涼了再吃,嘴里有骨頭也不要吐在桌上,要吐在餐巾上或餐盤里。不要遠距離大聲喊人,不要拿著刀叉講話;不要蹲著等人,手不要放在椅背上;參加外事活動,不要吃蔥、姜蒜等有刺激性氣味的食物。
二、涉外禮儀活動的種類及安排
涉外禮儀活動有多種形式,根據(jù)不同的活動形式應做相應的安排。在課堂教學實踐中,多以小組的形式開展某一類型外事活動的預演,并通過學生們相互的點評和教師教學,促使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并掌握相應的禮儀規(guī)范。
(一)順序
在國際交往中,依照國際慣例,最基本的規(guī)則是右高左低,即以右為上,以左為下;以右為尊,以左為卑。在目前各種國際交往中,大到政治磋商、商務往來、文化交流,小到私人接觸、社交應酬,凡是有必要確定并排列具體位置主次尊卑之時,“以右為尊”都是普遍適用的。只要遵守這一原則,就不會有失敬于人的事件發(fā)生。
(二)迎送
“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是《孫子兵法》中的一句名言。這句名言不僅適用于戰(zhàn)爭,同樣適用于我們社會生活中所做的各種事情。要將迎來送往的工作做得圓滿,我方有關人員必須掌握外方的具體情況。如:主賓的個人簡況;來賓的總體情況;來賓的整體計劃;來賓的具體要求;來賓的來去時間等等幾個主要方面,這樣我方做好迎送工作就有了基本的保障。迎來送往身份相等的人去迎送,體現(xiàn)主人對客人的友好。
(三)會見、會談
在外事會見、會談中,參與會晤的賓主雙方地位、身份相仿,同時我方往往還會安排地位、身份較高的人員接見外方來賓。在國際交往中,這種做法被視為主方給與來賓的一種不可或缺的禮遇。會見、會談分禮節(jié)性和事務性兩種。禮節(jié)性會談時間短,一般半個小時左右。事務性會談包括:正式會議、分組會談、單獨會談。
(四)宴請
宴請分國宴、正宴、便宴、家宴與晚宴等。宴請的食譜及宴請的場所要充分尊重來賓的飲食習慣及宗教信仰,特別是接待伊斯蘭教等穆斯林來賓時,切不可提供宗教禁忌食品及在不符合宗教要求的餐廳。
宴請的形式主要可分招待會、酒會、茶會及工作餐會等。招待會是各種冷餐會,也叫自助餐,一般在室內(nèi)或花園舉行;酒會一般不設座位,自由走動,互相交談;茶會以茶為主,略備小吃和水果,主要由夫人主持;工作餐會的點菜要考慮主賓的愛好,特別是歐美人不吃海參。
(五)簽字儀式
校際和團體之間通過協(xié)商,就經(jīng)濟、技術、文化、軍事等各個領域內(nèi)的相互關系達成協(xié)議、協(xié)定以及合同時,雙方互換互簽文本舉行的儀式稱簽字儀式。簽字儀式前應做好文本的定稿、翻譯、打印、校對、裝訂等工作,同時要準備好簽字時用的國旗、旗架、文具(由于文件要長期保存,簽字時應該用鋼筆或簽字筆)。簽字儀式主賓的位置遵循“主左右賓”的原則,桌子中間擺放旗架,懸掛雙方國旗。雙方參加儀式的其他成員,按身份順序排列于各自簽字人員的座位之后。
三、接待出訪中應把握的事項
(一)日程安排上的基本要求
一般而言,外方來賓的具體活動日程早已確定,陪同人員無權對其加以變更,若外方人士要求變更活動安排,陪同人員不宜擅自做主,而應當及時向上級報告,并執(zhí)行上級決定。若陪同人員發(fā)現(xiàn)被陪同著的活動日程的確存在不足之處,可向有關方面進行反映,但不宜直接與被陪同著就此問題進行溝通,更不宜在對方面前隨意發(fā)表個人意見。
(二)確保日程得以執(zhí)行的方法
完備而規(guī)范的接待計劃是保證接待工作圓滿順利的前提。在接待計劃里,接待日程的具體安排必須既詳盡周全,又疏密有致。在具體安排接待日程時,不但要以我為主,而且還需雙方協(xié)商、溝通。諸如迎送、拜會、談判、參觀、游覽、宴請等項接待工作的重要內(nèi)容,切切不可在安排日程時有所疏漏。各項活動既不可以發(fā)生沖突,又不可以間隔過久,特別重要的外事接待日程設置必須考慮預定的時間,地點,天氣與氣候等自然不可抗拒的因素,提前做好相應的預案。
要使接待計劃完全兌現(xiàn),還必須精心安排好接待人員。如有可能,應盡量選擇有經(jīng)驗者、善交際者、通曉接待對象語言或習俗者、與接待對象民族或宗教信仰相同者,以及同接待對象相熟者,來從事接待工作。
(三)外事活動的現(xiàn)場工作和應變
由于外事接待工作非常細致、具體、稍一疏忽大意,就會在意想不到的環(huán)節(jié)上出問題,輕則被視為失禮,重則使整個接待工作前功盡棄。比如稱呼出錯、國旗掛錯之類的笑話。牢固認真細致地掌握外事工作的五要素:即事情(what)、人物(who)、時間(when)、地點(where)和程序(how)。是圓滿完成外事接待工作的保障。外事人員在外事活動中,無論何時何地都應該堅持自己的職業(yè)操守。面對不同國家、地區(qū)和民族千差萬別的風俗習慣,牢記“外事無小事,事事是大事”的工作方針,在遇到突發(fā)事件時,要采取特事特辦、及時請示匯報的方法,堅持不卑不亢、求同存異,尊重習慣的原則,保障外事工作的順利進行。
四、結(jié)語
隨著我國經(jīng)濟發(fā)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來華訪問、旅游及商務洽談的外國人逐年增加,國人的出國人數(shù)逐年飆升,涉外禮儀并不僅適用于涉外工作人員,而是全體國民必備的基本知識,真正的禮儀不只是一種規(guī)范,而是一種發(fā)自內(nèi)心的優(yōu)雅。本文提供一些涉外活動中經(jīng)常遇到的實用知識,為高校外事工作者以及涉外禮儀教育者提供了基本的涉外禮儀規(guī)范,同時結(jié)合自身課堂教學的實踐和經(jīng)驗,對課堂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以及高素養(yǎng)人才的培養(yǎng)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因此,涉外禮儀的實踐與教學對高校國際交流合作以及高素養(yǎng)人才培養(yǎng)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金正昆.國際禮儀.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2]連娟瓏.國際禮儀.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
[3]外交部禮賓司樊劍參贊授課記錄整理.
A Brief Analysis on Practice and Teaching of Etiquette with Foreign Elements in University’s Global Schooling
ZHENGYong-ling
(Department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nd Exchanges,X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710048,Xi’an,Shaanxi,China)
Abstract:In the current society of multi-polariation,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education internationalization,people with different nationalities exchange and communicate become increasingly frequent,such exchanges prove beneficial for worldwide technological and scientific development,harmony and prosperity of reg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world,but the premise of communication based on the mutual respect of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living habit,the direct form is etiquette.Hence,neither humble nor pushy,courtesy,provident etiquette will provide guarantee for foreign communication’s smooth development and plays a multiplier role for university’s global schooling.In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optional course of foreign-involving etiquette,we can fully combine practice and experience and combine theory and practice to achieve good classroom atmosphere and outcome.Only by teaching students with adequate etiquette and experience its profound connotation,could make such ceremony play positive role in exchanges and communications.Hence,the etiquette teaching will take magnificent part for university’s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and cooperation as well as training talents with higher qualities.
Key words:Etiquette with Foreign Elements;Teaching;Practice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2885(2016)01-21-04
作者簡介:鄭永玲(1965-) ,女,漢族,廣東汕頭人,西安理工大學國際合作與交流處工程師。
收稿日期:2016-01-30
【高職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