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百華
(菏澤圖書館,山東菏澤 274000)
?
互動閱讀——讓“靜”的圖書館“動”起來
陳百華
(菏澤圖書館,山東菏澤 274000)
[摘要]在普通大眾眼里,圖書館就是個靜靜的地方,不該是動的地帶。其實不然,現(xiàn)代圖書館就應“動”起來。只有“動”起來,才能吸引更多受眾,走進圖書館,重拾書本,進行閱讀。那么誰有如此巨大能量,讓“靜”的圖書館“動”起來呢,那就是互動閱讀。
[關鍵詞]互動閱讀圖書館動靜
閱讀是圖書館的靈魂,一個‘失魂’的圖書館,免不了‘落魄’的命運。由此可見,閱讀的重要性??扇缃?,能留住讀者一閃即逝的目光的閱讀,早已不是傳統(tǒng)的紙質(zhì)閱讀,而是“微時代”下的所特有的“碎片化”閱讀。我們要敢于直面這樣的現(xiàn)實:一部智能手機抑或一臺平板電腦就可以成為一座圖書館,“手抱平板,眼盯屏幕”成為了一道時代風景。走進圖書館成為了當下社會“抽不出時間”做的奢侈之事,尤其是市縣一級的圖書館,基本可以用門可羅雀來形容。在互聯(lián)網(wǎng)閱讀、手機閱讀對傳統(tǒng)閱讀造成的巨大沖擊下,滋養(yǎng)過無數(shù)人靈魂的圖書館成了一棟棟儲存圖書的建筑物而已。傳統(tǒng)意義上的圖書館何去何從?或許互動閱讀給出了最樸素、最直觀的答案——讓“靜”的圖書館“動”起來。
1何謂互動閱讀
互動閱讀,顧名思義,既要“讀”也要“動”,是一種雙向互動的參與式閱讀,顛覆了讀者與閱讀的傳統(tǒng)概念。因為“動”,讀者的“讀”不再是囫圇吞棗的“淺閱讀”,而是積極主動的“深閱讀”?;娱喿x,在形式上與傳統(tǒng)閱讀大相徑庭,原先的“私人筆記”變成“公開課堂”,讀書的樂趣從“喜歡讀書,不求甚解”變成“評論”“分享”和“交流”。有時,讀者甚至可以把自己變成書本寫作的參與者直至作者,從而獲得一種切身的互動體驗和高度的參與感。
2圖書館的動靜之變
在傳統(tǒng)觀念中,普通大眾認為圖書館就是一個靜的地方,一個遠離城市、遠離喧囂的休憩之地。不少大眾到圖書館就是看看書,安安心,讓自己盡可能多地享受一下這樣靜靜的書香氛圍。文化學者余秋雨談到,和現(xiàn)在的流行文化、流行藝術(shù)相比,“圖書館就是一個讓我們安靜地靠近著偉大的靈魂的地方”。圖書館這種“靜”的特質(zhì)和優(yōu)雅,在任何時候都要堅持,都要擁有??伞拔r代”所特有的閱讀“撕裂性”直接影響著人們的閱讀思維,閱讀不再是一種“閱讀”,而是一種“瀏覽”,甚至就是一種“獵奇”。這種走馬觀花式的閱讀根本無滋養(yǎng)心靈之效。一種閱讀方式漸成過去式,而一種新的閱讀方式方興未艾之際,單憑激發(fā)人們的懷舊心理,是很難讓閱讀煥發(fā)活力的。作為閱讀的殿堂,當下的圖書館應該全面開啟互動閱讀,讓“靜”的圖書館“動”起來。我們這里說的圖書館之“動”,不是簡簡單單的形式之動,更不是普通意義的運動之動,而是圖書館靈魂的閱讀之動。只有通過“靜”的形式讀“動”書,通過“動”的方式讀“靜”書,讓動靜辨證地結(jié)合起來,才能點燃書中含蘊的知識之光,才能激起人們的閱讀欲望,才能讓讀者重拾書本,走進圖書館,也才能實施互動閱讀,真正做到“靜”的圖書館“動”起來。
3讓讀者動起來
互動閱讀,讓閱讀不再是“靜”的,而是“動”的。眾所周知閱讀的主體是讀者,核心是讀者,所以要閱讀“動”起來首要的必是讀者“動”起來。來圖書館的讀者群體千差萬別,我們?nèi)绾瘟糇「黝愖x者,讓他們動起來,為圖書館之“動”增添色彩呢?
3.1搭建讀者互動平臺,吸引各類慕名而來的人們
(1)舉辦形式旨趣多元的讀書活動。比如文化講壇,涉獵文學、藝術(shù)、時尚、時事等多樣化主題,遍邀知名專家學者、文藝名人帶來高端精致的文化享受;比如“市民講壇”,不僅有消防、攝影、科普、保健等豐富知識,更以志愿者團隊主講的形式為具備各類特長與興趣的市民搭建廣闊平臺。
(2)開展“書世界閱生活”為主題的互動活動。每位讀者在閱讀中常常就某一觀點或一本書都會想附和兩句或偶爾反駁一下,通過互動閱讀活動我們開辟了這種途徑。比如經(jīng)典討論、閱讀推介講座、寫讀書隨想等等,想方設法地讓讀者參與到閱讀中去;通過手機短信、電子郵箱、微博、微信等途徑隨時隨地地讓讀者發(fā)表自己的閱讀隨想或評論。至于讀者提出的思考和意見落筆成文后,甚至擇優(yōu)刊登,都有可能付諸實現(xiàn)。在這個平臺上,您不但可以享受閱讀的實惠,還可以享受到閱讀的樂趣。
(3)開拓新式閱讀活動。比如藝術(shù)品展示、動漫創(chuàng)意、影視休閑、文創(chuàng)產(chǎn)品等構(gòu)成了豐富的多元化空間,為讀者提供了一個多維度、廣視角的閱讀體驗平臺。讓讀者“品賞”閱讀,既可增添閱讀的互動性,也能很快拉近和讀者的互動關系。通過“品賞”閱讀,打造互動閱讀新天地。
3.2針對特殊群體,開展特色服務
(1)比如小小讀者,圖書館可以配備各式各樣的玩具和繪本圖書。一座擁有玩具的圖書館,孩子會不會特喜歡呢?同時舉辦繪畫比賽、繪本閱讀,讓孩子們用畫筆表達心聲,將閱讀體驗化、娛樂化,使孩子在玩耍中印下閱讀的痕跡并從中體驗到閱讀的趣味。他們的圖書館在玩耍中、花朵里、彩虹上……。
(2)又如學生群體,可專設一個學生進行學習討論的活動空間。為了實現(xiàn)學生自主思考解決問題的“主動型學習”,在這里使用玻璃隔斷的閱覽室,既是學生安靜學習之處,還是學生互相討論、互相交流之地,時時處處充滿了學生的思考、交流聲。如今的圖書館,從一個安靜學習的場所,變成了學生“來決定制作資料的分工吧!”。圖書館被賦予了新的角色,擁有了新功能,來圖書館的學生也越來越多。
(3)再有老年讀者,推出老年人專項服務。比如開設老年讀者寫自傳的教學班,為老年人提供一個圓夢的機會。老人在講述自己的“滄桑之路”時處處流露的都是真情實感,把他們書寫成書更多的是獲得一種心理上的滿足與慰藉。還有專門為想要重新開始自己職業(yè)生涯的老人開設“童話大師”課程班,傳授講故事的技巧,使老人有條理的敘述和豐富的表情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變得更加引人入勝。讓圖書館成為老人生活的樂園。
3.3推出經(jīng)典誦讀活動
圖書館從浩瀚如煙的中華典籍中選取具有代表性的傳世名篇,采用由志愿者老師帶領大家一句句地誦讀的形式,舉行“閱讀,請到圖書館”為主題的經(jīng)典誦讀系列活動,吸引各個人群參與誦讀,使“大聲閱讀”從夢想變成了現(xiàn)實。通過誦讀經(jīng)典文章,感受濃厚讀書氛圍,真正體現(xiàn)我讀書、我快樂。同步以互聯(lián)網(wǎng)和手機為平臺推出了“經(jīng)典誦讀”伴我行活動,每日持續(xù)更新并推送服務。
4讓圖書動起來
在不少人的心目中,圖書館無非幾棟建筑、一堆故紙而已。如何讓“沉睡”在書架上塵封已久的故紙醒來?互動閱讀可作為引薦之筆,抓住的一個重要精髓就是讓館內(nèi)書籍“動起來”。
4.1打造圖書漂流中心
圖書漂流中心,既是圖書漂流的中心,又是閱讀的場所,更是互動的典范。在這里圖書館除了開展常規(guī)的讀者活動(或捐贈愛心圖書,或自帶閑置的圖書在現(xiàn)場進行交換,或在漂流書架上隨意挑選自己想看的圖書帶回家閱讀等等),讓閑置在讀者間和深藏“柜”中不見天日的圖書漂流起來,充分發(fā)揮每一本圖書的價值;還可舉辦讀書交流會、名家論壇、文化沙龍、文學講座等等活動,為讀者提供了一個多維度、廣視角的閱讀體驗平臺。進而制定“閱讀規(guī)則”。在這里漂流的圖書,要求讀者自己制作“漂流卡”;上面寫著該書的書名、主人、推薦理由、讀書感受等內(nèi)容,下面還空出了借閱人簽名的地方;他人在換取書籍后,可以將自己的姓名、電話和讀書心得寫到書后的“漂流標簽”上。同時讀者還要將自己讀完的圖書按時轉(zhuǎn)漂給下一位讀者或放回“漂流站點”,讓它及時漂到下一位讀者的手中,繼續(xù)下一段書香之旅。在“漂流”中互動,在互動中“漂流”。讀書心得盡管簡單,可經(jīng)過日積月累,聚集在一起,就會變得甚是豐富起來。讀者吸收彼此的想法,也是個很好的交流過程。
為了有效利用圖書館里“沉睡”的圖書,圖書館還會不時采用以贈書方式為每人限贈一本,留下姓名、郵編、聯(lián)系電話即可。獲得贈書后的要求只有一個,就是收到書讀完之后,將書轉(zhuǎn)贈給其他人閱讀,一個轉(zhuǎn)贈一個,傳閱到誰手上,誰就要填寫讀書感想,讓書在傳遞閱讀中增值,閱讀因動而活,知識因動而美。書籍在不同的閱讀者之間“漂流”,人們的閱讀也就“活起來”,……靜態(tài)的圖書館隨之“動”了起來。
4.2建立移動閱讀平臺
在信息時代,我們已被挾裹進知識信息的浪潮中,無獨有偶,承載知識主體的不再是紙質(zhì)書籍,倒是手機、電腦等電子產(chǎn)品內(nèi)的電子書籍,人們的閱讀方式也大異與以往,多數(shù)人都希望利用生活中的碎片時間讀點書,學點習。因此把圖書館“搬”進手機,讓圖書館資源動起來、活起來,實現(xiàn)人人可以“懷抱”圖書館的夢想成為大眾的普遍追求。
4.2.1建設移動圖書館
移動圖書館首先為讀者免費提供正版電子圖書下載閱讀服務,讀者在手機上安裝電子書閱讀器或超星移動圖書館APP,掃一下二維碼就能免費在線閱讀正版電子圖書或“下到手機里,隨時隨地進行閱讀?!庇纱损^藏圖書實現(xiàn)了由靜變動,提高圖書利用率。根據(jù)圖書閱讀的發(fā)展趨勢,我們還將推動圖書移動的最大化,實現(xiàn)圖書館際互相聯(lián)網(wǎng),做大電子圖書庫。其次移動圖書館不僅完成了圖書館從只提供紙質(zhì)文獻閱讀的傳統(tǒng)服務,到如今可以用手機進行業(yè)務辦理、信息獲取、圖書閱覽等多種信息資源服務的轉(zhuǎn)變,還提供了其他場所提供不了或提供不到位的服務,那就是隨時隨地‘聆聽’圖書、分享圖書,為讀者提供閱讀新平臺,帶來閱讀新體驗。借助“指尖閱讀”服務,創(chuàng)新閱讀新模式,滿足各類讀者的閱讀需求。移動圖書館在拓寬了公共服務時空的同時,又增添了公共服務的人文氣息和內(nèi)涵。
4.2.2建立數(shù)字互動平臺
圖書館要開展移動新媒體服務的建設,不斷完善移動閱讀服務形式、擴展服務渠道。不僅有書目檢索、微閱書刊、掌上展廳等功能強大的欄目設置,還有讀者服務、我的書架等個性化服務,甚至還有留言咨詢等便捷的溝通服務。為此我們就要借助網(wǎng)絡手段,建立圖書館的短信、電子郵箱、QQ群、微博、微信等多種交流互動平臺,精心構(gòu)筑“第三空間”。在讀者與讀者、讀者與圖書館員之間架起一座溝通的橋梁,讓讀者朋友隨時隨地都能與我們交流互動。
5讓圖書館員 “動”起來
互動閱讀成了當下最時髦的用語。可以動起來閱讀,對圖書館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讓館員也“動”起來,為圖書館之“動”添磚加瓦。
5.1讓館員的思想“動”起來
(1)要深入分析圖書館“荒廢無發(fā)展”的原因,開拓圖書館互動閱讀新局面。圖書館需積極主動與讀者溝通互動,建立起有效暢通地互動交流通道,使圖書館與讀者信息交流“動起來”?;蛟S一個小本就成了互動對話的紐帶,也可能某個角落就是對話的互動平臺,圖書館與讀者定期開展交流互動……這些舉措都是在工作實際中應運而生的,為讀者更好閱讀服務。因此館員必須打破固有的思想模式,讓自己的思想在工作中“動”起來,在閱讀中“活”起來。
(2)要隨時關注讀者享受的閱讀方式,探究讀者的閱讀心理,開發(fā)適合不同類型讀者需求的閱讀服務。在每一個與讀者的可能性接觸點,都設計互動項目和內(nèi)容,拉長互動鏈條,處處體現(xiàn)互動閱讀的服務。把圖書館的核心功能要由為讀者提供盡可能多的圖書,轉(zhuǎn)變?yōu)樽x者選擇盡可能好的圖書。讓圖書館成為人們閱讀的健身房,最大化的體現(xiàn)互動閱讀之效。
5.2讓館員的服務“動”起來
圖書館員不能為互動閱讀只知“冥思苦想”,同時更需要“想方設法”地“動”起來。
(1)打造“移動”服務窗口,讓服務“動”起來。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圖書館員就是偏居于書庫或借閱臺的一個角落,靜靜的等待為讀者服務。每當遇到讀者問圖書館員“某某書在哪里”時,館員總是“遙指”一下:“在那里”,或是回答“往左走”“往右走”“縱向第幾排”“橫向第幾排”等等。其實館員每天都在書庫工作,對里面圖書的排列甚至于每本圖書位置的都了如指掌,缺乏的往往是“樂于動身”的服務。因此館員絕不能止步“遙指”服務而要用“我來替你找”直奔“主題”實現(xiàn)“遠距離”服務。盡管這是為讀者服務中最小的細節(jié),卻培養(yǎng)了讀者與圖書館的感情。因此,我們要多一點“眼前”服務,少一點“遙指”服務。
(2)圖書館閱讀和個人的買書、選書大不一樣。若僅僅讓讀者本人自然去選擇、去閱讀是遠遠不夠的,圖書館員有責任把好的圖書介紹給讀者并和讀者交流分享自己的閱讀心得,增強導向功能。圖書館員熟悉館藏,熟悉書籍,基本上能服務讀者的閱讀。因此我們的服務不能僅僅是“天天助威、時時吶喊”的單調(diào)口號,而是以讀者為中心的“近距離”服務。從“坐觀讀者”到“近身服務”,看似平常,但要比那些不可能實現(xiàn)的“理想服務”要實際得多,讓來到這里的人總有所獲。實實在在用自己的“辛苦指數(shù)”提高讀者的“幸福指數(shù)”,不斷拓展互動閱讀廣度和深度。
總之,互動閱讀讓圖書館的圖書資源動起來、活起來,讓知識、信息和每個人隨行相伴,讓閱讀和學習成為大眾生活中的常態(tài)。實現(xiàn)了在“動”中閱讀,在“動”中享受,在“動”中創(chuàng)意,為讀者帶來了一種全新的文化生活方式。
參考文獻
〔1〕李智敏,馬竹英.圖書館員職業(yè)精神的三種境界[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06(4):26-28
〔2〕熊軍.現(xiàn)代公共圖書館館員素質(zhì)探討[J].科技情報開發(fā)與經(jīng)濟,2009(5):47-49
〔3〕陳茹.讓圖書館的服務“動起來”[J].當代圖書館,2008(1):37-39
〔4〕溫夢.互動閱讀與互動出版帶來新體驗[N].光明日報,2013-9-24(13)
〔5〕蘇海燕.讓閱讀世界生動起來[J].圖書館界,2010(1):67-69
·簡訊·
文化部“國家級古籍修復中心”督導組
來我館督導山東省古籍修復中心工作
2016年1月20日,以國家圖書館黨委副書記、副館長、中國古籍保護協(xié)會會長劉惠平為組長的文化部“國家級古籍修復中心”督導組蒞臨我館,督導我省古籍修復中心工作。省文化廳副廳長李國琳出席匯報座談會并致辭。陜西省圖書館原館長謝林,國家圖書館研究館員、古籍修復專家張平,中國古籍保護協(xié)會秘書長梁愛民,國家古籍修復中心保護組副組長趙文友作為督導組成員隨同督導。匯報座談會由省圖書館館長馮慶東主持,省圖書館副館長、山東省古籍保護中心主任李勇慧就我省古籍修復中心工作開展情況作了匯報。
劉惠平組長認為,在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的背景下,山東省古籍保護事業(yè)得到快速發(fā)展,取得了顯著成績。在新年伊始即開展的督導工作,目的就是促進山東古籍修復工作“十三五”規(guī)劃的制訂和2016年工作安排。她指出,本次督導主要從隊伍建設、制度建設、修復環(huán)境改善、古籍修復數(shù)量、修復培訓、修復科研、宣傳推廣及經(jīng)費保障等八個方面入手,通過了解實際情況和交流座談,總結(jié)工作經(jīng)驗和特點,以督導來促進工作,促進“十三五”規(guī)劃的制訂,推進山東省古籍修復工作再上新臺階。
李國琳副廳長在致辭中指出,中華古籍保護計劃實施以來,在文化部、國家圖書館、國家中心、保護協(xié)會的關心支持下,在省委、省政府的有力領導下,山東省古籍保護和修復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已經(jīng)形成了集普查、修復、展示、研究、利用“五位一體”的古籍保護模式,為我省古籍保護的長遠發(fā)展奠定了良好基礎。山東將以這次督導為契機,總結(jié)經(jīng)驗,改進不足,在文化部、國家圖書館、國家古籍保護中心和保護協(xié)會的領導和支持下,全面推動古籍保護和修復工作再上新臺階,為讓珍藏在古籍里的文字真正活起來,為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做出新的貢獻。
李勇慧副館長根據(jù)督導組要求,全面總結(jié)了2007年中華古籍保護計劃實施以來,山東省古籍修復中心所作的努力以及所取得的成績和經(jīng)驗。匯報結(jié)束后,與會領導與專家進行了交流座談,總結(jié)了古籍修復工作中所存在的共性問題,分析了技術(shù)、人才等方面存在的矛盾和難點,為以后的工作開展提供了指導性意見。最后,督導組一行對我館古籍修復中心、善本書庫進行了實地督導,并就修復技術(shù)、設備、場地與環(huán)境等進行了進一步交流。
(www.sdlib.com)
Interactive Reading——Transforming a Quiet Library into an Active Library
Chen Baihua
[Abstract]In the public eyes, library is a quiet place rather than an active place. In fact, that is not the case. Instead, modern library should be an active place. Only being active can library attract more readers to walk into it for reading. Then, what has such huge energy to transform a quiet library into an active library? That is interactive reading.
[Key words]Interactive reading; Library; Active; Quiet
〔作者簡介〕陳百華(1979-),館員,碩士。
[中圖分類號]G252.17
[文獻標識碼]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