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德爾古麗
(新疆師范大學 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 新疆 830017)
沖突與調適:現代化背景下新疆哈薩克族價值觀變遷
迪德爾古麗
(新疆師范大學 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 新疆 830017)
在現代化的進程中,由于互聯(lián)網的普及、不同民族之間交往交流的加深等因素的影響,加快了新疆哈薩克族價值觀變遷的步伐。價值觀的變遷不僅給哈薩克族帶來了巨大的發(fā)展機遇,也使其面臨著諸多挑戰(zhàn),例如:傳統(tǒng)價值觀與現代價值觀之間的沖突、多元價值觀與一元價值觀之間的沖突、外來價值觀與本土價值觀之間的沖突,等等。這些問題不僅關乎著哈薩克族現代化的進程,也關乎著新疆的穩(wěn)定發(fā)展與“一帶一路”戰(zhàn)略能否順利實施。
新疆 哈薩克族 現代化價值觀 一帶一路
對于新疆現代化變遷歷程,學術界有幾個不同的觀點。有些學者認為新疆現代化變遷是從辛亥革命開始,而另外一些學者則認為新疆現代化變遷是從新中國成立后開始的,將新疆現代化進程劃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從20世紀50年代至改革開放,新疆進行了社會改革與社會主義改造,開啟了新疆第一次現代化即工業(yè)化的進;第二階段是改革開放至今,新疆加快了由傳統(tǒng)社會向現代社會的轉變,這是新疆第二次現代化要素急增的時期。[1]居住于新疆的哈薩克族,世代以游牧為生,由于生存環(huán)境的限制與生產方式的需要,他們長期處于一種自我封閉與被封閉的狀態(tài)。但是,這并不是說他們與周邊完全不存在交流與互動,而只能說這種交流是比較零碎的。正是這種“土壤”,孕育出了哈薩克族獨特的傳統(tǒng)價值觀,而這種傳統(tǒng)價值觀并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時代發(fā)展變化,它也會為了繼續(xù)生存而積極追求變化,但因為事物是普遍聯(lián)系的,這種變化必然會“牽一發(fā)而動全身”,從而帶來一系列的沖突與挑戰(zhàn)。
在現代化過程中,由于不同民族之間交往交流的加深、互聯(lián)網的普及等因素的影響,加快了新疆哈薩克族價值觀變遷的步伐。但是,現代化所帶來的對傳統(tǒng)價值觀的沖擊,一方面可能是哈薩克族對沖擊的不斷適應,另一方面則可能是面臨各種關系的沖突與挑戰(zhàn)。
1.傳統(tǒng)價值觀與現代價值觀的沖突。在現代化背景下,在傳統(tǒng)價值觀與現代價值觀不斷尋求平衡點的過程中,相互之間的摩擦也是不可避免的。
哈薩克族傳統(tǒng)價值觀是以宗教、血緣為核心而凝結出來的價值觀。這些傳統(tǒng)價值觀無論在哈薩克族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還是在其思想意識中都有著深刻影響。一些傳統(tǒng)價值觀過去對哈薩克族的發(fā)展起過巨大的作用,但隨著市場經濟的發(fā)展,反而成為阻礙哈薩克族發(fā)展的因素。例如,哈薩克族生活于草原,生活自由,競爭意識淡薄,因而對于時間概念并不強,按照傳統(tǒng)觀念,說明哈薩克族生性豪放,不拘小節(jié)。但是,從現代價值觀的角度看,則給人不守時、缺乏競爭意識等印象,因而是不符合時代發(fā)展需要的。而現代價值觀是去除了傳統(tǒng)價值觀的糟粕,并取其精華,使其與現代科學發(fā)展觀相結合而形成的價值觀?,F代價值觀的形成是哈薩克族現代化進程的必然選擇,但價值觀的變遷并不意味著哈薩克族會放棄傳統(tǒng)價值觀而果斷選擇現代價值觀,它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在這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中,哈薩克族陷入了一種矛盾的境地。在現代化過程中,哈薩克族傳統(tǒng)價值觀的核心地位引起了人們的質疑,與現代價值觀之間的沖突,致使哈薩克族陷入一種“迷茫”“懷疑”的狀態(tài)中,不知該如何選擇,該何去何從。一方面,在現代化過程中,哈薩克族如果想要發(fā)展,則必須要改變或取消某些傳統(tǒng)價值觀來積極適應現代價值觀的要求,這對傳統(tǒng)價值觀來說是極大的沖擊,這種沖擊不僅是對落后價值觀的沖擊,也是對某些優(yōu)秀的傳統(tǒng)價值觀的沖擊,如市場經濟中競爭異常激烈,越來越多的人為了追求更高的利益,逐漸丟失了哈薩克族自古以來引以為傲的淳樸品行,出現了各種誠信缺失,道德走向滑坡的現象。另一方面,在全球化發(fā)展中,如果為了保護本民族的傳統(tǒng)價值觀,而不接受其他價值觀,則會使得該民族故步自封,原地踏步,最終也將會被自然淘汰。
2.多元價值觀與一元價值觀的沖突。新疆自古以來就是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加之改革開放后,各民族之間的交流加強,形成了新疆文化“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繁榮景象,而這多元文化的背景反映出來的必然是多元的價值觀。
在現代化過程中,隨著與外界的交流加深,新疆哈薩克族的價值觀也呈現出了“多元化”的特點。例如在宗教價值觀中,哈薩克族信仰伊斯蘭教,但也保留著薩滿教的一些風俗習慣,如干旱時節(jié),哈薩克族全“阿吾勒”(全村)的人在阿訇的帶領下宰殺牲畜來祈雨;再如,現在越來越多的哈薩克族選擇將自己的子女從小送進漢校。這些孩子因為從小跟漢族同學一起學習、生活,其心理構成、思維方式與漢族孩子逐漸出現趨同。這些哈薩克族孩子中很多人不會自己本民族的語言、文字,更別說對哈薩克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與傳播。
一元價值觀既指哈薩克族內部價值觀的統(tǒng)一,也表現為中華民族價值觀的形成。哈薩克族與中國其他民族的交往加強,他們在價值觀變遷中共同打造出了中華民族價值觀。中華民族價值觀不僅維系了祖國的統(tǒng)一、邊疆的穩(wěn)定,而且讓民族關系上升為一種至關重要的社會關系。價值觀雖然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但也具有相對穩(wěn)定性和連續(xù)性。費孝通先生曾說過:“為了加強民族團結,一個民族總要設法鞏固其共同心理。”[2(]PP174~175)哈薩克族為了在歷史沉浮中不被其他民族所同化,必定會竭盡全力來形成和維持哈薩克族這個共同體的一元價值觀,從而來保持哈薩克族對本民族的認同。這種認同不僅影響該民族的政治與文化,而且還影響著哈薩克族經濟的發(fā)展。
3.外來價值觀與本土價值觀的沖突?,F代化所帶來的一個重要影響就是要進行文化交流。進入21世紀后,隨著全球化的到來,尤其是西方的價值觀不可阻擋地沖擊著新疆哈薩克族本土價值觀。
新疆位于我國西北邊境,周邊有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坦、俄羅斯、印度、阿富汗等8個國家。哈薩克族在新疆是第二大少數民族,并且是一個跨境民族。哈薩克族自古以來因為戰(zhàn)爭、生意等原因與周邊國家早有交流,這種交流在改革開放后表現得更為明顯,因而,周邊國家的各種價值觀也如猛虎般沖擊著新疆境內哈薩克族本土價值觀。外來的價值觀帶來了“民主、權利、自由、平等”的思想,也帶來了極端利己主義、拜金主義、功利主義、享樂主義等思想。
在現代化背景下,新疆哈薩克族本著學習與發(fā)展的目的,對于周圍環(huán)境保持開放的態(tài)度,但是,如果對這些外來價值觀不加以選擇與鑒別,那么哈薩克族本土價值觀將受到擠壓,也不利于哈薩克族人民素質的提高,必然會影響其意志力與進取心,從而威脅到整個民族的生存與發(fā)展。
大多數哈薩克族過去都是以放牧為生,“逐水草而居”,沒有固定的居住地,人們之間的交流很少。但是,哈薩克族能夠經受得住考驗,在歷史的風浪里不僅生存下來了,而且能夠茁壯成長,這與其傳統(tǒng)價值觀的作用是密不可分的。但隨著經濟的發(fā)展,環(huán)境的變化,哈薩克族的傳統(tǒng)價值觀也相應地發(fā)生了變化。“從封閉性走向開放性,從單一性走向多樣性,從禮俗性走向法理型是少數民族價值觀變遷的總體趨向?!保?]
1.宗教價值觀的變遷。哈薩克族的傳統(tǒng)價值觀的起源可追溯到民間宗教。過去,社會生產力水平低,哈薩克族認為現實世界之外存在著超自然的神秘力量,并且對此深信不疑。哈薩克族在歷史上曾信仰過許多宗教,有原始宗教、薩滿教、佛教、基督教和景教,直到后來在伊斯蘭教傳播過程中,伊斯蘭教思想家亞賽維·阿合買提霍加奠定了近代哈薩克族伊斯蘭教的發(fā)展方向。傳統(tǒng)宗教觀中的伊斯蘭教成為了人們做人做事的一種評判準則與標準,這些準則與標準對于約束人們的言語與行為有著巨大的作用,它體現的是樸素的善惡觀以及對生命的終極關懷。
現在,哈薩克族所信仰的伊斯蘭教與其他民族所信仰的伊斯蘭教是有區(qū)別的。由于哈薩克族作為游牧民族長期處于分散性的居住地,形成了其獨特的、矛盾的思維范式。這就使該民族既能夠積極接受伊斯蘭教宗教觀,也能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對伊斯蘭教宗教觀進行相應“變通”,但這種“變通”并非毫無底線,有些基本的教義教規(guī)是必須要遵守的,例如它對于忌食的要求、婚禮喪葬的規(guī)定等,是絕不能改變或取消的。
2.家庭價值觀的變遷。哈薩克族傳統(tǒng)價值觀不僅重視晚輩對長輩的尊重、長輩對晚輩的愛護,而且也非常強調等級關系,要求個人要服從家族與群體的意愿,任何人都不得違抗,否則這個人將被整個家族的人孤立,甚至被驅逐出其所在的族群。隨著現代化的到來,這些家庭價值觀也隨之發(fā)生著很大的變化,尤其體現在現代哈薩克族年輕人對于婚姻的選擇與態(tài)度上。
過去,兒女的婚姻由父母指定,一般要求家庭背景要“門當戶對”;以前哈薩克族居住于草原,所以婚禮地點一般也只選擇在草原上進行;傳統(tǒng)的婚禮不僅儀式程序紛繁復雜,而且彩禮非常豐厚,給很多家庭帶來了巨大的負擔;對于“通婚”(即不同民族的人結婚),哈薩克族有著嚴格的規(guī)定;在家庭里,男女地位是不平等的,允許“一夫多妻”現象的存在,并且妻子不能違抗丈夫的任何命令;如果丈夫去世了,妻子是不能改嫁于別人家,要一輩子守寡或者只能改嫁于丈夫的兄弟。
而現在,哈薩克族的家庭價值觀有了巨大的變化,尤其現在很多哈薩克族年輕人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他們非常崇尚戀愛自由,對于父母包辦婚姻持排斥的態(tài)度,越來越趨向于自己選擇自己的婚姻;結婚地點由草原轉向城市宴會廳;而對于紛繁復雜的婚禮程序也有所簡化,彩禮相應地減少;本著戀愛自由,有些哈薩克族年輕人選擇了“通婚”,雖然這方面的阻力還是很大;在家庭里,因為現在家庭婦女為了生計或理想也都會選擇出去工作,男女地位逐漸趨于平等;如果丈夫去世了,妻子也有了改嫁與不改嫁的自由與權利。
3.經濟價值觀的變遷。唯物史觀中認為:社會基本矛盾運動是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上層建筑對經濟基礎具有反作用的觀點?!敖洕鷥r值觀”作為一種上層建筑,是由其經濟基礎決定,并反作用于經濟基礎。
哈薩克族傳統(tǒng)經濟價值觀基礎是“游牧經濟”。馬、羊、牛等家畜的毛皮、肉乳成為哈薩克族衣、食的主要來源。哈薩克族著名詩人,思想家阿拜曾這樣描述過哈薩克族的傳統(tǒng)經濟價值觀:“當父母的養(yǎng)了一大群牲畜,接著又為孩子們操心,想方設法讓他們也都擁有大群牲畜”;[3](P5)還有“顯然,哈薩克人并不關心和平、正義、科學、知識,熱衷于財富——畜群而操心,但又不知如何致富——獲得這些畜群?!保?](P11)說明哈薩克族傳統(tǒng)經濟價值觀是:重牧輕農,對科學知識、教育不夠重視,缺少競爭等。
但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加深,哈薩克族經濟由游牧經濟轉向市場經濟,相應的其經濟價值觀也發(fā)生了改變?,F在的哈薩克族發(fā)展意識與科技意識增強,很多人能夠運用所學的科學知識來放養(yǎng)牲畜,能夠用簡單的醫(yī)藥知識來防御牲畜疾?。缓芏喙_克族年輕人的擇業(yè)觀也發(fā)生著巨大的變化,不像從前祖祖輩輩只是以放牧為生,現在很多人選擇自主創(chuàng)業(yè)、出去打工或者考取公務員、老師之類的工作崗位;人們的競爭意識也增強了,哈薩克族在與其他民族互動與交流中意識到了差距,為了能夠過上理想的生活,很多人選擇積極融入到這種競爭中去。
新疆哈薩克族順應時代與本民族發(fā)展的要求,走向了現代化的道路。在這條道路中,哈薩克族價值觀的變遷是一個不可回避的問題,解決好哈薩克族價值觀變遷過程所遇到的沖突與挑戰(zhàn),對哈薩克族的現代化進程、新疆的穩(wěn)定發(fā)展與“一帶一路”戰(zhàn)略的順利實施有著重要的意義。
1.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導作用。黨的十八大提出了“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提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在如今經濟繁榮、多元文化并存的環(huán)境中,各種價值觀的沖擊,擾亂了人們對于人與事物的評判標準與價值選擇。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引導社會信念與理想的靈魂,是穩(wěn)定國家經濟制度、政治制度與思想文化制度的精神支撐,關系到民族與國家的前途命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構建和諧新疆,和諧哈薩克族價值觀的理論基礎。因此,在現代化過程中,我們一定要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導作用,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引導和整合新疆哈薩克族的價值觀,努力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哈薩克族能夠接受與奉行的價值理念。但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新疆哈薩克族中的培育則必須要根植于新疆哈薩克族的基本價值觀,才能實現新疆哈薩克族人民的思想共鳴,滿足哈薩克族人民的利益需求。
2.加強哈薩克族對周邊價值觀的甄別能力。新疆本是一個多元價值觀交融的地方,加之改革開放后各種價值觀的浸入,使哈薩克族面臨眾多價值觀的碰撞與沖擊。如何在這些諸多的價值觀中篩選出優(yōu)秀的價值觀為自己所用將是對哈薩克族甄別能力的一個巨大考驗。
首先,哈薩克族要保護好本民族優(yōu)秀的傳統(tǒng)價值觀?,F代價值觀應當以優(yōu)秀的傳統(tǒng)價值觀作為思想基石,如果自己本民族的人都拋棄自身優(yōu)秀的傳統(tǒng)價值觀,那么必然會導致民族文化與民族精神的斷層,民族自信心與自豪感也會遭受到挫敗,而現代價值觀因為缺少傳統(tǒng)價值觀的底蘊也會難以深入人心。
其次,要鼓勵和引導新疆哈薩克族積極學習和吸收國內外優(yōu)秀的外來價值觀。因為,在現代社會,現代價值觀對傳統(tǒng)價值觀的沖擊、多元價值觀對一元價值觀的沖擊、外來價值觀對本土價值觀的沖擊是不可避免的。我們只能以開放的態(tài)度對待它們,分清這些外來價值觀的優(yōu)秀部分和落后因素,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正確對待價值觀之間的交流現象,使哈薩克族價值觀在歷史長河中,既要有本民族的特色,又要有時代的印記。
最后,新疆哈薩克族要想加強對周邊價值觀的甄別能力,就必須要重視新疆哈薩克族“雙語”教育。因為哈薩克族“雙語”教育的發(fā)展,可以促使哈薩克族在熟知本民族語言的基礎上掌握漢語,這樣哈薩克族不僅可以傳承本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與價值觀,也能較快地理解與接受其他民族優(yōu)秀的文化與價值觀,與其他民族進行良好的溝通,尤其在實施“一帶一路”戰(zhàn)略過程中,哈薩克族可以利用自己的語言優(yōu)勢,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交流,從而實現本民族的快速發(fā)展、新疆的長治久安與中華民族的國泰民安。
作為新疆少數民族的一員,哈薩克族的雙語教育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也出現了蓬勃發(fā)展的良好趨勢。但是,因為雙語教育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問題,它不僅要考慮到經濟水平、制度措施,還得要考慮國家、家庭、老師、學生等各方面的因素,因而哈薩克族雙語教育目前還只是“摸著石頭過河”的初級階段,需要我們不斷吸取教訓、總結經驗,逐步完善哈薩克族“雙語”教育體制機制。
3.充分利用“一帶一路”戰(zhàn)略帶來的機遇。2015年博鰲亞洲論壇年會上國家主席習近平正式提出了“一帶一路”戰(zhàn)略——“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這是基于我國現階段發(fā)展提出來的具有深遠意義的戰(zhàn)略。新疆位于我國西北部地區(qū),因其周圍有8個國家相接壤,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區(qū)位優(yōu)勢,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qū)。這對新疆來說既是挑戰(zhàn),更是一種機遇。國家頒布的“一帶一路”戰(zhàn)略,對于作為新疆第二大少數民族,并且是一個跨國而居的哈薩克族來說,更是一種千載難逢的好機會。新疆哈薩克族應充分利用好這次“一帶一路”戰(zhàn)略所帶來的機遇,發(fā)揮自己的民族和語言的優(yōu)勢,實現現代化建設。
“一帶一路”戰(zhàn)略構想的立足點,不僅包括經濟合作,還應該包括國與國之間的人文交流。哈薩克族是一個非常典型的跨國民族,其足跡踏于中國、哈薩克斯坦、俄羅斯、美國、蒙古等國家。新疆的哈薩克族信仰伊斯蘭教,而“一帶一路”沿線很多國家也信仰伊斯蘭教,基于相似的宗教信仰、生活習俗,哈薩克族將會更易于這些國家交流,促使“一帶一路”戰(zhàn)略的實施;其次,新疆的哈薩克族與哈薩克斯坦的哈薩克族有著共同的祖先,雖然后期因其生活環(huán)境的不同,語言、文字、心理、價值觀等各有其特點,但總的來說他們之間還是有很多相通之處。哈薩克族可以利用自己的語言、文字優(yōu)勢,通過“阿肯”彈唱比賽、體育交流、國際學術論壇等形式,加強與哈薩克斯坦的人文交流,從而使我國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關系得到進一步的拓展與深化。
[1]曾慶忠.新疆現代化進程:跨越、要素增長與新型工業(yè)化[J].實事求是,2007(01).
[2]費孝通.民族研究文集[M].北京:民族出版社,1988.
[3]粟迎春.現代化進程中少數民族價值觀的嬗變及其建構[J].新疆財經大學學報,2012(03).
[4][哈薩克]阿拜·庫南拜烏勒.阿拜箴言錄[M].栗周熊,譯.北京:民族出版社,1995.
責任編輯:洪美云
C955.36
A
10.3969/j.issn.1003-4641.2016.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