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睢寧縣慶安中學 盧升堂
新課標下初中生的數學學習
江蘇省睢寧縣慶安中學盧升堂
時代在飛速發(fā)展,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和教學行為,尤其要轉變教學方式和教學目標。究竟該怎樣操作,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的發(fā)展呢?下面談談筆者的幾點做法。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fā)展的過程”,這里的“過程”既是課程目標的一部分,又是課堂教學的一種形式。例如,在教“矩形”這一節(jié)時,我先制作一個平行四邊形的活動框架,對角線是兩根橡皮筋,改變框架的形狀,讓學生觀察隨著角度的變化,兩條對角線的長度發(fā)生了什么變化,當角度為直角時,平行四邊形變成了矩形。有了這一過程,立即得出矩形的重要性質——矩形的對角線相等,四個角都是直角。這種化抽象為具體的做法,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習欲望,提升了課堂教學效率。
“課堂教學的主旨是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得到發(fā)展。”教師要精心創(chuàng)設有效的、適合學生認知規(guī)律和年齡特征的學習情境,引導學生立足實際,動手動腦,在情境中“一見鐘情”,調動他們參與學習的積極性。例如,在教“有理數的加法”時,先出示六個問題:
1.向東走5米,再向東走3米,兩次一共向東走多少米?
2.向西走5米,再向西走3米,兩次一共向東走多少米?
3.向東走5米,再向西走3米,兩次一共向東走了多少米?
4.向東走3米,再向西走5米,兩次一共向東走了多少米?
5.向東走5米,再向西走5米,兩次一共向東走了多少米?
6.向西走5米,再向東走0米,兩次一共向東走多少米?
學生迅速進入課堂狀態(tài),百感交集,自己就總結出有理數加法法則,層層解疑,步步推進。
在課堂教學中要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和教學行為,時代在發(fā)展,教師要摒棄過去的師道尊嚴,運用富有激勵性的評價語營造溫馨積極的課堂環(huán)境,如“你真棒”“真厲害”“太聰明了”,以此激勵學生大膽地發(fā)言,主動對話,變教師主宰為教師主導,變注入式的滿堂灌為啟發(fā)式,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變注重知識接受為注重知識發(fā)現。在課堂上鼓勵別人一句強于指責別人百句,真正做到以誠相待,使學生愛屋及烏,親其師信其道。如果教師不從內心深處熱愛自己的學生,沒有父母般親昵的溫存和睿智的嚴格要求結合的那種愛,那么就很難教育好自己的學生。教師上課應當和顏悅色,使學生感到可親可敬,只有拉近了距離,師生間才有感情可言,只有產生了感情,學生才會把教師的語言當作禮物來領受。
俗話說“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同一個班級的學生智力因素、認知水平、學習習慣、心理品質等存在差異,教師必須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把握黃金課堂時間,讓優(yōu)生帶頭,以優(yōu)生幫助學困生,實現雙贏。例如,在教“分式的約分”時,先是知識的分層,即分子、分母是單項式和分子、分母是多項式兩個層次,然后明確約分的目的和一般步驟。其次是作業(yè)分層布置,學困生只做基礎題,量要少;中等生在基礎題完成的情況下,適當增加點靈活運用題,量要適中;優(yōu)生既要吃飽又要吃好,可適當再增加些思維拓展、探索研究類問題,當然,要控制難度,以跳一跳夠得著為好,讓學生感興趣為最高境界。此外,還可以布置一些開放型作業(yè)、實踐型作業(yè)等。最后對階段性測試卷進行分層,試題要有一定的梯度,注重基礎,適當增加一點智力沖浪類題,讓學生既明白“一聽就懂、一做就錯”的原因,又領略數學的抽象美、嚴謹美……
在長期的教育教學活動中,我發(fā)現大多數的學困生的原因既有客觀原因,如家庭方面、教師方面、社會方面,如“學好數理化,不如有個好爸爸”等,但更多是主觀原因,如自信心不足、缺乏爭強好勝之心、缺乏學習數學的興趣、課堂上精力極不集中等,但筆者認為學習習慣差才是罪魁禍首。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當前新的教學理念下,初中生要養(yǎng)成什么樣的學習習慣,更能激發(fā)學習欲望呢?
1.課前要預習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由于學生所處的文化環(huán)境、家庭背景、思維方式的不同,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富有個性的過程,所以預習十分重要,同時教會學生如何預習,要有預習提綱。
2.向課堂45分鐘要效益
教師要以高效課堂的構建作為主要的教學目標,學生要努力使學習在無拘無束的氣氛中進行,這樣,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上都能自由地呼吸,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引起學習的興趣,從而創(chuàng)造性地接受新知識,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學會溫故而知新
4.學會知識梳理及復習小結
對當天學過的概念、性質、公式、定理進行回顧,對學習過的數學思想方法進行總結,化特殊為一般,化抽象為具體,提高學習效率。
5.學習與思考相結合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習是一項腦力勞動,擺在第一位的并不是一味做題,不是記住別人的思想,而是讓學生本人進行思考,也就是說進行生動創(chuàng)造。
“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學生學習不好,往往不是因為本人不努力,而是因為他不會學習,因此,教師的首要任務是教育學生會學習。好比兩個人,你有一種思想,他也有另一種思想,兩人交流后,每人都有兩種思想。在小組合作學習時,如有爭議問題,大多數學生沒有明確的答案時,教師要扮演權威的角色,務必使所有學生清楚明白地知道正確結果。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相信學生,要有愛心、耐心、恒心,教師還有要真本領。同時,學生在討論遇到困難時或冷場時,教師要充當本小組顧問的角色,給予鼓勵、暗示、提醒等。教師要走下“神壇”,回到學生中間去,想辦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tài),善待學生的錯誤,捕捉學生的意外收獲。
總之,初中數學教學要一切從實際出發(fā),以學生發(fā)展為本,激發(fā)學習欲望為教學的最高境界。要以數學教材為載體,以課程標準為依據,以教學目標為指導,教師積極組織和引導學生掌握數學的知識原理和思想方法,培養(yǎng)他們探究、挑戰(zhàn)難題的勇氣和能力,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新課程標準下的初中生的數學學習,其核心就在于創(chuàng)新,知識創(chuàng)新、技術創(chuàng)新、方法創(chuàng)新、人才創(chuàng)新,唯有創(chuàng)新,才造就最富有成效的數學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