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ū)毠?/p>
歡喜就好
◎?qū)毠?/p>
作家梁文道曾說:“我非常喜歡德國,只有一樣?xùn)|西我實(shí)在忍不住想批評,那就是德國的‘吃’。我覺得德國人是在用一種‘刻苦耐勞’的精神來吃飯?!?/p>
什么意思呢?因?yàn)榈聡酥蟛讼矚g用水煮,更喜歡將肉、土豆等一大堆蔬菜一起扔進(jìn)大鍋,熟了稍加調(diào)料就開始吃。吃時,他們一人一大盤,痛快地干。
按照中國人的想法,一頓飯菜總得有幾個花樣,但德國人吃得隨意、簡單,也極少有人表示膩味。所以,梁文道忍不住要對他們的飲食“說道說道”。
有一次,一個網(wǎng)站就一個問題的最佳答案進(jìn)行有獎?wù)骷?。這個問題是:為什么德國人做飯那么難吃?最終,一個德國青年獲勝,拿走了獎金。這個德國青年是用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來回答這個問題的,下面是他的獲獎感言:
“2014年,我在中國的廣西桂林徒步旅行。某一天中午,我饑腸轆轆地走到一個偏僻的小山村,看到一座小平房里有個婦女在煮一鍋青菜。我走上前去,試著用蹩腳的中文問那個主婦:‘這一鍋食物是做給誰吃的,量這么多,是否可以分我一碗?’可這個主婦似乎沒聽懂我的話,她嘴里哇啦哇啦地說著什么,我也沒聽懂。我比畫了半天,主婦終于聽懂了我在問她這些飯菜的主人是誰,就示意我跟她走。
“她帶我走到屋子后面一處空曠的、被圈起來的地方,然后指著里面的一群豬對我說:‘就是它們!’
“想到想吃的食物居然是豬食,我忍不住哈哈大笑。但那一刻我絲毫沒覺得尷尬。的確,在德國的時候,我吃的食物烹飪起來都非常簡單。
“為什么?
“因?yàn)槲业母改父嬖V我,我們是為了活著而吃飯,不是為了吃飯而活。活著,你就得多花些時間、精力去鉆研你喜歡的事情。至于吃的,你可以簡單一點(diǎn),不被餓到就行。當(dāng)然,如果你的興趣是烹飪,并希望自己吃得很精致,那么你可以花錢買來精美的廚具,潛心研究食物的烹飪方法。
“我們雖然吃得簡單,但是也有講究的時候。每天,我為家人買面包時一定只買鎮(zhèn)上的一個老奶奶做的面包。如果哪天買錯了,父母會責(zé)怪我,妹妹也會責(zé)怪我。為什么我們會認(rèn)定那家面包店?因?yàn)槊姘甑睦夏棠淌窒矚g做面包,她從二十多歲開始就一直在鎮(zhèn)上開面包店,如今她已快八十了。”
答案的最后,德國青年總結(jié)了一下:“為什么我們德國人做飯那么難吃?不是因?yàn)槲覀兦撇黄鹋腼?,而是絕大多數(shù)德國人更愿意把時間花在他們喜歡做的事情上?!?/p>
這樣的回答是不是挺妙?
我記得兒時聽過一首閩南歌曲《歡喜就好》,里面有句歌詞:“問我到底腹內(nèi)有啥法寶,其實(shí)沒有什么啦,歡喜就好。”這樣的生活態(tài)度簡單明了,其實(shí)挺好。說到底,歡喜也是很簡單的,對嗎?
(未名 摘自《知識窗》2016年第2期 圖/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