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寧
某些新聞事件總是充滿了荒誕主義色彩。繼證明“我媽是我媽”的難題之后,河南周口的王娜娜的遭遇更“魔幻”:她需要證明“我是我”。
像電影一般,從2003年開始,王娜娜的生活分裂為兩條平行軌跡:一條高考落榜,外出打工,嫁人生子;一條成功進入周口職業(yè)技術學院,順利畢業(yè),成為教師。
直到去年,兩條軌跡才再次有了交集。落榜的王娜娜辦信用卡時,發(fā)現(xiàn)查詢系統(tǒng)中,自己的學歷顯示為專科,而照片,則屬于另外一個女孩——成為教師的“王娜娜”。
不過,這不是失散姐妹喜重逢的戲碼,而是被冒名頂替上大學的悲劇。
比悲劇更加悲劇的是,人生無法像電影那樣可以重新剪輯,再出一個“導演剪輯版”;而悲劇,也不會因為發(fā)生過一次,就產(chǎn)生抗體,不再荼毒這個世上其他無辜之人。
1999年高考的張志剛,2002年的王俊亮,2004年的羅彩霞,2005年的林琳,2007年的楚文博......他們都是高考時被冒名頂替的學生。令人驚訝的是,“錯位人生”釀造得竟如此頻繁和輕易!還有多少李娜娜、孫娜娜是我們沒有發(fā)現(xiàn)的?
部分為頂替者大開后門、濫用手中權力的相關工作人員,曾在真相揭露后仍安然無事。不知如今的他們,在混淆了別人的身份之后,是否還記得自己真正的身份?
【原載2016年3月2日《中國青年報·新聞眼》】
插圖 / 高?!袄罟怼?/ 劉道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