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琳
它是沉睡于河西走廊上的一幅恢弘畫卷,它是靜臥于絲綢之路上的一條藝術長廊,它是扎根于漫漫黃沙中的一份靈魂寄托。
懷著對古老文明的渴慕,我的思緒也早已踏上西行的列車,隨之去追尋埋藏在心底已久的敦煌之夢……
敦煌,毗鄰遼闊無垠的塔克拉瑪干沙漠,本就讓人浮想聯(lián)翩的金色沙漠給這片土地披上了一層神秘面紗。矗立在河西古道的盡頭,這是一條布滿歷史遺跡的道路:多少遠去的馬匹,多少揮鞭遠去的英雄,多少動人悲壯的故事……這些無不勾起著人們在這片浩瀚土地上的無限懷想。
古老的敦煌,不僅以它嘆為觀止的自然景觀,更以它悠久的文化底蘊吸引著無數(shù)人兒來到這里。
鳴沙山下,莫高石窟,千佛洞里。
反彈琵琶的飛天、釋迦牟尼的傳記、飛揚的胡旋舞等一幅幅靈動的壁畫,濃縮了多少代人的智慧;形形色色的雕塑與佛像,沉淀了多少種民族的文化!這里,孕育的不僅是幾百年的朝代沉浮,更是異彩紛呈的華夏文明。
然而,百年前的這里卻是個被人遺忘的角落。
英國人兩次用700多兩銀子買走文物、遺書13000多件;法國人借考查之名從藏經(jīng)洞中揀選文書中的精品5000件;俄國人掠奪經(jīng)卷寫本,并進行洞窟測繪;美國人用特制的化學膠液,粘揭走莫高窟畫26塊。
敦煌,痛在每個人心里!
百年后,張大千把五層洞窟編號,臨摹作品276張。很欣賞他說的一段話:“如果不是喜歡,我不會來;如果不是喜歡,我來了也會走?!倍鼗驼缢N含的文化內(nèi)涵一般,永遠是一本參不透的經(jīng),吸引著千萬中華兒女停下匆匆的腳步而為之奮斗。
敦煌是人們寄存在心靈的凈土。在“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靜謐中,仰望著滿天星辰,我仿佛已然淡忘了時間,淡忘了塵世,因為那里封存著我的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