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玉紅 (江蘇省蘇州市草橋中學校,215031)
專題報道
如何把體育中考的“鐐銬”轉化為“杠桿”
蔣玉紅 (江蘇省蘇州市草橋中學校,215031)
眾所周知,體育中考只是學生學業(yè)評價的一個方面,真正的目標是通過“以考促練”推進素質教育,以“撬動效應”來加強中小學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從而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
體育納入中考考試科目以來,社會、學校和家長越來越重視體育,體育學科的地位明顯得到了提高。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漸漸從相關數(shù)據(jù)分析發(fā)現(xiàn),學生的體質測試指標并沒有得到顯性改善,不僅如此,一些地區(qū)的體育教師自身的運動技能、教學水平、課程開發(fā)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也有停滯不前的現(xiàn)象。究其原因,體育中考尤如一把“雙刃劍”,一方面給了體育學科更多的舞臺,可以充分展示體育運動本身帶來的魅力,展示素質教育的成果;但另一方面,體育中考也有了很多規(guī)則和要求,彌散著濃濃的應試味,讓一些體育教師增加了無奈與感慨:教體育也是在“戴著鐐銬跳舞”。
1.體育常態(tài)課與公開課“兩張皮”現(xiàn)象
縱觀初中體育常態(tài)課,不難發(fā)現(xiàn),教師們基本以中考項目為主,非中考項目成了體育課可上可不上的“調劑品”。而在公開課和評優(yōu)課中,教師們面貌煥然一新,他們精心備課,從內容的選擇和教法、學法的設計都緊緊圍繞《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課標》),循序漸進、環(huán)環(huán)相扣。由于公開課、評優(yōu)課的教學內容基本都選擇教材的第1課時,所以,初看似乎很不錯,但是,細究就會發(fā)現(xiàn),有些教師的教學簡單動作復雜教,復雜動作簡單教,學生的技能水平處于較低水平,尤其有些高中體育公開課更為顯性,本來初中應該掌握的技術,部分高中生還處于初學階段,茫茫然不知所措。
2.教學與科研“兩張皮”現(xiàn)象
在實踐中反思,再在反思中提高,這是教師專業(yè)成長的有效途徑之一。為了達到這樣的目的,在教師職稱評審中教科研水平成為了一個重要的評價指標,分析這幾年參與評審的論文,部分教師要么泛泛而談,沒有核心觀點,要么“炒冷飯”,幾十年來的問題、觀點反復寫,脫離了論文和課題應該代表最新、最前沿研究的主旨。究其原因,在于有的教師只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只是為了達到中考指標,將中考作為最終目標,幾輪下來,自認為已掌握了中考提分的要訣,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驗,也就變得越來越安逸于現(xiàn)狀,弱化了質疑能力和挑戰(zhàn)能力。事實上,如果不研究變化中的學生、不更新教材教法,怎么可能教好體育這門學科?
3.技能教學與體能發(fā)展“兩張皮”的現(xiàn)象
技能水平最大程度地發(fā)揮需要有體能的保證;而體能的提高,能更好地讓技能得到發(fā)揮,這是相輔相成的。如,籃球運動的各項技術動作掌握得再好,沒有速度、力量、靈敏等素質,就無法真正體會籃球運動的魅力,也就不可能讓所掌握的技術得到最大限度地發(fā)揮?,F(xiàn)實中,有些體育課,課堂中常常技能教學和體能教學脫節(jié),很少研究什么樣的運動技能需要什么樣的體能,“知其然,但不知其所以然”,以至于我們看到的體育課總是技能歸技能教學,體能歸體能訓練,體育學科應有的內在規(guī)律研究不夠。
本應在操場上馳騁的青少年學生,由于中考的壓力不得不把重心放在“分數(shù)”上,為獲取體育中考的高分,學生會根據(jù)教師的要求進行富有針對性的訓練,身體素質的提高變成了“中考”標準的功能化落實,遠離體育活動本身的美,學生感受不到體育活動的魅力,無法滿足體育人口急速成長的要求。直奔中考、重復無趣的體育活動,越講究“有效”“高效”的體育課堂越對學生無法產生吸引力和成長力。如,跳繩、800m跑、立定跳遠等基本技能訓練,從初一到初三,單維定向的訓練自然不會對學生有任何吸引力。此外,體育的分值不如語文、數(shù)學等學科高,卻需要經年累月的“耐力”支撐,學生自然生出畏難和抱怨的情緒,讓體育課的高要求、高學習目標在現(xiàn)實中踩空是常有的事。
1.學生喜愛體育但不喜愛體育課
“學生喜愛體育但不喜愛體育課”這句話已說了多年,與之相對應的是:“現(xiàn)在的學生越來越難管了”,究其原因,筆者認為原因有二:一是教師對學情的研判分析不夠,對青少年精神發(fā)育的成長周期理解不夠深刻。如,受姚明、劉翔、郎平等體育明星們的影響,使得籃球、排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等體育項目對學生們充滿神奇的吸引力。因為學生們需要的是自己喜愛項目的知識和技能的學習,教師卻不能為滿足學生的“喜愛”對教材內容進行“趣味”教學設計;另一方面,學生面臨的升學學科學習壓力較大,他們期盼的體育課不是反復進行身體素質訓練的“中考”體育課,而是可以放松心情、愉快地與同伴相處,同時又可以學到體育知識技能讓身體健美起來的體育課。因此,當體育活動的人性美、運動美與中考項目訓練的重復單調現(xiàn)實發(fā)生矛盾時,學生的內心當然不會愛上無趣無味還令身體疲憊、肌肉酸痛的體育課。
2.學生重近期利益而輕長遠目標
體育最終的目標是為幸福人生、健康生活打好身體的底子。都知道,健康是1,其余為0,沒有健康的身體,人生很難走遠走高。所以,體育教學不是為了“玩”而教,更不是為了“考”而教,體育教學一定為了“人生”而教。體育教學應該為了學生們養(yǎng)成健康生活一輩子的好習慣而教,為終生發(fā)展體育能力而教。
但令人不解的是,隨著體育成為中考的內容,學生的價值觀也在發(fā)生著變化。對體育中考分數(shù)的過分重視,使得現(xiàn)在的學生也變得“功利”起來。如,體育教師授課給學生非中考的內容時,總有一些學生心不能全身心投入,當教師提醒學生認真學練時,他們給教師的回答是“練了這個有什么用,中考又不考。”究其原因,是學生“近視”的體育學習理念,教師“短視”的體育教學手段,師生雙雙走入了“體育”中考的窄門,導致學生無法真正地喜愛體育、不愿意憑“意志力”養(yǎng)成良好的體育習慣。這似乎又形成了一個魔圈:正因為學生不重視體育,沒有體育習慣,我們要用考試的方式提振體育學習意識,而“中考”的功利性又使體育再度陷入“唯分數(shù)”“唯結果”的體育教學中,對培養(yǎng)良好身體技能有益但沒進入考試項目的活動,教師不敢過多傳授,學生更不愿意參與,這是我們體育教師今后教研的課題:如何兼顧身體技能與考試科目,兼顧耐力訓練與趣味傳授,發(fā)掘體育本身的美。
3.學生素質有階段性提高但技能掌握不理想
體育中考的實施,最令人感到欣慰的是學生的身體素質確實得到了提高。體育進入中考后,學校領導重視了,學生家長重視了,學生重視了,體育教師重視了,中考項目本身的科學、合理的設置也相對兼顧了青少年的速度、力量、靈敏、耐力的均衡發(fā)展,學生的身體素質指標有了較好的增長。但通過小學6年、初中3年、高中3年的學習后,除了參加運動隊或俱樂部的一些學生以外,真正掌握1~2項并使其成為終生愛好的運動技能的學生并不多。學生的身體素質提高的同時,相應的技能掌握并不理想,這與課堂教學內容的限制、教學質量不高、學生興趣習慣未很好地形成等因素均有相關性。
如何來審視中考體育的“杠桿”作用,筆者認為,需要教師研究體育學科的特征、研究體育的教學方法和內在的規(guī)律,以及學科的價值所在,真正讓考試評價起到“撬動效應”。
1.遵循體育學科核心特質,加強教學研究
中考體育只是中學階段學業(yè)評價的一個方面,旨在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這是現(xiàn)行階段加強體育工作、提高青少年體質健康的一項重點工程。作為體育教師,不能將中考窄化為教學的終極目標,而應該把中考體育作為撬動整個體育工作的杠桿,體育教師應該本著體育學科的核心特質,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核心素養(yǎng),讓學生通過體育課和體育鍛煉,具備一定的體育知識、掌握一定的體育技能,能提高各項身體素質,并能遵守體育的道德,人格健全,這才是體育的價值所在。
2016年11月,江蘇省舉行了“2016年江蘇省初中優(yōu)秀課評選活動”,作為評委中的一員,筆者認為該活動最大的亮點有兩個:一是選手教學有規(guī)定內容和自選內容兩類,規(guī)定內容類是足球項目教學,其中不乏有些選手教學內容圍繞中考足球考試項目進行教學設計,具有很好的實用價值;自選內容類則豐富多彩,有相當一部分參評課也把中考身體素質內容穿插于課堂教學中,都有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大會鼓勵參賽選手勇于在課程內容資源上挖掘,而這恰恰是初中教學目前最需要提升的;二是教學競賽活動中穿插了“趣味體能教學游戲100例”的培訓,一個球、一根繩、一條帶所帶來的趣味游戲讓教師們醍醐灌頂,猶如一場“及時雨”給初中體育課堂教學帶來了生機。
2.優(yōu)化重組課程內容資源,加強課程研究
歌德在形容寫格律詩時說“戴著鐐銬跳舞”。體育中考也在“戴著鐐銬跳舞”,但不能將這種“鐐銬”當成“枷鎖”,而應當成是規(guī)范,只有規(guī)范的體育人生才是有序的,也才能更有價值。
作為一線教師,與大家一樣需要為學生的體育中考成績而努力,這是為了學生的近期目標,是責任所在。但是,作為體育教師,更要清醒地認識到,體育中考只是對體育教學質量的檢驗和評價,不是最終目標。
為了培養(yǎng)學生終身體育的能力,解決學生運動技能教學和現(xiàn)行學業(yè)評價的矛盾,筆者一直主張并積極實踐《課標》與中考內容的優(yōu)化和整合,具體做法是:對初中3年的《課標》內容進行梳理,并根據(jù)學校實際進行重組,初一和初二重點完成技能類項目,將身體素質“課課練”融入到每節(jié)體育課中,初三階段則重點圍繞中考內容進行技術指導和強化,這樣既貫徹了《課標》,使學生基本能掌握1~2項運動技能,同時又保證了中考體育的成績。
3.評價方式多元化,加強過程研究
考試是為育人服務的,而不是育人為考試服務,單一的評價必然會減少師生之間的互動,降低教學的質量。因此,體育教師必須要轉變思路,注重發(fā)展性研究,這關鍵在于學校領導的重視,在于教師的引導。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過:“德育總跟智育、體育結合在一起”。學校、年級、班級有很多活動,體育教師可以通過活動設計、組合,讓學生參與到各項活動中去,強化過程,規(guī)范組織,一定會取得理想的成果。
知之、好之、樂之,才能從根本上讓學生掌握一項技能,才能真正達到強身健體的作用。體育中考的目的是為了強化社會、學校、家長、學生對體育的重視,是針對當今學生體質出現(xiàn)不斷下滑后的干預措施,也是在今后相當一段時間內的基本國策,提升青少年體質,任重而道遠,我們的努力永遠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