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培昭
英國將在6月下旬就是否脫離歐盟舉行全民公投。眼下,支持和反對脫歐者旗鼓相當,難分伯仲。在此關鍵時刻,英國政客的表演也是五花八門。他們在利益考量下的態(tài)度取舍,將左右民眾的情緒,對公投結果產生重要影響。
首相卡梅倫是不主張“脫歐”的。支持他的有外交大臣哈蒙德、內政大臣特雷莎·梅、商務大臣賈維德等人。哈蒙德在《衛(wèi)報》上撰文指出:“離開歐盟,對英國的經(jīng)濟安全和國家安全都會造成威脅?!辟Z維德稱,英國脫離歐盟將會造成“經(jīng)濟動蕩”。
然而,在卡梅倫內閣中已有多人宣布支持“脫歐”。北愛爾蘭事務大臣維利亞說,“英國脫離歐盟是個更安全的選擇”。司法大臣格夫撰文稱:“歐盟是個植根于過去的機構,發(fā)展于上世紀中葉,如今已無可救藥地過時了。歐盟試圖推行標準化和各種規(guī)定,而不是鼓勵多樣性和創(chuàng)新。2008年以來,歐洲是唯一沒有顯著經(jīng)濟增長的大陸,意大利如今的GDP比當時還低,而印度、中國甚至埃塞俄比亞的GDP都將近翻了一番。那些改變我們生活的創(chuàng)新,都源于美國、亞洲甚至非洲,而不是歐洲?!痹?29名保守黨議員中,大約139人支持“脫歐”,55人未公開表態(tài)。
影響最大的“脫歐”派是倫敦市長約翰遜。3月15日,他再次呼吁民眾在公投中選擇“脫歐”,稱這是“一生只有一次的機會”,是“為自由而戰(zhàn)”,英國離開歐盟“仿佛犯人走出了監(jiān)獄”。約翰遜是卡梅倫校友,兩人同屬保守黨,是親密的政治盟友。他與卡梅倫唱對臺戲,大大出乎卡梅倫的意料。由于約翰遜在英國尤其是在倫敦的超旺人氣和在政界、文化界的巨大影響力,他的立場將在相當程度上影響英國輿論。BBC記者昆斯伯格說,約翰遜的表態(tài)令“脫歐”派聲勢大漲,對卡梅倫造成重大打擊。英國媒體稱,卡梅倫向約翰遜許以外交或內政大臣的職位,希望換取約翰遜站在自己一邊,但約翰遜不為所動。約翰遜此舉很可能是在“撈取政治資本”,為未來競選首相的職位做準備。
有分析稱,在對待公投問題上,卡梅倫太過自信。他允許黨內高官和內閣成員在公投問題上表達自己的觀點,原是基于對公投結果“絕對有把握”的判斷而做出的決定。如今,約翰遜等保守黨大佬公開“叛逆”,讓卡梅倫有些后悔。黨內大佬“不與中央保持一致”,加劇了保守黨選民乃至整個社會層面的分裂。
保守黨以外的其他政黨,也在這場決定英國前途命運的公投博弈中紛紛亮相。英國工黨支持英國留在歐盟,是因為“留歐”對長于外交的工黨有好處。但工黨大佬們強調,卡梅倫的公投是“為了保守黨自身的利益”。這等于是和保守黨“劃清界線”,表明“我支持留在歐盟,但與公投無關,沒有公投我們也這樣選擇”。獨立黨領導人法拉奇堅決主張“脫歐”,認為英國在歐盟內是“真正的悲哀”,這符合他的一貫主張,公投也成了獨立黨爭取更多選民支持的工具。
還有一些代表地方勢力的政黨在借題發(fā)揮,將“脫歐”問題延伸為自身的“脫英”問題。蘇格蘭民族黨黨魁、蘇格蘭政府首席大臣斯特金反對“脫歐”,但著眼點是強調“蘇格蘭在歐盟有一席之地”,并稱,如果蘇格蘭支持“留歐”,英格蘭卻支持“脫歐”,第二次蘇格蘭獨立公投將“幾乎確定”要舉行。
北愛爾蘭執(zhí)政的新芬黨領袖麥吉尼斯稱,如果英國公投決定“脫歐”,對愛爾蘭島來說是“打破政治和經(jīng)濟格局”的大事。屆時,應該立即就北愛和愛爾蘭統(tǒng)一問題舉行公投。參與北愛聯(lián)合執(zhí)政的“民主統(tǒng)一黨”與北愛大臣維勒斯都主張“脫歐”,而另一大黨“阿爾斯特統(tǒng)一黨”則支持“留歐”。在這個問題上,北愛也陷入分裂。
“脫歐”這臺大戲,政客們各唱各的調,各有各的盤算。越來越激烈的論辯,究竟是“真理越辯越明”,還是“你越說我越糊涂”,只有選民能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