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旭平 ,范昭能,曾榮耀,曹可疑
(1.四川省榮縣農(nóng)業(yè)技術推廣中心農(nóng)技站,四川 榮縣 643100;2.四川省自貢市農(nóng)業(yè)技術推廣站,四川 自貢 643000)
?
“高粱+再生高粱”高產(chǎn)高效栽培技術要點
但旭平1,范昭能2*,曾榮耀2,曹可疑1
(1.四川省榮縣農(nóng)業(yè)技術推廣中心農(nóng)技站,四川 榮縣 643100;2.四川省自貢市農(nóng)業(yè)技術推廣站,四川 自貢 643000)
為了確保高粱在“種植一季有余、兩季不足”的溫光資源條件下實現(xiàn)“一種兩收、高產(chǎn)高效”, 依據(jù)自貢近年來試驗研究結(jié)果與示范應用效果,創(chuàng)新集成“頭季優(yōu)選良種、適期早播、再生高粱控制留樁高度、就地砍稈覆蓋、適時抹芽留苗、搶時收獲歸倉”等高產(chǎn)高效栽培技術,旨在指導自貢及相似生態(tài)區(qū)域種植者加快推廣“高粱+再生高粱”種植模式,從而提高高粱種植效益。
高粱;再生高粱;高產(chǎn)高效;栽培技術
高粱既可直接食用、飼用,又可加工利用,是茅臺、五糧液等名優(yōu)白酒的主要釀造原料。隨著豐產(chǎn)性好、抗病性和再生力強的雜交高粱新品種的選育成功,給“高粱+再生高粱”特色產(chǎn)業(yè)發(fā)展,實現(xiàn)高粱“一種兩收”提供了有利條件。筆者依據(jù)自貢近年來試驗研究結(jié)果與示范應用效果,研制出“高粱+再生高粱”高產(chǎn)高效栽培技術,可大幅提高高粱兩季單產(chǎn)水平,提高種植戶收益,在推進“高粱+再生高粱”特色產(chǎn)業(yè)的標準化生產(chǎn)上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具有明顯的增產(chǎn)增效、增收致富效果。該項技術主要要點是“頭季優(yōu)選良種、適期早播、適時早栽、合理密度、科學施肥、防治病蟲、及時收獲和再生高粱控制留樁高度、就地砍稈覆蓋、科學施好 ‘三肥’、適時抹芽留苗、搶時收獲歸倉”等內(nèi)容。
1.1適期早播,培育壯苗
1.1.1選用良種因地制宜選用優(yōu)質(zhì)、高產(chǎn)、再生力強的雜交高粱品種“瀘糯8號”、“瀘糯12號”。
1.1.2適期早播2月底至3月5日前播種。
1.1.3用種量本田用種0.3~0.4kg/667m2,育苗田播種量為4~5kg/667m2。
1.1.4種子處理播前去除破損和不飽滿的種子,選擇晴天曬種2~3d,播種時用溫熱清水浸泡6h后,再用25%咪鮮胺(商品名:施???,使百克)乳油2500~3000倍液或40%強氯精可濕性粉劑300~500倍液浸種消毒12h,清水洗凈后晾干播種。
1.1.5播種育苗
1.1.5.1 苗床選擇宜選擇地勢向陽,排灌良好,水源方便的沙壤土或壤土作苗床。
1.1.5.2 整地施肥及時翻耕,耙細整平,起壟開廂,廂寬1.35~1.65m,溝深0.17~0.20m,施土雜肥800~1000kg/667m2、過磷酸鈣40kg/667m2。
1.1.5.3 播種覆土播種要稀播勻播,播種后蓋細土,以不見種子為度,并噴水保濕。
1.1.5.4 搭拱覆膜采用雙膜覆蓋保溫育苗,達到既保溫,出苗又整齊的效果。
1.1.6苗床管理出苗期要保溫保濕,確保出苗快而整齊,膜內(nèi)溫度不能超過35℃。出苗后及時揭地膜,齊苗后進行勻苗、煉苗、定苗。勻苗后追第一次肥,用人畜清糞水200kg/667m2,尿素1~1.5kg/667m2;定苗后追第二次肥,用人畜清糞水800kg/667m2,尿素4kg/667m2對水澆苗。注意防治病蟲,可用托布津、甲霜靈錳鋅等防治爛苗、死苗;如有蚜蟲,可用吡蟲啉、康富多、蚜虱凈等手動常規(guī)噴霧。
1.2適時早栽,合理密植
1.2.1適時早栽4~6葉時搶雨前、雨后帶土移栽,苗齡約30d左右,4月上旬前移栽結(jié)束。
1.2.2合理密植根據(jù)土壤肥力狀況,栽植行距0.60~0.67m,窩距0.27~0.33m,每窩2株分栽,栽6500~7500株/667m2。移栽后及時澆定根清糞水,確保成活,并注意及時查缺補苗。
1.3科學施肥,強化田管
1.3.1科學施肥提倡有機、無機相結(jié)合施用,磷、鉀肥重底肥,氮肥重追肥。
1.3.1.1 底肥一次性施入有機肥100kg/667m2、硫酸鉀5kg/667m2、過磷酸鈣30kg/667m2、尿素5kg/667m2、人畜糞水1000kg/667m2。
1.3.1.2苗肥栽后5~7d,施尿素5kg/667m2。
1.3.1.3 拔節(jié)肥拔節(jié)前,施尿素8kg/667m2、硫酸鉀5kg/667m2。
1.3.1.4 穗肥幼穗分化期根據(jù)田間長勢酌情施用,施尿素7kg/667m2。
1.3.2中耕培土結(jié)合苗肥進行第一次除草、淺中耕覆土;施用拔節(jié)肥后,進行第二次中耕、除草、培土。
1.3.3 防治病蟲重點防治蚜蟲、螟蟲、炭疽病、紋枯病等病蟲害。提倡采取農(nóng)業(yè)防治、利用頻振式誘蟲燈或黃板誘殺害蟲等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措施,化學防治要特別注意禁止選用對高粱敏感的有機磷、有機氮、無機銅制劑農(nóng)藥。
1.3.3.1蚜蟲蚜蟲防治用10%吡蟲啉20g/667m2,或3%啶蟲脒粉劑50g/667m2,對水60kg/667m2常規(guī)噴霧或?qū)λ?~10kg//667m2機動噴霧。視蟲情隔7~10d防治1次。
1.3.3.2螟蟲高粱螟蟲主要發(fā)生于抽穗至灌漿期。選用3%甲維·毒死蜱乳油30ml/667m2或15%氟蟲雙酰胺·阿維菌素(商品名:稻騰)懸浮劑30ml/667m2或2%氯蟲本甲酰胺(商品名:康寬)懸浮劑10g/667m2對水常規(guī)手動或機動噴霧至穗部。
1.3.3.3炭疽病發(fā)病初期選用70%托布津、30%苯醚甲環(huán)唑、丙環(huán)唑(愛苗)、10%苯醚甲環(huán)唑(世高)等進行防治。
1.3.3.4紋枯病用20%井岡霉素等農(nóng)藥進行防治,噴霧部位是植株中、下部。
2.1及時收獲頭季
蠟熟末期收割,即頭季高粱穗子上中部籽粒變紅變硬后搶晴收割。
2.2控制留樁高度
頭季收獲砍稈時,留樁高度控制在離地面3~4cm,即高出第1節(jié)2~3cm處下刀??扯挄r要用鋒利的砍刀用力平砍或枝剪平剪,避免破樁、傷芽,以免造成樁頭失水或腐爛,影響腋芽萌發(fā)。
2.3就地砍稈覆蓋
高粱收獲后,當天砍稈就地覆蓋行間保濕、防草,防止秸稈遮蓋樁頭,并及時清溝,保持田間排水通暢,防止積水爛蔸。
2.4科學施好“三肥”
2.4.1促芽肥在頭季高粱收獲前10d,用尿素20kg/667m2加足量清糞水窩施,施后覆土,促休眠芽醒芽。
2.4.2發(fā)苗肥頭季高粱收獲后5d以內(nèi),用人畜糞水1000kg/667m2、尿素5kg/667m2、過磷酸鈣30kg/667m2灌窩覆土,促進腋芽萌發(fā)成再生苗,當遇干旱時,應及時澆施發(fā)苗水。
2.4.3壯稈肥再生苗6~7葉時,施尿素5kg/667m2、硫酸鉀10kg/667m2,促進莖稈健壯生長,爭取大穗。
2.5適時抹芽留苗
當再生芽生長到5~7葉時,進行疏苗定苗。方法是去弱留壯,去上留下,去擠留稀,每窩雙樁保留不同方位的對生芽2~3苗。
2.6搞好中耕培土
結(jié)合發(fā)苗肥的施用,進行一次中耕除草;施用壯稈肥后,進行第二次中耕除草并培土上廂,促進再生苗自身根系建成,確保生長健壯、整齊一致,奪取高產(chǎn)。
2.7有效控制病蟲
再生高粱病蟲害防治同頭季高粱,但應特別加強對螟蟲、蚜蟲的防治。
2.8搶時收割歸倉
蠟熟末期后搶晴天收獲,及時打曬歸倉,避免因秋季綿雨造成霉變損失。
[1]丁國祥, 趙甘霖.強再生力糯質(zhì)釀酒高粱瀘糯8號[J]. 中國種業(yè), 2007(4): 24.
[2]丁國祥, 趙甘霖, 熊洪.雜交糯高梁“瀘糯8號”雙季高產(chǎn)栽培技術研究[J].中國農(nóng)學通訊,2008, 24(9): 229-232.
[3]任健, 朱建忠, 宋其龍,等.雜交糯高梁新品種引種試驗[J].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科技,2010, 19:50-51.
[4]楊乾華, 曾富言, 丁國祥.四川高粱品種資源的收集整理及評價利用研究[J].西南科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94 (2):10-13.
2016-7-15
但旭平(1964- ), 男, 四川榮縣人, 農(nóng)藝師, 主要從事糧油作物高產(chǎn)高效栽培技術推廣。*為通訊作者,E-mail:8151582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