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萍
新課程下高中作文寫作的模式架構
嚴萍
培養(yǎng)高中生的寫作興趣及習慣,需要老師在有限的教學中充分抓住作文練習的機會,不斷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本文重點分析了在新教改背景下,高中語文作文教學模式的基本框架,通過這種框架式的教育模式提升學生寫作水平。
新課標 教育改革 高中語文 作文寫作
高中生的作文寫作水平的高低,可以直接體現(xiàn)其語文學習質量的好壞。一般情況下,培養(yǎng)學生寫作能力有助于提升語文的整體學習質量。在進行作文寫作教學的過程當中,需要學生多看多寫,并且通過閱讀課外書籍積累更多詞匯,然后老師再通過寫作鍛煉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在新教改背景下,高中語文的作文寫作教學強調老師要重視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作性思維,積極培養(yǎng)其表達能力、想象力、寫作能力等。
一般情況下,確定學生作文寫作的方向可以在下課前5分鐘進行,老師可以主動與學生交流,根據(jù)學生的意見確定寫作方向。學生之間雖然互相議論交流,但是各自的觀點、興趣愛好存在差異性,此時就需要老師充分發(fā)揮自身的主導作用,根據(jù)寫作的總體要求,兼顧學生興趣愛好來決定一個能被大家接受的寫作方向。例如:部分學生會說想寫“誠實守信”方面的文章,也有學生會說想寫“感恩”方面的文章,老師就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寫作需求擬定一個高考模擬作文題 “世界需要你”。老師的主導作用得到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位置也得以凸顯,不但滿足了學生的寫作需求及興趣,而且又兼顧教學要求,激發(fā)學生興趣且明確了其課外積累素材明的方向。
1.課外積累。第一,積累日常生活中的寫作素材。新課標教學改革要求學生能夠學以致用,能將課堂中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所以語文老師要引導學生細心觀察大自然,留意生活中的一切人和事物,并且養(yǎng)成隨手記錄的習慣。學生在看到某一件事之后,可隨時將自己的感受記錄下來,久而久之就會積累一定的寫作素材。與此同時,老師還可鼓勵學生積極對自身的經(jīng)歷進行評論與思考,有助于學生對生活中所見的人和事有更深入的理解,進而為自由寫作奠定牢固的基礎。第二,通過聽讀積累語句。語句積累是提升學生作文寫作水平的重要方式之一,所以在日常課堂教學當中,老師可以要求學生準備積累本,將教材、課外讀物、報紙、電視甚至是聽廣播中所的好詞好句、文章、段落等及時記錄到積累本上,然后時常翻看。同時鼓勵學生在自己的作文中模仿一些好詞好句,從單純積累再到模仿創(chuàng)造,在此過程中豐富學生的語言。
2.課堂互助與交流。具體的方法是老師按照學生的作文基礎及其性格差異等特點,將其進行分組,并在寫作教學中,由學生先進行組內交流,然后再在班上將小組推薦的作文素材進行交流。老師在這個過程中為學生提供了互相交流的機會與平臺,學生通過組內交流,可將自己在生活中搜集到的寫作素材分享給其他同學,同時講述自己的觀點與見聞,最后通過各個小組的共同討論,推薦出最好的寫作素材,共享素材資源的同時,還能擴寬學生視野,達到以說促寫、以讀促寫的效果。
3.教師指導。第一,老師的引導要“有序”。有序引導指的是教師的教學方法應完整、有序列。例如:可以從不同的文體角度來對訓練學生的寫作能力,寫議論文時分作幾個板塊進行,入寫作深刻、充實、有文采、題材新穎等門板。第二,老師的引導要“有法”。引導要有法指的是老師的教學模式需靈活,進而打造輕松、愉快和諧的課堂氛圍,并關注學生情緒及需求,杜絕填鴨式教學。第三,當堂練習。老師進行寫作教學時,確定寫作方向、寫作素材后可以讓學生在本節(jié)課堂上寫作。例如上文提到的確定“世界需要你”這個作文題目之后,老師就可以要求學生利用剩下的時間寫一篇500字或者800字的作文,這樣限時、限字數(shù)的寫作模式可以提高學生寫作效率,同時老師給予檢查指導,通過當堂寫作當堂指導的教學模式,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總而言之,在新課標教育改革不斷深入的背景下,高中語文的寫作教學需要不斷融合新的教學模式,改善學生寫作習慣,也進一步提高其學做水平。構建語文寫作教學框架,可以充分掌握教學計劃及內容,然后通過有層次、有序列的施教,改善教學氛圍,同時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的興趣,提高其寫作能力。
(作者單位:吉林省農安縣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