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霽
摘 要: 小學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中一個十分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它是培養(yǎng)學生語感,領會文章思想的重要手段。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拓寬多種閱讀途徑、倡導自主閱讀是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zhì)量的關鍵。因此,把“閱讀”教學變成真正的“樂讀”可以有效提高學生閱讀興趣,提高學生語言能力。
關鍵詞: 小學語文 閱讀 樂讀
作為一名農(nóng)村語文教師,我發(fā)現(xiàn)城里的同學知識面廣,理解能力強,思維活躍,正是因為他們有良好的閱讀條件和課外閱讀習慣。閱讀對處邊遠山區(qū)的中小學生來說可是一塊貧瘠之地。多年從事農(nóng)村語文教學,我為此感到憂慮和痛楚。我不得不深思:應該如何及早引導學生正確面對豐富多彩的閱讀世界,博覽群書,開闊視野,豐富他們的知識儲備,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養(yǎng)成閱讀習慣是語文教學中的一項十分重要而艱巨的工作。那么怎樣才能激發(fā)農(nóng)村小學生的閱讀興趣,讓“閱讀”變成“樂讀”呢?下面我談談幾點看法。
1.課堂閱讀,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享受“樂讀”。
很多教師在閱讀課上喜歡喋喋不休地講述課文背景、分析課文等,把更多知識塞給學生,而學生總是處于被動狀態(tài),一節(jié)課下來學生沒有多少時間閱讀感悟課文,沒有所感所悟。其實教師應千方百計地營造寬松的教學環(huán)境,還給學生充分閱讀的時間,讓學生真正走進課文自主閱讀,讀出感覺,讀出味道,讀出情趣。為此,我鼓勵學生大膽閱讀、競賽閱讀、互助閱讀……班級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在我的影響下不斷提高,呈現(xiàn)出“我要讀”的氛圍,于是一個個學生進步了,班級閱讀進步了。其實,學生在良好的閱讀氛圍中,才能積極思考,把握、分析和賞析課文,使閱讀成為個人化的行為,只有學生主動、自由地個性化閱讀,才能在其中形成獨特的閱讀感受,從而實現(xiàn)悅讀,才能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2.課外閱讀,讓學生享受閱讀的世界。
課堂上其實只能給學生很少的閱讀時間,真正廣闊的閱讀世界應該在課外,因此課外閱讀更成為語文老師關注的一個重點。“班級圖書角”成為學生交流閱讀書籍的陣地,“每日一詩”我和孩子們一起徜徉在詩歌的海洋,“夢想在這里放飛”成為閱讀收獲展示的舞臺,“故事大王”誰不想一展身手呢?“我和爸爸媽媽一起讀書”讓孩子和父母一起陶醉在閱讀的天地……一個個豐富多彩的活動很好地激發(fā)了學生的閱讀興趣興趣。如在教學《白楊》一課時,結尾寫道:“爸爸一手摟著一個孩子,望著窗外閃過去的白楊樹,又陷入了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絲微笑……”爸爸在沉思什么?為什么嘴角又浮起一絲微笑?我讓學生根據(jù)課文情景,結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發(fā)揮想象。于是,課堂氣氛活躍起來,同學們各抒己見,表達觀點。學生發(fā)展了自我,在想象中獲得真切體驗,感受到在現(xiàn)實生活中所沒有的經(jīng)歷,陶冶學生的高尚情操。
3.自由朗讀,整體感知。
在教師、學生和課文三者中,學生無疑是閱讀的主體,所以必須尊重學生的閱讀自主權。在閱讀教學中,應當引導學生自主選擇閱讀內(nèi)容,自主選擇閱讀方法,自主選擇學習伙伴,自主交流閱讀。將課堂空間變成學生可以自由活動的領地,初讀課文時,最好采用自由閱讀的形式,這時需要讀完全文,掃除語言障礙,并做適當?shù)娜c勾畫,達到知其大略。有些教師急于講解,往往忽略這一步,在閱讀教學中,一定要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去閱讀,才能使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受到情感的熏陶。
4.感情閱讀,讓學生表達美。
閱讀是語文教學中至關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教師應重視閱讀,充分發(fā)揮閱讀對理解課文內(nèi)容、陶冶情感的作用。通過閱讀不僅使學生體會語言文字的韻律美,而且把語言文字化作鮮明的視覺藝術形象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喚起學生想象,激發(fā)真善美,讓學生與作者、文字產(chǎn)生共鳴,情感得到美的感召和升華,從中產(chǎn)生共鳴。如《美麗的小興安嶺》中,“春天樹木抽出新的枝條,長出嫩綠的葉子”,在此可提問為什么用“抽”字而不用“生”或“長”字?唯有博覽群書,通過廣泛的閱讀才可以開闊視野,豐富學識,培養(yǎng)創(chuàng)作的靈感,真正提高寫作水平。
5.“以情導入”,激發(fā)學生“樂讀”的熱望。
在閱讀中教師充分發(fā)揮主導作用,精心設計課堂教學,創(chuàng)造出師生都喜聞樂見的話題,努力構建師生對話的平臺。想一想,如果我是學生,我會……教師需以童心去閱讀、去感悟,與文本進行心靈對話。尤其應該珍視自我閱讀的“第一感”,將心比心,以情喚情,找出閱讀教學對話的話題。這樣,學生有了閱讀熱望,就為師生對話創(chuàng)造了最直接的切入點。如:導讀五年級《草原》,對《草原》中那“藍天白云、小丘碧草、駿馬大牛,一碧千里”草原的美。如果教師不能感悟、體會不深,情感不能隨文而動,那么怎能指導學生感悟、體會祖國山河的優(yōu)美呢?如果能借助現(xiàn)代教育手段,將草原之美“物化”成“多媒體課件”,為課堂對話提供具體可感的平臺,那么學生的情感會隨文而動,更會愉快地感悟、體會草原之美及祖國山河之美。
總之,閱讀做到課內(nèi)和課外閱讀結合,學生的自主性和教師的主導性兼顧,相信定能真正使學生“樂讀”。因此,學好語文必須閱讀,更要樂讀。